《清诗流派史》序
敏泽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影响,如果说清史研究是整个史学领域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那么,清诗研究,尤其是清诗之流派研究,则更是文学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但清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作为诗歌主体发展中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却是一个重要的、有自己时代特色、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期。
清诗在清之早期和晚期,由于社会、民族矛盾之激烈和深广(早期为中华民族内部满、汉之间政权更替的矛盾,后期为反帝、反封建之矛盾),不仅曾有大量激越愤悱的优秀诗歌产生,表现着昂扬奋发的气节风范和深挚的爱国主义精神,远绍《诗》、《骚》,中继唐、宋诗的优良传统,超越元、明而有新的开拓与建树,而且具有鲜明的自己的时代特色:成为一代主要风标的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的结合。清代晚期,即近代古典诗歌的发展,又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现代文学中诗歌的发展。长期以来这方面研究之被一定程度的忽视,不能不是学术研究方面一件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研究清代的诗歌流派史,比起研究唐、宋以前的诗歌流派史,难度要更大,这是不言自明的。其中原因之一,即那以前的研究向来较多,而清代极少;原因之二,是研究唐、宋以前的,熟悉此前的诗歌流变及流派的发展就够了,而研究清代的,除了必须熟悉那一部诗史外,还必须熟悉金、元、明以来的诗史。至于从事此类研究,需要充分熟悉古典诗歌,并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分析能力及较好的理论、美学素养等,则是共同的。
值得高兴的是:刘世南先生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以自己坚实的《清诗流派史》填补了这一难度较大的学术空缺。
世南先生自青年时起就酷爱古典诗歌,旧诗写作有较高造诣,尤喜清诗,风雨数十载,不更此志,乐此不疲。尤其是一九七九年调到大学任教后,沉潜乎中,专攻清诗,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终年,广泛涉猎有关资料,精读各家诗集、文集,分期分人地作专门研究,细大不捐,卡片盈箱,反复涵咏,不断揣摩,既条分缕析,又融会贯通;既努力地探究各流派产生、发展的历史原因及诗学本身的原因,又精心地寻绎各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既沿波讨源,探求其继武前贤之处,又能由表及里,较确切地撷取其思想与艺术方面的独到特点,平实地阐述其得失,考究其消长。总之,这是一部用力甚勤,资料翔实,自成体系,且时有精审之见的论著。
全书以前、中、晚三期对清诗流派之发展作了考察,依次分析各个流派及每一流派中作家之思想与艺术特色。前期包括河朔诗派、岭南诗派、顾炎武、虞山诗派、娄东诗派、秀水诗派、神韵诗派、宗宋诗派、饴山诗派;中期除向来研究较多的格调、性灵、肌理三派外,并对浙派、桐城诗派、高密诗派、常州诗派作了细致而深入的论列;晚期则包括浙派的异军——龚自珍、宋诗派与同光体、诗界革命派、汉魏诗派、中晚唐诗派。这样,就对有清一代的诗歌流派史作了全面而详细的概括和论述,使读者读完全书,对这一时代的诗歌流变能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在这些杂然纷陈的诗歌流派中,固有人们了解研究较多的,但也有论述、研究较少甚或缺如的,如河朔诗派、饴山诗派、桐城诗派、高密诗派、常州诗派、汉魏诗派、中晚唐诗派等等。作者深入钩稽,细心辨析,在这些流派的研究中,具有更多的开拓性贡献。而且纲目之间,并不像常见的板块结构那样,罗列各派特点而成史,而是努力探究其内部规律和递变,并不乏肯綮之见,使《清诗流派史》作为文学史专著之一种,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对流派的研究中,作者注意三个紧密相联的环节:时代要求、文学风尚及诗人主体的审美追求,三者一以贯之,这无疑也是抓住了流派史研究的关键的。
在对每一流派的评骘中,也颇不乏精至独到的见解。如对河朔派的论析,不仅是我所能够见到的第一篇这样的专论,而且论述它尊明七子、反竟陵,但又不重蹈七子故辙,而是别开学杜门径;论述其诗的“清刚”之气,在内涵中很重理学与诗的统一,以及以孝为先的理学影响使该派诗人在对清统治方面,既不肯合作,又不愿反抗,等等,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在对顾炎武诗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论述,如对顾与李贽的同异、顾诗与杜诗的同而不同,顾诗的用事及五排等等的论述中,都不乏独到的见解。王士禛的诗论是历来研究较多、人们比较熟悉的,但在本书的论述中,仍有许多新的开拓。如王士禛以王、孟为盛唐诗的本来面目,是人所共知的,但何以如此,作者从对王士禛的处境、心态的考察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是站得住、并有说服力的;对王士禛所标举的“典”、“远”、“谐”、“则”的阐述,既较平实,也富新意。对陈维崧的诗,学术界向来极少论述,作者不仅对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而且在论述其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上,如其七律的种种特点,七古虽非长篇叙事的娄东派,但由于其继承了梅村歌行的特色:重词藻,富文采,工对偶,反与梅村接近,而在骨力方面又胜于梅村。这种论析,颇富创意。像这样精到的或较好的见解,在这部多达三十二万多字的书中随处可见,难以胪列。
总之,我读了此书的不少章节后,感到这确是目前研究清诗流派的一部力作,应该为之庆幸的。
新时期以来,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文学史方面的研究著作,也陆续出版了多种,各有特色和贡献,但拓展史的研究范围,突破原有的史学模式,仍是需要为之努力奋斗的。世南先生在清诗的研究上,采取了一种新的视角,从流派的发展、兴替着眼,考察论析一代诗歌历史,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在为史的体例方面,也是有所突破的。
在上面,我赞扬了此书的许多独到之处和某些特点,并充分肯定了它的学术价值,但并不是说,此书的写作毫无不足之处。在作家的论述中,有的论断,也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商榷;作者努力学习现代中西文论及美学,以之运用到清诗的分析中去,多数运用得比较恰切,但也偶有运用不尽恰当之处,如论李白诗属于“向内转”,杜甫诗属于“向外转”。不过这点个别性的不足,并不影响全书在学术上是一部坚实的力作。
年近古稀的世南先生是钱锺书先生介绍给我的,一九八七年因率领其研究生访学,曾来北京我寓所相访,此前此后则偶有书信往还,知他多年甘于寂寞,埋头学问。他经多年艰辛完成此书,嘱我作序。我素懒于此道,但他在学术上的勤奋创造精神,以及在学术上的贡献,却使我深为感动,因而勉为此序。
1992年5月30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