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潜心研究,编出“毛主席都说好”的《历代文选》

冯其庸画传 作者:申国君 著


二 国学大师

他的学生俞乃蕴曾回忆说:‘当年,冯老给我们讲中国古典文学,从先秦一直讲到明清,纵横五千年,可谓洋洋大观……如入胜境,别有洞天。’

潜心研究,编出“毛主席都说好”的《历代文选》

上世纪五十年代位于张自忠路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门

1954年8月,冯其庸奉调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这时他刚满30岁,从此走上了真正意义的教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之路。

为了讲好课,他要把每一篇作品读深研透,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到段到篇,直到完全理解和贯通,有了自己的新的理解,才去讲授给学生。为了讲好课,他不敢稍有松懈。当时正是运动多、会议多的时期,他每天读书备课只能在晚上散会之后,关起门来,一直到深夜两三点钟。他给自己规定了一天必须读多少页书,雷打不动,白天耽误了,晚上一定补回来。他宿舍的灯光,差不多总是全校最后一个熄灭。

他的学生俞乃蕴曾回忆说:“当年,冯老给我们讲中国古典文学,从先秦一直讲到明清,纵横五千年,可谓洋洋大观……如入胜境,别有洞天。”

冯其庸与夫人夏涓合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冯其庸全家福照片

从这时起,冯其庸在教好课的同时,开始了学术研究。1956年到1965年之间,他撰写了大量关于古代文学史的论文。从这些论文,可以看出由于以往打下的坚实基础,他一开始研究就显得境界不凡,眼界高广,气象宏阔。例如《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一文,从最早的散文《尚书·盘庚》篇,一直到清代末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历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之风格、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把三千多年千容万状、波澜壮阔的散文发展史描绘得脉络分明,既有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式的概括,又有对一支一脉异彩纷呈、生动无比的阐发,如果不具备牢笼万象的气概、烛隐探微的卓识以及随物曲折的笔力,是根本办不到的。冯其庸这十年间的论文,后来结集为《逝川集》,1980年5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这一时期,冯其庸还主编了一部“连毛主席都说好”的《历代文选》。

冯其庸为学生何根生作业所写的评语(1962年)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人民大学中文系开设的几门课程都没有教材,冯其庸和国文教研室的几位老师为大一学生编写了一本《古代散文作品选》。该教材的体例是冯其庸提出的,审稿、统稿工作也是他完成的,他还为许多选文撰写了题解、注释和作者简介。教材印成了讲义,发给学生,反映很好。没想到的是,这本校内用的油印教材,被中国青年出版社周振甫先生看到,一眼相中,觉得选目精当,注释质量高,尤其是其体例让人耳目一新,像这样从先秦到清末的古代散文选本,解放后还没见过,非常适合当时的需要。经和学校商量,决定正式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请冯其庸担任主编,他没答应,署的是教研室的名字,但实际上他做了主编的工作。为了便于读者对中国散文发展脉络有个整体了解,他还连续几天开夜车,赶写了一篇长序,就是上面提到的《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得到了编辑们的交口称赞。这本书,就是时任人大校长吴玉章所讲“连毛主席都说好”的《历代文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