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人生的桅子花开了——张强诗歌片论

心灵强音 作者:张强


序:人生的桅子花开了——张强诗歌片论

森子

20世纪80年代就知道张强的诗名,相见却在20多年后。如今他仍然笔耕不辍,且诗书画(摄影)全面展露其才华,实为难得。

纪昀有言:“诗本性情者也。人生而有志,志发而为言,言出而成歌咏,协乎声律。其大者,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次亦足抒愤写怀。” 张强就是这样的性情中人,早年即深谙“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他以激情、铺排的句势抒写国家的历史进程,自己和同时代人的命运变化,也用温婉可人的笔触写爱情、亲情、自然小景,他那颗敏感的心随着时代的万千变化而搏动,情不自禁地唱出自己的心声。

《岁月如歌》,是一份青春式的激情告白书。

一时期狂热的少年心被渲染

仿佛沉重的中国命运只有

向阳花似的我们扛动

就这样我们在文革中疯长

我们在口诛笔伐的课堂里

畸形地练就了书法

怪异地认识了革命

这些诗句可以看作是文革时期疯长的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富有批判精神。那一历史时期的意象和专用语汇“向阳花”“口诛笔伐”等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当时的语言风格,它可能是炽烈的、极端的,正如作者所言也是畸形、怪异的革命认识。这里最极端的一句是“畸形地练就了书法”,它能够被理解为因祸得福式的侥幸吗?我想不是,而是不可更改的不幸命运以貌似幸福的方式终生相随。积极的理解则可以是顾城式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语言逻辑上它们是可以私通的。这一时期,张强的诗歌创作从源头上来讲应该是多少受到了朦胧诗人的影响。另外,在抒写国家和一代人的命运时,他多以激情、铺排的句子展开,并将这一写作风格发挥、扩展到他更为熟悉的电业题材和大风景、大时事题材的创作中。

其实,张强最优异的诗歌品质是在他的爱情诗及生活化小品式的温情脉脉之中:

初春 我们相爱

在大叶杨的羞饰下

一张大手一张小手

紧紧地叠在了一起

这首《初春我们相爱》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曼妙的图画。以画面感渲染相爱的细节,无声胜有声,这首小诗的张力也在不经意间传递了那难以言传的情愫。

婚后的日子像擀的面条又细又长

炝锅面荷包蛋煨着的生活真是好香

这是《妻子》一诗中的精彩句子。说实话,我更喜欢这种烟熏火燎的幸福感和实在感,而不是作者近年创作中的铺排、激情式的表达。张强在使用生活化的比喻时总是生动自如、得心应手,这是十分难得的表达能力。这也说明最好的诗歌比喻不在天外,而是近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悉心体会、发现和认知。

张强的父亲是位画家,他自然深受其影响。

记得父亲的画笔很多

挂起来就是一排排

浸染墨香的竹林

这首《画家》中所描述的“竹林”这一意象生动地写意出中国文人的典型形象。有这样的家学传统,他在形象塑造和情景交融的抒写中自然会流露出更多的人文气质和涵养。

再来看看张强在《中国之走向——改革十年放歌》中驾驭大题材的能力:

中国撇去了小农经济的桎梏院落

放飞翅檐下轻快自由的畅想

由于“院落”和“翅檐下”搭建的关联,这一句诗没有流于空泛,也使得宏大的意象表达有了立足之地。但当激荡的,间或杂议,雄辩与陈述的句式过多出现时,就不免多流于平板,显得激情过剩,飘浮于空中难以落实。他在这类题材的诗歌创作中多挑选华美、华丽的词句,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也是他日后创作应该注意的。

当然,大题材也可以出好诗句,如《十月放歌》中:

小米也能在民族的心塬上长成步枪

这几乎是神来之笔,是对历史典故(革命话语)的改造与妙用。

当德德玛歌中的秋风

弥漫九月的草原

厚重的绿色铺向天边

心飞神往我们逃出

城市圈养的栏栅

羔羊似的在牧野的意境中

尽情地撒欢

打开烦闷的心室

让心神到草原上做客

在马奶酒陶醉的情绪里

细听马头琴的缠绵

脱去市侩的外衣

把灵魂放飞于自然

在这首《内蒙古大草原》中,作者将德德玛的歌、草原风景和自己内心的体验融为一体,写草原的壮阔、自身的困顿,也写出了天地间悠然古朴的风韵。诗贵自然,可若想达到自然之境,我们就要克服很多障碍,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工作、生活何尝不是这样,要学会放弃,学会倾听和感受,不如此,我们连撒欢的能力也没有。什么是撒欢能力呢,那就是心性的解放,使人之为人,自然为自然。我想,这正是作者喻示给我们的。

细心的读者在这本诗集中可以读出好几个张强,也可以说是张强的不同侧面,这可能是由于作者的写作历程较长、结集又较晚造成的。第一个是激情澎湃的、强力的张强;第二是沉浸在爱情、亲情之中细腻的张强;第三个是在历史感与现代感中搏斗并十分自信的张强。我更偏爱那个在爱情、生活中感觉敏锐的张强。也许这三个张强(三种写作风格,前两种比较明显)有待于揉合,并发展出一种新的写作风格,再加上摄影的张强,书法的张强,他“人生的桅子花”一定会开得更加馥郁芬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