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年心性总是诗(代序)

这一刻,我读懂了你:一个中学生的心声 作者:刘屹 著


少年心性总是诗(代序)

蒋方舟

17岁少年刘屹的新书《这一刻,我读懂了你》有一个颇为双关的书名。这本集子汇聚了他对历史人物和当代现象青涩却不失敏锐的思考和感受。时间、地域、范围的跨度都非常宽广。从孔子、魏晋、盛唐到当代,从文化到经济,从城市到乡村,世态万千,都留下了他精神的足迹。这些小品文都短小精悍,点到即止,但是所咏怀者无一不发自真诚,出于肺腑。虽然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刘屹的一些思考可能还不够深入,但是可以肯定,他已经初步掌握人文写作的基本——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所谓“代入”“同情之理解”。若要更好地理解一个人和现象,就要尝试站在他们的视角上,还原他们所感知到的时代和环境。一个现代少年人与一两千年前的屈原、孔子、李白建立联系只能通过跨越时空的媒介——他们的作品。所经久流传下的文字,就是先哲们精神世界的压缩代码。解码其中包含的信息,需要灵性、思考和阅读。这就是为什么这本新书的书名是“我‘读’懂了你”。文本是精神的媒介,是灵魂的通货,古今皆然。所以他在李白的诗中“读”到了大唐盛世的风华不再,在嵇康阮籍的对酒当歌中“读”到了魏晋风度和背后的无奈,在屈原的《离骚》中“读”到了悲愤和凄凉。这些传承把年轻的精神和古代的精华连接为“想象的共同体”,让前辈和后辈共处于永恒的当下。

面对他所生活的当代世界,刘屹的思考更多来自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追随着他生活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眼中的当代世界,从日常之中发现不少独特的风景和细节。在景区里他不仅关注担忧乱扔垃圾的游客,也关注那些隐藏在阴影里的把垃圾默默扔入垃圾桶的清洁工。有时他也“随性而为”,为一首背景音乐而写下自己的文字。他的关注点也体现出一些少年人的心性,比如对动画片的受众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这是成年作者不容易在意,但是在青少年世界里又占有很大比重的一个话题。

如果说这本书第一部分是建立在“理解”上的咏怀,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的观察,那么第三部分就更多表现出他对知识生活的好奇和投入。从中可以看到,刘屹的阅读范围十分广泛。既有对自然热情歌颂的《草木情缘》,也有大哲学家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虽然这些感慨和思考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局限,但是其想要攀登精神阶梯的欲望表现得十分明显。第四部分是刘屹的“文学创作”,包括一些体现了巧思和匠心的轻灵短篇。如果他能在文学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应该也会有所作为。

正如本文开头写到的,《这一刻,我读懂了你》具有双关性。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对世界和历史具有好奇心、充满求知欲的少年对他者的“读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或老或少的读者,也从他的文字中,找到了对这位年轻但跃动的心灵的“读懂”。

希望我们能有更多像刘屹这样的年轻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