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拾拾捡捡,那是对自由的向往

三毛传:流浪是生命的开始 作者:林希美


拾拾捡捡,那是对自由的向往

小的时候,我们几乎都写过一篇叫作《我的理想》的作文。科学家、医生、作家、警察……是大多数孩子的梦。理想远大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理想务实的孩子,让父母欣慰,老师喜欢;而三毛的理想既不远大也不务实——她想当一个拾荒者。

捡垃圾怎么能成为理想呢?在普通人看来,捡垃圾的人无一技之长,因为没有赚钱的能力,才沦落为拾荒者。可是在三毛的眼中,拾荒是天底下最美的职业。

刚到台湾不久,六岁的三毛还不到上学的年龄,缪进兰教子心切,求着老师把三毛送进了学校。她早熟,又读了一些书,在学校里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她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来读,写作于她,最简单不过了。

有一次在课堂上,国文老师为学生们布置了作业,让他们写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三毛拿到作文题目,轻车熟路地写了起来。其实,在她心中,早就有了理想,这个理想让她很向往,是她一生的梦。

等同学都写完了,还没到下课的时间,老师便点名让三毛读一读她的作文。

三毛在作文里写道: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老师听着三毛朗读,对她的理想大失所望,一个黑板擦丢了过来,打到了坐在三毛旁边的同学。她吓了一跳,不再念自己的作文了。

老师气呼呼地骂三毛乱写,假如将来的理想是捡破烂,那为什么还要念书呢?因为不读书的人,也可以去捡垃圾。为了纠正三毛的理想,老师让她重新写,希望她的理想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念过的书。

很快,一篇新的作文出炉了。这次三毛写的是: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这……

但老师看完后,却画了一个大大的叉,让她继续再写。

聪明的三毛,知道老师想看的是一篇“远大理想”的文章,并非她的真实想法。为了写出老师满意的文章,她只好胡乱地写:“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看完十分感动,以为自己对三毛的教育起到了作用,他在作文上批了个甲,并对三毛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志愿。”

对于大人来说,只要孩子听话,就等于接受了教育。事实上,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们听话并不是认为大人对,而是拗不过大人,只好暂时委曲求全。三毛并没有改变拾荒者的梦,而是在老师的打击下,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老师说,拾荒不需要读书,恰恰相反,没有书的滋养,垃圾只能是垃圾,永远变不成艺术。

三毛的拾荒梦里,是走街串巷的自由,是对物品的艺术再创造。她的儿童时代,美好的玩具都是不花钱的,都是废物再利用:树叶可以做哨子,破毛笔管可以吹泡泡,石头当棋子,手指头上画画,筷子绑上橡皮筋当手枪……

除此之外,垃圾还意味着创造力。她在文章中说:“我同住的朋友丢掉的旧衣服、毛线,甚至杂志,我都收拢了,夜间谈天说地的时候,这些废物,在我的改装下,变成了布娃娃、围裙、比基尼游泳衣……”

她承认,因为看了一些好书,才让她眼光有了长进。当她发狂般爱上一切木头东西时,更认为是读书产生了化学作用,让她有了“格调”这个东西,同时也学会分辨和体会格调了。

拾荒需要学问,要一眼能分辨出是不是值得改造的物件。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都是她拾荒的好时机。她东张西望地看着路边的废物,慢吞吞地游荡在田间小径,都是为了捡到一个又一个宝藏。

十三岁的时候,三毛看到别人家把锯下来的大树干丢在路边,她细看那枝干,越看越喜欢,于是把它带回了家。三毛把这树干当作艺术品,一直放在她的房间里,爱着它。还有一次,她发现家中女工坐的木头墩,是件被蒙尘了的艺术品,它像极了复活岛上那些竖立着的人脸石像,只不过是木头做的。她将这个木墩当作艺术品抱回了房间,把空心砖头搬给女工来坐,为此,女工十分生气,觉得三毛有点儿莫名其妙。

她的卧室物品越来越多,简直像一个堆满宝藏的宝库。在她离家前,父母家里堆满了她捡回来的宝贝东西。父母一再向三毛保证,即使搬家,也不会把那些艺术品丢掉。三毛把这些破铜烂铁视为第二生命,就像她的身体里装着灵魂,不可将灵魂丢弃一般。

人们往往喜欢新鲜事物,把大量的金钱用在了购物上。可对于三毛来说,她更喜欢从垃圾场里发掘生活用品。一块腐烂的羊皮,放到锅里煮一煮,便是有艺术气质的坐垫;路边捡拾的瓶瓶罐罐,就是最好的插花瓶;自行车上废弃的旧零件,经过改造,变成了一条独特的项链……三毛说:“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场是一块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三毛的一生,收藏了太多东西。她的每一件心爱之物,都不是奢侈品,更不是收藏家眼中值得收藏的珍品,可是,三毛却唯独喜欢不花钱的东西。她考虑的不是物品的价格,而是快乐的程度。什么使她快乐,什么让她觉得好玩,她就亲近什么。与其说她在拾捡废品,不如说她在拾捡快乐。

在普通人眼中,一生要追求的是远大前程,在三毛的世界里,她一生追寻的不过是快乐和自由。而让她获得自由和快乐的方式,恰恰是拾荒而已。如果她把理想改为“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老师大概不会生气,会夸她的理想是伟大的哲学家吧。

不得不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三毛喜欢垃圾源自她想打破生活的枷锁,她想把大家认知的事物改变成别的东西。这意味着她在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改变人们既定的法则和规律。她开了画室以后,把她心爱的藏品放到了画室里,有些朋友对她的品位赞不绝口,而有些亲戚看了则会说:“哎呀,你的房间是假的嘛!”

这话让三毛泄气,对于某些人,东西不照一般人的规矩用,就成了假的。可是,筷子必须当作筷子吗?木墩只能是木墩吗?毛衣只能当作毛衣吗?……

不是的,三毛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寻找着更多的可能。就像她对于生命,也在探索,试图打破人们传统的认知。她拾捡了自己,改造了自己,最后把自己变成了其他的生命。

或者说,是另一种重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