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文版序

宋徽宗 作者:(美)伊沛霞 著


中文版序

今天,人们大都不再自觉地从天命的角度解释历史了,也不相信上天会因对统治者不满而降下灾难,然而要将这些假想搁置起来,却比想象中的困难很多。现在没有人真的声称上天会如此行事,甚至不认为有无所不能的上天存在。话说回来,宋代留存的大部分文字都有这些观念,因此,要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又不让这些假设对描述个人和解释历史事件产生影响,并非易事。

对于这类反思史学而言,宋徽宗是一个很好的个案。他的统治下场悲惨,现存史料也使得他的一生看起来像一幕道德剧——可以看到他的种种抉择导致最终无可挽回的崩解。在本书中,我竭力避开这个框架。如果我们采用更为中立的框架,历史看起来就会迥然不同。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世界:每个决定都会产生后果,然而其他人同样有权势与机会,从而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复杂的均势中,统治者的诚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因素。

因此,在本书中,我尽量不让女真人攻陷开封这件事影响到对徽宗在位前二十年的叙述。更确切地说,我努力从徽宗看到的角度来看待各个时期,并不知晓多年以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没错,徽宗拥有太多的权力,可以重新命名政府机构、建造寺院或开设药局,还可以派遣军队,然而他的权力也有限制,比如他很早就发现,几乎没法改变士大夫对苏轼的看法,而无论是在位初期还是末期,他努力推动道教都远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透过徽宗的眼睛去观察他的统治,这样做有一个优势,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一个人,一个有着喜好与厌恶、天赋与兴趣、盲区与弱点的人。同样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变化。我试着写出,徽宗的性格并非在十七岁登上皇位时就一成不变,而是被丰富的经历所塑造。我思考的是特定历史时期世人如何看待徽宗,以此去理解徽宗的选择。虽然他决定与金结盟确实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但这个决定是他在犹犹豫豫中做出的,而非此前诸般情势推起的高潮。

这本书本来是用英语写给西方读者的,他们不熟悉宋朝的历史,也不太倾向于用宋徽宗的缺点来解释北宋的灭亡。我对宋徽宗的诠释比传统的历史学家更具同情心,对西方读者而言,指出这一点这就够了。我明白,中国读者会发现很难将传统叙述方式置之不理。为了假定徽宗、蔡京、童贯等重要人物是无辜的,需要花一些力气。试想一下,在有些形势中,事件可能朝不同方向发展,例如辽能迅速镇压女真人的挑战,甚至女真人第一次入侵时宋徽宗已经同意迁都……我希望中国读者能在这方面进行思考。当人们认识到其他结局也并非不可能的时候,徽宗被囚的遭遇就会更加发人深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