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没有故乡的人

你才是自己唯一的珍宝 作者:敬静 著


没有故乡的人

我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每次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要解释半天,无法像大多数人一样迅速从心中升起对家乡的情感,然后干净利落地答出一个响亮的地名。

小时候我住在东北渤海湾的一座小城,但我并不是东北人。当我住进城中部队家属院的时候,才刚满三岁,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追随父母而来。上学后,个头矮小、皮肤白嫩的我,在一众同学里总是会被人一眼认出来:你是南方人吧?当时我并不觉得自己脸上写着“南方人”三个字,却从小就被打上了“异乡人”的标签。

生活在北风凛冽、四季分明的北方,家门内的我却过着典型的四川人生活:我妈永远只讲四川话,到现在她已离开故乡40年,依旧固执地不改乡音;不分春夏秋冬,她都喜欢整天把窗户大开着通风,全然不顾这里不是潮湿温暖的南方,害得我经常在家里“喝西北风”;如果不放辣椒和花椒,妈妈就不知道该怎样炒出一盘菜,即便在物资短缺的20世纪80年代,家里也没少过腊肉、腊肠、泡菜这些亲戚们捎来的“思乡慰问品”。同学们到我家里吃饭几乎都客气地不动筷子,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饭菜太辣了,实在吃不下去。

在我妈的世界里,永远只有两个地方对她来说最有意义:生活着的小城和远方的故乡。问她哪个地方好?当然是故乡。但故乡是她的,不是我的,我并没有在那里真正生活过,我的所有情感和回忆只存在于我生活过的地方。父母那一代人对于故乡的感情异常深厚,也许是因为那个年代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所以故乡就只能存留在记忆中,不断地被思念、被怀念、被美化,然后变成了放不下的执着。

而我,可能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两种地域文化的交融中,反而觉得这样挺好,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可以跟周围的人不太一样,也让我不会对居住的地方过于执着。我很清楚,人是可以搬走的,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许会带来更好的生活呢?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年少的我生活得还不错:家庭体面,读着城里最好的重点中学;虽不是美少女但也干净顺眼,有男孩子喜欢;理科成绩虽然不好,但是文科一直都学得不错;在学校电台做过广播员也参加过合唱团,并不是郁郁寡欢的沉默少女。但是只有我知道,那时的我内心是多么绝望低沉,多么想早一点离开这个令人压抑的环境。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东北小城,你想要一个前程,就只有一个办法——考上大学,而考上大学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好数理化。只有这个,别的什么都没用。不管你的才华有多么耀眼,不管你的文字有多么动人,不管你的梦想是多么有趣……只要学不好数理化,这些统统都没有用。

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级,学霸成群,心里的压力大到让人无法喘息。时时刻刻被身边单一的价值观包围着,作为一个学不好数理化,满脑子胡思乱想,下雨天就爱坐在窗前写诗的文艺少女,那简直是度日如年的残酷青春。我不想活在这种巨大无形的阴影下,当时的我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学生、可以令父母骄傲的女儿、有着“光明前途”的人。

虽然我每天都在别人的否定中挣扎,每天都在自责中残喘,但我知道,我想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虽然这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我不曾对谁说起过我的梦想,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它,包括我自己。

当我知道自己可以离开这座小城搬去北京生活时,心情仿佛一个漆黑的房间透进了光。我不知道北京这座城市究竟能带给我什么,但我知道那里一定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选择,更多元的价值观,更自由的空气。虽然,我一样要考试、要升学,但北京确实让我见到了更多样化的生存方式。除了学好数理化,你还可以靠自己的魅力赢得大家欢迎;你的诗可以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你也会因此得到认可与赞扬;你懂戏剧、摇滚,或是历史军事这些“无用”的东西也会被人欣赏;哪怕到了高三也是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之后的时间全靠自己安排;人和人的关系虽然不如小城中亲密,却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于是,16岁那年的夏天,我提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孤身一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那一天,1991年8月23日,改写了我的一生,虽然当时的我对此毫不知情。我只想立刻与过去的生活诀别,永远都不再回来。

一个小城少女突然来到了祖国的中心,偌大的北京城散发着无限的吸引力:高楼大厦霓虹灯,宽阔明亮的长安街,曾经只能在《新闻联播》里看见的天安门、故宫和长城突然近在咫尺,一切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陌生。这个铺陈在我面前的新世界,让我完全把过去抛在脑后,立刻开始拥抱这座崭新的城市和无法预知的未来。

第一件让我觉察到想要融入这座城市并不简单的事,来自一个最直接的难题:口音。我很喜欢听北京人说话,觉得既风趣又标准,我的普通话说得还算不错,但东北口音就像咳嗽一样难以控制。想学北京话倒不是为了虚荣,我只是觉得要想和当地人无障碍沟通,大家说话起码要在一个音律上,不然自己会觉得特别别扭。于是在去新学校报到的前一周,我每天在家苦练北京口音,到大街上听别人说话,去买东西时,故意说着我认为的“北京话”,现在想来那口音一定特别可笑。

一周之后,我的北京话练成了,到新学校报到时,很多同学都没发现我来自东北,以为我是从北京其他学校转来的。若干年后,我只身前往伦敦求学,第一件事也是练习英式口音。语言真的是让你最快融入异乡的通道。

北京是个大熔炉,让尚且年少的我看见了更多以前未曾见过的生存方式,让我终于可以自由呼吸,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去做自己,无须在乎别人的评判。不夸张地说,坐着火车来到北京的那一夜,我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把她带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我常说,我是如此幸运。

后来,我按兴趣选择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大学专业,又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国深造,选择想从事的工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也许,我拥有的一切仍然构不成很多人眼里的“成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生活跟别人的价值观有什么关系?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活在精神的牢笼里,早一天解脱,早一天幸福。

如今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8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地铁线路从两条变成了我已经数不清楚的许多条,眼看着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在我的眼前慢慢建成,体验着只有国贸桥的国贸变成了高楼林立的CBD(中央商务区),当然也体验着每平方米从五千到五万的房价。在这里我读书、恋爱、失恋、再恋爱、结婚、工作、出国、回国、生子,在这里我体验着悲伤、欢乐、烦恼、沮丧、斗志昂扬和泪流满面……

对于我来说,没有故乡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任何一个地方当成故乡。而一个人生活过的地方,不管是不是故乡都会在他身上和心中留下痕迹。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你只需带着它们继续前行,而不是戚戚然使之变成心中的负累。

对于我来说,没有故乡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任何一个地方当成故乡。而一个人生活过的地方,不管是不是故乡,都会在他身上和心中留下痕迹。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你只需带着它们继续前行,而不是戚戚然使之变成心中的负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