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綦毋潜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作者:李静 等 著


綦毋潜

綦毋潜(约692~749),字季通,江西南康人。十五岁时游学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负盛名。历任宜寿县尉和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辞官返乡。后又官复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再度归隐,但未返乡,仍游于江淮附近,后不知所终。其诗语言质朴平实,多为寻幽访隐情趣之作。

春泛若耶溪

【原文】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1]。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1]偶:通“遇”。

【译文】

寻幽的兴致始终不止,此去让小船任意飘游。晚风吹着轻快的行船,一路鲜花直进入溪口。到夜晚转过西山山谷。

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水上飞起浓烟密雾,林中的月亮向后飘浮。人生的道路渺茫不定,愿做溪边垂钓一老叟。

【鉴赏】

该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前后的作品。浙江绍兴市东南的若耶溪如画般秀美,据传是当年西施临溪浣纱之处。静夜下趁着月色临溪而上,别有一番幽雅情致。

文首的“幽意”二字揭示了全诗主旨。隐居不问世事,悠然自得之情趣不会“断绝”。因而此次出行也只是随性随情,并无刻意,也由此流露出安之若素的情绪。

接着的六句诗交代了泛舟的过程,着力刻画了景物。晚风徐徐吹拂着小舟,缓慢地驶进遍布春花的溪口,多么清幽闲致。一个“晚”字道出泛舟的时间,而“花”则切中标题的“春”,似是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道出了时间地点的推移变换。“际夜”表明游船时间之长。“西壑”是行舟所到的另一个地点,置身其中,忘却身外之物时,举目远眺天上星宿,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然“隔山”了。“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是对景物的描写刻画。水色之耀眼、雾气之迷茫、月色之倾泻都尽由一个“飞”字展现得活灵活现。泛舟缓慢前行,身后退去的是岸边树木夹杂的月色,景是美的,也是静的,令人心旷神怡。

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之所在,表明了诗人的心境。感慨抒发得极为自然,由迷茫的夜景想到人生之虚无缥缈,更进而追慕“幽意”的人生,宁可如溪边垂钓的隐者般永享自由自在的闲逸生活,不问世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