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期待一场蝴蝶效应

为了不孤独:给你的书单 作者:刘忆斯 著


期待一场蝴蝶效应

韦力

我跟刘忆斯先生相识有年,却只见过几面,与他主要的交往属于微信一线牵。刘忆斯爱发微信,所发内容跟工作少有关系,更多是他的爱好,我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到他喜欢黑胶唱片,喜欢外国名著,喜欢体育运动,还有喜欢秀他女儿笑笑。

刘忆斯对笑笑的“秀”不同于一般晒娃党,他虽然也发笑笑的照片,但更多的是他跟笑笑之间有趣的对话,而他们父女间的对话很像禅宗的话头,谜面与谜底之间多少隐含着机锋。我有时端详着笑笑的照片会想,这么小的女孩,能有如此成熟的智慧,说不定是刘忆斯借笑笑之口来浇胸中块垒,这些机锋之语,应该是刘忆斯的夫子自道吧。

但我的耐心还不错,几年里我从未向刘忆斯求证过这个判断,只是一味地通过观看他的微信朋友圈来解读他不同时段的爱恨情仇,而今天,我在翻阅刘忆斯的这本书稿时,发现自己以往对他的理解有不小的偏颇,如此说来,他平时所发微信朋友圈的内容,近似于选择性展示,并不是他日常所思所想的全部,甚至可以说,朋友圈中的言语,更多的是刘忆斯喜怒笑骂的日常,而他对一些问题的深思,则表现在他对一些著作的解读上。

刘忆斯的这部书稿分为四个部分,我感觉这种分节方式只是便于阅读,就内容而言,可谓一以贯之,因为所谈几乎全是他的读书心得,这种文体放在古代可以称为札记,用文雅的词来形容,也可以说是麈谈,但如今使用较多的,则是读书记,我姑且用最后一种方式来统称他的这些文章。

周作人曾言,书房不可示人,因为它最能暴露主人的偏好,而读书记同样能够解读出刘忆斯读书的视野以及他的所思所想。就读书偏好而言,刘忆斯与我不同,我主要关注历史典籍,而他的这本书稿基本不涉及这类问题,他所关注者,更多是现当代作家的问题,而这些作家不分中外;我也正是通过他的这些文稿,来了解他对一些问题的态度。

张爱玲是现当代作家中的热门人物,刘忆斯则把对张爱玲的关注定格在张所写的《少帅》一书。他讲述的是这篇小说的失败之处,以张爱玲那支妙笔,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一部失败的小说呢?刘忆斯在文中并不做这样的探讨,只是在分析张爱玲为什么那么关注张学良跟赵四小姐的故事,而张爱玲还在书稿中演绎出了大段的情色描写,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态,要写这样一部政治加爱情的小说呢?这也正是刘忆斯的视角特别之处。

刘忆斯的文稿中也谈到了“七七事变”,谈到了“二战”,但他的叙述方式却与正常套路不同,虽然说日本侵华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伤痛,但处在战争旋涡中的人,真实的心态是怎样的呢?似乎这样的描写并不多,刘忆斯则以书中所描绘的真实状况来映衬近年广泛被人诟病的抗日神剧所展现出的滑稽场面,而这也正是作者的客观与冷静之处。

“二战”可谓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这场正义战胜邪恶的壮举被无数的作家写了无数遍,然而刘忆斯却关注一本谈“二战”期间金融界之艰难的书。当生命个体被胁裹入不可抗拒的历史旋涡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手段保存生命,这是个很好的话题。虽然集体主义盛行,但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的消失也就意味着集体的不存在,而能让更多的生命个体得以完好地生存下去,这样的书堪称雪中送炭。

我在读刘忆斯的这份书稿时,也回想起两年前的俄罗斯世界杯,记得当时无论纸媒还是网媒,全是与之相关的信息,我在朋友圈中看到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了句名言:除了中国队没来,其他的都来了。我对这件事儿也纳闷了很久,中国的足球没有任何可夸耀之处,为什么中国却有大把的球迷,显然刘忆斯也好奇这个问题,他在本书中专门探讨了中国人为什么踢不好足球这件事。他的探讨并没有停留在中国人的体质是否适合踢足球这件事,他话风一转,探讨起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相互关系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探讨难以得出标本式的结论,但至少说明他能从一个热门话题来阐述自己的思考。

近两年我忙于写自己的“觅系列”,我的写法与刘忆斯的文章最大的区别乃是有着大量的引文,而他的文章中则引文很少。在引文方面我关注于外国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我并不是说,外国人的视角就一定比中国好,但要识庐山真面目,身处山外更能看得客观,尤其孙康宜、宇文所安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以及富路特、房兆楹的《明代名人传》,是我使用较多的西译工具书,叙述语言之特别,刻画人物之深刻,这是它们给我的深刻印象。

然而,刘忆斯有篇文章谈的是他对卜正民主编的六卷本的《哈佛中国史》的质疑。刘忆斯也承认,他阅读此书有一种复杂的感觉,因为该书给他以全新的视角,但他同时也直率地指出了该书中的疑点,比如这本书采用了西方常见的多学科写作方式,把地理学、宗教学、民俗学、气象学等等全部融汇在历史的写作与思考之中,但是这样的融汇却缺乏严肃的考证,本书的作者虽然是四位外国汉学家,但他们却从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甚至山水画作中来寻找相应的材料与证据,这样的写作方式,显然有违学术规范。由此可以看来,他山有玉也有石,我的盲目崇拜远不如刘忆斯来得客观,我从他这里体会到,择优而从胜于择域而从,而这也正是我阅读此稿的收获之一吧。刘忆斯建议当今的读者要想了解真实的中国史,应先下功夫去读《二十四史》或者《资治通鉴》等书。他的这个观点可谓“深得我心”,因为我也有佞古之好,然而遗憾的是,现在有多少年轻人还愿意读这样的高头讲章呢?我当然不想像白头宫女那样,坐在那里闲话玄宗,真期盼着刘忆斯的此文能够唤起更多的年轻人对正史的兴趣。

总之,刘忆斯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进读书记中,我在这些书稿中读到了他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对李敖西去的感慨,对癌症给人类带来恐惧的思索,对虐童事件的愤慨,因此这部书稿展现的是作者对各类社会问题的态度,他能将当下现实社会的各种热点问题,结合他读到的一些相关和不相关的书,而后融汇成一篇篇简洁凝炼的文章,由此而显现了作者对各类问题都能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把握。所以刘忆斯的这本专著,表面上看是一部读书记,实际上则折射了现实社会的各种不确定性,虽然这些文章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却提示人思考其与社会上的一切的或隐或现的关联度,因为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刘忆斯的这部书稿面世后,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蝴蝶效应呢?我期待着有这样的结果产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