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文王伐密筑灵台

春秋逸谭:平凉历史掌故选:全2册 作者:王蒙,李世恩 编


周文王伐密筑灵台

曹斌锋 于凌鹏

自夏朝起,灵台县境内就有密须国,为黄帝后裔姬姓所建立。至商末,密须国正式受纣王之封,拥有可以代表商王征讨天下的“密须之鼓”,成为商末泾水流域重要的方国和强悍部族,与朝廷保持着牢固的宗主与附庸的关系。其时,它不仅拒绝附周,而且还侵扰附近的阮国、共国(今泾川一带)等方国,阻挠周与它们建立同盟关系。

后来,周文王姬昌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西伯,都城设在雍州,他广施仁德,征战天下,附近诸侯有六州归附,只剩下旁边的密须国比较强大,“密人不恭,敢拒大邦”。就在文王受命的第三年(前1057),有一天,文王问太公姜尚:“太师,我们下一步该讨伐哪里?”姜尚:“宜先伐密须国。”可管叔劝阻道:“其君乃天下之明君,伐之不义。”太公说:“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密须国对抗我们,势力渐大,已成为腹腋之患,迟早与其有一战,必须征讨。”文王说:“善”。于是,文王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整军誓师,出兵岐山,既是为将来与商争夺天下扫清障碍,也是借此试探商的军事实力,先是从密须国手中夺得泾河流域的小国阮和共,随后兵锋直指密须国都城阴密(今灵台县百里乡)。因当时密须国君喜欢征战,不得人心,在战争快要开始之前,密须国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道彩虹,密须人认为名主将至,于是趁大战未起,就发生了兵变,将国君捆绑起来献给了周文王,密须国就此灭亡。

周文王为了庆祝胜利,摸清商对自己灭掉密须国的态度,看清天下诸侯的人心向背,在班师途经荆山之麓(今灵台县城)时,决定打破商朝只有天子才能祭天的定制,在这里安营扎寨,命士兵筑台设坛,举行祭天仪式,以昭德以服民以宣誓,这就是有名的“灵台祭天”。

文王用龟卜的方法选定了祭天日期,遍告百官及商朝诸侯各国,邀请他们参与灵台祭天。祭天之时,周文王向在场的人、特别是密人宣扬周人德威,敦促各方国尽快归附,并勉励部属奉天行事,像商汤推翻夏桀那样推翻无道的商朝,建立兴周灭商的不朽功业。众诸侯听了文王的演讲,纷纷在灵台前盟誓,表示听从上天的旨意,服从西伯侯的领导,参与讨伐商纣的战争。然后,舞之蹈之,与民同乐。

古密须国遗址位于泾河支流达溪河上游,在今灵台县城西五十华里之百里乡,今百里中学后院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二里许的烂泥湾有密康公墓,另有一庞大的西周时期的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周文王修筑的古灵台本来在灵台县城内,1928年被修筑营房的驻军夷为平地。据目睹者称,原来的灵台是用黄土夯筑而成,顶上只有一张席子那么大,高约两丈,底宽一丈五尺,坐北朝南,依山面河,台上长着一颗大柏树,后世流传有“一百(柏)一个墩”的传说。当年铲平灵台土墩时,还出土了好几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后来不知去向。

参考资料:

1.〔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商务印书馆出版)

2.〔先秦〕《诗经·大雅·皇矣》

3.张东野主编《灵台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南京京华印书馆承印)

4.〔清〕黄居中编《灵台县志》(清顺治年间编纂)

5.田志义主编《灵台史话》(2007年甘肃文化出版社)

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的密须大鼓(姚永华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