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贵族阶级的叛逆

普希金 作者:方士娟 著


贵族阶级的叛逆

我战栗着,最后,梦的困倦终于悄悄爬上了我的眼睛。

——普希金

祖上丰硕的功绩

俄国著名的诗人普希金有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他的曾祖父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普希金曾当过御林军侍卫。在沙俄时代,这是非常高的荣誉。普希金家族的始祖曾经战败过瑞典人。

多少个世纪以来,普希金祖上的代表在俄国的各个领域都表现得英勇无畏、富有创造力。他们在库里科沃会战和伊凡雷帝指挥的决战中都立过赫赫战功。

他们征服过克里米亚人和瑞典人,甚至打败过以“野蛮”著称的土耳其人。在波兰王子侵犯的过程中,他们守卫了莫斯科。

他们出席过1642年的全国会议。他们在前方的军团里担任过军事长官,也担任过地方长官和驻外使节。

他们的家族还有人参加驻外代表谈判,他们曾受命同斯悌芬·巴托里、安东尼·波谢文或斯道夫·阿多发这样一些历史人物进行谈判,成功地解决了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他说服了波兰国王,让国王焚毁了一切诋毁俄国的书籍。

尽管普希金祖上有那么多功绩,但是他们的家族还是没有跻身于封建社会上层的贵族之列。他们既没有爵位,又跟伟人们续不上家谱,所以他们的地位跟官吏士绅阶层更为类似,跟高傲的“瓦兰人后裔”则距离比较远。

在莫斯科罗斯大贵族的行列里,他们因为跟名门贵族有些距离,所以他们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在伊凡雷帝划分沙皇特辖区时,普希金家族属于普通贵族,几乎直至伊凡雷帝死前,一直处于失宠的地位。

加夫里洛·格里果里耶维奇·普希金曾代表不满的贵族向莫斯科市民发表演说。过了300年之后,这位外交家兼军人的天才后裔把他的名字写入历史的悲剧,因而扬名天下。

然而,普希金家族成员这种反抗精神也常常使他们脱离时代的进步运动。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普希金家族卷入了政治纠纷,他们受到火枪兵和旧教徒为反对这种不可容忍的改革而结成的势力的影响,站在了霍凡斯基为代表的落后队伍一边。这个家族中有人参与了反对彼得一世的阴谋。

参与反对彼得一世,导致普希金祖上开始没落。马特维·普希金本来是“末代罗斯”,也就是属于大贵族的古代时期最有声望、最有权力的拥护者,可是他的儿子费多尔·普希金只是年轻的御前大臣。尽管他的地位不高,却心性高傲,因为参与政治斗争失败,于1698年3月4日被处死刑。

跟他一同被处死的还有另外两个参与阴谋的人:火枪兵上校齐克列尔,旧教徒、侍从阿列克塞·索科夫宁。这个家族因为这次事件几乎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直至18世纪中叶,普希金家族才重新登上政治舞台。普希金的祖父因反对1762年的宫廷政变而出名。他力排众议,一直支持彼得三世。但是这个决策再次失误,他所拥戴的彼得三世很快失败,不久就去世了。新上任的叶卡捷琳娜对此事耿耿于怀,她对普希金的祖父采取了很严重的惩罚。

普希金的祖父在朝中既不能过问朝廷大事,也得不到宫廷的恩典。在他这个大家族的几代人中间,都保留着对篡位女皇的不满和对信守誓言的列夫·普希金的某种崇拜。

普希金的家族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了前景。这场宫廷政变对于普希金家族的财产并没发生影响。列夫·普希金在遭难之后,仍然保有一大片祖传的产业。列夫·普希金拥有几项庞大的遗产,包括在莫斯科的从热多姆卡到萨莫捷卡一带大片的土地可以使用;在尼热戈罗德这个地方还有一块世袭领地可供经营,那块地的名字是鲍尔金诺村。

普希金的祖父第二次结婚,娶了近卫军上校的女儿奥尔加·瓦西里耶芙娜·奇切琳娜为妻。奇切琳娜祖辈曾经当过伊凡三世王妃索菲亚·巴列奥略未入宫时的侍卫。

奇切琳娜属于名门望族,他们家富有资产。列夫·普希金得到的陪嫁,不仅有数量惊人的庄园和农奴,而且有大量的豪华的珠宝和珍贵裘皮。因此,普希金这位著名诗人的祖母每逢出门拜客,都要打扮得非常漂亮。她额上的钻石首饰总是闪闪发光,就算是生孩子也是这样,从无例外。

根据家人的传说,这孩子是生在马车上,至于是否属实已很难断定。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奥尔加·瓦西里耶芙娜给丈夫生了4个孩子,两女两男。两个男孩叫瓦西里和谢尔盖,这两个人的名字后来被载入了俄罗斯文学史册。

他们热衷于诗歌、戏剧的创作,他们写诗、创作剧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就是诗人普希金的伯父和父亲。哥哥瓦西里·普希金逐渐成了真正的文学家,经常在著名刊物上发表文章,并参加轰动一时的论战。

弟弟谢尔盖·普希金直至晚年一直写诗,一生都无私地献身于缪斯,但对于发表作品和赢得声誉却十分冷淡。

他们俩谁也没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是他们却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种充满优雅的文学素养的氛围,从而造成培养少年天才诗人最为适宜的环境。普希金的绚丽文采也是从他们身上继承来的。

诗人诞生记

诗人普希金的父亲当兵时与普希金的母亲一见钟情。在彼得堡,普希金的父亲拜访了一门远亲,并结识了她的漂亮的女儿纳杰日达·奥西波芙娜。这位美女就是普希金的母亲。

这位少女有一副独特的美貌,她长着一双略长的丹凤眼,拥有“S”型的身材曲线,她小麦色的皮肤看起来很性感。她有个绰号,叫“美丽的混血儿”。

普希金的父亲对她一下子痴迷了,那就是爱情。他很快就向这位少女求婚,希望她能做他的终身伴侣。

普希金的祖父母偏偏认为这门亲事并不合适。纳杰日达·奥西波芙娜没有丰盛的嫁妆,汉尼拔家族既算不上古老的家族,更算不上名门之后,而且她父亲由于重婚案件家族名声很糟糕。汉尼拔家族是彼得一世一手扶植的,也是在彼得在位时期为官做事的。

他们在18世纪的俄国以军事工程师、国防工程的指挥、炮兵军官和军事长官而闻名。他们曾在遥远的边疆修造监狱,在南纬的航线上率领船队。

这种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动荡不安的冒险经历:普希金家族如果犯罪要关进牢房,而汉尼拨家族一旦犯罪,便要被押上军舰,送到地中海去打仗。如果他们两个人真的结合在一起,似乎就像“飞鸟爱上鱼”一样充满艰辛和刺激。

普希金的祖父母尽管反对这样的结合,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纳杰日达·奥西波芙娜凭借自己良好的素质最终得到了认可。

她的法语十分流利,而在尺牍艺术方面成为尺牍大师戴·谢文耶太太的优秀学生,而且她文采不错。诗人普希金的文艺方面的天赋也许遗传了母亲的优秀基因。

1796年9月,他们在新娘祖传领地绥达庄园的教堂里举行了婚礼。或许让人无法想到的是,新建立的这个家庭,将在整个世界诗歌文坛上赢得永不磨灭的声望。

亚历山大·普希金的父母新婚不久,就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这就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驾崩,新俄皇保罗一世即位。这对普希金父母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影响。

在保罗一世死前的5年里,他的父母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总是在两个皇都之间搬来挪去。直至1798年年初,他们才和普希金的伯伯一起返回祖居的莫斯科。

普希金父亲一家住在城郊涅麦茨卡亚街。按居住条件来说,这在当时是全城最好的地方。这里住着外国人、达官贵人和学者。

1799年6月6日,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在这里诞生了。

那一年,战火纷飞。1799年,海军上将乌沙科夫率领舰队成功地绕过伊奥尼亚群岛,并攻占了难以接近的科府岛。

沙皇政府依然推行叶卡捷琳娜制定的扼杀革命的政策,然而俄国人民在远离祖国的战场上已经表现出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所有这一切在18世纪末已经预示着世界历史到19世纪初将要加快步伐,受拿破仑统治的欧洲的命运到那时将在莫斯科得到解决。

普希金出生后,由一个40多岁的奶娘照顾。这位奶娘是普希金非常尊敬的人,她是在普希金缺乏父母关怀的时候,走进普希金的生活的。普希金的幼年得到的“母爱”大多是从她身上得来的。普希金甚至后来还专门为这位奶娘写了一首诗,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真正歌颂过自己的亲生母亲。

普希金的父母在儿子出生之后不久,就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奥西普·汉尼拔那里住过一段时间。然后他们又从那里去了彼得堡,在彼得堡住了将近一年。

沙皇保罗的制度正迅速走向灭亡,保罗一世为了猖狂地扼杀革命,继续推行他的“恐怖统治”:秘密警察到处横行霸道,书刊检查无情地灭杀进步刊物,很多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品都被销毁。这是个控制思想的君主,一切反对他的声音都要被扼杀在摇篮里。

严格而刻板的繁文缛节完全束缚了彼得堡的生活。在宫廷里,不论男女都要在皇帝面前屈单膝下跪,还要吻他的手。在街上遇到沙皇,过往行人都要下车向皇帝鞠躬敬礼。

稍一触犯这些规矩,就会遭到残酷的迫害和处罚。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保罗每逢上街,便成了人人迅速逃避的信号。百姓用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来表示他们对沙皇的敬意。

亚历山大·普希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出生的。他从出生就要面临着社会的动荡和变革,诗人的伟大就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体现出来的。只有用热血沸腾的诗篇给人们启示和指引,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所在。普希金做到了。

丰富多彩的童年

普希金一向看不惯沙皇的所作所为。在他还是婴儿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这也让后来长大成人的普希金对沙皇的印象一直都很糟糕。

有一次,沙皇保罗一世曾亲自上街游览,正好遇上了普希金的奶娘带着他去游玩。奶娘没来得及回避,被沙皇彼得发现了她怀里的婴儿没有向他脱帽行礼,便向普希金的奶娘发出警告。

沙皇保罗说:“嘿!你的孩子竟然没有向我脱帽行礼!这简直是对我的蔑视!”

奶娘马上跪下,赶快把普希金的帽子摘了说:“哦,对不起陛下。他还是个婴儿,他并不懂事,希望陛下能饶恕我们这些愚蠢的贱民吧!”

沙皇保罗不耐烦地说:“去吧!去吧!别让我下次再看见你们这样傲慢无礼。要不是看他是个婴儿,我肯定不会那么轻易放过你们。”

人们很可能把这件事当做笑谈;然而,在保罗把礼节规定得那么琐碎、详细的情况下,发生这样的事,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人们甚至把普希金和沙皇第一次见面的经历看做他一生总跟沙皇不合的预兆。因为他直至临死之前,都没有向皇帝行过多少次礼。

普希金的幼年是在莫斯科东北部的市区度过的。他小时常常在溪水旁边玩耍,欣赏尤苏波夫家一簇簇种得整整齐齐的凡尔赛树,观看附近的城市风光。

每年春季的“放鸟节”,莫斯科的仆人、农奴和农民都会成群结队地涌向广场,到那里每人买一只装在笼子里的鸟,然后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把鸟放走,使它获得自由。

每当这时,普希金就会高声欢呼。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跟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啊。这些简单的、单纯的想法就是从“放鸟节”启发得来的。

普希金年幼时,总是由一名仆人带着上街玩耍。他叫尼基塔·季莫菲邱维奇·科兹洛,他在诗人的人生道路上一直陪伴着他,诗人甚至曾用完美的诗句将他称颂。

这位仆人善于运用俄语的鲜明形象和丰富的比喻,这位仆人也为未来伟大的语言艺术家普希金提供了不少的知识。在他的影响下,普希金学会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在仆人尼基塔陪普希金上街游玩时,也培养了他的艺术欣赏力。是他向小普希金介绍了莫斯科风景和建筑的优美,这也是对幼年的普希金作了美学的启蒙教育。后来,诗人普希金在许多著名诗句中都歌颂美丽的莫斯科。

莫斯科啊,我的故城,

啊,你那金碧辉煌的圆顶。

普希金小时候喜欢爬到钟王伊凡的钟楼顶上去。从钟楼向下一眼望去,眼前展现出一片广阔的田野和茂密的丛林,有许多新建筑物在他面前一览无遗。

他永远忘不了旧国都的独特生活以及那里的显贵和富翁们。他们每逢出门都大讲排场,坐上用白银锻造的带篷马车,还有成群的奴仆、黑人、猎人和跟班前呼后拥。

这些印象,幼小的普希金都默默地刻印在脑海里。他喜欢独自思考,可又显得反应迟钝,这有时倒令母亲很担忧。

普希金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儿时想象力的产生得益于听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她的奶娘就是讲故事的高手。

奶娘阿里娜年轻时是汉尼拔的农奴,后来获得自由,可是她不愿意回自己家,仍然在普希金家照看这些小主人。

她这样讲述说:

有一个沙皇想要娶老婆。

有一天他听见3个姐妹在闲说话。大姐夸耀说,她用一个米粒就能让丈夫吃饱;二姐夸耀说,她用一块布头就能给丈夫做身衣服;三姐夸耀说,她头一年就要给丈夫生上33个儿子。

沙皇娶了三姐。

她有说不尽唱不完的民歌、故事和传说。她能把这些民歌、谚语、小故事的生动细节都记得扎扎实实。她拖着长声唱着凄哀的民歌。

于是,在普希金家的房间里响起快活而热情的、婉转悠扬的歌声。歌中唱道:

在宽阔的大路上,有一个少女去打水,去打清澄的泉水……

普希金的著名诗句可以证明奶娘是经常唱这支歌的。

给我唱一支歌吧,唱那山雀,

在大海彼岸过着平静的生活;

给我唱一支歌吧,唱那少女,

清早起来到泉边去打水……

普希金的外祖母汉尼拔也很会讲故事。她的娘家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据她的外孙女说,她“很珍视自己的门第,并且常常喜欢回忆从前的景况”。

关于18世纪的一些历史逸事,小普希金最先都是从她那里听来的。她跟历史上有名的两位汉尼拔也有过密切接触。整整一个世纪的俄国历史、战事、沙皇们的私生活、彼得和女皇们、探索者和战友们之间,所有这一切都穿插在她讲述的家庭重大事件和关于祖辈的传记之中。

普希金在幼年是跟外婆学的俄语。她喜欢祖国的语言,而且掌握得纯熟,讲起话来很标准,没有俚语和难懂的东西。

在扎哈罗沃村,并非一切都富有田园诗意。在这里普希金第一次见到了农奴,他们随即永远成为他思考的对象,他一直怀着惶惑和愤慨的心情思考着“忍受苦难的奴隶”的悲惨命运。

童年时代,普希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文学教育。他生长在有教养的家庭,全家都对语言艺术感兴趣,他们把诗歌看做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普希金从儿时起就为民歌、童话和诗歌所陶醉。他的父亲写道:

他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倾听大人朗诵德米特里耶夫和他伯父瓦西里·里沃维奇·普希金的寓言和别的诗作,有些还背诵下来了。当时有一位可敬的亲族看到这事非常高兴,便劝他读一些俄国诗人的作品,说这样会有益于智力和心灵。

普希金在幼年的经历使他对作家发生了浓厚兴趣。他崇拜那些会吟诗的人。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普希金儿时的美好印象:乳母、外祖母、尼基塔、克里姆林宫、扎哈罗沃,寓言和民歌,仆人和诗人……所有这一切都哺育着他那易于感受的幼小心灵,在不知不觉中为他未来的创作做好了准备。

我们没有必要夸大普希金童年的痛苦。他有童年的欢乐的确凿证据:

我的童年时代啊,

多么平静而美好!

但是,我们也不必隐讳诗人儿时的苦闷。他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宠爱,母亲沉迷于多彩的社交生活,置孩子们于不顾。对于这一点,普希金感受颇深。因为我们很难在普希金的文章里找到歌颂母亲的语句。

普希金的父亲则处于生活的重重矛盾之中,从而性格古怪,这也使得孩子难和他真诚相见。

倒是普希金的伯伯对普希金最好,他性情温和,对于教育孩子很有耐心。他发现了普希金文学方面的才能,便开始传授普希金写诗的技巧。他可以在诗的节奏、句子的安排、修辞理论等各方面对初学写诗的普希金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

普希金为了感谢伯父瓦西里关心自己在创作上的成长,对他表示尊敬,把他称作“我的诗父”。

考上贵族学校

1811年夏天,普希金的伯伯送他去彼得堡,投考在皇村开办的皇村学校。这是一所享有特权的贵族寄宿学校。

在关于建立皇村学校的决议中规定,“创办皇村学校的宗旨是培养专门供国家机关的重要部门使用的青年”。这样的学校类似我们现在的公务员培训学校。

学校设立时预先规定,皇村学校学生应是名门望族出身的青年。但在第一批皇村学校的学生中,也有并非世袭名门出身的青年。聪明好学的普希金就不属于名门望族,但是他还是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考试。

1811年10月19日,皇村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欢迎新报到的学生。

学校的两个副教授摆出一副庄严的神气的样子,他们把大本子高举过头顶,呈到国民教育部司长马尔蒂诺夫面前,教育部司长再用发颤的高音读起颁发给皇村学校的证书。

在马尔蒂诺夫宣读完之后,皇村学校校长马林诺夫斯基立刻讲话。他是一个职位很卑微的官吏,平时只爱翻译《圣经》和赞美诗,如今第一次当着“圣上”的面讲话,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他激动得用断断续续的颤抖的声音照本宣科地读着不知什么人写的祝贺之词。他那效忠沙皇的语调,同庄严的斯拉夫文体非常相称。

皇村学校校务会议秘书、俄语和拉丁语教授科尚斯基讲话时,语调非常平稳。他原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读过两个系,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的双重学位。科尚斯基曾翻译过许多希腊诗人的作品,是公认的优秀朗诵家,善于运用自己的声音。所以学校委托他代表皇村学校的全体师生向沙皇亚历山大致意。

接下来是介绍新学员,当叫到普希金的名字的时候,一个活泼、卷发、目光晶莹的男孩儿从一群学生中间走了出来,按照规矩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行礼。这是普希金和沙皇亚历山大的第一次见面。

在把所有的学生一一介绍完毕之后,副教授库尼钦宣读“给皇村学校学生的训词”。在马尔蒂诺夫的颤抖的高音和马林诺夫斯基的断断续续的低语之后,库尼钦的纯净、响亮而清楚的嗓音引起了大家普遍注意。

库尼钦后来对于皇村学校学生的进步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便促成了关于他第一次讲演的某种夸张的传闻。我们应该恢复事情的本来面目。根据现在保存着的他的“训词”,可以清楚证明这个青年学者因受到官方要求的束缚,不得不遵照有“圣上在场”时应该遵循的死板规矩行事。

他的讲话并没有号召学生去忠君和阿谀奉承,而是号召他们做一个好公民,去为国家服务。库尼钦这种令人振奋的话语饱含着一个进步思想家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使这些少年人听得如醉如痴,并永远记在心里。

库尼钦的讲话成了皇村学校的第一件大事。年轻副教授的奔放感情和演说才能仿佛冲破了官场文章的陈规俗套,深深地打动了少年听众的心。庆典之后的活动是与来宾共进午餐,最后庆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皇村学校在当时是一所先进的学校,这里有许多出类拔萃的教师。皇村学校的教学大纲内容说是包罗万象,但学生的知识并没有达到顺利掌握大学教学大纲的水平。因此皇村学校的教学一半像中学,一半像大学,教学材料的内容并不难。

皇村学校教学任务规定的全部课程需要用6年时间修完。在这期间,皇村学校的学生必须接受完整的普通教育和相当于大学的教育。

普希金在给皇村学校周年纪念日的一节诗里这样写道:

把心灵和美酒都献给库尼钦!

他塑造了我们,培育了我们炽烈的情操,

他为我们点燃了晶莹透亮的神灯,

那奠基石啊,也是他为我们营造。

由这几句诗我们可以看出,普希金对皇村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

普希金很爱读书。在这所学校里,普希金依旧保持着他那天真烂漫的乐观活泼的性格。他不喜欢教条式的讲课,数学、统计学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吸引这位多才多艺少年的依然是文学和艺术,荷马、莫里哀、伏尔泰、卢梭、司格特、罗蒙洛索夫、杰尔查文、克雷洛夫、卡拉姆津、茹柯夫斯基都是普希金热爱的作家。

皇村中学的学习环境极为优越,许多非常有名的教授在这里讲课,学生们还可以享用皇家的图书馆。这所皇家图书馆简直成了普希金的“天堂”。他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他简直可以说是一个“书虫”,回到家里他也常常钻进父亲的书房里,一读就是几个小时。

如此刻苦读书,必然会有所收获。普希金在他所读的文章里,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诗坛初露锋芒

普希金在学校和一些中上层官宦子弟住在一起,学生当中也有几个诗人,他们为此还展开了文学竞赛。

年轻的学生们开始出版手抄版的杂志。他们还在大型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其中有的人后来参加了某些自发的政治团体。在崭新的思想气氛和创作环境中,普希金的诗文开始崭露头角。

普希金的第一个对手就是伊利切夫斯基。早在1811年秋,普希金就和他比写叙事诗。1811年年末至1812年初,学校举行了皇村学校诗人的第一次公开比赛。这是在俄语和拉丁语教授科尚斯基的课上进行的。

普希金的这位老师科尚斯基也是一位诗人,他喜欢写诗,也传授学生们写诗的方法。在他的主持下,他们以紫罗兰、玫瑰、百合为题写诗。普希金最后取得了第一名。但是遗憾的是,普希金的这些早期诗稿没有流传下来。

在皇村学校的学生中间,还有两个诗人,他们是科尔萨科夫和亚科夫列夫。他俩同时又是很有才能的歌唱家和演员。“抒情诗人”科尔萨科夫是皇村学校文学小组的发起人,又是头几期学校小报和杂志的出版者。

不过,他在同学中间首先以歌唱家和作曲家而出名。亚科夫列夫的演员才能则更为多彩,更为突出。同学送给他的绰号有“小丑”、“滑稽演员”、“调皮鬼”、“音乐家”、“歌手”。这些绰号都证明他有出众的表演才能,他善于扮出各种表情。

学校的这些音乐家对普希金诗歌的广泛流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普希金和他们成了要好的朋友。但是,普希金崇尚自由的写作方式让朋友不能接受,他们更坚持以传统的严格的格式来写诗。

普希金为此深感痛苦,他开始进行大量的创作,似乎只有写诗才能排解他内心的苦闷。

在1812年,国际局势日渐紧张,人人都非常清楚,国际冲突已经不可避免了。1812年3月,沙皇颁布了招纳新兵的诏书,公开宣布战争的危险。

这些少年关在皇村学校里,当然不可能了解已经爆发的战争的全部复杂原因。然而他们和整个俄国社会一样,十分清楚征服者的企图首先是奴役俄罗斯民族,好建立在他专制统治下的拿破仑世界帝国。

这一事件使少年时代的他,清楚地认识到诗人的使命在于表达民族的意志。因而他那时的诗歌,充满着炽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

他有随时为祖国和人民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决心和勇气,强烈的爱国之情已成为他政治抒情诗的主题,并且一直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之中。他的早期作品是他后来写的纪念“鲍尔金诺的伟大日子”著名诗篇的前奏。

祖国题材对他来说具有新的意义,他把人民的尊严和幸福视为高于一切的理想。在他1814年的诗歌中,庄严而神圣地歌唱了时代的伟大主题:全民抗击异族的入侵。这个少年诗人怀着儿子般的真挚感情,对伟大战役的战场说:

莫斯科的土地,我的家乡,

你们也看到了祖国的敌人!

鲜血染红了你们,

火焰吞噬了你们!

他第一次提出诗人在民族英雄年代的使命的巨大题材:

如果听到战斗歌手的声音,

年轻的士兵会激怒和颤抖。

普希金在学习时期,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拿破仑入侵,激发了他的创作天赋。他以钢刀似的铿锵有力的诗句向世界预言,侵略必将以失败告终。

普希金之所以有那么好的文笔是和他的习惯分不开的,他在学校读书时就开始一直用俄语诗句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这样,他笔下的诗就越来越简洁、工整、有力。他在学校时期的抒情诗——也是他早期的习作,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时他的才能正处在成长阶段,仿佛一只刚刚飞上天空的小鸟。普希金少年时代诗歌的特点是:真挚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普希金在皇村学校时期的诗相比起他的儿时练习时作的诗,在题材、思想、形象、体裁、诗的结构和韵律上都要丰富多彩一些。从讽刺诗到哀诗还有诙谐诗和爱国颂诗,他尝试了抒情诗的几乎所有基本形式。

对各种不同诗歌体裁的尝试,并没有掩盖他对生活的真实性的追求。普希金学生时代的诗作,都是对当时某些事件的反映。

1814年,他写了一首诗,题为《饮酒的大学生》。皇村学校的同学屏息凝神地倾听他的朗诵,因为不少诗节就是写他的好朋友的,写得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有幽默感。

这是一幅普希金好友的优美群像,为首的就是他的老师和“酒宴的主席”加利奇。这些诗尽管充满快活情调,然而已经成为他后来的《皇村学校周年纪念》的先声,只是后来的作品更为深刻,对少年时代的同学们一生的劳作与斗争写得往往十分凄惨。

第一次升学考试

普希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考。这次考试让15岁的普希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辉煌。

1815年冬天的晚上,寒气逼人,大雪纷飞。俄国京城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中学校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学生和教师们都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通往礼堂的道路两侧,满怀期待地等待贵宾的检阅。

不一会儿,随着阵阵欢快的马车铃声,一辆辆造型考究的三驾马车缓慢地驶进了这所培养贵族的学校。陆续下车的有教育大臣、陆军元帅、俄国东正教大主教、文坛精英和京城贵妇。一时间,宝马香车满园沸腾!

这里将要举行皇村中学建校以来第一次升学考试。这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一次正式的检阅,皇村中学也将借此良机向俄国社会展示它的办学成就。

面对这样重大的考试,学生们都尽力想留给考官们一个最好的印象。贵宾席中坐着一位年纪很大的人,他就是在文坛颇有威名的大诗人杰尔查文。

他曾驰骋文坛、名震学界,如今已经是耄耋之年。他希望能有杰出的后生接过他那支写作的笔,继续为俄罗斯的人民写下不朽的诗篇。

考试开始了,当杰尔查文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立刻兴奋起来。有人对他说起过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老人的双目因此而闪动出期待的光芒。

这时,一个身穿燕尾服、脚蹬长筒靴的英俊少年站在富丽的考场中央。他面对考官淡定自若,深情而激昂地朗诵起自己的诗篇《皇村回忆》:

沉郁的夜的帷幕,

悬挂在轻睡的天穹;

山谷和丛林安息在无言的静穆里,

远远的树丛堕入雾中。

隐隐听到溪水,潺潺地流进了林荫;

轻轻呼吸的,是叶子上沉睡的微风;

而幽寂的月亮,像是庄严的天鹅,

在银白的云朵间游泳。

考官和听众随着少年诗人普希金的思绪进入一处美妙的境界:

瀑布像一串玻璃的珠帘,

从嶙峋的山岩间流下;

在平静的湖中,

仙女懒懒地泼溅着那微微起伏的浪花;

在远处,

一排雄伟的宫殿静静地倚着一列圆拱,

直伸到白云上。

这就是少年诗人心中的“北国的安乐乡”;这就是这个浪漫少年眼中景色绮丽的皇村花园。然而,这里不仅有盛世的繁华,也经受了俄法战争的洗礼。

战栗吧,异国的铁骑!

俄罗斯的子孙开始行进;

无论老少,他们都起来向暴乱袭击,

复仇的火点燃了他们的心。

战栗吧,暴君!

你的末日已经近了,

你将会看见:

每一个士兵都是英雄;

他们不是取得胜利,就是战死沙场,

为了俄罗斯,为了庙堂的神圣。

诗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爱国主义的激情。这首诗用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融为一体的方式,讴歌了挺身捍卫祖国的俄国儿女们。

这首诗感染了每一位听众,特别是那些不久以前亲身经历过对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的人们。普希金朗诵完这首诗后,场上出现了片刻的宁静。人们似乎还陶醉在那些美妙的诗文之中。几秒钟之后,大家才如梦方醒,大厅里马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老诗人杰尔查文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鼓掌祝贺。他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过这样气势恢弘的诗篇了。那崇高的主题,那严谨的结构,那流畅的诗句,那史诗一样的风格,竟出自于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之手。他感觉接班人就在眼前。

此时,老人恨不得立刻把这位少年诗人拥入怀中。然而,稚气未脱的男孩子却一阵风似的,消失不见了。这个被大诗人杰尔查文认定为接班人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一夜之间,普希金的名字传遍了彼得堡文学界。很快,他的佳作发表在国家级的刊物《俄罗斯博物馆》上,接着又被收进《俄罗斯范文》中。从1815年起,普希金又被收入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的名录。

少年诗人的成长

少年成名后,普希金把自由和反对奴役的思想作为创作的主导思想。普希金坚信人的意志必将取得自由。

1816年3月1日,新校长思格里哈尔德召集学生座谈。这是一个有修养的教育家和有经验的管理者,他对教育抱有浓重的宗教道德观念。他的某些派头反而使性格直爽,不爱逢迎巴结的学生与他疏远。普希金、瓦盟霍夫斯基和久赫里别克尔就是这些不爱巴结的学生,于是他们成为新校长的反对派。

新校长也要把他父亲一样的爱给予普希金,却遭到普希金断然拒绝。于是在高年级,在新校长和旧同学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明争暗斗。

这位新校长是德国的“博爱教育派”的信徒,在跟学生们打交道时甜言蜜语,而在自己的思想纲领上对“神圣”的权威却无限虔诚。

思格里哈尔德希望学生具有上流社会的斯文之风,这样才能造就便于管理的官吏。原来的校长曾打算把皇村学校办成耶稣会学校,但没有成功。如今在思格里哈尔德的管理下,却要效仿信奉上帝、品行端正的德国学校,让它变成所谓的“博爱学校”。

普希金是受过自由思想熏陶的人,这种教育方式对他完全不适用。他坚决不向新校长打开内心世界,也拒绝接受类似于中国“儒家”的道德标准。

思格里哈尔德未能认识这个天才少年的复杂性格,所以他给普希金的品行打了最低分。他在写毕业生评语时,也严厉指责普希金有一颗“空虚而冷酷的心”,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责备他不信仰宗教。

思格里哈尔德对普希金不信奉宗教十分愤怒,因而对普希金的诗歌才华及其精神和品质都不屑一顾。他写道:

他的最高和最终目的,不外乎以作诗炫耀自己。

不过,他写诗也未必有牢固的基础,因为他不肯认真写任何东西。

这是普希金同一时代人当中唯一怀疑他创作天赋的人。当时俄国的大作家们却很看重这位年轻诗人,他们甚至亲自去皇村学校拜访他。

这个时候正是俄国新旧文体之争白热化的时候,关于正确的构词的想法,被政治上的考虑所压倒。学者们不断攻击大作家卡拉姆辛滥用法语词汇,要求用教会斯拉夫书籍来丰富俄罗斯语言。

这些事件引起了普希金的密切关注。他从小就感到自己应该给那些敢于向文学界的停滞现象和反动势力宣战的天才诗人当随从。

正基于此,他怀着特殊的兴趣关注卡拉姆辛小组。他们共同组成战斗的方阵,开始有秩序地行动。

在皇村的禁卫骠骑兵兵营里,普希金还结识了几位军官。他很喜欢本尼格生的新任副官彼得·巴甫洛维奇·卡维林。他是表里如一且胆量大的人。

卡维林读过莫斯科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也十分喜爱诗歌。在他刚认识普希金时,听到普希金的诗歌,就很钦佩。

普希金在他献给卡维林的诗中,对这位骠骑兵朋友的性格作了形象的描绘。他在诗中还希望自己的好友要藐视“贱民”的意见:

他们不懂得:同基费拉、同柱廊、同一本书、同一瓶酒都可以友好相处,用拼命胡闹的薄薄面纱,可以把聪明睿智遮住。

1816年夏,普希金在卡拉姆辛家里遇到骠骑兵卡达耶夫少尉。卡达耶夫白净的脸庞,淡蓝色的眼睛如水一样清澈透明,他目光专注严肃,前额很宽,上面覆着像绸子一样柔软的金色头发。他的嘴很秀气,几乎像少女的嘴一样,耳朵也小巧玲珑。

卡达耶夫是谢尔巴托夫公爵的外孙。谢尔巴托夫在叶卡捷琳娜时代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贵族政论家,手稿和书籍的重要收藏家。

卡拉姆辛在写自己的历史著作时,广泛引用了谢尔巴托夫的《俄罗斯历史》的材料,因而每逢著名前辈的外孙来做客,他总是殷勤接待。

卡达耶夫尽管年轻,当时才22岁,却已经参加过当代的一些重大事件。他参加过鲍尔金诺战役、库里姆战役、莱比锡战役和巴黎战役。

战斗生活并没有使他中断紧张的思考。他尽管身穿骠骑兵军装,却仍然是个思想家和辩证法专家。无论是他那戴着勋章的仪表堂堂的侧影,还是有关历史哲学的完整的格言,都同样令普希金折服。

普希金在即将毕业之前很想加入骠骑兵,就是深受卡达耶夫的影响。他崇拜卡达耶夫,因为他这几位新朋友对奴隶制和暴君的专横,都怀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们深信,在农奴制的君主国家要进行改革,必须依靠这支曾解救过祖国危难的军队。

在普希金早期的许多政治诗里,都把卡达耶夫比作罗马第一个执政官,他就是布鲁图斯。根据这些诗可以得出结论,俄国军官中这种不满情绪和反抗精神早就引起普希金的向往。1812年战争的胜利,更加鼓舞少年诗人关于俄国的奴隶制和暴政即将垮台的幻想,使少年诗人又转向他梦寐以求的人民自由的题材。

普希金在皇村学校的6年,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到的东西很少。俄国自由的教育思想,几乎全是沿着另一条途径向前发展的。这种思想已经和学校创办人的意志背道而驰。

新的教育思想以为数不多的几个教授为代表,并对一些最优秀、最有才能的学生产生了影响。这就是刚刚出现的十二月党人的教育思想。

校长和学校的主要教师极力反对这种教育思想,然而它却在一些具有才华的学生的心灵和头脑里取得了胜利。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多。所有其他的学生,则心甘情愿沿着官方规定的途径走下去。

像哥恰可夫、科尔弗、罗蒙诺索夫、斯泰文为了当上大臣、省长、大使而拼命读书,不久他们果然都如愿以偿。

然而,皇村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之所以永远赢得传奇式的声誉和令人羡慕的威望,并不是由于这些安分守己的大多数,而恰恰是因为受到沙皇俄国排斥的人物——普希金、普希钦、戴里维格——才盛名远播。

然而,皇村学校的某些课程对普希金来说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凡是学校大纲规定的内容符合当代的语文系要求的,普希金都学得津津有味。他很勤奋。他对于古典文学名著、文学翻译理论、作文或作诗、语文学理论、美学都很感兴趣,专心致志地学习。

普希金聪明伶俐,对生活的各种现象有透彻的理解。他从小就仇恨通过背诵生词表来学习外语的方法,而喜欢通过会话、闲谈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在学习当中,他最重视的是理解、运用知识,直接地创造性地发表学习的感受。

皇村学校教学方法上的明显弱点,反映在教授的讲课水平上。他们甚至很难吸引像普希金这样的学生好好听课,也很难培养像普希金这样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至今仍然保存下来的教师评语,都指明他才能出众,但也总是说他懒惰,不注意听课,成绩很差。这位教师不明白,这位天才的少年的志向显现得那么早,那么毋庸置疑,皇村学校的教师没能引起这个最聪明、接受能力最强的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强烈兴趣。

无怪乎在所有的教师当中,只有语文教师科尚斯基和布德里在他的毕业证书上打了最高分数。但是,就是皇村学校最好的教师也满足不了他那猛烈增长的兴趣和要求。教学上的不足,普希金靠读书和从有才能、有知识的人的交谈中来获得补充。

普希金除课堂上听课之外,还大量阅读课外书。教授讲课的不足由当代的伟大作家和俄国或法国的名诗人的作品来加以补充。

这一切都大大扩展了学校大纲的范围,促进了普希金诗歌创作的发展。他在学校学习了6年,当他离开学校时已经是19岁的青年人了。他的分数虽然不高,但他却已经开始写作《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尽管在诗人的毕业证书上写明他的地理和统计学成绩平常,但是他已经开始唱他那首永远为人传诵的诗:

早已消逝的岁月的故事,

遥远的古代的传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