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母亲的胸膛上(代序)

生命的横渡:“87”钢城青年黄漂探险大纪实 作者:李艳艳,李鹰 著


在母亲的胸膛上(代序)

你听说过30多年前的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你认识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勇士吗?也许你那时候还在母亲的襁褓里,但他们已经是20来岁的小伙子了,他们用躁动不安的心去追逐一个伟大的梦想——黄河漂流,直指大海。

《生命的横渡》这本书,将带着我们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岁月,和漂流队的勇士们一起,去聆听黄河的涛声,去波峰浪谷中搏击,去迎接死神的挑战。

1987年早春的一天,他们从安徽马鞍山出发,一路风尘直抵黄河源头,开始了艰难的漂流。180多个日日夜夜,穿行9个省区,历尽艰险,闯过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拉西瓦峡等数十个险关峻谷,到达壶口瀑布,再穿过龙门和豫西峡谷,终于完成了5464千米的黄河全程漂流,到达黄河入海口。

这是何等的壮举,这是怎样的传奇!

他们中有马钢工人,有设计师,有货运员,他们代表着一座城市,代表着那一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他们自信,相信自己能够阅尽黄河,扑向大海;他们勇敢,凭借着一股精气神战胜了所有的艰难困苦,征服了道道险关。他们友爱,即使站在死神面前,依然手拉着手,大声呼喊着同伴一起前行,直至被波涛夺去了两条生命,也没有丝毫退缩,带着同伴的嘱托,坚持走完全程。

在今天的一些人眼中,这种行为也许太可笑了,他们怎么会这样呢?到底图什么?

在寻找这道难题的答案时,我有幸在一次聚会上见到了漂流队里最小的队员毛世卫,他当时才19岁,是马钢焦化厂的工人。他告诉我,早在1985年,美国人就出资30万美元想购买黄河首次漂流权。这怎么行呢?中国的黄河漂流怎么能让别人打头阵?于是,一群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决定去冒这个险。有一位队员的母亲被吓坏了,竟想用自杀来阻止他去漂流,但也没能挡得住他的脚步。

试问,这不是爱国情怀是什么?

为什么去冒这个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吧:当时中国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人们从多年的压抑中挣脱出来,特别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更是渴望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而当无从选择自己命运的时候,就会在冒险的道路上寻找机会来表现自我,一旦功成名就,命运和人生会有所改变,而黄漂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之一……”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反正他们去了。尽管他们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比如缺乏理性、爱冲动、不听劝;中途,组织上曾派人想拦住他们,要求返回,说他们已经见到了黄河,行啦。可他们却要见到大海,不见大海心不死。如果硬要他们打退堂鼓,他们马上跳楼。

读到这里,一群敢于冒险的英雄形象已经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了。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是钢铁儿女的典型。

这部书的作者一位是资深记者,一位是博士研究生,他们把新闻语言和文学描写巧妙地糅合起来,形成一部独特的纪实文学。虽然是多年前的故事,但读起来依然是那么新鲜感人。相信你,只要打开书的第一页,就会一口气往下读。随着场景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危险的叠加,英雄的命运始终牵着你的心。书中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无限制的拔高,只是用平静的语言叙述着那个久远的故事。字里行间,穿插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引领着读者,带着平常心去理性地审视、分析那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往事。

阅读中,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想象等手法去还原当时的情景,让你去思索,去联想,去感同身受。比如在写漂流过程中,橡皮筏猛地在岩石上一撞,每个人的“五脏六腑仿佛被挤出胸膛”;当壶口瀑布裹挟着他们在激流中翻腾时,“就像掉入洗衣机的卷筒里一样不能自已”。

看看龙羊峡谷的一段描写吧:“两岸悬崖陡峭,危石狰狞,岸壁高出水面150余米,自然坡度达到70度。由于河面不宽,收窄后的水流变得十分湍急,惊涛拍岸,声响如雷,河水被巨浪高高卷起后,又骤然释放,仿佛把一个瓷瓶摔得粉碎,无数朵白色浪花在阳光下飞溅,远远望去,如漫山遍野的羊群在蠕动。”

作品中除了对黄河的波涛以及两岸景色的描写,还有许多感人的细节,读来催人泪下。当队长遇险后,人们在密封筏里,发现他给大家留下的500块钱;当人们四处寻找队长时,发现了一具尸体,尸体已无法辨认,“但看到那条球裤上面印着‘马钢14号’白字时,所有人放声大哭,这正是汤立波啊……这条马钢篮球队球裤是队员夏忠明的,他看到队长身单衣薄,将贴身球裤让给他的。”

朋友间的真情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读到这些,读者不禁会发出感叹:黄河,你是一条母亲河,你以宽大的胸怀接纳这群中华儿女;你坦坦荡荡,你充满柔情,有时却难以自制,大发脾气,发疯般地折磨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以至要儿女们付出仅有一次的生命。这是怎样的黄河啊!

书中最后有两句格言,这是全书的眼睛,记住它,你会受用终生的:

人类因梦想而精彩,梦想因执着而伟大。

我深信,30年过去了,黄漂的精神依然活跃在这座城市里,正幻化成巨大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更多年轻人为实现新的梦想而奋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名作家

马鞍山市政府文化顾问

戎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