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窦太后:信奉黄老学说却又为何权欲熏心?
几年前,有一部名为《美人心计》的电视剧,风行全国。里面由林心如饰演的窦太后,也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个窦太后是如何起家的?她的思想世界又是怎样的?
故事还得先从另外一个强势女人吕雉说起。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吕雉在丈夫刘邦死后,干了不少坏事:残害戚氏,毒死赵王如意,滥封吕氏子侄,等等。但同时也有过很多功绩,做了几件“好事”,如让薄氏离开暗无天日的后官,前去代国,与儿子刘恒(时任代王,后为汉文帝)团聚;放宫女出宫,等等。阴差阳错的命运把这两件“好事”串联起来,在吕雉死后使汉朝的刘氏天下出现了“文景之治”。
吕雉当时放宫女们出宫,可不是给她们自由,而是把她们作为礼物赏赐给刘姓诸王,每位王爷分得五名宫女,以此拉拢、抚慰诸王。于是,这些宫女分批上路,去见她们的新主人。在由长安到代北(今山西雁门关一带)的路上,车辆颠簸,风沙漫天,护送的士兵听到车里不时传出一个女子的伤心哭声。他们纳闷,她哭什么呢?她叫什么名字呢?
她是一名普通的宫女,普通到连名字都被人忘记了。后来她地位显赫,成为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太后,可是仍然没有把名字留在史书上。她姓窦,为了叙述方便,就叫她窦姬吧。
窦姬一开始被分到代王宫中时,一直愁眉不展,因为此处并不是她的家乡,可是命运之神却特别光顾她,使她因祸得福,时来运转。原来,窦姬被代王看中,一人独得宠幸。不久,窦姬就为代王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叫刘膘。刘膘后来被封为馆陶长公主。到了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窦姬又为刘恒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刘启。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后来阴差阳错,刘恒在陈平、周勃等大臣的拥戴下,继承了帝位,是为文帝。成为天子之后,刘恒立刘启为太子,并册立窦姬为皇后。第二年,窦皇后生的小儿子刘武又受封为代王,后又受封梁(今河南开封),是为梁孝王。
窦姬晚年一直相信黄老学说,她眼睛失明后,就叫人一遍又一遍地给她朗读老子的《道德经》。她不但自己学而不厌,而且督促景帝也要学。她觉得文帝以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约法省行,才使得国家从战乱走向恢复,因此,黄老学说作为立国之本是不能变更的。就老子的具体思想而言,河北省邯郸学院的李傲雪在《窦太后和老子的“三宝”思想》中,曾提出:“作为老子立身处世原则的‘三宝’思想对窦太后有着具体而微的影响,窦太后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都践行了老子的‘三宝’思想,以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作为,较好地诠释了老子的‘三宝’思想。”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完全置身度外,对于朝廷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事实上,她不但没有浮尘淡世,相反还想干预朝政。
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景帝。尊窦姬为皇太后。窦太后共有两子,刘启是大儿子,小儿子叫刘武。窦太后特别宠爱小儿子,特封代王,继而又封淮阳王和梁王,其情其势,简直如同天子。如此骄奢淫逸。窦太后还嫌不满足,竟打算订兄终弟及之约,准备在景帝万年后由弟弟刘武继承大位。
景帝初登大位,虽然还没有确定太子入选,但内心是不可能赞同窦太后的如意算盘的。兄弟再亲,到底比不上父子之情,而且父子相传已经成为专制体制的定例,景帝怎么会轻易将帝位传给弟弟梁王呢?可是窦太后又比较固执,景帝情知跟老太太讲不清这个理,只好避开立储之事不提,但与此同时,景帝一直又在绞尽脑汁谋划着最终如何向母亲、弟弟摊牌。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梁王照例来朝,景帝举办了盛大的家宴为弟弟接风洗尘。在座的除了景帝与梁王外,还有窦太后和窦婴。窦婴字王孙,是太后的娘家侄子。母子、兄弟相聚,其乐融融,宴饮欢快。酒酣面热之际,景帝从容说道:“千秋万岁后传位给你。”梁王忙起身辞让。窦太后笑眯眯地看着梁王,显得极满意。
这时窦婴满满斟了一杯美酒,捧到景帝面前,一本正经地说:“陛下,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是本朝成规,陛下岂能随意擅传?”这番话说得义正词严,无可辩驳,母子三人顿时陷入尴尬境地。景帝偷偷瞟了太后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刚才这一幕完全是由他导演出来的,意在向母亲表示自己的态度:我是愿意传位给兄弟的,无奈的是这样做不合乎祖制,会遭到满朝大臣反对,您看,连您的侄子都反对,别人更不用说了。
这场家宴结果不欢而散。没过多久,景帝郑重宣布立自己的儿子刘荣为太子。窦太后无法对皇帝怎么样,一腔邪火全撤到窦婴身上:先撤了他的官职,后来竟除了他的窦氏门籍,将他的名字从家族谱系中剔出了。在宗法社会中,这比丢官还厉害。窦婴从此杜门谢客,在家中高卧,无所事事,好在家资丰厚,照样锦衣玉食,声色犬马,过得悠然自得。
由此可见,对于窦太后而言,她是深深相信着黄老学说的,但她所相信黄老学说,并不意味着她就是无欲无为,事实上她是“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来无所追求,但其实内心中对于权力还是有着无限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