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国藩家风解读序

曾国藩家风 作者:姜志勇,孔珍珠 著


曾国藩家风解读序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被认为是古代完人典范。所谓立言,我想那些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中写下的家书,其价值和影响应该丝毫不会逊色于其他许多的诗文注疏吧。蔡锷所辑之《曾胡治兵语录》多出乎其间,蒋介石主持黄埔军校就用作教材,毛泽东在致友人书信中亦曾信手征引,甚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隐约以之为参照。

有副著名对联“世上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曾家跻身百年旧家应无疑义,所以,姜志勇这本书解读演绎出的曾氏一家之所以勃兴之所以福祚绵长的基因密码显然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学习领会参详。积德、读书过于概括抽象,作者的八字箴言:书、勤、和、俭、敬、省、恕、健,则具体得多,不仅便于理解,也便于落实遵行。

“书”当然是基础性的,它不仅意味着知识,也意味着意义和价值。儒家圣贤之书会告诉你人是从哪里来的,会到哪里去,如何才能确立并成为你自己。每一个文化的核心都是由关于这样一组问题的回答和论述组成。亨廷顿之所以把中国叫做儒教文明,就是因为历史上我们以儒家典籍中的这些教导作为自己的信条。与此相关的是“敬”,儒家敬天法祖崇圣,这个敬首先是敬天。曾国藩和本书都主要是从道德修养的涵养功夫和立身处世的敬慎态度来讲,遵循的是宋明理学的一般路径,不能说错,但我觉得有必要指出它的后面存在深刻的信仰意涵,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敬的源头和方向。本立而道生,指出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

接下来的问题也许就是,今天什么时代了,这些老古董老黄历还管用吗?

确实,城市化、信息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图景,也必然带来观念价值上的变化,例如,养老社会化、教育公共化、知识传授“后喻化”(意思长辈需要向后辈学习新知识)导致家庭及其秩序在这方面功能的弱化,作为一种农耕文化的传统,儒家在近代以来的坎坷命运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现代性挑战的反映。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多,无法展开,但我们只要反向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实际并非那么简单绝对——为什么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世界日益全球化之时我们却突然意识到了文化和文明的问题呢?读经、国学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的后面难道不是都存在一个儒学的关键词么?

生生之谓易,易是变易和不易的统一。就像电影一样,武器是变的,珍珠钻石鲜花是变的,但爱恨情仇却不变。与人心人性一样不变的,还有父母夫妻子女兄弟之情,它们不只是生命的外在关系,也是生命的内在构成。人是不曾特化的动物,正是在文化的滋养里丰富饱满并呈现出它的精彩。因为近代的落后挨打,我们曾丧失了对自己文化的信心,因为意识形态的扭曲偏执,我们曾以文化革命之名进行疯狂的文化自残。现在,社会渐回常态,人心人性开始复苏,在向外寻找百年之后,终于意识到“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愚昧无知!

长篇小说《曾国藩》的作者唐浩明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序中说,“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是领略博大精深之中国文化的入门方法。曾国藩无疑是这样的代表性人物,家法门风又是千万为人父为人子的读者们所关注所关涉的基本问题,姜志勇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这样一条文化理解、文化传承路线图的最好向导。

诚则灵!找就能找到,让我们就此出发。

是为序。

中国大陆新儒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原道书院院长 陈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