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条英机

二战风云人物 作者:肖石忠 编


东条英机

大将

东条英机(Tojo Hideki,1884—1948)日本法西斯军阀,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罪魁之一,甲级战犯。

1884年12月30日,东条英机出生于东京山手地区的军阀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日本陆军大学首届毕业生,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曾担任大本营中佐参谋,日俄战争时期为姬路第10师团第8旅团的旅团长,后晋升为中将,是日本陆军的所谓战术家。东条英机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崇尚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家庭熏染下成长起来的。

1899年,东条英机进入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和军国主义思想的灌输。1902年至1904年,东条英机先后转入东京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5年4月,被授予少尉军衔。不久,随陆军第15师团开赴中国东北,参加日俄战争,获得了实战经验。1907年,晋升为中尉。1909年,同富家女胜子结婚。1912年,被保送到陆军大学。

1915年毕业,被授予大尉军衔。

1920年,东条以少佐军衔任驻德大使馆武官。在德国期间,东条与驻德国的武官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畑敏四郎等人过从甚密。1921年10月,他们在德国南部的巴登巴登温泉饭店聚会,并订立“盟约”,立誓要刷新日本陆军体制,使日本通过对外战争称雄于世界。以巴登巴登聚会为开端,东条等人逐渐形成了以改革日本陆军体制,建立法西斯总体战体制,推动日本走向现代战争为目的的“一夕会”。“一夕会”成员后来发展为所谓的“统制派”,其中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后来都成了日本军界的掌权人物,在日本法西斯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东条效忠天皇,狂热地鼓吹对外战争,加之他精明强悍,爱独断专行,强调“闪电”效率,因而有“剃刀东条”之称,在日本军界的地位扶摇直上。1921年,升任军务局的高级科员。1928年,晋升大佐并任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长。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因严重的经济危机而陷入混乱。日本帝国主义加速走上战争冒险的道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东条充当侵华的急先锋,积极参与策划侵略阴谋。1935年9月,东条被任命为关东军宪兵司令官,负责维持伪“满洲国”的所谓治安。东条充分施展其雷厉风行的铁腕,大搞“强化治安”、“整肃纲纪”,对东北人民实行恐怖的宪兵和警察统治。因此,东条以擅长推行所谓“宪兵政治”而臭名昭著,而他的忠实爪牙则被称作“东条宪兵”。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加快了推行军事法西斯独裁体制的步伐。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在1931年至1936年间,制造了一系列流血事件和政治阴谋,企图用血与剑把举国上下推上战车。其中,1936年2月,“皇道派”青年官兵发动的二二六事件影响最为重大。这次军事叛乱,杀死了内大臣斋藤实、藏相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等多名阁僚。叛乱虽经平息,但却震撼了日本朝野,元老重臣及工商巨头对陆军中的狂热分子长期心有余悸。而东条及其“统制派”却得以借“整肃纲纪”为名,通过排斥“皇道派”而独揽陆军大权。同时,他们又把二二六事件的重演当作一枚炸弹,对元老重臣和工商巨头施加压力,操纵日本政局。

1936年12月,东条晋升为中将。1937年3月1日,东条升任关东军参谋长,参与策划侵华阴谋。不久,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东条极力向日本统治阶层主张出兵华北,并亲自指挥“察哈尔兵团”向内蒙一带进犯。在东条督率下,日军马不停蹄快速进攻,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很快就攻陷了承德、张家口、大同、绥远、包头等地,在中国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察南傀儡政权,为日军而后向中原大举进犯建立了稳固的侧翼,也为觊觎苏联提供了战略要地。察哈尔兵团由于在东条指挥下“战功卓著”而被称为“东条兵团”。东条的所谓临阵指挥的实战才能也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吹嘘,成了他加官晋爵的资本。

1938年5月,东条晋升为陆军次官,6月调任陆军航空本部长,12月任陆军航空总监兼陆军航空本部长。东条步步高升,逐渐进入了日本军界的上层。这使他愈发骄横不可一世,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更加膨胀起来。

1940年7月,东条出任第二届近卫内阁陆军大臣,从此具备了左右日本政界的政治力量。

在任期内,他主张推行法西斯战时体制,“整顿国内组织,确实使战时体制臻于完善”,加速日本法西斯战争机器的运转,支持近卫推行法西斯“新体制运动”。1941年1月8日,出任第三届近卫内阁陆军大臣的东条颁布由他制定的《战阵训》。这个典型的法西斯战争条例,宣扬狂热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号召全体官兵为法西斯战争卖命,不惜用生命效忠天皇。《战阵训》在日本广泛流传,毒害极深,而东条却由于对天皇制法西斯独裁政治“忠的发狂”而备受青睐。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以“闪击战”方式发动了侵苏战争,并在战争初期取得了惊人的战果。日本法西斯十分羡慕希特勒的胜利,急呼“不要误了公共汽车”,急于迈出南进的步伐。东条的心情尤为迫切,强硬地反对在日美谈判中做出让步,坚决主张立即对美英开战。而此时作为首相的近卫权衡美日的实力,感到立即对美英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反对立即开战。东条对近卫的表现极为不满。针对美国提出的以日本从中国撤军为条件的妥协办法,东条以陆相身份断然说:“对陆军来说,在驻军问题上决不能让步。”“撤军问题是要害。如果完全屈从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满洲国也将难保,朝鲜的统治也将陷入危机。”针对近卫“必须谨慎行事”的主张,他说道:“有时候我们也要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庙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十足地表现了他的赌徒心理。东条甚至公然声称,“近卫只有愿意合作才能留任,否则必须下台”。在东条咄咄逼人的压力下,近卫被迫辞职。

近卫内阁垮台后,经宫内大臣木户幸一推荐,天皇授命东条组阁。在主张立即对美英开战的军国主义者的拥护声中,刚晋升为大将的东条于1941年10月18日完成了组阁工作。为强化法西斯战争领导体制,实现总体战的目标,东条获得大将军衔,并兼任内务大臣、陆军大臣等职,集政府和陆军领导权于一身。

东条上台的第二天,就公开宣称:“完成支那(中国)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帝国既定的国策。”要全体国民“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在东条的推动下,御前会议在11月5日做出12月上旬对美英开战的决定。为配合军事行动的秘密展开,东条加派来栖三郎为特使赴美国协助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继续同美国谈判,以欺骗舆论,麻痹对手。

1941年12月8日拂晓,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一支以航空母舰为作战主体的日本海军舰队偷袭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与此同时,日本陆军以21个师团的兵力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了猛攻,将北界西伯利亚、南濒太平洋、东起中途岛、西迄印度洋的广大地区置于自己的铁蹄之下。

为确保“大东亚战争”的胜利,东条内阁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战争机器。1942年11月,为加紧掠夺占领区的资源,东条内阁专门成立部级机构“大东亚省”,负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12月11日,德日意三国缔结共同对美英作战和不单独讲和的协定。次年1月18日,又签订了德日意军事协定,强化了法西斯轴心。东条内阁为加强国内的法西斯统治,先后制定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临时取缔法》、《战时刑事特别法》等。在军事上,日本侵略者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旗号,残酷屠杀亚洲各国人民,在太平洋战场上则进行一系列新的冒险。

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

东条英机自杀未遂

但是,东条内阁对内对外的种种倒行逆施并不能挽救其必然灭亡的下场。被占领土上的广大人民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屠刀吓倒,他们奋起反抗,不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1942年6月,日军进攻中途岛的失利,使太平洋战争发生了转折。日军在随后的一系列战役中连吃败仗,走上了失败的道路。东条为挽回败局,频繁地改组内阁,企图通过把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到自己身上而加强法西斯政治独裁。东条内阁先后通过《战时行政特例法》和《战时行政职权特例》等法令。1943年10月,东条兼任商工大臣,11月又兼任军需大臣,1944年2月,又兼任参谋总长。为了压制反战情绪和倒阁势力,东条还加强了宪兵和警察活动,对那些对政府和军队政策进行批评和不满的人严加监视,一经检举即予以严厉镇压,对他的政敌也进行盯梢甚至威胁。但是,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加强挽救不了东条垮台的命运。日本帝国主义节节败退,战局一败不可收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元老重臣和一些海军将领积极策划迫使东条下台。广大人民对东条内阁的不满更是与日俱增,“击落英机”的双关语被广为流传。众叛亲离的东条内阁被迫于1944年7月18日辞职。

东条下台后,其战争狂热毫未减退。他和陆海军的一些顽固分子大肆叫嚷“一亿玉碎,本土决战”,企图顽抗到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底,在麦克阿瑟将军统率下,美军以盟军的名义占领日本。盟国在东京成立了远东委员会。在有关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强烈要求下,麦克阿瑟下令逮捕首批被指控的40名战犯。东条英机被列为首位。9月11日,在美军实施逮捕之前,东条开枪自杀未遂。

1946年1月19日,旨在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美英苏等11国代表组成。从1946年5月到1948年4月,对东条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审讯。东条顽固坚持法西斯立场,拒不认罪,竭力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辩护。

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东条死刑。12月23日,东条英机被处以绞刑,受到了正义的惩罚。

(纪胜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