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诗百年 星光满天

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 作者:


新诗百年 星光满天

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也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

一百年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中国新诗横空出世,应运而生。百年来,中国新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趋于成熟、从简单到日渐精彩的过程。这期间,陆续问世的新诗何止成千上万,其中的佳作可谓繁星满天。

20世纪末以来,围绕百年新诗话题编选的新诗选本已有多个品种,有单卷本、几卷本和十几卷本。尽管这些选本各有特色和代表性,但百年间的新诗,单卷本很难反映新诗的全貌,一些优秀的新诗由于篇幅所限,难以进入广大新诗爱好者的视野。多卷本又带有一定的文献性质,新诗研究者当然欢迎,但对于新诗爱好者显然有些超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读到最精彩的部分。鉴于此,在新诗诞生百年这个值得隆重纪念的时间节点上,现代出版社推出了既体现普及性又有代表性的《百年新诗代表作》,将近200首优秀新诗代表作集中推送到读者面前,这无论是对于诗歌创作、文学出版,还是对诗歌爱好者以及广大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总览这两卷诗选,有如下特点:

一是所选诗歌紧扣了时代主题,弘扬了时代精神。

三十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学所呈现的“启蒙、救亡和翻身”三大主题,同样也是入选新诗要力求表达的主题。如胡适1917年创作的《鸽子》,把新文化运动的同道比作自由翱翔的鸽子,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自豪和得意。沈尹默的《月夜》,显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自立。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分明是写新思潮、新思想、新力量对一代新人发出了召唤。在进入抗战和救亡的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以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唤醒国人“万众一心”,共同抗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旋律。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真切表达了所有爱国者的心声。张光年的《五月的鲜花》和《黄河大合唱》、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诗词所唤起的抗日情绪更是在最高点释放。而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则生动描写了一代年轻人对于苦难的不屈抗争和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可以说,选入“1917—1949卷”中的诗歌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的展现是丰富的、多角度的。

同样,中国当代新诗也走过了歌颂、求真与奋进的历程。收入“1949—2017卷”的新诗,有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倾情歌唱,如胡风的《晨光曲》、公刘的《上海夜歌》、沙白的《水乡行》、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陈晓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王小妮的《我感到了阳光》、张枚同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胡宏伟的《长江之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黄礼孩的《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等。有对崇高爱情的歌咏,如尹宜公的《小河淌水》、闻捷的《苹果树下》、林子的《给他——爱情诗十一首(选一)》、白萩的《昨夜》、舒婷的《致橡树》、沙鸥的《新月》、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夏宇的《甜蜜的复仇》、张枣的《镜中》、苏金伞的《埋葬了的爱情》等。“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反思与求真成为了新诗的主基调,如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曾卓的《悬崖边的树》、牛汉的《半棵树》和《悼念一棵枫树》、流沙河的《哄小儿》、蔡其矫的《祈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等。

二是所选诗歌汇集了主要诗歌流派,涵盖了多种诗歌风格。

编者的编选工作是一个反复比较的过程。选本“规模适度”,所选诗歌强调普及性与代表性的统一。一般而言,一位诗人尤其是优秀诗人,其代表作品往往都不止一首,但要体现代表性,就要坚持“优中选优”,体现出编选者的眼光和用心。细细品味选本,读者会发现,创造社、湖畔诗社、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七月派、九叶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群、台湾现代派诗群、台湾蓝星诗群、台湾创世纪诗群、朦朦诗派、新边塞诗派、莽汉主义诗群、知识分子写作诗群、民间写作诗群等诗歌流派均有代表性诗作入选;诗歌中的革命性鼓动、浪漫性抒情、否定性批判、古典性追求、文化性寻根以及口语化写作,在这两卷书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诗人的兴起和女性诗歌的繁荣也恰到好处地在这两卷书中得到呈现,前者以吉狄马加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诗人,为当代诗坛带来新的诗歌元素。后者以翟永明、伊蕾等为代表的一批女诗人,她们在创作中大胆表现女性生活,关注女性命运,呼唤女性觉醒。世纪之交,女性诗歌呈燎原之势,其繁荣景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释放出空前的创造力。细心的读者从女诗人的作品中可以品味其独特魅力。

三是选本的体例、开本和赏析文字都体现了“读者至上”。

为选入更多优秀诗人的精品佳作,编选者试图兼顾诗歌的影响力和读者的认知度,入选作品多以短诗为主。诗界的共识是诗歌以短为美,许多好诗往往就是短诗。古往今来人们口耳相传、吟诵得最多的正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这样就能记住它们的“亮点”: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境界,也许是色彩,也许是节奏,也许是某种生活,也许是某种情绪。入选诗作正体现了这些重要元素。编排上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以诗人创作时间的先后排序,使得选本具有了文献价值。全书给每一首诗歌安排了“作者简介”和“作品简析”,并采用对开版式呈现,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作品简析”体现了编选者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体悟,其中对一些诗歌的简析不乏诗意地解读。如林子的《给他》(组诗选一),编选者将其理解为“爱在等待”和“爱在寻找”,符合抒情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再如对台湾诗人非马的《看划龙船》的分析既符合诗歌本意,又有诗意的升华。所有“作品简析”都简短好读,点到为止。

记得有一首《游园》诗,其中有这样两句:“一人带走一片风景,风景还在吸引着游人。”这两册薄薄的新诗选本,也构成了一道道诗意风景,读者闲暇翻阅,就会被其中的诗情画意所感染,并让这些诗歌成为心中永恒的风景。

诗歌的魅力常在,诗歌爱好者就会络绎不绝地观赏这一片风景!

张贤明

2017年7月于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