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对于生命,我们是一知半解的。生老病死,循环往复。既有来时的绚烂,又有去时的伤怀。我们琢磨不透命运,更无法左右自然的安排。
但既然生了,除非活够了,就没有人愿意永久的消逝。我在少年时代,偶然得知,自己将来也有走的一天。那一瞬间,异常伤感,既然人终究要死,那在这个世界上的奋斗,似乎变得毫无意义了。伟人和平凡人一样要死,好人和坏人殊途同归。老天爷是不是太不公平了?这样的胡思乱想,只是一闪而过。不知不觉,我从少年进入青年,然后又步入中年。感慨过往的少不更事。人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才会去想这些永远想不明白,并让自己意志消沉的话题。人生的意义,在于做了多少有益于他人的事情,而不是无所事事的空想。一个内心充实的人,眼中的世界有缺憾,但瑕不掩瑜,放射着迷人的光彩。
正常的人,都会害怕死亡。毕竟,死亡时的痛苦和另一个世界,对于我们都是未知且难以想象的。我写这本书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母亲。她已经年迈,苍老得让她的子女们不敢直视。脸上密集的皱纹,仿佛文字,是她坎坷一生的真实记录。母亲一生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勤劳一辈子的她,终于到了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又年逾古稀。人越老越怕死,这是因为子孙众多,在这个世界上有了更多的牵挂。人越老越避讳一切和死相关的话题,刻意地回避,其实更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人,终究是要死的。我期望,这本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人对死亡的恐惧。死亡那一端不是地狱,死是生命的句号,结束了,就对苦痛再无感知。而逝者的音容笑貌,会成为生者永恒的温暖回忆。
在这本书的写作进程中,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和许多人沟通交流,探讨“生与死”的话题。和我交流的人中,有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和农民。在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国内需要心灵关怀、临终关怀的群体其实是非常庞大的。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深入研究数十年,美国还设立了临终关怀医院。而国内多数城市,这一块还是空白。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在医院里看着那些对死亡充满恐惧和绝望的眼睛,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而国内关于临终关怀的图书,也少得可怜。学术类的图书,机械难懂,缺少生活性和艺术性。直面生死的文学类图书,几乎是看不到的。关于临终关怀的知识,我其实也知之甚少,带着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根据自己的思索和感悟,我坚持写了下去,不再是为了母亲,是为了芸芸众生,也包括我自己。
我在此呼吁,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临终关怀的事业中来,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读者们可以嘲笑我的能力,但我更希望你们能看到我的努力,我的这本拙著,只是为了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