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永
做得一手好文章,未必能当一个好领导;但是,作为一个好领导,则应该具备做得一手好文章的本领。历史上一些杰出的领导者多有杰出的文章传世。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以及韩柳、“三苏”、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人和他们的文章,均是好领导与好文章相结合的典范。而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更是这种典范中的杰出典范。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什么呢?他认为人的一生匆促短暂,唯文章可以不朽。今天看来,这个理由当然不够充分;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命题,仍然能够深入人心。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以一篇文章定乾坤,这倒并不错在“以文章取仕”,而是错在“唯文章取仕”和“取仕文章的八股化”。我们今天考察领导干部,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方针,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不过,在“知识化”这一条里面,会写文章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吧?强调领导干部写文章,不仅可以克服那些在会上宣读由秘书起草的讲话稿的官僚主义作风,而且,以精练生动的文章来代替“会”无巨细均冗长拖沓的“八股腔”式的讲话,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方法。
要求领导干部写文章,是不是一种苛求呢?不仅不是,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起码的要求。现在的各级领导班子里极少有“大老粗”,而且好多人都具有大学学历,在文化准备上已不存在太大的障碍。写文章是在整理思想,无非把头脑中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之类的思维活动搬到纸面上来,并加以形象化。只要想得清楚,就不难写清楚;如果连想都想不清楚,岂不成了“头脑可笑”的武大郎了吗?还谈什么当领导、写文章呢?要而言之,写文章最关键的是言之有物。俗话说,“无官一身轻”,可见这有“官”就难免“一身重”了。领导者全身心都装着上自国计下至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写起文章来还愁没有“物”吗?剩下来的托词大概就是忙了。只是不知有谁敢站出来宣称他比毛泽东、周恩来还要忙呢?而毛泽东、周恩来的文章却并没有少写。
荀子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文为言录,这是自然成理的逻辑。当前,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形势下,对领导干部必然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国宝”式的干部的需要,就显得愈加迫切、强烈。不能设想,一个领导干部对下情不熟悉,思想没条理,讲话乏趣味,却能在群众中成功地进行组织、宣传工作;更不能设想,他能说服一班人,统一思想认识,顺利决策并付诸实施。事实证明,坚持经常写文章,不仅可以促使领导干部认真看书学习,开动思想机器,钻研实际问题,还可以加强领导艺术,改进思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似此一石数鸟之举,何乐而不为呢?
你想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那就请首先自己动手写写文章吧!
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