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爱因斯坦如此评价他的挚友居里夫人:“对一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来说,其道德品质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价值,比单纯的智力成就重要得多。即便就智力成就而言,其对人格魅力所依赖的程度,也远比一般人所认识的要高得多。”我想说:李政道先生不仅仅智力成就卓越,而且道德品质优秀、人格高尚。
李政道先生是为近代科学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为数极少的中国人之一。我冒昧撰写李先生的评传,诚惶诚恐,务求遵循严谨的科学态度。本书首先追溯了李先生祖先和家族的经历,接着记述了先生求学的曲折过程,试图让读者了解家庭、时代和教育环境对李先生成长的影响。本书的后半部分以李先生在1949—1962年间发表的物理学论文为线索,描摹了当时物理学大环境,解析了先生学术研究成功的道路。作为著名科学家的评传,本书以李先生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为中心,介绍了与李先生有过合作和交往的众多大师,讲述了当时物理学的重大事件和突破的大环境。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客观,我广泛收集了先生所著的学术论文、回忆文章,以及他的同事、朋友和合作者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述。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涉及的物理学理论,我就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深度的科普。书中的科普知识,对普通读者理解先生的一生非常有助益。本书将为先生不同凡响的一生留下全面翔实的历史记录,也将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提供人生的启迪。
李政道和杨振宁先生在1957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中华民族于世界崛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60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人对于科学的追求。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合作卓有成效,1962年两人分手令人叹惋。对此我也采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并记录历史。李政道和杨振宁都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偶像。如今网络发达,人们有机会公开表达和传播个人观点。不少人士对李杨三合三分,以及他们的学术成就做出了公正的评述,但一些缺乏专业知识又未能深入了解真相的谬论也在广泛流传。本书将有助于正本清源。
限于篇幅,本书对李先生1962年之后的物理科学学术贡献、科学和艺术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自1975年起李先生对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众多深远影响和贡献着墨不多。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机会弥补这一缺憾。
感谢王垂林为本书写作提供的咨询意见。王垂林自1988年起在李政道先生创办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工作,近年来担任李政道先生的中国事务联系人。本书部分历史照片由中国高等科技中心提供。
感谢夫人李宗仪从策划到成稿所提供的建议,以及在文稿成书过程中多次耐心细致的审核。感谢本书特约编辑宋涛女士对文字和内容的修订和加工。
赵天池
2017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