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悠悠报国心

飞天揽月:欧阳自远传 作者:澜涛,陈昕 著


第一章 悠悠报国心

1.颠沛流离的童年

欧阳自远1935年11月4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父亲欧阳志云是吉安市一家药房的店员。母亲张冬英生欧阳自远时,出现难产症状。两天两夜之后,欧阳自远终于降临人间,发出嘹亮的啼哭声。此时,在隔壁房间读书的欧阳自远的舅舅张春荣正念道“有朋自远方来”,听到啼哭声,不由得感慨着说道:“这么艰难才生产出来,这个孩子一定是来自远方吧!就叫他自远吧……”

由此,欧阳自远有了自己的名字。

吉安,古称庐陵,自古人杰地灵,贤才能士辈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书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宰相文天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写下《牡丹亭》的汤显祖,写下中国17世纪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宋应星等等,均出自吉安。

明朝大学士杨士奇入内阁后,曾在京都遥望南天,满怀感慨:“天下之大,士之处于学校者,莫盛于江西、两浙,吉安又江西之盛者。”

近代中国,江西被誉为革命老区中的老区。而欧阳自远度过童年的永新,更是被誉为老区中的老区。

欧阳自远出生、成长的这片土地,沉淀了重重历史,又凝聚着猎猎向往,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命运暗示。

欧阳自远的童年生活可以简单地总结为贫穷、艰辛与动荡。

欧阳自远4周岁时,父亲欧阳志云辞掉了药店店员的工作,到永阳镇创建了自己的九州大药房。药房创建初期的艰难,让欧阳志云不得不精打细算着每一分钱的支出。为了能够最大化地节省开销,欧阳自远的母亲张冬英开始到药房帮忙打下手,随着药房越来越忙碌,欧阳自远被送到了居住在吉安市永新县的爷爷奶奶家。欧阳自远在爷爷奶奶的呵护和疼爱中,并没有感受到太多远离父母的孤单。这期间,叔叔欧阳景云给年幼的欧阳自远的人生开启了一扇充满诱惑的窗。

还没有结婚的欧阳景云同欧阳自远的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欧阳自远便常常缠着欧阳景云玩。欧阳景云深受庐陵文化熏陶,许多典章名篇烂熟于心,尤其写得一手铁划金钩、形神兼具的好字。欧阳景云开始了对欧阳自远的启蒙教育。欧阳景云教授欧阳自远的方法非常灵活,他找来硬一些的纸片,剪成白酒瓶盖般大小的一个个圆形,然后在每个圆纸片上写上一个字,每天都要欧阳自远学会20个纸片上的字的读音和写法,并在临睡觉前一一检查。日复一日,欧阳自远能够拼写的字越来越多,欧阳景云就开始将教授内容延伸到背诵百家姓、千字文,以及数学计算等。

1941年9月,虽然日本侵略者的战火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燃烧着,但永新县尚未被卷入战争。欧阳自远成为永新小学的一名学生。入学前,叔叔为他所铺垫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热切渴望与刻苦吸取,使欧阳自远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们的喜爱。然而,这一年对于欧阳自远的父母来说,却是痛苦的——欧阳自远4岁的妹妹在永阳镇因为患天花夭折。欧阳自远于1942年夏被接回到永阳镇的父母身边,转学到永阳小学读书。

永阳小学在一条河边,放学后,其他同学都去玩耍打闹了,欧阳自远则会选一块清静的河岸,坐下来,捧着书本,学习到日近西山,然后收拾起书本回家去。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欧阳自远会再次捧起书本,一直学习到夜色浓重。渐渐地,老师、同学,以及村民们都知道了,欧阳自远是一个嗜书如命的少年。父母更是深觉安慰。

很快,课堂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欧阳自远膨胀的求知欲。永阳镇上有一个书店,虽然书店不大,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那里却是一个藏着大千世界的殿堂。为了能买下一本书,他经常把父母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地积攒下来,够买一本书后,立刻跑去买书。欧阳自远的零用钱有限,大多时候,因为没钱买书,他就站在书柜前,盯着柜台里自己渴望得到的书籍,不转眼珠地看着。渐渐地,镇里的一些老人们,会经常主动地将家中闲置的书送给欧阳自远。因为老人们送来的书类别杂乱,欧阳自远的阅读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杂,自然、地理、天文等等,无所不有。

终于有书看了,但欧阳自远的母亲为了节省灯油,总会早早就灭掉油灯。一年秋天,母亲再次熄灭了油灯后,窗外明亮的月光吸引了欧阳自远,他拿起刚才正看着的那本书,出了房门,想看看借着月光是否能着清楚书上的字。皎洁的月光将银色的光芒铺开在书页上,书页上的字朦胧可见。欧阳自远十分兴奋,借着月光如饥似渴地看起来……

夜深了,欧阳自远合起书本,揉了揉双眼,抬头望向遥远天空中的月亮,喃喃自语着:“谢谢你,月亮。”

欧阳自远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着。1943年,日军侵略的炮火燃烧到江西,欧阳自远不得不中止自己的学生生活,跟随着父母逃难他乡。

那是一段凄苦的记忆。

父母挑着担子,欧阳自远跟在父母的身后,每天都从天亮走到天黑。因为每天不停地走,欧阳自远的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但逃难却必须继续。父母唯一能照顾他的办法只是放慢脚步。逃难的第7天,欧阳自远和父母终于搭乘上一辆汽车。虽然不用再奔走,但因为汽车是烧木炭的闷罐车,行进中又要躲避日机的轰炸,车内又热又颠簸,等欧阳自远和父母终于赶到兴国的舅舅家时,他长了满头的痱子和几个脓肿的大疖子,痛苦不堪。

当时的兴国县还没有被日军侵占。到兴国县后,欧阳自远的父母依靠摆摊卖日用品维持生计,欧阳自远进了培元小学继续读书。

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生离死别……在欧阳自远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思考。在学校组织的抗日演讲比赛中,只有8岁的欧阳自远登台演讲。

欧阳自远慷慨激昂的演讲虽然稚嫩,但他结合自身的遭遇,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斥,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

1945年,日军投降,欧阳自远跟随父母返回永新县。父母重新开起九州大药房,他则到永新县小学读书。

欧阳自远父母开的药房,卖中药,也卖西药。一些小地方见不到的盘尼西林(后来叫青霉素)、德国拜耳药厂生产的痢特灵等西药,药房也有。药房很快赢来赞誉声,生意也越来越好,生活总算不再那么艰辛了。

1946年,完成了小学学业的欧阳自远,以优异成绩升入永新县禾川中学。那个懵懂的少年开始有了对人生以及未来更深刻的思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