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当吴王
齐鲁自古都是人杰地灵的福地,春秋时期的齐鲁大地更称得上中华文明的中心之一,这里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还诞生了司马穰苴和孙武这两位兵家鼻祖。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没有建立强大、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而各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因此在用人方面非常开放,人才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当时的顶级人才,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孙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孙武生于齐国,成年后四处漂泊,后来辗转来到了吴国,当时的吴国的国王是阖闾。
吴王阖闾也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诸侯,这里不能不介绍一下。
吴王阖闾在没有当吴王之前被称为公子光,他是吴王寿梦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吴王寿梦的长子诸樊。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老大诸樊、老二余祭、老三余眛、老四季札。这四兄弟里面老四季札声望最高,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深受吴王寿梦喜爱。吴王寿梦生前就曾经要把老四季札立为吴国的太子,并作为吴王接班人来培养。季札是一位谦虚淡泊的君子,而且非常罕见的是,这位季札从内心深处非常不喜欢当吴王,于是他坚决反对父亲废长立幼,硬生生地把许多人梦想的王位推了出去。更加罕见的是诸樊、余祭、余眛、季札兄弟四人非常和睦友爱,属于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模范帝王家庭,其他三位哥哥不仅没有因此嫉妒弟弟,而且更加坚定了要把王位传给弟弟的想法。
后来吴王寿梦去世,老大诸樊被立为吴王,这位大哥并没有忘记父亲生前要立四弟当吴王的遗愿,于是再次要让位给老四季札。季札原则性非常强,再次坚定地推辞,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季札甚至离开王宫跑到乡下去种田,宁愿当农民也不愿当国王。后来大哥诸樊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跟其他兄弟三人约定,自己去世后由二弟余祭继位,二弟余祭之后由三弟余眛接任吴王,而余眛之后就要传位给四弟季札。这样,经过三位哥哥的传递,最终吴王的王冠就会戴到四弟季札的头上,这样也就算是实现了父王寿梦的遗志,兄弟四人也就尽到了孝道。客观地说,老大诸樊设计的这个类似4×100米接力赛式的王位权力交接路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如果四兄弟的死亡次序稍有颠倒,这个接力就失去了可操作性。更危险的是其中只要有一位兄弟存有私心,就可能倚仗权势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纵观中国历史,在帝位或者王位面前,帝王及其潜在接班人心存私心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普遍规律。但是,更加令人惊奇的是,三位哥哥不仅先于季札依次死去,而且还非常守信地遵守了当初的约定。先是诸樊死后传位给余祭,余祭又先于二位弟弟去世,于是按照约定老三余眛继承了王位。余眛当上吴王刚两年也去世了,按顺序终于轮到老四季札了。
没想到费尽周折的王位接力终于众望所归地传到季札的时候,这位清高的王位继承人仍然没有改变初衷,他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逃离了吴国,永远放弃了吴国的王位继承权。大臣们于是只好拥立前任吴王、老三余眛的儿子僚继承了王位,这似乎也是非常合理合法的解决办法。三哥余眛已经遵守约定传位给了弟弟季札,弟弟季札不仅不接受,而且还离家出走了,那么大臣们也只好拥立哥哥余眛的儿子了,否则吴国将陷入非常危险的王位空白期。
让所有的人没想到的是,当年发扬风格一心要把王位让给弟弟季札的大哥诸樊却生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儿子公子光。这位公子光变“要我当吴王”为“我要当吴王”,他最大的人生梦想就是当上吴王。为了顺利实现“我要当吴王”的梦想,公子光为自己创造了一套理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按照公子光的理论,父辈的王位接力既然因为四叔季札的弃权退赛而不能继续,就应该在下一代继续这个游戏才公平,作为长子长孙,公子光认为自己才最有资格接过上一辈的王位接力棒,而不是由三叔的儿子僚加塞插队直接登上王位。(点评:公子光的理论也有一定的道理,按照长子优先继承的秩序,公子光是有资格当吴王的,不过僚也有僚的道理。谁的道理更有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俩都想当吴王。)
后来,这位公子光找了一个机会宴请自己的堂兄弟吴王僚。席间一位厨子上了一道菜,这道菜是一条烹制鲜美的大鱼。吴王僚还没来得及下筷子,只见厨子像变魔术一样从鱼肚子里掏出来一把锋利的匕首,然后就插到了吴王僚的肚子上。厨子眼露凶光,吴王僚当场毙命。这位厨子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专诸。由于策划和实施了如此具有创意的经典暗杀,专诸成为与曹沫、豫让、聂政和荆轲齐名的春秋战国五大刺客之一,并被司马迁列入了《史记.刺客列传》(参见《历史的个性:江湖》),而公子光也因为这次经典的暗杀行动而成功转型,成为吴王阖闾。
就这样,吴王家族礼让友爱的优良传统,随着公子光阴谋篡位的成功而彻底断送。可见在帝王之家,兄弟之间礼让王位属于偶然性突发事件,王位接力传递路线也就成了一种不可复制的模式而永远地留在了史书里。
从吴王阖闾上位的过程来看,这位老板野心勃勃而且心机很深。当上吴王以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一代霸主。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登上始皇帝宝座之前,称霸几乎是那个年代所有杰出诸侯的主流价值观和人生终极目标。一心称霸的吴王阖闾需要的就是能征惯战的将军,这时孙武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