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一切都因故事而念念不忘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作者:张君雅 著


第四篇 一切都因故事而念念不忘

电影里看到Roger的同学们吃完牛舌,一下就回想起当年在桃姐家蹭饭的点滴,打电话问候桃姐的时候,突然就泪如雨下。回去的路上我从中关村一直号啕大哭到海淀医院都没止住。就像牛舌一样,酸辣藕丁、油炸南瓜花、清炒西瓜皮、手工腌制的酸菜和腊肉,这些原本都平凡无奇的东西,因为牵扯出来的那些故事和回忆,才一直让人念念不肯忘。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七年前路嘉怡(人称小米)刚刚跟张震岳分手后上过一期《康熙来了》,那个时候是去宣传《摇滚我吧,宝贝!》。那本书是张震岳去美国巡演时小米以他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记录的,用镜头捕捉美国之行的点点滴滴。在计划出版这本书时,张震岳和路嘉怡还沉浸在甜蜜的两人世界中,只是这本书出版前夕,两人七年的感情却画上了休止符。张震岳在那本书的序言中说:“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小米和我的关系,就去撞墙吧!”书出版的时候再看到这句,恍如隔世。

在那期《康熙来了》上,蔡康永跟小S不停地闹路嘉怡,取笑她分手后夜夜以泪洗面,从楼梯上滚下来。小S问她如果一年后阿岳突然重新追她,她怎么办,她一下愣住了,接着被康永恶整。康永大喊:“有请张震岳!”没想到她当真以为阿岳来到现场,立即掩面流泪。路嘉怡说:“结合和分开都是外人很难想象的美好,以前放了太多时间和重心在他身上,以后将分更多时间给朋友和家人,过自己没有牵挂的人生。”

又过去七年,今天在《康熙来了》上看到路嘉怡带着她的制作人男友上来宣布结婚的喜讯。她一脸甜蜜,细数他们七年恋爱中的点滴,情深时几近落泪。坊间传说当年她跟张震岳情变,第一个综艺通告是男友的《国光帮帮忙》,汤宗霖冒着收视率大幅跳水的风险,答应她不谈跟感情相关的事,从头到尾只宣传她的新书,如此情义相挺,爱苗也开始滋长。

《娱乐百分百》在小S离开的时候专门为她制作了回顾视频,里面记录了小S在节目七年来的主持成长经历。第二十六分钟的时候,刚好是讲小S从英国游学回来之后面对前男友黄子佼劈腿的事件,小S在节目上哭得泣不成声。那个时候还戴着牙套的她吐字尚不清楚,但还是能够很清晰地听到她一字一顿地说,不管黄子佼有没有跟阿宝在一起,还是祝福他。

二○一○年的时候,曾国祥入围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姐姐曾宝仪跟爸爸曾志伟当开奖嘉宾,那次的主持人正好是蔡康永跟小S。曾志伟挑头问小S跟曾宝仪要不要上演一出尽释前嫌的戏码。小S大方地跟曾宝仪拥抱,说她现在早已嫁作人妇,已经不再计较过去那些小情小爱的东西,她说曾宝仪其实是她的恩人,妙语连珠,赢得一片掌声。

我想时间真的是最好的良药。很多时候,当下那个我们以为迈不过去的坎儿,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去看其实早就轻松跳过;当下那个我们以为撑不过去的时刻,其实忍着熬着也就自然而然地过去了。时间它最大的魔力就在于让人在面对一切已知的和未知的困难时都毫不担心,莫名地相信它会给一切事情一个最美好的答案。

所有没能打败你的东西,都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时间也是,它没能打败你,便会给你救赎。

【像我这样纠结地生活】

晚上在保利剧院看《恋爱的犀牛》千场纪念演出,很难得的,郝蕾、齐溪、黄湘丽三代明星同台出现。其实称不上很爱这部剧,只是很恰巧地每次看它的那段时间都活在一种很复杂纠结的境遇里,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剧或多或少地给过我一些救赎。散场的时候,孟京辉、廖一梅还有段奕宏都出来谢幕,廖一梅说,上天会厚待所有坚强的、勇敢的、多情的人。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释然,就像是一个道行很深的大师在安抚历练尚浅的小沙弥:前路难行,却也不必担心。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微博上问水木丁:可是还是想要成为心中美好的人,不纠结,不依赖,不沉浸在负情绪中,更不想因为自己的敏感让周围的人有负担,怎么办?水木丁说,一般只能靠慢慢懂得慢慢熬,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去死。我们都不会选择直接去死,所以只能慢慢懂得慢慢熬,也在这过程之中慢慢接受那个纠结、敏感、负面情绪经常排山倒海而来的自己。

我想所有纠结的人也许都是尝试过妥协的,最初是跟这个社会,后来是跟自己。只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如果说早几年,我还在为自己的不安于世骄傲过,那么现在,则是在几番挣扎之后被迫相信这种状态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基因里。马路的朋友们告诉他,过度夸大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人们一切痛苦的根源。可是在他眼里,明明就是那样无可替代。而对于我来说,我多怕遇不到一个像明明之于马路那样,能够要人命的人。

这场剧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彻头彻尾地浇在马路身上,他声嘶力竭地吼道:“雨季就要来啦,一切都要重新焕发啦!”曾经有一次露宿在野外一座山的山顶,正好遇上半夜突降大雨,睡袋被淋湿了,打着喷嚏从睡梦中被惊醒,打开手机发现才凌晨三点,起身卷起睡袋裹在腿上,蜷缩在帐篷一角等天亮。那天整个世界都是潮湿的,空气清新到可以闻到满地绿色植物的味道。

一向最讨厌要下不下的雨,可惜这些天的北京却总是闷闷的,传闻中的雷雨也销声匿迹了。从前在南方,雨水似乎早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彻底融为生活的一部分。清明的时候就开始延绵不断的梅雨,一直要持续到六七月份。去上学的路上,撑着长柄伞,提着趿拉板儿,踩过被暴雨摧残后凋零的凤凰花,一路上坑坑洼洼的,小水洼中倒映出当年无畏无惧的模样。大水汤汤,我想雨水应该是能够涤净许多杂念的吧。所以我那样期盼一场雨,能够摧毁所有坏的、丑的、恶的、假的,能够给所有纠结敏感、焦躁不安的人安慰,能够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

【一切都因故事而念念不忘】

晚饭吃了一道酸辣藕丁,虽是家常菜,却也很多年没有吃过了。这年头藕片常见,倒是少有人会把莲藕切成丁状。曾经有那么几年,酸辣藕丁几乎每天都会固定出现在我们家的餐桌上,所以这道平常无奇的菜肴对于我来说却是念念不忘的一道美味。

我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我爸被人诬陷丢掉公职,当时家里各方面花销都特别大,爸妈合计决定下海经商,自然对我无暇照顾,于是我便被扔到太姥姥家。太姥姥那个时候已有七十多岁了,矮小精瘦,头发花白,只是腿脚依旧很利索。她这一生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死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据说是饿到实在不行后一次吃了太多的观音土而中毒,她的女儿就是我的外婆。外婆跟太姥姥个性不是很合,太姥姥又非常要强,一直不肯接受外婆的赡养费,靠给别人家里洗衣、煮饭、带小孩为生。太姥姥干活细致,人也热心,照顾过的家庭都十分感激她的帮助,时常会去探望她,也由此跟我们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前两个月有户人家的儿子刚刚高考结束,还打电话向我咨询填报志愿的事项。

跟太姥姥住的那几年,她一直很节省,总是在傍晚街市几乎要收档的时候才去买菜,那时菜农们都赶着回家,菜色不好,所以便宜。于是被挑剩了卖不出去的莲藕便常常被她带回家。那些莲藕太小太短,无法清炒,也无法煲汤,只能切成细细的丁,搁上辣椒跟豆瓣酱,大火爆炒后加醋,做成一道酸辣藕丁。莲藕大量上市的时候,甚至午餐晚餐都会看见它,伴着它酸辣爽口的滋味,就这样过了三年。后来不再跟太姥姥一起住了,我偶尔想起这个味道的时候会自己下厨试着做,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食材已经换成超市里的有机莲藕的关系,怎么也做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我一直觉得像太姥姥那样的老辈妇女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跟创造者。当时我们住的是独门独栋的房子,有院子跟天台。院子被太姥姥划分成独立的几块,分别种上油菜、南瓜、番茄和青椒。天台不大,太姥姥一个人一点一点地从院子里挖泥土运上去,铺在地上,用红砖围起来,里面就种上葱跟大蒜。这些菜都轮番地被端上餐桌,吃不完的还会拿去送给左右邻居。能吃的可不仅仅是果实,春天南瓜开花的时候,早上采几朵下来,洗净,蘸上面粉糊放进油锅里稍微炸一下,剩下的还可以放进砂锅里跟头晚的剩饭一起煮粥,便是丰盛的早餐。南瓜花粥跟炸南瓜花,还有南瓜花煎饼,都是之后很多很多年都再也没有见到过的美味。

夏天的时候吃完西瓜,太姥姥会吩咐把西瓜皮洗干净留起来。到了晚上,把最外那层深绿色的皮刨去,剩下碧青色的部分切成条状,跟番茄、鸡蛋一起滚汤。有时也会把瓜皮切成片,和青椒一起下锅炒,除了油盐之外不放其他作料,绿油油的一盘清炒西瓜皮,在炎炎夏日的时候吃起来,尤其清凉解暑气。

太姥姥嗜酸喜辣,每年一到秋风起就会把院子里种的油菜洗干净晾干,准备腌制成入冬的酸菜。半人高的大坛子,每次都塞得满满的。寒冬里打边炉的时候捞一点儿出来,加上火红的辣椒,强烈的酸味辣劲刺激着耳鼻喉,被低温冻住的躯体又重新感觉到活力。心情好的话太姥姥还会小酌一点儿白酒,身体暖和之后话匣子就彻底打开了,隔着围炉的热气听她絮絮叨叨地说当年她儿子去世时的那些故事。每次都是一样的情节,却总百听不厌。

快要过年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没有什么菜了,太姥姥便架起一个棚子,找来许多枯树枝,开始熏制腊鱼和腊肉。熟人知道太姥姥这里有这样一块宝地后,便也把自家的鱼肉拿过来想要一起熏,太姥姥也没拒绝。有独居的老人过来串门,发现这棚里在柴火的炙烤下异常温暖,便都聚在这里,取暖聊八卦,太姥姥也不嫌烦,还顺便兼任起帮他们煮玉米饭、烹芝麻茶的任务。

要搬离太姥姥家的那个夏天始终不敢开口告诉她实情,她一直都以为我只是去跟爸妈住一段时间,暑假结束就会回来。开学后很久我都还没出现,她去找外婆问询才知道我又回到爸妈身旁了。听外婆说,她当时并没说什么,只是半个月之后突然主动提出要去住养老院。直到现在她都一个人住在养老院里,我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少回去看她。去的时候大包小包地提了很多东西,她坚称养老院里什么都不缺,始终不肯接受。但是她会跟照顾他们的护工申请开小灶下厨给我煮粥炒菜,还会塞给我她私下里偷偷腌制的酸菜跟豆瓣酱,仍旧是记忆中的味道。从她照顾我的那几年一直到现在,我爸每年给她的生活费她都存着,总是念叨着以后留给我。

今年三月间《桃姐》上映的时候,我跟两个朋友在美嘉看首映场,散场时已是午夜。电影里看到Roger的同学们吃完牛舌,一下就回想起当年在桃姐家蹭饭的点滴,打电话问候桃姐的时候,突然就泪如雨下。回去的路上我从中关村一直号啕大哭到海淀医院都没止住。就像牛舌一样,酸辣藕丁、油炸南瓜花、清炒西瓜皮、手工腌制的酸菜和腊肉,这些原本都平凡无奇的东西,因为牵扯出来的那些故事和回忆,才让人一直念念不肯忘。

【如果因为怕输而不敢认真】

室友跟我抱怨她的导师平时从来不联系他们,一旦打来电话绝对就是要求帮忙干活,除了工作量大、时间赶、经常得熬夜,还是没有报酬的义务劳动。室友说,现在的老师,心思完全不在学生身上,整天只想着评职称、加工资、发论文、赚外快,学术荒废了不说,课也没好好上。室友一直都有志于继续读书直到博士毕业之后做老师或者从事一些其他学术研究类的工作。我问她:“如果你以后也是老师也会这样吗?”她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头,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体制就是这样,与评价标准无关的事情,自然没人在乎。而仅靠工资又支持不了他们努力维护的社会精英的形象,所以才使劲找关系赚外快。”

我知道体制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现有体制下生存下去是件很艰难的事情,要想生活得好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无论怎样,生活方式的具体选择权毕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有人通过投机取巧赚得名利双收、盆满钵满,不意味着你就一定也要这样去做,甚至还美其名曰“被迫”来宽慰自己仅存的那一点儿良心。大环境的改变是旷日持久的,如果不能改变这个世界,至少要能够做到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我说完上面这些话之后,朋友满不在乎地笑了笑。她说:“社会就是这样,国家就是这样,人性就是这样。你认不清形势,你不甘愿妥协,非要跟它较真,输的只会是你。”

又是那句“认真你就输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似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场合,好像只要这张牌一打出来,你就必须得噤声,不然就会像是个傻子在等待全世界的嘲笑跟审判。

之前我曾有篇文章被一些人肆意转到自己的博客,后来还被一些网站盗用,也没有注明出处,有读者后来从我这边看到之后竟还豆邮来质问我是否是抄袭。我有些生气,在微博上吐槽这种强盗行为,有个在广告圈打拼很多年的人给我留言说:“你把文章放在豆瓣这种公开的网站上,摆明了就是任由别人转载跟借用,何况转你的又不是纸媒,干吗要那么认真?”我一直跟那个网站交涉,最后还是坚持要求他们删除那篇文章。

也许在某些人的眼里认真就等同于愚蠢、不实际、不懂得审时度势。也许在某些人的眼里坚守原则跟底线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除了耗时耗力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也许在某些人的眼里理想主义完全就是个骂人的贬义词。但我就是讨厌那种故作洒脱,蔑视一切,戏谑人生的态度。我不喜欢在我想正儿八经表达想法的时候被人妄图用一句“认真你就输了”堵上我的嘴,我不喜欢坚持跟较真变成一件只有傻瓜才会做的事情。

或许那些叫嚣着“认真你就输了”的人确实经历过比我多得多的打击,爱过比我多得多的人渣,受过比我多得多的伤,吃过比我多得多的亏。但我并不需要什么所谓的人生导师,所以请不要打着为我好的旗号来告诉我现实有多残酷,妥协有多必要,认真有多可笑。再者,即使真的“认真你就输了”,但是如果因为怕输连认真都不敢,才是真正的可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