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书之法,因人而异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作者:潘裕民 著


第二辑 读书的门道

早在1994年,有人在书中预言:21世纪“真正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爆炸的今天,“渔”比“鱼”更重要。

读书是有门道的。人们常说“教无定式”,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读书亦然。应该说,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靠规律和方法往往能够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但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每每不同。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

读书之法,因人而异

人间万事,都有方法论。读书也不例外。但读书之法,因人而异。每一个人的背景、学问都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这个方法对你不成功,对他可能就会成功。就读书而言,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可兼而用之。

人们常说“教无定式”,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读书亦然。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应该说,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例如苏轼用“抄读法”来加深记忆理解;华罗庚用“厚薄法”读书,由厚读薄,取其精华;陈善爱用“认理法”,读有字之书,识无字之理,记心中之思。还有所谓“求异法”“引申法”“猜读法”“写读法”等等,都是前人在读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个人习惯的阅读方法。

如果嫌这些例子还不够的话,我们可以举一些当今学人的例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采取“三重奏”的阅读方法,即泛读和精读相叠、阅读与思考同步、初读和重读结合。他说,要想有收获就必须精读,可是每本书都精读却又做不到,因此,只有把泛读作为精读的基础。他认为,“读好书比多读书重要”。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当代作家邱华栋曾用八个字简述自己的精读方法,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并把阅读分得很细:泛读、精读、浏览、不读。不过,他所说的“不读”是指不着急立刻读,但终究是要读的。在他看来,“书永远没有读‘透’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张法说“读书是一堆一堆地读”,其涉猎领域之广令人叹佩!台湾慈济大学教授林安梧说:“读书,我认为别无他法,就是一个字‘熟’。要沉浸到里面,没什么功利心,按部就班,自然习成了。”可见,读书的方法各有不同,目标也各不相同,其效果的好坏就在于你会不会读,有没有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鲁迅在《读书杂谈》的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去卖,卖完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跟着走。路上的人见了,就责备孩子不懂事,怎么可以让老人步行呢?于是孩子和老头换了一下,又有人看见了,说这个老头竟然忍心让小孩子走路。老头赶忙把小孩抱上来,一起骑着驴走,看见的人说他们对驴很残酷。他们只好都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很傻,空着现成的驴却不骑。老头对孩子叹息说,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千万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否则,结果会是很荒唐、很糟糕的。关于读书,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有明确表示:“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当然,这不是反对理论、反对方法。根据我的理解,她所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以自己的方法和需要去读书。

对于有些群体(如教师、医生、学生、公务员等),读书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礼记·学记》里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有时候需要一种学习研讨的文化氛围,特别是阅读一些重要而艰深的理论书籍,通过学习共同体或沙龙等形式进行交流切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研讨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读书沙龙活动,这对推动全民阅读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除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外,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成绩,还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天赋,二是环境,还有一个就是个人的勤奋和努力。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曾国藩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了好多遍,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朗读此文。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想等他入睡之后进去偷东西。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骂道:“这种笨脑袋,还读什么书!”接着便将此文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这件事对曾国藩触动很大。这个小偷很聪明,至少其天赋要比曾国藩高许多,但是他却荒废了天赋,沦落为“梁上君子”,成了一个贼人;而曾国藩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