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8岁)
年内,由于局势不好,昌图的私人银号纷纷倒闭。曹京哲因给亲戚在“聚泰宏”银号借款做担保,亲戚无力还款,导致银号破产。王惠隆家状告曹京哲要求赔偿全部损失,曹京哲卖了家里200多亩土地,替被担保人还清债务。事后大病一场,教职工作也辞了,家境更加困难。端木蕻良申请补学金维持学业。
3月12日 完成《论辽赈》。揭露当局以辽宁水灾为由,借赈灾暴敛民众钱财,并揭露日本在东北的经济侵略造成东北农业的困境。
3月24日 南开中学平教委员会举行本学期第二次会议,端木蕻良出席,议决事项之一为:“课程表由教务股会同于先生重新排定,至应用课本由曹京平君负责到书局调查有无半日学校课本,否则即采用普通课本加以删减。”(见《南开双周》第5卷第3期)
3月《南开双周》第5卷第2期公布学校各委员会名单,读高一的曹京平为平教委员会委员。
春 在天津《南开双周》出版委员会担任“论说”栏和“东北”栏两个栏目的编辑。按:这个学期,天津《南开双周》共出版5卷7期,但没有发现署名曹京平或者京平的文章,按说端木蕻良既然担任了栏目编辑,应该有文章发表才是,抑或使用了别的笔名。
同期 结识了两个朋友,王德崇先生和陶宏。王德崇先生刚从北大毕业,陶宏是平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大儿子,陶行知托付张伯苓让陶宏到南开中学读书。[1]本年4月7日,国民政府训令陶行知办的晓庄师范暂行停办,4月13日,国民政府下令通缉陶行知,陶行知避难上海,10月10日,陶行知逃离上海去日本。端木蕻良本来“就对晓庄有着一种精神的渴望”,陶宏来了后,通过交谈,更加了解了晓庄师范的生活和教育方法,便经常和陶宏讨论离开学校,去读“社会大学”。
暑假 到北京作游,在北海写诗歌《邂逅》。
秋 升入高中二年级四组。住学生宿舍四斋十五号(此宿舍之前曾为周恩来读书时所住,现辟为周恩来纪念室)。
同期 已经保送到中国银行担任高级职员的曹京实厌倦无所事事的工作状态,退职回南开中学任训练课课员。
9月1日 新学期开学。
9月18日 北方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北方左联”)在北平大学法学院礼堂成立。
10月6日 端木蕻良任《南开双周》出版委员会委员、编辑股总编辑、“论说”栏和“书报介绍”栏编辑。
同日 议论文《青年运动》(署名曹京平)、议论文《法国的大大(达达)主义文学》(署名编者)发表于天津《南开双周》第6卷第1期,另有“书报介绍四则”,署名曹京平。本期“投稿简章”稿件投递地址有“四斋十五号——曹京平”。
10月7日(中秋节次日)夜,为王晶的《心的病害——第二次》写题记。
10月中旬 议论文《生命解放与青年联谊会》《因廿六周年纪念而希望双周的话》发表于《南开双周》第6卷第2期,署名曹京平;该期还有端木蕻良的《编后》,署名曹京平;另有曹京平启事,曰:“闫君恐见本刊第一期之启事,方有今日之启事,但因为时间关系,该启事已无效用,上期存稿鄙人已先闫君之启事,而处理之矣。”
10月25日 午夜,为新来校的王子修先生旧作《流云诗集·序》要在《南开双周》发表写题记。
同期 南开学校二十六周年大庆。
11月上旬 散文《写在〈流云诗集·序〉后面的几句话——另一个青年的自白》及对《流云诗集·序》《心的病害——第二次》《谈心处》三文的简评,发表于天津《南开双周》第6卷第3期,署名曹京平或京平。
11月15日 议论文《诗的讲话》、诗歌《给〇〇》发表于天津《南开双周》第6卷第4期,署名曹京平,另有关于本期“诗歌展览会”的附志,署名京平。本期还刊有诗歌《邂逅》,署名佚名,《端木蕻良文集》收录此诗。
11月19日 午后,召集《南开双周》出版委员会开会,商议刊物的费用、封四广告收费、本学期再出两期《南开双周》等五项议题。
11月下旬 议论文《论辽赈(附表)》、消息《三三半月刊》发表于天津《南开双周》第6卷第5期(此期为南开中学双周学术专刊),署名曹京平,另有“书报介绍”,署名编者。按:端木蕻良所在的南开中学初中三年级三组,组织了“文艺研究会”,出版《三三半月刊》,已经出了两期。
冬 发起主持进步文学团体“新人社”,成员有冯厚生、胡思猷(胡適的侄子)、刘克夷、韩宝善等十数人,国文教员万曼为顾问。办刊物《人间》,出版一期后改名《新人》,端木蕻良在该刊发表小说《水生》。[2]端木蕻良回忆说:开学后,“和喜欢文艺的同学办了个文艺刊物,创刊号叫作《人间》,用的是日本一个同名杂志的版头。出了一期后改名为《新人》,又办了两期,因没有经费,便停了下来”[3]。
12月8日 夜半,端木蕻良与刘姓同学在校园交谈,因遭更夫怀疑受到惊扰,此事被同学写成小文《夜月深谈》发表于《南开双周》第6卷第6期“幽默味”栏里,文中称“总编辑曹君文学家兼哲学家也”。
12月30日 议论文《青年与文艺》,诗歌《邂逅》《躲》发表于《南开双周》第6卷第6期,署名曹京平。按:本期诗歌《邂逅》与《南开双周》第6卷第4期的诗歌《邂逅》虽然同诗题但内容完全不一样。
本年 曾给天津《庸报》副刊“另外一页”投过稿,开始第一次用笔名,署名“黄叶”,因为母亲姓黄。[4]
[1] 端木蕻良:《追悼陶行知先生》,载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第257页。
[2]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北方左翼文化运动资料汇编》,北京出版社,1991,第663页。
[3] 端木蕻良:《北京是我的一本大书》,北京《学习与研究》月刊1986年第2期。
[4] 端木蕻良:《答客问——谈我的笔名和出生地》,《济南日报》199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