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父亲李云经,一生的楷模

李嘉诚传:初心与未来 作者:李阳 编著


第二章 父亲李云经,一生的楷模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很多想法。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第一节 出师不利赔光家产

李云经从商的想法夭折后,没过多久,就到了春节,这是李云经有生以来过得最痛苦的一个节日。因为过节,母亲找不到工作,全家人只能围在一起发呆。年幼的弟弟因为挨不住饿而嗷嗷大哭,听着弟弟的哭声,看着越加沧桑的母亲,李云经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躲在母亲身后了,他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这个家!而最直接的道路就是从商。

春节过后,李云经偷偷去拜访堂哥李云章,一再央求带自己出去挣钱。直到那时,李云章才知道堂弟家如此困难,他让李云经不必操心,若是生活上真有问题,他定不会袖手旁观。李云章心里还是十分喜欢这个腼腆懂事的堂弟的。他知道李云经从小头脑机灵,是读书的好材料,也真心希望堂弟可以和他的叔父李晓帆一样,成为受人敬仰的名师。所以马上表示愿意帮助堂弟一家,直到他完成学业,可以赚钱养家为止。

对于兄长的好意,李云经感动极了。但从小受的教育,让他无法白白地接受兄长的帮助。而且他也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母亲和弟弟。李云经马上打断了兄长的话,说道:“云章哥,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还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养活我们家。你就让我跟着你一起干吧,我肯定不会给你惹麻烦的。”看着堂弟渴望的眼睛,李云章实在无法拒绝,只能答应试着带李云经一段时间。他们约法三章,这段时间里,若是发现李云经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就要听李云章的话,乖乖回去念书。

李云章费尽功夫,终于说动堂哥带他一起经商做生意。正好李云章几天后要去南洋进货,再三思索之后,便决定带堂弟一同前往,就当给他长长见识。约定好日期后,李云经便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回家后,李云经仍然抑制不住兴奋,他只要一想到,以后可以像堂哥一样,担负起全家的重担,心里就开心得不行。但他不敢表现得太明显,生怕母亲知道后会阻止他。他了解母亲,知道母亲和父亲一样,希望他可以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也知道读书才是正道。但是若是连生计都保证不了,拿什么读书呢!李云经暗暗告诉自己,就瞒母亲这一次,只要让母亲看到这次的成功,就一定不会再阻止他了。为了不让老母发觉,李云经不敢提前准备行装,他将要带的东西悄悄放好,只等登船当天拿出来打包就好。

李云经算准了一切,却漏算了他的大哥。李云章第一次带弟弟出门,还是千里之外的南洋,他又如何敢不让婶母知道呢!因此在登船前一天,他专门去婶母家走了一趟,将这次的行程和目的,一一告诉了婶母。李云经的老母知道儿子要经商后震惊极了。她清楚儿子这样做的原因,是想替她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她自然也知道现在家里条件困难,但她宁愿累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啊!况且,李云经这次要去的地方还是千里之外的南洋啊!受苦是其次,万一遇见个大风大浪,李云经就可能永远回不来了。她想马上就将儿子叫过来,让他保证绝不跟堂哥一起去南洋。可她知道这样做是没用的,儿子的心情她比谁都明白,若是不让他试这一回,以后怕会永远惦记着,无法安心读书的。

晚上,李母带着一包干粮,敲响了李云经的房门。这可把正在打包行李的李云经吓坏了。他马上将包袱藏起来,然后走到门边给李母开门。李母进屋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将自己手中的包袱递给了儿子,让他万事小心。望着母亲关切的眼神,李云经心里顿时涌起无限悲楚。他上前抱住母亲,哭着说:“母亲,我一定会成功的,您就相信我吧!”实际上,李云经对这次旅行还是有信心的,他认为有堂哥“带路”,自己又不是特别笨,别人做得成的生意,没道理他做不了!

第二天,李云经便在母亲关切的目光中出发了。站在船上,看着越来越远的母亲,李云经心中感慨万分。他向上天祈求,保佑他这次可以成功归来。然而,老天并没有听见他的祈求。当李云经千辛万苦远渡重洋带着自己买的货物再次回到潮州时,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辛苦挑选的上等货品,竟被人调包成了不值钱的次等货。这可难坏了李云经,这次进货的钱,都是母亲跟乡亲们借的,如此一来,非但没有如原先想的赚到钱,还把成本赔了进去。这对李云经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被打击得不吃也不睡,可把李母吓坏了。李母坐在李云经旁边,有些不知所措地说:“孩子,失败就失败吧,至少人没事,以后你也别再总想着做生意了,好好念书才是正道啊!”

这次失败,虽然赔光了家里的钱,但李母并没有过多地责备儿子。她理解年纪轻轻的儿子为什么会如此渴望挣钱,也明白现在这个结果,儿子远比她要难受。儿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她心里难受极了。她抱住儿子,轻轻抚摩着孩子的脸,柔声道:“孩子,咱不难受了。你可能真的不合适经商,我觉得还是你父亲说得对,咱们李家的人的未来,还得从书本中找。不是有句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你以后就听你爸爸的话,老老实实的在家读书吧。”

经历过这一次失败,李云经断了经商的心。其实单纯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李云经就一定没有经商天赋,但是这一次的损失实在惨重,凭现有的条件,李云经知道自己无法再继续走这条路了。重新读书,成了李云经目前最好的选择。

第二节 徘徊于校园与商场之间

从南洋回来后,李云经便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读书上。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没回书斋上课,决心在家完成中学的所有课程。可读书哪有那么简单,李云经常常遇见无法解答的问题,那时候,他就会抱着书,跑到潮州中学求教。因为没钱读书,李云经只能偷偷蹲在教室门口,偷听老师的讲课内容。听着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李云经羡慕极了,那时候,可以坐在教室里,跟同学一起读书,就是他最大的梦想。

几年后,李云经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参加了潮州中考,并在此次考试中,取得了“同等学力”。拿到学历后,李云经高兴极了,这个学历是一块敲门砖,有了它,李云经就可以和父亲一样,进学校教书了。

1927年,李云经进入潮州小学,开始他的执教生涯。在当时,做老师不但受人尊敬,薪水还很不错。李云经将挣到的钱全部交给母亲,贴补家用。经过媒人的介绍,李云经迎娶庄碧琴过门。庄碧琴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但在潮州也是一户有名人家的小家碧玉。她身上半点儿小姐脾气都没有,嫁入李家后,专心相夫教子,服侍李母,从没有过半点儿埋怨。能娶到这样的妻子,李云经满意极了。

一年后,庄碧琴产下一子,取名李嘉诚。那时候,谁也想不到,这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日后会凭借一己之力,建造出一个商业帝国,成为华人第一富豪!

李嘉诚出生后,李云经为了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更认真地上班。没有领导不喜欢认真干活的员工,潮州小学的领导也不例外,他们原本就很喜欢长相斯文、教书又好的李云经,如今又看见李云经对工作如此认真,心里更加欣赏这个年轻人。李云经若是可以一直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升职加薪,如果可以这样过完一生,不失为一件好事。可是李云经不这么想。多年来,他心里始终想着14岁远渡南洋的画面,怎么都忘不了。他一遍遍回想那次失败的原因,认为当时自己还小,又不清楚市场,被骗确实可以理解。教书这几年,李云经翻看了大量的经商书籍,认为如今自己已经有一定的底子了,如果再次经商,必定会比以前好得多。

当时商人在潮州已经很普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和城外几公里的路上,都挂满了五花八门的店面招牌。特别到了民国年间,潮州城内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经商。再加上,上次南洋之行后,李云经和堂哥李云章的关系更加亲近,李云章没事的时候就会来看看这个堂弟,给李云经买点儿补品,算是替李云经贴补家用。李云经看着表哥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从心里感到羡慕,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表哥那样的人。

李云经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他说:“父亲虽然才华横溢,身受众多学生的拥护,但是一生都在为柴米油盐发愁。祖父才华更加出众,曾以精妙的文笔,震惊紫禁城,一举拿下文华殿的桂冠。本想一展抱负,为百姓谋福,但无奈官场黑暗,最终只能辞官返乡,空留遗憾。但是经商不一样,它既不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也不会因为每天大量的工作而困住自己,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李云经停下来,看着母亲再次说道:“如今有了嘉诚,我得为他的未来打算,我和您一样,想给他最好的生活。而且嘉诚如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家里现在到处都需要钱。我虽然平时工资不算低,但是我们人多,平均下来,根本没有多少。可经商就不一样了,如果我能和云章哥一样,把生意做大做好的话,不但可以保证咱们一家生活无忧,还能供嘉诚读书。”

在李云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李母终于同意他辞去教师一职,到市面上闯闯。上次南洋之行的失败,在李母心中留下了阴影。李母不同意李云经和他大哥李云章一样继续远走南洋,规定他只能在潮州城中走走,不可到外面去。母子俩商量过后,决定先给别人打工,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自己干。说是给别人打工,但李云经胸怀抱负,不甘心只在一个小店中当店员。他每天上街打听,看看有哪些职位聘人,工资大概是什么情况。经过调查后,李云经决定去钱庄做司库。司库每天要做的就是入库和保管,不但不需要和钱打交道,还能享受钱庄优厚的待遇,算是一个稳妥又挣钱的职位了。其实老板最开始是希望李云经做钱庄管家的,但这个想法刚说出来,就被李云经拒绝了。因此,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让李云经只做自己钱庄的司库。管家和司库不同,需要经常和钱财打交道,虽然挣得多,但风险也大,李云经知道李母是必定不会允许他做这份工作的。他自己也不想再冒风险,所以便跟老板推了,要求换一个保险点的职位。

之后,李云经便留在了钱庄,尽心尽力地为老板工作。他做事认真稳重,从没有出过半分差错,深受老板赏识,薪水更是一涨再涨。就在李云经准备一直做下去的时候,钱庄发生了一起失窃案。

1929年夏日的一天,李云经盘点完库存后,就和往常一样下班了。第二天,当他来到钱庄后,等待他的居然是库房现金丢失过半的消息。这可把李云经和同事弄蒙了,他们马上禀告了老板。事态严重,老板也不敢耽误,马上报了警。没多久警察便到了库房。了解情况后,他们认为掌管库房的李云经嫌疑最大。李云经觉得很冤枉,想要跟警察解释,但还没等他开口,就有两个钱庄的小职员跑出来,对警察说,他们亲眼看见李云经偷了库房的白银。之后不管李云经如何解释,警察们就是不肯相信他,执意将他带回警局,对他百般审问,似乎认准李云经就是犯人。

幸好,李云经当时的老板对他十分信任。在警察将怀疑李云经是嫌疑犯的想法告诉老板后,老板不但没有逼李云经交出失窃库银,还替李云经担保,以李云经的为人,是绝对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可警察还是紧抓着李云经不放,每天都要叫李云经来问话。老板虽然相信李云经的为人,但为了不落人口实,还是撤了他库房总管一职。这让原本只需要管理库房的李云经,不得不做起库房值班的工作。因为早上需要去警局问话,李云经的值班时间大多排在晚上,这让他十分害怕,时时担心有人来害他,每天吃不好,也睡不着,没多久就瘦得不成人形了。这场飞来横祸让李云经一家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幸运的是,就在李云经快受不了的时候,警察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窃贼——窃贼便是那两个指证李云经偷窃的职员。

原来之前和这两个职员一起作案的贼人,在广州偷盗其他钱庄时被警察逮住,严加审问之后供出了他的同伙,并承认与这两人一同偷窃。李云经这才洗脱嫌疑。恢复名誉之后,老板亲自找到李云经道歉,希望他可以重新担任钱库的库房总管,但此风波后,李云经彻底对从商失去了信心,他终于明白,不管在钱庄干什么,都是有风险的,而他不想再因为自己让老母、妻子担惊受怕了。他告诉自己,宁愿过得清贫些,也不能再经受这样的风险了。于是,李云经拒绝了老板的请求,离开了钱庄。这次飞来横祸之后,李云经仿佛大彻大悟,他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听父亲的教导,决定以后再不经商,专心回学校做一名老师。

长达两个月的失窃案,使李云经身心严重受挫,原本就不好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从钱庄出来后,他便专心在家。以前,李云经在潮州小学教书的时候,校长就十分喜欢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踏实,是干正事的人,只是那时候李云经一心想经商贴补家用,才忍痛批了李云经的辞职申请。现在,他听说李云经已经从钱庄辞职,并且有回学校教书的打算,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李家,诚心地向李云经表示随时欢迎他回学校教书。校长一直对李云经很好,上次辞职的时候,李云经也觉得颇为愧对校长。这次老人家在听闻他的事情后,亲自登门拜访,更让李云经感动,当场便答应,一旦养好身体,便会立即回学校教书。

1930年元旦,李云经回到了潮州小学,再次成为一名老师。虽说从事的职位和以前一样,但是李云经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这次他再也没有想要拼命挣钱的想法了,只想一心教书,像父亲那样,做一个好教师。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提起李云章,李云经都非常感慨,说自己曾被生活所迫,误认为只有从商才是人间正道,其实道路无所谓正误,适合自己就好。

第三节 从好老师到好校长

李云经饱读诗书,又经过几年的商场沉浮,讲起课来非常生动,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当年的期末考试,李云经班上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两名同学的作文,更是被报社拿去,刊登在潮州当地报纸的副刊上。李云经的名声因此传了出去。那年春节,李云经家里的门槛几乎被学生家长给踏破了。他们大多来感谢,希望李云经可以继续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的孩子,并非是李云经的学生,他们来的目的,就是希望李云经可以将他们的孩子调到自己班上,亲自管教。教学数年,李云经头次尝到了教书的乐趣,他终于明白父亲的话是正确的,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李云经拼命工作,很快便被任命为教导主任,之后更是一路扶摇直上,当上校长,并成为潮州城最出色的校长之一。

李云经奉潮州教育局之命,前往潮州郊区郭垅镇,出任当地一所中学的校长一职。听闻这所中学本来是一所规模很大的学校,在这里上学的学生也很多,但因为该学校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而纷纷转走了。这可急坏了当地的教育局。就在他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听说李云经凭自己的力量,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将一个校风校纪混乱的小学,管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决定聘请李云经为该学校的校长。

接到任命书后,李云经并没有表现得特别高兴。父亲李晓帆在世的时候,曾无数次地告诫过李云经,不管到任何年代,李氏家族的后辈都不能做官。李云经当时已经不再年轻了,他开始明白老人的很多话都是有道理的。再加上世事无常,他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认为还是安安心心地教书最好。于是,第二天李云经就亲自去了一趟潮州教育局,他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表示只想好好的教书,并没有当校长的想法。可是,教育局的人哪听他的话啊,他们将李云经视为拯救郭垅镇中学的救命稻草,好不容易抓到,怎么会轻易放开。推脱无果,李云经只能收拾包袱,前往郭垅镇中学上任。

在去郭垅镇的路上,李云经听到了很多有关这所中学的传闻。因为只是道听途说,李云经并不敢妄下结论。为了可以尽快找到问题的根本,李云经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将从路人那里听到的传言一一记录在上面。只等到了郭垅镇,再详细打探。

第二天晚上,李云经便站在了郭垅镇中学前面。当时正是上课时间,但李云经透过校门还是看见很多在教室外面打闹的学生。那个年代,上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李云经自己就因为家里贫穷而无缘中学。当时他为了多学一点儿知识,常常跑到教室外面听老师讲课。春、夏、秋三季还好,老师们为了保证教室的空气清新,常常会开窗开门。李云经只要躲在其中一个窗口或者门边就可以和同学们一同听老师讲课了。但若到了冬天,为了保暖,老师们就会将门和窗子关得紧紧的,再加上寒风的呼啸,李云经想要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简直太难了。所以常常是李云经在外面冻了一天,却什么也没有学会。那时候李云经最大的愿望就是坐在课堂里听课。所以,李云经如今看着那些不珍惜学习机会的孩子,格外心痛。若说之前李云经到此来担任校长,只是奉命行事。那现在李云经则有了要好好整治一下学校的决心。

上任第一天,他按时到学校报到。亲自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们懒懒散散地走进教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让郭垅镇中学的老师小小吃惊了一把。老师们很难理解,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在看见自己学校的学生一个个没精打采的来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会不发脾气。更让老师们吃惊的是,这个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学生,也没有半点儿要召集老师训话整顿校纪的迹象。这让大家本想拿出点儿样子,陪新领导做做戏的想法落空了。他们纷纷猜测这个新校长八成和以前的那任一样,当不了多久就会离开,所以懒得管理他们。他们想,既然这个新校长留不了多久,也没想管他们,那他们何必严格要求自己。于是,大家陆续做回了原来的自己,迟到的迟到,早退的早退,反正又没人管。

这正合了李云经的意。他就是要他们放松警惕,露出自己的本来面貌,他要看看郭垅镇中学的师生,平时是如何上课学习的。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郭垅镇中学,李云经悄悄来到学生和家长中间,用闲聊的方式,套出了导致郭垅镇中学学生频频转学的原因。

原来李云经前面的那任校长,非但不懂治学之道,还将学校当成了他赚钱的工具。他大量克扣教师工资,很多教师因为对校长的不满纷纷离开学校。留下的那些,则因为心中的不满,而无法专心教学,每天得过且过。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一个个也都变得懒懒散散,上课交头接耳,心不在焉。整个学校里,一点儿学习的氛围都没有。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通过了解,李云经找到了校风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知道,要想改变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教师下手。每个老师都是学生的好榜样,只有先让老师将这个榜样树立起来,学生们才会照着去做。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让老师改掉这个习惯,努力给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呢?李云经陷入了沉思。李云经想到,之前老师们是因为前校长贪污教师薪金,才对学校不满。如今想重新唤起他们对学校热情,必定要先证明自己和前校长是不同的,自己绝对不会贪污教师薪金。

当天下班后,李云经飞奔回宿舍,用一晚上的时间写了一篇《执教宣言》。他在宣言中表明,自己绝对不会贪污学校教师的一分一厘,若是有人抓住了他贪污的证据,完全可以向教育局揭发他,他愿意自动辞去校长一职。同时,他表示自己会以身作则,如果有谁发现了他偷懒不作为,也可以向教育局揭发,他同样愿意辞去校长一职……李云经在宣言中为自己订下了严格的自律条款。这让之前一直认为他当成无所事事的教师们吃了一惊。吃惊归吃惊,他们还是不相信李云经会真的按照宣言上的内容去做,对李云经充满了怀疑。

面对众人的质疑,李云经什么也没有说。他一开始就没有指望能用一篇宣言打动他们,他就是想让他们怀疑,因为只有怀疑才会引起注意,只要大家愿意注意他,他就有信心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打动他们。

公会宣言后,李云经还像往常一样,天天住在学校的宿舍中。和大家一起去校食堂吃饭,别人吃什么他吃什么,一点儿没有校长的架子。身上穿的也是最普通的衣服,开教师会议时,他认真倾听每位老师的发言,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主动和老师们讨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整理当天的资料,协助值日生一起打扫校园和教室,晚上别人都下班,他还在工作。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当月发放工资时,李云经为了公开、公平,让会计将学校该月的所有开支和花销写于纸上,上面清楚记录了教育局拨给郭垅镇中学的每笔资金和它们的去向,以及全校教连同李云经在内的全部薪水开支,要求大家共同监督。李云经公开财务的做法,很快赢得了众人的称赞。很多教师私下找到李云经,为过去自己在教学上的怠慢道歉。之前离开的教师们也纷纷发出申请,希望可以重新回到郭垅镇中学授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刻苦努力地学习,校园里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年夏天,郭垅镇中学在潮州统一的开学考试中,获得了全潮州升学率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对学校来说,升学率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之前转走的学生们,陆续转了回来。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希望孩子可以在这里上学。郭垅镇中学在李云经手中越办越好,成了当地有名的重点中学。

看着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李云经开心极了。这是他第一次当校长,虽然知道认真去做就可以成功,但真正看见这样的结果,他还是非常激动。为了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李云经专门为郭垅镇中学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扩大招生计划,更加欣欣向荣的局面指日可待。

第四节 治校专家,广受好评

就在李云经以为自己会在郭垅镇中学一直待下去的时候,潮州教育局再次找到了李云经,希望他可以出任澄海中学的校长。

李云经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获得了全校教师和家长的好评。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整个潮州都在传郊区郭垅镇出了一个好校长,将原本松散破败的学校,整治得井井有条,校纪严整。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潮州教育局官员的耳朵里,他们一方面高兴当初选李云经去当郭垅镇中学的校长,一方面又更加欣赏李云经的治校之才,希望他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带领同样被人嫌弃的澄海中学前进。

当时的澄海中学和之前的郭垅镇中学很像,教师无心教学,学生不务正业,上课心不在焉,校园风气更是一塌糊涂。因为觉得在这里没有希望,很多优秀的老师纷纷从这里离开,另谋他就,学生们转学、退学,整个学校乌烟瘴气,剩下的家长老师们怨声载道。

交到李云经手上的就是这样一所中学。李云经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这时候接到政府的任命书。毕竟他刚刚治理好一所中学,还未喘息,实在无法马上提起精神去另一所中学解决一个更大的麻烦。这样毫无休息的节奏,委实让他觉得喘不过气来。但政府的命令一下,作为下级的他只能听从。当时李云经是疲惫的,但当他听说澄海中学的情况后,恨不得可以马上过去,好好整顿一下澄海中学,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可以尽早出发,当天下午,李云经便开始做相应的交接工作。因为李云经做事向来井井有条,整个交接工作完成得非常顺利。没多久,李云经就踏上了去往澄海中学的道路。

李云经在夏天开始的时候抵达了澄海中学。澄海中学不比郭垅镇中学,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的教学楼大多年久失修,漏雨问题严重,下雨天孩子们根本没办法在里面上课。而潮州毕竟是南方,现在又正值雨季,孩子们常常因为大雨而不得不停课在家。李云经就是在一个下雨天来到澄海中学的,当天因为雨势不大,孩子们都坚持正常上学。因为阴天的关系,教室里非常暗,可是因为房顶漏雨,没有人敢开灯。孩子们只能在既漏雨又黑暗的环境中学习。看着这样的画面,李云经难受极了。他发誓,无论如何都要先把影响孩子们读书的问题解决了。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读书,李云经到澄海中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教育局申请资金,希望可以在更大的雨季来临之前对教室进行一次维修。为了这件事,李云经没少跑教育局,但是拨下来的资金却少得可怜。无奈之下,李云经只能先将自己的钱统统拿出来,先行修整了几个漏雨比较严重的教室。

李云经以身作则,将自己全部资金用于修建学校的事情被传了出去。大家都被他的行为感动了,学校老师自行发起校园募捐活动,学生们将此事告诉父母,第二天便有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只为能进入学校,参加此次募捐活动。为了可以筹到更多的钱,李云经多次前往潮州商会进行募捐。因为之前和李云经共过事,了解他的为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很快便筹到了一大笔资金。

筹到资金后,李云经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维修教室的工作。他早起晚睡,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亲自监督施工,为了加快速度,他常常会和工人们一起上房维修。终于在潮州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了整个修建工程。工程完成后,李云经如在郭垅镇中学一样,让会计写了一份详细的资金去向说明,张贴在学校里。上面清清楚楚写明了每一笔筹款的来源和去向。

李云经亲力亲为的做法再次赢得四方好评。老师和家长们各个对他赞不绝口,李云经的名声越传越广,成为最受人民赞赏的校长之一。

第五节 以身作则的好父亲

李云经在教书上的成就,对李嘉诚有很大的影响。李嘉诚因为父亲的关系,从小就喜欢读书,在他眼中,博览群书的父亲便是唯一的榜样。据说李嘉诚3岁时就已经熟读《三字经》《千家诗》等书,5岁时进入学校开始读书。当时李家有一间书屋,里面都是诸子百家之类的书籍,李嘉诚也不管能不能读懂,统统拿来阅读。年少的李嘉诚,对知识有着热切的渴望,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李嘉诚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我爱他敬佩他,并且以他为荣,年少时的梦想就是像父亲一样,做一辈子学问。”若没有接下来的事,也许这世上便少了一个商界传奇,而多了一个高明的学者。

就在李嘉诚一家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平静地过下去的时候,突然从北平传来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毫不留情地打破了这一切。

1939年6月21日,李云经他们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说是日本人已经攻下汕头,向潮州打来了。在潮州所辖的庵埠也落入敌手之后,李云经连夜从任教的学校赶回了家里,他说服母亲放弃父亲留下的屋子,搬到后沟那里去。李云经知道,如果母亲不走,或者晚走一步,就非常有可能落到日本人的手里。所以在说服母亲后,他马上启程,赶往隆都镇后沟村,投奔弟弟李奕。经过千辛万苦,李云经他们终于到达了后沟。但是李奕自己也只是个普通教师,生活本就拮据。李云经虽然手头有点儿积蓄,也不过勉强够临时花销,无法长时间在弟弟家居留。那时候李云经的母亲也到了弥留之际,不久就离开了他们。而老天并没有给李云经难过的时间,因为当时日军不仅占领了潮州,更是向着后沟这里来了。他们只能草草地将母亲下葬了。然后,他带着妻儿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这次他们要去的是香港,因为李嘉诚的母亲庄碧琴的哥哥就在那里,而且当时那里是英国人的天下,他们觉得日本人应该还不敢贸然向英国人动手。其实李云经一开始并不想去香港的,他不想依靠别人,况且在这之前,他并没有见过妻子的大哥,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别无选择。

当时他们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也没有足够的盘缠,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而且他们也不清楚香港到底在哪里,面对这样漫长而没有方向的行程,李云经并没有气馁,他和妻子草草收拾了行装,踏上了这个未知的旅程。

就这样,他们从1940年2月开始上路,经过了整整3个月的旅途,一直到同年的5月份,才到达了宝安县。这一路上他们吃尽了苦头,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事情,经历过饥饿、奔走,这段日子也是李云经最苦的一段日子,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沿途打散工挣钱,好在当时的他,还有一些体力,可以做很多事情,拉车、搬运工等,依靠这些得来的报酬虽然不多,但也算是解决了儿子和妻子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了。

其实当初李云经决定逃到香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一位长辈亲友投靠了日本人,被日本人任命为长官。这位投靠了日本人的长辈对李云经还是很重视的,自从见过李云经后,他就常常派人去找李云经,隔三岔五对李云经进行劝说,让他回潮州去为日本人做事。但是被李云经拒绝了,他表示,只要会损害到国家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干。事后,李云经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便和这位亲友不告而别了。

这一点李嘉诚也遗传了父亲,在他成名之后,我们总是可以从各个渠道得知:李嘉诚又捐助了哪所学校,赞助了哪个医院,赞助了哪个工程,他很早就说过,钱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他在乎的是钱背后的意义,希望可以用它来帮助更多的人,可以更好地报效祖国。如今,李嘉诚更是称自己有三个儿子,而他口中的第三个儿子,便是李嘉诚慈善基金会,据他本人说,他往这里面投资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是他用心血凝成的。

不难看出,李嘉诚所做的这些事情,和李云经的教育有着扯不断的关系。虽然那时候的李嘉诚还很小,但父亲的为人处世、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不管是之前受人尊敬的教师、校长,还是在战乱时带着全家逃亡的爸爸,在幼小的李嘉诚的心中,父亲始终都是非常伟岸的。他默默地将这种伟岸印在了自己的心中,并在日后成为支持他渡过难关,迎难而上的动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让李嘉诚即使站在人生的顶峰,也可以继续勤恳学习,正是这种力量让他慢慢地走到今天,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商业王国。

就是现在,李嘉诚也会时常想起父亲来,那个曾经给过他温暖与安稳的男人,背着他千里迢迢走到广州,又从广州跋涉到香港的坚强肩膀。那个自小就不服输,任劳任怨,敢闯敢拼的人,也许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却身体力行地教会了他很多让他受益终身的道理。

李嘉诚曾在一次采访中提起:小时候,家境虽然不好,但也可以保证生活安定。李嘉诚父亲李云经的文化程度很高,是受人尊重的读书人。当时做个和父亲一样的读书人,就是李嘉诚最大的愿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嘉诚随父亲来到香港,看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才明白世界原来是这样的!从那时候开始,他的童年就已经没有了。

到香港后,因为很多原因,李云经先生没有办法再上讲台教书,他们的生活因为无法保证经济来源而更加困难,但是李云经从没有向儿子抱怨过。李云经总是告诉儿子说:“人生总有沉浮,我们应该学会忍受生命给予的这份困苦,只有受得了困苦的人,才配享受美好,也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知道什么是成功。”

李嘉诚认为,这句话是父亲李云经历尽沧桑后的肺腑之言,他从没有见父亲放弃过对生活的向往,不管什么时候,他的父亲一直在努力地给他、给全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李嘉诚说,很多成功的人都会谦虚地说是因为幸运,但是他的父亲教给他,成功是因为努力,是用勤劳和坚持得来的。

现在想来,这也是父亲可以留给儿子的最好礼物。

由此,不难理解李嘉诚为什么特别怀念父亲。热爱做学问的李云经,教会李嘉诚很多东西,有知识、有经验、有做人的道理,还有在困境中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李嘉诚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骨子里也有一种和父亲一样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当然这也有可能跟潮州的文化有关,潮州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就养成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功地帮助李嘉诚渡过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难关,助他走上了人生的顶峰。

第六节 日寇肆虐,逃难香港

李嘉诚将父亲作为一生的榜样。但李云经很早就去世了,于是李嘉诚不得不担起养家的重担。曾经有记者采访李嘉诚,问他:“是否埋怨过自己的父亲?若不是他太早离世,你原本不用那么早担起家庭的重任,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继续上学、玩耍!”

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当时已经历经无数风雨的李嘉诚红了眼。李嘉诚说:“我时常会想起我的父亲,他去得很早,但父爱的多少,并不是时间可以衡量的。我父亲在我们一家刚到香港的时候,就开始咳嗽。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了省钱,他连去医院看病的想法都不曾有过。后来确诊后,为了让我继续上学,他更是坚持不住院。医生给他开了药方,他也不去拿药,将这些钱都省下来,供我继续学业。我父亲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省钱让我读书,哪怕那些钱只够我多读一天书的,他也要留给我……”

李嘉诚时常会想起父亲,想起刚到香港的那段日子,那是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时光,每次想到都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他认为,父亲已经把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教给了他,这些东西让他受益一生。

那时候,李嘉诚刚刚14岁,对于小小年纪的李嘉诚来说,香港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连当地居民说的话都听不懂。刚到香港时,稚嫩的李嘉诚害怕极了,只能紧紧地抓着父亲的手,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唯有父母才能让他感到一点点的心安。这不能怪李嘉诚胆小,香港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别说李嘉诚了,就连李云经心里都是忐忑的。

接下来的日子,也证明了李云经当时的忐忑是正确的。李云经前半生一直在潜心学习国学,但是国学在香港并不吃香。在这个到处都是英国人的城市,李云经之前所学的知识,竟不足以撑起他们一家的生活。因此,他们必须要投靠庄碧琴的大哥,那也是他们当时的唯一希望。

庄碧琴的大哥庄静庵出生在潮州,小时候曾在广州的一家银号打工,因为聪明勤奋而升到了经理的位置。后来他自立门户,开始经营贸易。27岁那年,庄静庵来到香港,进入钟表行业。开始只是经营一家小作坊,专门制作表带,当积攒下一些资金后,他创立了中南钟表公司,先后取得瑞士乐都表和得其利表的经销权。庄静庵是香港第一代钟表商,是香港钟表行业的先驱人物,在香港极受尊重。

当李云经一家投奔庄静庵,正是庄静庵在香港扎稳脚跟,顺利发展的时候。在抵达香港的当天下午,李云经和庄碧琴带着儿子李嘉诚辗转了数十条街巷,只为找到庄碧琴大哥的表店。那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而他们还穿着逃离广州时的棉衣,并且这些棉衣在经过长途跋涉后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当时,他们身上连给李嘉诚买一件像样衣服的钱都没有。李云经常常看着儿子小小的脸无限感慨,儿子还这么小,就要饱受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之苦。他希望可以在香港找一个正经的工作,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生活,不用十分富有,就像一般人那样就可以,他要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

在见到庄碧琴的大哥庄静庵后,李云经马上把自己想法告诉了庄静庵。在庄静庵的帮助下,李云经进了当地一家商行,做一些类似于记账之类的事情。对于李云经来说,这虽然不是老本行,也是个不错的工作了,至少不用像之前一样靠做体力活来养家。能找到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很知足了。

李云经刚到香港的时候,并不会说英语,好在潮州位于广东和福建的交界处,所以很多香港地区特有的广东话他都是可以听懂的。再加上李云经做事情向来勤奋努力,因此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将这份记账的工作做得妥妥当当。老板对这个不爱说话的新伙计十分满意,觉得他又听话,又努力做事,非常愿意重用他。因此当时李云经的收入还是不错的。

他们一家就这么在香港安家了。不过他们没有和庄静庵住在一起,搬出来住是李云经自己要求的,他实在不想麻烦大舅哥了。在李云经的要求下,庄静庵帮他们在九龙那里借租了一间民房,环境虽然不能和庄静庵家相比,但也算有了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对于这一点,李云经满意极了。

他更加勤恳地做事,希望可以尽快让全家人从之前的穷困中走出来。就在他们看见新的希望的时候,灾难再次降临在他们身边。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清晨,日本人便开始对香港发起进攻。当时守卫香港的只有几千驻港英军,由于日军事先计划周密,且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这些驻港英军面对日军的进攻只能节节败退。经过十七天的激战,香港大部分已经沦陷,时任港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12月25日,对当地的英国人来讲是个黑暗的圣诞节,对整个香港来说,则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香港日治时期。

香港居民在知道英国投降后,愤怒极了。尤其是原本便对日本人深恶痛绝的李云经,更是气得浑身哆嗦。当他看见遍布在香港街头巷尾的鲜血与群众尸体时,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他发疯一样地往外跑,恨不得和日本人拼了,幸亏妻子拼命将他拉进了屋里,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李云经被拉进屋后,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下来,他越想越气,自己坐在屋子中间发抖。当时还是孩子的李嘉诚担心极了,李嘉诚不知道父亲到底怎么了,只是觉得特别害怕,就在李嘉诚想上前看看父亲的时候,李云经突然吐出一口鲜血,之后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自那之后,李云经便一病不起,他的咳嗽越来越重,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咳嗽出大半碗的鲜血,最后庄碧琴实在看不下去了,她找到兄长庄静庵,希望兄长可以一起劝劝李云经,让他务必去医院检查一下。在妻子和大舅哥的劝说下,李云经第二天便去了香港玛丽教会医院做检查。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李云经得了非常严重的肺病。在当时,这种病可以说是绝症了,即便是英国人办的教会医院,也无法医治。这个诊断结果可以说再一次将李嘉诚一家打入了深渊!

其实李云经自从来了香港后就一直咳嗽,之前大舅哥庄静庵也劝他去医院看一看,但是他一直没有重视过。因为当时并不严重,庄碧琴他们都以为这只是感冒的后遗症,没想到就是这个被大家忽视的咳嗽,最后带走了李云经。

第七节 突遭不幸,父亲病逝

在得知自己的病后,李云经心里沉重极了。他一方面咬牙坚持,继续在商行工作;一方面加强了对孩子的管教。为了可以让李嘉诚继续上学,李云经坚持不住院,他偷偷地将自己的药费节省下来,留作儿子之后上学的学费。

李云经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长子李嘉诚就成了他眼中唯一的希望。他开始每天给长子李嘉诚讲很多的道理,说更多的话。好在李嘉诚懂事,父亲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很认真地听,学习也非常努力。看着儿子,李云经欣慰并心疼着。在他心中对儿子充满了愧疚,小小的年纪,不但没有给他安稳的生活,反而给了他更多的压力。李云经知道,一旦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这个家的重担势必要压到他的身上,这是无法避免的。

让李云经最难受的就是李嘉诚的好学,当初刚到香港的时候,李云经就对他说过:“如果想在香港做大事,那你必须要学好英语才可以。”因为当时多半的教材都是英语书籍。

李嘉诚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每天放学后,李云经都会拉住他谈心,和他一起做功课,给李嘉诚讲很多很多的道理。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懂事了,可以听得懂邻居们的议论,知道父亲得了很严重的病。但那时候的他太小了,什么也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让父亲高兴。

那段时间就成了小嘉诚最刻苦的日子,他每天拼命学习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直都在背单词。有时候天还没亮,就起来看书,为了不打扰家人,他常常跑到路边灯下读书。那时候李嘉诚还不知道什么是做大事,他就是觉得上学不易,尤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更懂得珍惜罢了。最后李嘉诚因为自己的好天赋加勤奋,成功攻克了英语这个难关。他高兴地告诉父亲,他已经可以熟练地用英语答题了。

这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现在看在李云经的眼中,却是无限的心酸。李云经很清楚,一旦自己离开的话,李嘉诚就再也不可能上学了,他的好儿子,就需要用自己瘦小的肩膀,代替他,负担起这个家。李云经一度难过得无法自己,他不知道为什么,上天就是不肯给这么懂事的儿子,一个好的生活。

这也让重病的李云经决定,他要凭自己最后的力量,能让孩子多上一天学,就多上一天。所以他扛着重病的身体,每天按时上班,幸运的是妻子庄碧琴在这件事上和他的看法一样,他们希望让儿子多学习知识,因此两个人更加努力地挣钱——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李云经工作的那家商行因为战事紧张而倒闭才结束。那个时候,李云经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身体也非常差了,这个曾经高大威严的男人,已经撑不起这个小小的家了。

1943年的秋天,李云经病情恶化,每天只能躺在病床上,什么也干不了了。他迅速地消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几乎是奄奄一息了。

李嘉诚在李云经生病期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他没有在父亲面前露出任何不好的情绪,每天定时定点来到医院照顾父亲。那时候小小的李嘉诚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他只是希望可以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久一点儿,再久一点儿。他每天天不亮就会赶到医院,在那里一直待到最后时限才肯从病房离去,然后第二天再照旧。

李嘉诚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了,他很清楚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已经不多。他一方面独自难受,一方面又恨不得把时间分成两半来用,他希望可以多为父亲做点儿什么,但是他太小了,除了陪伴,他再也给不了父亲任何东西。

时间也确实没有因为李嘉诚的害怕和迷茫稍作停留,它在李嘉诚难过和忧虑中飞快地流逝。转眼就到了冬天,在李嘉诚的记忆中,那年冬天格外寒冷,因为随着气温消散的还有父亲的生命。

李云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上离开人世的。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一直病得迷迷糊糊的李云经突然精神起来,他让妻子将儿子李嘉诚叫到了自己的床前,用最后一丝力气好好看了看儿子,他沙哑着嗓子说:“嘉诚,爸爸对不起你,但是没有办法了,以后这个家只能靠你支撑了……以后你可能还会遇到很多事情,爸爸没有办法再在你身边,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学问才是正理啊!爸爸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嘉诚可以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李云经爱怜地看着儿子,他知道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他的生命马上就要终结了。

李嘉诚站在父亲床前,就那样呆呆地看着父亲,经过病魔漫长折磨后的父亲已经形如枯槁了,这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可以轻而易举将他举高的强壮男人了。他明白,眼前病床上的这个男人马上就会离开他的生命,从此他的人生里再也没有爸爸了……

李嘉诚想到这里,终于止不住泪如雨下。小小的少年痛苦而倔强地擦着眼泪,他用坚定的眼神看着父亲,满怀信心地说:“爸爸,您都不用为我担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就这样,在缺少医药的情况下,李云经于1943年,在香港离开了人世。那年李嘉诚刚刚15岁,因为贫穷,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遗产,不过,李嘉诚却认为,父亲已经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都留给了他,那就是教会了他如何做人,怎样在厄运中,保持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李嘉诚终身受益。

第八节 墓地纷争,光明磊落

父亲病逝以后,李嘉诚和母亲为了给父亲买块可以安息的墓地,不止用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还把可以借的人都借了,才刚刚凑够了买一块墓地的钱。

依照那时的规矩,若是想看坟地,必须要先付钱才行,当时卖坟地给李嘉诚的是两个客家兄弟。他们向李嘉诚吹捧自己的墓地是如何好,但凡先人住进去,后人必定会飞黄腾达。李嘉诚虽然希望自己日后可以出人头地,但是他并不想靠这种方式,并且他也不觉得自己可以用这样少的资金,买到那样一块风水宝地。他只想给父亲找一个可以安息的地方,让父亲不至于在死后还颠沛流离。可是就是这样的心愿,老天都不答应。

在他把凑来的钱给了卖地的那对兄弟之后,并没有见到他们口中的风水宝地。那两个人把小嘉诚带到山坡的一块荒坟旁,然后他们便劝李嘉诚先去吃饭。李嘉诚坚持先安葬父亲,不肯先行离去。原来这块地下还有一具尸骨,他们两个人准备等李嘉诚离开后,先把那具尸骨从这里运走,用这个地方来埋葬李嘉诚的父亲,但是他们的想法被稍许听得懂客家话的李嘉诚知道了。

当时李嘉诚就想,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连死人的尸骨都不放过。他虽然想让父亲的尸骨有一个可以安葬的地方,但他知道父亲一定不愿意这么做的。父亲一生光明磊落,从未做过害人之事,如果今天在这里安葬了父亲,想必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的。但当时钱已经交出去了,这两个人这么可恶,必定不会退钱给他,而这里又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若是和他们发生什么纠缠,很可能会遭遇不测。李嘉诚经过再三思量后,终于决定顺从自己的内心,人不可以做违背道义的事情,他走到那两个客家兄弟面前说:“我知道你们在说什么,这个钱我不要了,但是,你们要保证不能再挖人家的墓了。”

因为没有买到墓地,李嘉诚他们只能将李云经的遗体安葬在香港罗湖边上的沙岭坟场。很多潮州人死后都被安葬在这里。沿着半山腰排列着一座座坟墓,横七竖八杂乱无章。李云经的墓就立在了山脚下。

由于资金问题,李嘉诚只能将父亲李云经如此安葬了,这也成了李嘉诚心中的遗憾。成人之后,李嘉诚曾两次重建和修复父亲的墓地,就是为了弥补当时心中的遗憾。

第一次是1952年,那年李嘉诚只是为父亲在原来的土坟上用水泥砌了个坟墓的穹窿,然后在坟前立一块石碑,上面写了“潮州李公云经之墓”八个鲜红的大字。那时候的李嘉诚刚刚创业,成立了长江塑胶厂,身上没有什么钱。

李嘉诚第二次为父亲修墓的时候身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他已成了华人首富,就是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排上了名次。那次李嘉诚在父亲墓前立了一块黑色大理石的石碑,他精心在石碑上刻上了“广东省潮州市先考李公云经太府君之墓”几个金色的大字。同时将他和家人的名字与立碑的时间一同署在了上面。

对于李嘉诚为父亲修墓一事还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李嘉诚是为了转运才对自己父亲的墓地进行了迁移和修整,因为据说早在2005年,李嘉诚就低调地将亡父李云经和亡弟李嘉宣的坟墓,从深圳移到了香港。李嘉诚一直希望整个迁移的过程可以在保障隐私下进行,所以行事十分低调。谁料,事情竟被《壹周刊》披露了出来。

《壹周刊》在文章中说:“李嘉诚此次迁坟是因为听信风水师的言论,认为旧坟运势已尽,若想转运,必须另迁新坟。”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壹周刊》更是在文章中爆出了李嘉诚迁坟的时间,就在2005年3月一天的凌晨3点钟。并在文章中附上一张李云经和李嘉宣新坟的照片。

对于《壹周刊》的报道,李嘉诚并没有做出什么回应。这是李嘉诚一贯的做法,他很少对市面上的各项报道做出回应。但此次和之前的报道不同,并没有因为李嘉诚的沉默而慢慢平息。相反,各个媒体因为李嘉诚不予理会,而拿此事大做文章,将迁坟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李嘉诚身边的人终于忍不住站出来澄清了报道。原来李嘉诚这次搬迁亡父与亡弟之墓的原因跟风水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只是因为2005年1月份的时候,李嘉诚亡妻庄月明的墓地曾发生过盗墓及意图勒索事件。幸运的是,庄月明的墓地并没有因那次偷盗而有太大的损坏。

虽说没有受到什么破坏,但还是让人惶恐。这件事后,李嘉诚想了很多,他开始担心父亲和弟弟位于沙岭的坟地,害怕他们也会遭受这样的骚扰。于是,决定尽快将其搬迁至保安情况比较好的柴湾坟场。

下决心后,李嘉诚亲自到柴湾坟场选地,确定之后立马开始了搬迁工作,从搬迁到安葬,整个过程用时只有一个多月。全部过程由李氏人员亲自监工,非常顺利。李嘉诚本人也非常高兴父亲和弟弟的遗骸可以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澄清的人还说:“李嘉诚自1950年创立长江塑胶厂以来,从没有亏损的迹象,2005年的营业额非常好,公司的发展也非常不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集团业务版图遍及56个国家。李嘉诚本人的身体状况良好,家庭生活融洽,长子李泽钜的夫人,更是刚刚为李氏添了一个新成员。由此看来,李嘉诚完全没有转运的必要,更别说为了转运去迁坟了。”

对于李嘉诚第二次迁坟的事情,媒体各有各的说法,因为李嘉诚本人并未正面回答,所以没人清楚确切的原因。

可以确认的是,父亲李云经在李嘉诚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据媒体报道,迁坟那年,距李云经病逝的时间已经过去好久了,可是李嘉诚站在父亲的墓前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如果说每一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偶像,那李嘉诚心中的偶像就是父亲李云经。李嘉诚自己也多次谈起父亲,他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有志气,讲义气,一生都奉行以诚待人。

李云经身前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以身作则教会了长子李嘉诚如何做人,成就了李嘉诚传奇般的一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