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作者:蒋勋 著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的死亡

我们的现实生活就像《红楼梦》里描写的一样,很多纷繁芜杂的事不断发生。如果在座的朋友是一个创作者,想用写小说的方法记录生活,可能会碰到一个困难,就是主线在哪里,怎么布局,旁枝出去以后怎么再拉回来?这就是我讲的结构或编织的意义。也许很多朋友说,我只是一个读者,我欣赏这本小说,自己并没有创作的野心或者欲望。可我认为不只是写小说的人是创作者,也许我们把一天当中自己生命里面的一些细节,稍微做一个反省跟回忆的时候,其中也要有一个纲架跟结构。我相信很多写日记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常常会觉得好琐碎,慢慢就觉得无趣了。在小学时写的日记很快就中断了,其实我觉得它也有一点像创作,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理出一个头绪跟纲架来。

《红楼梦》从第一回一路看来,会发现好多人物在慢慢出场。在第十三回中,这个家族里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秦可卿死了,秦可卿的死是小说里第一个重要的主线人物的死亡。《红楼梦》是一部感伤的书,它让人看到了繁华富贵的短暂和最后的幻灭。可是在十三回之前,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虚幻之感,只在第二、第三回里借助于甄士隐的女儿被拐,家里又失了火有一点暗示,真正落到贾家,第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秦可卿的死亡。

在秦可卿死亡之前是贾瑞的死亡。我一直很关心的是,这两个人物的死亡是交错在一起写的,中间的关键人物就是王熙凤。王熙凤对秦可卿有很多疼爱,给她治病,无论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同时又遭遇贾瑞来追求她。贾瑞需要喝“独参汤”治病,家里人去求贾家给一点人参的时候,王熙凤就是不肯给。在这两个死亡事件里面,用人参带出了王熙凤的好恶,我们看到她对贾瑞的鄙视和不屑,对秦可卿的疼惜和关照。作者同时在写两个死亡,而这两个死亡里面,秦可卿的身份和贾瑞身份不同,带出了富贵人家与穷困人家在等级上的差距。

秦可卿到十三回的时候死了,整个一章都在讲秦可卿丧事的豪华。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性的丧事,却豪华到了惊人的地步,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四大郡王全部到场,用现在的话说,党政军要员都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社会丧礼不是个别人、个别家庭的事,而是整个家族在社会里的社交跟门面。丧礼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应酬,大家都在关心谁到场了,谁没有到场,而不是对故去人的哀伤,所以秦可卿的死亡里隐藏着一种孤独。从寒门嫁过去的秦可卿,变成了这个大家族中花瓶里的一朵花,不过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对秦可卿的死真心哀痛的大概只有宝玉,因为她是宝玉最早的性幻想对象,当宝玉知道她死了之后,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宝玉对人有一种真情,其他人不过是走过场。

曹雪芹在家败人亡之后写这部小说时,回忆当年的繁华富贵,这其中包括丧礼的风光,他有一点茫然,感觉到人事的空幻,所以在他笔下,死亡这样的事件也好像一场戏一样。

淫丧天香楼

秦可卿这一段,用今天的眼光来读,我们不是很容易懂,因为其中有豪门家族另外的一面。当然第十三回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即后来发现的一直没有在《红楼梦》刊印版本里出现的一回——“淫丧天香楼”。大家找到了曹雪芹最早的《红楼梦》版本,这个版本里的好多内容没有刊出过,尤其是“淫丧天香楼”这一部分。里面描写了秦可卿的死亡,她其实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她的公公贾珍逼奸,最后在天香楼上吊死的。大家在读十三回的时候要注意,作者在十年当中不断修改,把家族里这个不可告人的丑事掩盖掉了。脂砚斋的评语里面说:“雪芹真正厚道之人。”意思是说家里的丑事,还是不讲为妙。其实前面已经有隐喻了,王熙凤带着宝玉去看秦可卿的时候,喝醉酒的家仆焦大就在骂“你们家爬灰的爬灰”,“爬灰”是民间很粗俗的话,就是公公与儿媳妇偷情。这里隐藏了这个豪门家族的风光富贵里面某些污秽肮脏的事情。它有一点像忏悔录,因为贾家已经败落了,或者其原型曹家已经被抄家了,作者对这个家族的败落有很多反省。第一次写时就直接写出了家丑,可是后来想到这个东西会被传阅。就像你今天写一个日记,如果你确定没有人看,就会写得很大胆,可是当你有一点担心,想到或许有人会偷看,可能包括你最亲的父母或者丈夫、太太、孩子会看的时候,你下笔就会不一样。

曹雪芹刚开始写《红楼梦》时,是不太在意别人看的。他在人生最后的十年中回忆自己一生的悲哀,很大胆地写这部小说,原本是写给自己看的。可是小说写了一半以后,便陆续有人翻阅了,他忽然意识到有读者,下笔时多多少少会考虑到读者的反应。在西方,比如萨特曾介绍过法国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让·热内写的《鲜花圣母》,他是在监狱里用做手工的纸写成的,萨特看到后认为从没打算给别人看的作品才是最精彩的。可一旦想到你的作品会有人阅读,就会有所顾忌,所以他会修订。

《红楼梦》修改了十年,其中透露出作者从完全率真地要呈现家族历史,到最后用很多神话把真事隐去,借用假语村言,在真和假之间做了调整。现在大家都希望了解《红楼梦》最早的版本和后来修改的刊印版本之间的差距,其实,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第十三回“淫丧天香楼”。如果这是最初的版本,恐怕秦可卿的死是这个家族中最令人震惊的大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上吊而死,以及上吊的原因。这个时候办这个丧事,即使再风光,也隐藏不住其中惊人的真相。

文学的场景描述

作者将秦可卿的死改成病死的时候,心里有另外一种痛。所以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秦可卿的死亡,而是很奇怪地写到王熙凤,说她睡了以后恍恍惚惚地看到秦可卿进来了。我认为《红楼梦》非常精彩的部分都是从真实入梦、从入梦到真实的过程。第五回也是如此,贾宝玉喝醉了酒,恍恍惚惚觉得秦可卿在跟他讲话,带他到了太虚幻境。他在太虚幻境经历那么多事,忽然醒过来。他由梦入真、由真入梦之间的关系非常自然。

我们先来看秦可卿托梦前的这一段,念起来就会感受到作者文字的精准漂亮:“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

贾琏护送黛玉回扬州去探父亲的病,这里牵涉到地名。《红楼梦》一牵涉地名就非常暧昧,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家还不知道《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到底是在北京还是在南京。我们知道曹家三代曾经在扬州和南京做巡盐御史,大观园应该是在扬州或南京,而不在北京。北京是他们的原籍,他们是被抄家以后才回到北京的。现在有人考证,第一,林黛玉是从南方来的,她的很多口语是南方话,不是北方话;第二,从植物学上考证,《红楼梦》中所有的植物都是南方植物,不是北方植物,节气自然也是南方的节气。这里讲林黛玉回扬州去探病,也许林黛玉是回苏州,因为她的父亲在苏州做官。曹雪芹一般不愿意在小说中直接透露家族的背景,所以有时候会改写一下。

贾琏走了,王熙凤“心中实在无趣”,“无趣”代表的含意是什么?大概平常王熙凤没事就骂骂贾琏,现在她好像少了一个亲近的人。文字写得很精简,可是很委婉。我们常常会觉得,生命里面有一个人跟自己有切身的牵连,当这个人不在的时候,生活就会失去原有的秩序。“胡乱”的意思是没有日常秩序了。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熏绣被,二人睡下。”因为天气冷,所以房子里面生了炉子,王熙凤跟她的丫头平儿靠在炉火边绣花。古代的女人平常没事都是做女红的,可是此时,她们也不是那么认真地在绣花,所以用了“倦”这个字,好像随意在那里边绣花边聊天。在晚上睡觉之前,尤其冬天的时候,她们会烧一个炭炉,在炭炉里面放一点檀香或者沉香之类的香料,用一个竹子做的笼子罩住,把被子蒙在上面,被子在睡觉的时候是暖的,也是香的,这叫“浓熏绣被”。“早早的”意思是说本来还没有到睡觉的时间,可是因为无趣,就都睡了。

可是王熙凤并没有睡着,在屈指算行程。古代人出远门一去就是几个月,王熙凤在想丈夫贾琏现在应该到哪里了,其实这是牵挂。短短几行字,丈夫不在家时王熙凤的落寞已经写出来了。王熙凤平常不见得跟贾琏有多好,可是当这个人不在的时候,她还是有点空落落的感觉。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

“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面来。”王熙凤好像要睡着了,似乎又没有睡着,这时她看到秦可卿进来了。这是《红楼梦》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一点也没有提王熙凤在做梦,就把读者带进了王熙凤的梦境。作者的精妙在于每一次真假的界限都是不分明的、懵懵懂懂的时候,你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是真还是假,可是梦不就是另外一种真实吗?

秦可卿的出现完全是用真实的,而不是用梦境的手法。在《红楼梦》里,梦从来不是跟现实无关的,梦常常是更真实的现实,所以秦可卿从外面走进来,王熙凤并没有大惊小怪,她好像觉得也很自然。秦可卿来了,含笑跟她说:“婶婶好睡啊!”这时我们才知道王熙凤其实睡得很沉,秦可卿是跑到她的梦里面来了。

一句“婶婶好睡啊”意思是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这么好,其实有点抱怨的感觉。“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不得不走过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这里有曹雪芹一贯的思想,他一向觉得男人没用,贾家的男人都是窝囊的,能干的一直都是女性。这可能从贾母那一代就开始了,因为贾母就是管家的。然后到王夫人,王夫人稍微柔弱些,可是很快就把管家的权力交给了王熙凤。宁国府这边是秦可卿,都是年轻女子在管家。所以你会感觉到曹雪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认为家族中的女性是非常精彩的,他在赞扬女性。

秦可卿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贾家已富贵了百年,经过了三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贾家的上升之势已经到了极限,所以秦可卿提醒王熙凤说,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会慢慢变缺,水到了最满的时候会溢出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是小说第一次暗示这个家族要出大事情了,秦可卿提醒王熙凤应该早做准备。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第一代的富贵通常是白手起家,所以会很谨慎。第二代往往就不那么谨慎了,因为他们是在富贵中长大的,他们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挥霍跟奢侈很难收得住,到了第三代就更不要说了。王熙凤从豪门嫁入豪门,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她很天真:“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她的想法是,我们可不可以想想办法,让贾家永保富贵、永不败落?这是王熙凤的思维方式,可是秦可卿批评了王熙凤,说要想永保富贵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想到,如果有一天做不成官了,不再富贵了,应该怎么办。

曹家在被抄家之后,家族落难到惊人的地步。据说,曹雪芹后来在今天北京的香山附近举家靠喝粥度日,穷到连饭都吃不饱。这个在十四五岁以前一直过着富贵荣华生活的公子哥儿,大概从来没有想到他有一天会落难到这个地步。他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生财之道,结局非常惨。其实秦可卿讲的这些话,正是曹雪芹为家族当年繁华时没有为未来做准备而发的感慨。

否极泰来,周而复始

她问起如何能永保富贵。秦可卿就冷笑了,讽刺她说:“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她说你怎么会这样想,你觉得我们家族还可以做官吗,她用了《易经》里的一句话“否极泰来”。

《易经》里面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的卦象大部分都有起有落,坤在上、乾在下叫泰卦(け)。否卦(お)与泰卦正好相反,乾在上,坤在下,是六十四卦里不太好的一卦。《易经》认为可以转动的状况是好的,天在上,地在下是正常的、不会变化的状况,而“否卦”到了极限,就一定会转好。《易经》的思想是认为人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好或永远不好的,而是循环变动的,所以下面就说“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荣华富贵跟屈辱败落是周而复始的,是循环的。汉朝的皇宫都叫未央宫,“未央”就是不要到中心、中央。为什么?因为到了中央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最好保持在一个永远可以往上发展的状态,不要到头。“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里的“极”都是指太过了。秦可卿在这里说,贾家已经有一百年的繁华富贵,现在要走向衰落,要挽回是不可能的。

但是秦可卿建议:“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说在今天荣华富贵还有能力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预先想到有一天败落的时候要到哪里去?她认为衰是必然了,所以至少在荣的时候先为衰的状况做准备,那时就不至于很惨。

《红楼梦》的八十回以后不是曹雪芹写的,所以到现在争议很多。现在找到的很多版本,认为贾家最后惨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贾家这些最富贵的女孩子,几乎都发落到军营里做妓女了,而不是高鹗所写的复兴的状况。曹雪芹并没有觉得家道可以复兴,反而写出了最悲惨的命运。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可卿的交代,是一种隐喻,隐含着作者对过去特别沉痛的感觉。

红楼梦的现代管理元素

秦可卿向王熙凤提了两点建议:“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我们看一下她怎么交代,希望大家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待。前面有一段我们讲到王熙凤看到秦钟,没有带礼物,丫头汇报给平儿,平儿立刻就判断王熙凤跟秦可卿关系的亲疏程度,包了几种礼物送去,王熙凤就有了送给秦钟的见面礼,这在如今就是了不得的公关,我们的现代企业里还没有公关可以做得如此的到位。

《红楼梦》里有很现代化的管理学,有企业的规划。她说:“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王熙凤就问什么事情,怎么样处理,秦可卿建议说:“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她一直强调,今天是在极盛时代,有的是人来帮你做祭祀,义学也可以维持,但是一旦将来败落,你从哪里出这个钱来祭祀祖坟和办教育呢?

“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这完全是现代的投资学,就是在祖坟四周买田地房屋。她讲的“田庄、房舍、地亩”这些东西是在做一个打算,如果不做官,把土地租给人家,你至少有生产收入。把这个列为祭祀祖坟的名目,将来就不会被动用了。

秦可卿所说的祖坟的修法是我们现代人不懂的。古代有一个规定,为了去原籍祭祖,可以在祖坟旁边购置田产,一旦有人犯罪,家产全部充公时,祖坟上的田产是不能充公的,因为孝道不可以伤害。秦可卿很聪明地想到,应该趁家里还有能力的时候,多买一些祖坟附近的田产房屋,将来好有一个退路。曹雪芹在人生最后没有退路的时候,忽然想到当年怎么没有做这件事,因为他后来住在北京香山,据说香山就是曹家原来发迹的地方。如果当初这个地方还有田产、房屋的话,他就不会惨到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秦可卿毕竟出身寒门,生活的艰难她是知道的,所以她会想到退路。她还说要拨一些公款,这些公款是不能够私用的,一定要归于四时祭祀之用。这一笔钱可以很大,将来抄家的时候,这个钱也不会被充公,因为它是祭祀祖坟的钱,古代的孝道观念认为,不能断人家的祭祀与香火。

然后同时也要把家塾设在这个祖坟旁边,等于是把这个家族将来真正的根基打好,设一个真正的学校。

古时候人们有这样的观念,认为一个家族的长久与复兴,跟子弟所受的教育有关。如果族中子弟有机会读书,就有机会做官,家族就有复兴的可能。所以秦可卿第二个建议是办教育,她说义学现在是由做官的人每个月按俸利拨钱来办,这是不够的,她觉得应该有专款办义学,将来即使家族败落,还有这笔钱可以把学校继续办下去,贾家的子弟就有受教育的机会,将来也可以重新出头。

“和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让族里的长幼按秩序定了则例,以后按照顺序,就是大房、二房、三房之类,每一年让不同的房来管,管的时候包括这个地方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诸事都由这些家族来周流。她用了“周流”,其实是希望贾家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每一房管一年,大家都有参与感,一旦将来败落的时候,到底家族有多少土地,有多少房子、田庄,大家能够心中有数。前面讲到过薛蟠家做官做久了,回到北京的时候他家房子被卖掉都不知道,因为太久没有人管,也太不在乎。各房轮流来管,为的是让他们了解家族的账目,将来对自己的家业有所掌控。

这一番话绝对是曹雪芹在家败人亡之后的感慨,因为他后悔当年家族兴旺的时候怎么没有人想到这一件事情,以致一朝落难根本没有地方可去了。曹雪芹把对自己家族的这份遗憾以托梦的方式补充在小说里。

曹雪芹抄家后的领悟

我们来看曹雪芹的家族,曹寅是和康熙皇帝一起读书长大的,因为他的妈妈是康熙的奶妈。康熙做了皇帝,江南有一个肥缺,当然要找和他一起长大的亲信去做,就让曹家去做了巡盐御史。这个巡盐御史表面是一个肥缺,可是私下更重要的,还兼具皇帝眼线的角色,所以一定要是皇帝的亲信。康熙在位时间很长,所以曹家可以受到上百年恩宠。曹寅过世前,康熙皇帝亲自派御医快马加鞭地送药到他家,可见曹家当时受宠幸的程度。从曹寅一代到曹雪芹一代,三四代下来,雍正五年(1727)时曹家被抄家,因为雍正要启用自己的亲信,老爸的奶妈不见得和他有那么亲,曹家在政治斗争当中被弃用了。

我们常听人说近代中国的一些政治人物最喜欢读的书是《红楼梦》,会觉得很奇怪,《红楼梦》不是谈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的吗?《红楼梦》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里面有很多权贵之间的关系,《红楼梦》对于人事关系、对于人世间的权势了解得太透彻了。这份透彻来自这个家族繁华过又败落过,只见过繁华,没见过败落,就不会如此透彻。曹雪芹在这里借秦可卿之口讲出家族的难题,有一部分可以跟作者的个人经验结合。

秦可卿交代完毕,还透露了一个神话式的预言:“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不久的将来又有一件很大的喜事,可是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这个喜事是什么?就是小说十六、十七、十八回中写到的“元春省亲”。贾家的富贵跟长女元春嫁到皇宫有关,而且元春深受皇帝宠爱。皇帝觉得女孩子嫁进皇宫以后,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亲人,其实是有违孝道的,所以就恩赐贾贵妃回家省亲。贵妃回家是了不得的大事,这个家族要做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十六、十七两回就在讲怎么盖大观园以及工程的耗费之巨。其实回来也不过几天,这个花园用后就要封起来,再也不能让人进去。因为皇室来过的地方,一般平民是不能够用的。可是后来元春特别下令,让贾宝玉、林黛玉等人搬进大观园去住,原来的省亲别墅后来改成了大观园。这件事情秦可卿在这里先透露了。

在清朝的历史里,很少有皇妃省亲这样的事情,所以这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故事。可是他影射了一件真实的事情:康熙几次到江南巡视,都住在曹家。曹家至少接过四次驾,为此曹家花巨资盖了大花园,曹家的败落跟这个也有关。这里讲的是这个喜事,“烈火烹油”,好像很繁华,可是也因此而败落了。

三春去后诸芳尽

皇帝来住在你家,他可能赏赐银子给你,可是皇帝根本不知道民间的花费有多大,而且皇家赏赐的银子你还不能用,要把它供在供祖先的八仙桌上,表示这是荣宠。那个花费全部是不可能收回的,所以曹家后来就入不敷出了。

凤姐很急,说到底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这是小说设置的悬疑,让人觉得好像还有故事,可是又不知道故事是什么。“只是我与婶婶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这个时候秦可卿真的是在生死之间,像活着,又像是鬼魂。她在讲一些现实的事,又在讲一些预言,真真假假交错着。秦氏说虽然天机不可泄漏,可是我念两句诗,你如果聪明,你会领悟的,她就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当然是指元春,春天过完,所有的花都会凋零,到那个时候就是树倒猢狲散,每个人要找自己的生路去了。这里面一方面在讲元春要回来,另一方面讲贾家势必败落。

这一段是秦可卿临终托孤,所以王熙凤觉得她还活着,两个人在谈家族里的一些问题。“凤姐欲还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古代家族或者庙宇里面都有一个金属的板子,雕刻成像云朵的样子,俗话说“神三鬼四”,敲三下大概多是喜事,敲四下都是丧事。王熙凤听到四声云板响了,然后就有人传话说东府的蓉大奶奶没了,她才知道刚才是秦可卿给她托梦。这种写法非常动人,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秦可卿死在病床上,而是写秦可卿的魂魄出了窍,跑来给王熙凤托梦。这一部分虽然很短,可文笔和结构的精彩全在其中了。

读到这一段,最大的悲哀还是说秦可卿这个寒门女子,生是贾家的人,死是贾家的鬼,临死了还要呕心沥血地为贾家着想,考虑退路。如果真的有这个角色的话,作者对她是抱有最大歉意的,因为秦可卿嫁到这个家族后受到的委屈最深、最难以言说。如果她是被公公逼奸而死的话,那她死后那个风光的丧礼,就变成了巨大的嘲讽。

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死了,可是一直到八十回,她还无时无刻不在出现。每次贾家有什么事发生,就会听到有人在叹气,那就是秦可卿。秦可卿是一个死而不去的幽魂,她成了贾家最大的一个感伤。从秦可卿死的这一段可以感觉到,秦可卿的死不只是一个肉体的死亡,她还变成了一缕幽魂,幻化在贾家,其实秦可卿本身就在警幻,告诉你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幻象,必须及早领悟。

“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叹,都有些伤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恤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秦可卿死了,年长的难过,平辈的难过,年幼的难过,连用人也难过。前面提到医生给秦可卿把脉时曾说,她这个病不是药可以医的,因为她心性太强,做人总想要做到完美,什么人都不得罪。从这几句话里,可以看出她做人真是做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她活得也太小心了。虽然秦可卿是十二金钗里面第一个死的,可也是十二金钗里最完美的,好像没有一点缺陷。然而她没有缺陷是因为她一直在人前努力撑着,让人家觉得她是完美的,连最后死亡的时候还要托梦,把这个家族以后的事情做个交代。

贾珍的过度反应

接下来我们看丧礼,这个丧礼其实跟秦可卿无关,说的是贾家如何摆排场、显风光。这其中有难得的社会史第一手资料,如果你去读清代官修正史的话,肯定看不到《红楼梦》里描述的这些场景,真正的社会现实其实是在小说里透露出来的。

宝玉听到秦可卿死了很难过,立刻就要换衣服去祭吊。贾母很疼宝玉,说刚死的人,那边不干净,叫他等天亮以后再去。宝玉不肯,立刻备了车,到灵前痛哭。

此时的宝玉是非常真情的,然而他的真情祭拜却带出了一长串名字:贾代儒、贾代修、贾赦、贾效、贾敦、贾政,然后到玉字辈的贾璜、贾珩等人,一直到草字辈的贾蔷、贾菖、贾菱等。作者有意识地排列出一大串名字,让你感觉到丧礼已经变成了仪式,它已经跟个人的交情、真性情毫无关联。这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人在生死之间的孤独。

这当中最有趣的角色就是贾珍。由于后来“淫丧天香楼”这一章回的被发现,读者对贾珍逼奸儿媳妇这件事情有所了解。我们看到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已经逾越了公公对儿媳应该有的情感和礼数。当然儿媳妇死了,悲哀是应该的,可是哭成泪人,与一个公公应有的严肃及礼教并不相符,这里恐怕有作者的暗示。贾珍说:“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他觉得秦可卿是最能干的一个人,比他的儿子都能干,她走了,长房就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大家劝他,说人都死了,你这样哭也没什么用,不如赶快商议怎么料理后事。大家要注意,此时贾珍的反应非常特别,拍手道:“如何料理?尽我所有罢了!”针对这句话,在老的善本书里有一个小小的夹注,其中有个批注就批评贾珍,说在儿媳妇死后他竟然说尽我所有,父母如果死了他又要怎么办?旧的礼教中对于丧事办理有很严格的辈分和礼数,贾珍对儿媳妇的死如此倾心倾力,透露出贾珍很多行为其实是逾越礼数了。如果我们不知道“淫丧天香楼”这一章节,就不太容易理解他这种过度的反应。即使作者把秦可卿之死改成病亡,小说里还是能看到蛛丝马迹。我想这些一定是红学家们特别重视的。

这个时候,秦可卿的爸爸秦业、弟弟秦钟来了,还有尤氏的几个眷属也来了。下面就是对丧礼的描述了。

秦可卿的丧礼

这里有一些是作者假写的,比如,“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中国的丧礼受佛教的影响很大,佛教认为人在死亡之后会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再转世投胎,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里的超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亡魂有一个比较好的超生机会。“钦天监”,是古代掌管理天文和历法的官,地位非常高,地震、星象、日食、月食的探测都跟这个官有关。他可能有一点天文、地理的常识,同时还有一点巫术,因为他必须会解梦——皇帝做了梦,也会让钦天监来解释。钦天监是真有的,可阴阳司却没有,是作者杜撰的。作者写“钦天监阴阳司”,让你感觉到秦可卿这样一个少妇的死亡,竟然动用了国家官员钦天监来推算哪一天是停灵的吉日,甚是隆重。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这是佛教仪式。《大悲忏》,也叫《大悲咒》,是印度佛教的梵文经,叫《陀罗尼经》,唐朝时译成了汉文,是人死后超度用的一种咒语。“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淫丧天香楼”里讲秦可卿是吊死在天香楼上的,在天香楼设坛做法事,又是一个很特别的暗示。“醮”是佛道设坛祈祷的仪式,“作醮”是因为你有冤孽,所以叫作“解冤洗孽醮”。所谓的冤孽大概指不太正常的死亡,因为古代对冤死有很多的忌讳,所以会特别用这样的名称。“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按照初七、二七、三七等来解冤超度亡魂。

清代大丧礼的细节

本来贾敬是这个家族里最长的一辈,如今长孙媳妇死了,可他却“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他不肯回来,丧事就完全由贾珍负责料理,他变成了这个家族最重要的一个执行人。

“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这个丧事就办得有点过分了,花钱竟花到那种程度。现在一般读者认为,贾珍其实是心里不安,因为他逼奸儿媳妇,造成秦可卿上吊而死,所以他在丧礼上有些想要弥补或者掩盖什么的意图,不只是表面奢华的问题。

且看他怎么选棺木。一般人帮他找了一些杉木,他都觉得不中用,这时薛蟠来吊祭了。薛家是皇商,专门帮皇家采买东西的,他说家里有一副板。古时候民间对棺材这两个字很忌讳,所以他只说有一副板,是樯木的。“樯”这个字是船的意思,暗示人死了以后可以像渡河一样到达彼岸,这是佛教的概念。“出在潢海铁网山上”,“铁网山”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在作者看来人无论怎么活最后都难逃铁网,这个网其实是死亡之网。薛蟠说,这个木头做了棺材可以万年不坏,是非常好的寿材。古时候实行土葬,很讲究棺木的材质。大户人家通常在人还年轻的时候就准备棺木,每年拿出来漆一次,总觉得这样棺木会不朽,尸体也会不朽。薛蟠说,这个棺木原来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但因为他“坏了事”,“坏了事”就是犯了法了,家被抄了,用不上了,当然这也映照着后来贾家被抄家后也是如此下场。

薛蟠说:“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很高兴,立刻叫人把棺木抬过来。“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叩之,玎珰如金玉。”这个棺木非常讲究,细细的木纹非常漂亮,闻起来味道像檀香木或者麝香,用手敲打时,声音不像木头之声,倒像叩击金玉一样响亮。“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薛蟠是个纨袴子弟,家里非常有钱,讲话、出手一向都是大咧咧的,根本不把钱财当一回事,给人很阔绰的感觉。所以大家要注意《红楼梦》里面每一个人物出场,不管是不是主角,都不会违反他的个性。“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

这时贾政就讲话了,他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古人觉得如果一个年轻人死亡,不是老年寿终,地位又不高,用太好的东西,即使对死者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贾政就劝贾珍,用上等的杉木就可以了,不要用这么讲究的东西。可是,“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一个公公竟然在儿媳妇死后恨不能自己去死,这里又透露出里面有些事非同寻常。

秦可卿有一个丫头叫瑞珠,因为秦可卿死了,自己也撞柱而死,这等于是殉葬。秦可卿大概平常待人体贴、亲近到惊人的程度,会有一个丫头伤痛到触柱而亡,“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发仙阁”。古代的女性嫁人以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死后必须由儿子名来称先妣或先考,如果这个女性没有生儿子,就连祖坟都不能入,牌位上也没有名字。对于一个女性来讲,如果没有子嗣,就等于她的将来没有身份。因为秦可卿没有生孩子,瑞珠触柱而亡,这样她至少有了一个义女。“小丫环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另外一个小丫环叫宝珠,看到秦氏没有女儿,愿为义女。“摔丧”,就是在起灵时摔碎瓦盆。在灵前摔瓦盆,是由孝子或孝女来做的。

捐官只为丧礼可以风光

第十三回里借秦可卿的死,我们看到了清代十七世纪丧礼的概况。一个女人的丧礼仪式是由她丈夫的官位来决定的,而古代的仪式规定非常严格,一品官、二品官、三品官,摆出的阵仗是不一样的,要用多少人员来举行这个仪式,是有规矩的,不同的官位有不同的排场。当时贾蓉没有官位,他只是黉门监。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叫“黉门”,此处指国子监,在国子监挂名等待考试做官的学生叫做监生,所以叫黉门监。贾蓉没有官位,丧礼就不能做出官家的气派。虽然贾蓉的父亲在做官,可是这都与秦可卿无关。一定是丈夫有官位,妻子才有诰命。“诰命”是皇家封给官员妻子的封号。丈夫是一品官的,称为夫人;丈夫是四品官的,叫做恭人;丈夫是五品官的,叫做宜人,都有一定的名称,不能够逾越。

贾珍考虑到贾蓉没有官位,排场不能做得太大,就想到去给他捐个官。清朝有一个制度,官可以用钱买,多少钱可以买什么官都有定数,这个钱是国家收入的一部分。当然这种官不太管事,只是一个虚衔,所以叫做捐官。

很快就有一个朝廷的太监来卖官了。如果你读清朝正史,是读不到这些的,你很难从正史中看到如此生动的朝廷太监的嘴脸。这时一个叫戴权的太监出现了。“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献茶。”“内相”是对太监的一个尊称,大明宫并不是明朝的,是唐朝的大明宫,作者在此假借,说管理皇家内部事务的最有权的大太监戴权来了。然后贾珍心中打定了主意,“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前程”就是官位。戴权马上就懂了,会意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可见这个家族并不关心秦可卿,他们一心想要借着丧礼摆排场,所以要为贾蓉捐官,只有官场才会有如此世故。贾珍忙笑道:“老内相所见不差。”

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美缺”就是有花钱又少职位又好的空缺。清朝并没有“龙禁尉”这个官名,是作者杜撰的,“龙”是指皇帝,“禁尉”就是禁卫军,是五品官。贾家根本不在乎薪水,也不在乎这个官位,只想看有了这个官位,丧礼就可以按五品官的仪式来进行。

戴权说:“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太监叫官员都是老二、老三这样叫的,他们的语言很特别。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太监的用语跟一般人不同,他们身上有出身卑微但又掌管特权者的互相矛盾的特点。然后他说,对方拿了一千五百两的现银送到他的家里,这话显然是有用意的。清朝法律上捐官是由户部管的,现在却变成了太监在管,钱是直接送到他家里去的,而且他还变着法子告诉贾珍要送多少钱,因为他不好意思和贾珍明讲,这里先暗示了。可以看到,“胡乱应了”,刚才王熙凤是“胡乱睡了”,国家的官也就可以一千五百两银子“胡乱”地应了他。

“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平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要捐,快写个履历。”这个缺永平节度使冯胖子已经想要了。“节度使”这样的高官,可是戴权叫人家冯胖子,可见这些太监根本不把官员当回事。“老三”、“冯胖子”,多像黑道上的语言!他说冯胖子要为孩子捐官,没工夫应他,意思是说他和冯胖子的交情还没那么好。而自己跟贾家关系非同寻常,所以当即就承诺:赶快写个履历来吧。

“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与贾珍。贾珍看了,忙送与戴权。戴权看时,上面写道: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说道:‘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户部是内政部,户部衙署的长官叫做堂官,是主管派官的。戴权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用人,是伺候皇帝吐痰与小便的人,只是由于他跟皇帝近,他讲的话会对皇帝产生影响,大家都怕他,所以尊称他为内相。而他呢,竟然交代说,把这个条子交给户部的老赵,就说我要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什么叫“票”?就是做官的执照。可见当时的官位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买卖的。

读正史是读不到这些的,只有富贵过的人家有一天没落了,才会把其中的内幕全部写出来,我们才知道当时的政治是这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的社会史价值是不容忽略的。我们现在也看不到中国民国时期历史的真相,大概也要等某一天有这样家世的人写,你才会知道真正的内幕。白先勇在《国葬》里写了一点点,用他父亲白崇禧的身份。可据说他父亲的自传有一天出来可能有更惊人的内幕。

丧礼的场景

作者这里轻描淡写,只借此写官的买卖勾当竟如此轻松。“小厮答应了,戴权也就告辞了。贾珍十分款留不住,只得送出府门。临上轿,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兑,还是一并送入老相府中?’戴权道:‘若到部里,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二百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意思是说,要是把银子送到户部,中间大概又有好几层的剥削,当然,他不会明讲吃什么亏。他昨天卖的是一千五百两,现在向贾珍要一千二百两,少了三百两,意思是我们交情非比寻常,连利息都不要了。

明明是在写秦可卿的丧事,可是又让我们看到政治中不可思议的内幕,比任何史书都要真实。贾珍感谢不尽,只说:“待服满后,亲带小犬到府叩谢。”古代的“服”就是丧服的意思,通常,父母之丧是三年服满,媳妇的丧是一年,意思是一年之后去谢他。在古礼中,守丧的时候不能到别人家里,这是忌讳,必须服满后才能去别人家。

“接着,便又听喝道之声,原来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史鼎的夫人就是贾母娘家的人来了。“那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上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所以秦可卿的丧礼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死亡事件,它变成了一个家族的政治应酬。忠靖侯、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这些都是官位,这些做官的人家一家一家地来了。“少时,三人下轿,贾政等忙接上大厅。如此亲朋你来我去,也不能胜数。”“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白漫漫”形容所有人都穿着祭吊的服装,都是白色的。所以在秦可卿的死亡事件里,前面尽显哀伤,后面就变成了摆排场。

“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贾蓉已经得到了五品龙禁尉的官票,可也不能穿丧服去领朝廷的执照,所以换了吉服,领了凭证回来。因为他有了五品官位,所以“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灵牌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宜人之灵位’。”“天朝”就是本朝。诰授有时候叫诰命,是由皇室颁封给女性的一个官位。贾门秦氏,就是贾蓉的太太秦氏,她的名字完全消失。“宜人”,是五品官位的夫人的封号。在有些版本里可能用的是“恭人”,为什么?一般认为,人只要死了,官位自动加一品,就是说,贾蓉是五品官,他的太太死后,加一品,就是恭人。

“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执事”,古代官员出外时随员会拿一些武器,这些武器是假的,用来表示阵仗,显示官员的排场。“更有两面朱红销金大字牌位,竖在门外,上面大书:‘防护内庭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对面高起着宣坛,僧道对坛榜文,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宜人之丧’。”朱红色涂金的大字牌位,上面写了完整的官名。秦可卿是宁国府的,所以是宁国公冢孙妇。“冢”是大的意思,意思她是嫡长孙的太太。我们看到,榜文上已经用了官位名称,如果不捐这个官的话,丧礼就不能办得如此风光、排场。他们要通过这个来证明贾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当然,这些行为与秦可卿托的梦刚好相反。秦可卿觉得这个家族已经豪盛到了奢华的地步,应该及时警醒,而她的丧事的奢华靡费,恰恰证实了秦可卿的忧虑实在不是杞人忧天。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丧礼上是佛、道的法事并用,其中有些专有名词。“‘四大部洲至中之地、奉天承运太平之国,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等,敬谨修斋,朝天叩佛!’以及‘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恩普锡,神威远镇,四十九日消灾洗孽平安水陆道场’等语,亦不烦记。”

“四大部洲”即佛教中的四大部洲,佛教一直相信整个宇宙分成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万虚”是一个和尚,前面是他被分封的名字,司正就是统领的意思。“叶生”是一个道士,道士的名称也很长。“伽蓝”来自梵文,后来寺庙都称为伽蓝,这里指卫护园林、寺院的伽蓝神;“揭谛”也是一种护法猛神;“功曹”是道教中专门管某一时段吉凶的神。这是一个社会史的词表,这些词是我们现在很难理解的。不过现在仍有人搞这样的排场,把悼念死者当成一种社会应酬。

“只是贾珍虽然此时心意满足,但里面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尤氏这个时候生了怪病,不能出来见人。如果“淫丧天香楼”这个事件是真的,尤氏会很尴尬。尤氏是个非常软弱的女人,根本管不住丈夫。如果丈夫真的去逼奸儿媳妇,她这个婆婆确实很难做。大户人家的人生病常常跟政治有关,不过作者在这里讲得很隐晦。贾珍“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因此心中不自在”。因为秦可卿是一个女性,来祭吊的大多是贵族夫人,家里的女主人却不出来接待,这在礼数上是说不过去的。

“当下正忧虑时,因宝玉在侧问道:‘事事都算妥帖了,大哥哥还愁什么?’”宝玉和贾珍都是玉字辈,所以他叫贾珍哥哥。宝玉是那种蛮鸡婆的人,爱管闲事。“贾珍见问,便将里面无人的话说了出来。”就是他只能招待男客,女眷来没有人管。宝玉就说:“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就问是谁,宝玉因为看到旁边有很多亲友,不方便直说,就走到贾珍身边耳语了两句,贾珍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连忙起身说:“果然妥帖。”

宝玉向贾珍推荐的人是王熙凤,所以第十三回的后半部就出现了贾珍拜托王熙凤掌管宁国府。这一方面透露出王熙凤能干、爱管事、好揽权,当然这跟秦可卿临死前托梦有关,王熙凤觉得在情分上也要出面帮忙料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这个家族已经开始没落,再不整顿马上就要完蛋了。

王熙凤的现代个性

贾珍听了宝玉的建议,就往上房里来请王熙凤。“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正经日期就是丧事时头七、二七、三七等正日子,不是七天头上也要做法事,但不算正经日期。邢夫人、王夫人、凤姐,还有所有的内眷,都在里面陪坐。女人的活动空间跟男人完全不一样,大家忽然听说贾珍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忽’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过去女性是不能随便见男人的,所以贾珍一进来,众婆娘都赶快跑了,只有凤姐没有走,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王熙凤从来都不太觉得自己是女人。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我有个朋友现在在国外用英文、法文教《红楼梦》,每一次评鉴投票选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时,排在第一名的都是王熙凤。西方人绝对不选林黛玉,因为他们觉得王熙凤大方。可是王熙凤的大方常常被误解,一般人总觉得她是泼辣、粗野,其实不是,她是有大家风范,身上有一种自信。要把女人的这种自信和粗野、没有教养分别开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通常会发现王熙凤是最容易在影视里被误解的角色。你看,就在别的女人们都纷纷躲避的时候,她却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这就是王熙凤。

“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她们以为贾珍是进来跟王夫人、邢夫人请安的。“贾珍一面扶拐,扎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王夫人和邢夫人是贾珍的长辈,所以让宝玉搀住贾珍。“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赔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婶,并大妹妹。’”因为他有事要求王夫人和邢夫人,所以不肯坐,他说的大妹妹就是指王熙凤。

邢夫人问是什么事情,贾珍忙笑道:“婶婶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婶家,只和你二婶婶说就是了。”意思是说你要跟王夫人商量这件事。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些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王夫人是王熙凤的姑妈,一方面把权力都交给她,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保护她。她其实有点担心,因为宁国府非常乱,她觉得王熙凤去蹚这个浑水大概会很麻烦,所以在替凤姐挡驾。

贾珍笑道:“婶婶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玩笑着,就有杀抹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贾珍夸奖王熙凤,说您如果说她不能干,我不相信,她绝对是可以办好的,就连王熙凤自己觉得没有做好的事,在别人看来已经很完美了。

“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婶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这就是撒娇了。“说着,就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王夫人有点为难了,她觉得还是应该由王熙凤自己决定。王熙凤呢,向来喜欢抓权,喜欢管事,一方面因为她能干;另一方面她也喜欢揽一些困难的事去挑战自己,这里我们也看到王熙凤个性中非常现代的一面。因为中国古代的女性常常是退让的,即使有很大的才能也让人家觉得你是蠢笨的,薛宝钗就是这样,她聪明到极点,能力绝不亚于王熙凤,可是她绝对不轻易显露。古训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求女子最好是含蓄的、隐藏的。甚至在当今社会的很多地方女性的退化传统也还在,而王熙凤不是,她是喜欢表现的,这种个性在古代并不多见。

王熙凤的教养

“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还不妥,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她从来没有处理过婚丧大事,很想有机会表现一下。其实这种事情真不好办,只收礼、归档、回谢帖就是一门大学问,稍有疏忽就会出大乱子。刚开始凤姐看王夫人不太愿意,她也不敢立刻应承,后来看到贾珍说得恳切,都流泪了,王夫人的表情也松弛下来,心思有点活动,她就对王夫人说:“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地道:“你可能么?”做姑妈的担心王熙凤万一出了错,害她一起丢脸。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管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她说得有理就不作声了。

“贾珍见凤姐允了,又赔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这里你可以看到凤姐绝不是那种大大咧咧、粗粗喇喇的,而是礼数周到,完全是大家风范,这种教养其实很不容易成就,一定是从小就见识过大场面。王熙凤在影视中是被扭曲得最厉害的人,其实绝对不是,她的身上有很周到、很体贴的部分。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对牌”是管家的人用来下命令的,贾珍把这个代表权力的物品交给凤姐,又说:“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他一心希望把这个丧礼办得风风光光,不丢贾家的脸就好了,所以特地嘱咐不要怕花钱。“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

凤姐还不敢立刻直接去拿这个牌子,只是看着王夫人。王夫人说你哥哥既然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吧,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还要问你哥哥嫂嫂。这时,宝玉从贾珍手里接过对牌,“强递于凤姐”。有没有发现,凤姐还是没有自己拿,是宝玉塞到她手里的,这就是聪明的人。

所以,有时候我看《红楼梦》多了就看细节,觉得好好玩。就是对牌这一场戏,王夫人、凤姐、贾珍、宝玉几个人的关系,让你看到要如何做人做事。从这些极微小、极有趣的细节上看,王熙凤绝对不是那种放肆的人,她知道辈分、阶级、伦理,做事极有分寸。

王熙凤与现代管理学

拿了对牌就表示要管了,贾珍就问,你既然要管这个家了,要不要住在宁国府,你若过来住的话也很方便,我们收拾一个院落。王熙凤说不用了,那边也离不开我,还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她这样说就只得罢了,又说了一会儿闲话才出去。

女眷散了,王夫人就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那凤姐说:“太太只管请回,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下面一段就是管理学了。王熙凤面对这样的状况,也是千头万绪,不晓得怎么管,她连宁国府有哪些人都不知道。就像一个职业经理人刚刚接手一个新企业,连这个企业里的员工都不认识,所以王熙凤说要坐下来好好想一想。

王夫人和邢夫人走了,凤姐来到一所三间的抱厦里坐着,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该如何行事。你看王熙凤想到的是:“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宁国府人多手杂,老是丢东西,而且还不知道是谁弄丢的,她觉得这是第一个要处理的问题;“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每件事情归谁管,没有分派好,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互相推脱;“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报账都是浮报,没有真正去核销;“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责任没有大小之分,有人闲,有人累;“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有些人太受宠,像老家人焦大,觉得有功于这个家族,每天不是喝酒,就是骂人,这种元老级的家人常常很难管。“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王熙凤要掌理宁国府,这五件事情她必须处理好。王熙凤很快就要兴利除弊,进行改革了。

从这一回可以看到,《红楼梦》绝对不是一本不食人间烟火只谈儿女私情的书,而是一部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深入记述的百科全书。很多人喜欢读《红楼梦》是因为林黛玉和贾宝玉,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他们两个已经很久没露面了。《红楼梦》根本不只是写他们,只是借着这一对小儿女的情爱,带出了人世间复杂的生活层次和社会层次。

我一直有个很大的愿望,希望现代人能够从现代的角度去诠释《红楼梦》。一部好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如果只在古代是伟大的,对现代人没有意义,就没有传世的必要。今天读《红楼梦》,你仍然可以从中学到管理学的知识,对于人的教养有所思考,对政治有所反省与觉悟,这才是《红楼梦》更有价值的部分。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让人感觉到这个家族已经糜烂腐朽到不堪的地步。下一回我们将看到王熙凤怎么去执行她的改革措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