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而战国期的重要性比之春秋可能还犹有过之。
法家在战国初期逐渐成型,以其理念崛起的大秦帝国对中国文明影响深远。
而这一切的起源,都离不开商君。
不幸的是,受后世占据封建王朝正统地位的儒家影响,商君在许多人眼中一直是一个刻薄寡恩的酷吏形象。而我最初接触商君,便是在读《大秦帝国》时,故在我眼中,商君是神采飞扬的白衣士子,是名留青史的千古法圣,真正做到“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看到商君在别人眼中是如此形象,不禁痛心不已。
回望两千多年前那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那个创造了新文明的伟大时代,我始终相信商君不应是如今许多人眼中的酷吏权臣,商君应该有过一段和其他天纵之才相似的少年经历,诸如张仪、苏秦、孙膑、鲁仲连。幸运的是,历史上商君的师承不明,给了我一段发挥的空间。
于是就有了这一本《法之晨曦:大秦帝国之卫鞅前传》。
二
执笔写作的时间里,心态其实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最开始对少年卫鞅的定义,总脱不开天资过人、无所不能的完美形象。但最终笔下流淌出的,是这个犯过错误,有过挫折,也曾沮丧,多次死里逃生,最终才有超乎常人之阅历与令人敬佩之才学的卫鞅。
写这本书,是我在与卫鞅共行。其实书中诸多政论甚至情节,都不是事先构思好的,而是在“一千字底线”的“逼迫”下,边写边想,不断追溯前文,不断思考得来的。最初给我开始写作之勇气的,仅仅是一点点模糊的构想和少得可怜的读《大秦帝国》的感悟。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自然地开始首尾圆合,卫鞅站在他该站的位置上,说着他该说的话,其实也是我想说的话。笔下的卫鞅外形是商君,灵魂则大半是我自己。这本书不是历史,而是借了一段时代背景,取了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来表达我个人感悟与思考的小说。但这个卫鞅的形象,是我要给别人看到的。甚至就连我自己,在写完这本小说后,也觉得脑海中的商君更加清晰。我希望让别人知道,商君是何等的神采飞扬,何等的坚忍不拔,是畏惧过,但最终战胜畏惧的形象!
三
写这本书,对当时读初中的我来说是一个写作的考验,也是一次成长的历练,虽然当时学力笔力都卑微弱小,但已是那时我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谈不上殚精竭虑,但确是绞尽脑汁。
老舍先生说过,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累赘。如今回看,感觉笔下不足之处颇多,希望在将来能够有机会弥补当初的缺憾,在保留原本内容情节的基础上对语言有所改良,以更好地展现那个伟大时代所诞生的千古法圣的风采。
李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