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的话

库蒙的食人兽 作者:[英] 吉姆˙科比特 著,孙睿苏 译


作者的话

鉴于本书中很多故事都是关于食人虎的,我最好还是解释一下这些动物为什么有了食人的习性。

食人虎往往是由于受到自身无法控制的环境压力,才被迫接受陌生的饮食。所谓环境压力,十有八九是指受伤,还有一种则是年老。一只受伤的老虎开始吃人,可能是因为有人不小心朝它开了一枪,后来却没能抓住它;或者是老虎在捕杀豪猪时被惹恼了。人类并不是老虎的天然猎物,只有当它们因受伤或年老而失去正常生活能力时,为了生存,才不得不以人为食。

老虎捕食天然猎物时,会悄悄跟踪或趴着等待,能否成功则主要取决于它的进攻速度,牙齿和爪子是否好用次之。所以,如果老虎有一处或更多处伤口,或者牙掉了不好用了,爪子也有磨损,导致它无法捕捉自己习惯吃的动物时,那它就只能吃人了。在我看来,一只老虎从吃动物转变成吃人,多数情况下是偶然的。为了说清楚什么是“偶然”,我举一个穆格德瑟尔食人雌虎的例子。这只雌虎还比较年轻,在一次和一只豪猪交手时,它的一只眼睛失明了,身上还被扎了五十来根豪猪刺,从一英寸到九英寸,长短不一,都扎在右前腿和右前爪垫上。有些刺碰到骨头又折了回来,形成一个U形,刺尖和折断的一头离得很近。它尽力用嘴把刺拔了出来,于是留下了化脓的伤口。本来它正趴在一块浓密的草地上饥肠辘辘地舔着伤口,不巧一个女人也选中了这片草地,走过来割草喂牛。起初雌虎并没有注意到她,但后来她一直割到雌虎趴着的地方,于是它立马发起攻击,一下子把女人的脑袋给拍碎了。她是瞬间毙命的,因为第二天被发现时,她正一只手抓着镰刀,另一只手握着一把草,摆出割草的姿势。雌虎离开女人倒地的地方,一瘸一拐地走了一英里远,躲到了一个小小的凹陷处,上面有棵倒下的树作掩护。过了两天,一个男人来到这棵树上砍柴,在较远一边趴着的雌虎把他杀死了。男人横倒在树上,而且因为事先脱掉了外套和衬衫,雌虎杀他时也抓破了他的背。可能因为男人挂在树干上,血从身上流下来,闻到血腥味的雌虎意识到这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不管怎样,它离开前吃掉了他背上的一小部分肉。一天后,它杀死了第三名受害者,这次是有意为之,并非人类挑衅在先。此后,它就成了一只真正的食人兽,又杀死了二十四个人以后才终于被剿杀。

刚捕杀过猎物的老虎,或者受过伤的老虎,或者有小虎崽的雌虎,偶尔会把突然打扰到它的人类杀掉;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把这样的老虎称作食人兽——虽然人们通常就是这么做的。我自己会对老虎一再地疑罪从无,而不是直接把它当作食人兽;而且只要有可能,我都会视情况而定,对据称受害者进行尸检,而不是直接把杀人事件定为老虎或豹子杀人案。有些人可能是被老虎、豹子,或平原上的狼、鬣狗杀死的,对他们进行尸检非常重要。因为,虽然我不能举例说明,但我知道人们很多时候会错误地归罪于食肉动物。

很多人觉得,所有的食人兽都又老又脏,患有疥癣,并且认为疥癣是因为人肉含盐量过高,这其实是谬误。我也不知道人肉和动物肉的含盐量孰高孰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吃一顿人肉根本不会对食人兽的皮毛造成伤害,恰恰相反,我见过的食人兽都长着非常健康的皮毛。

另外,人们普遍认为食人兽的幼崽长大后自然也会成为食人兽。这种推测倒是说得通,但并没有事实依据。食人兽的幼崽不会自己变成食人兽,因为人类并不是老虎或豹子的天然猎物。

妈妈给什么幼崽就吃什么,我甚至还听说有的老虎幼崽会帮助妈妈捕杀人类;但却没有听说过任何一只幼崽在离开父母的保护,或在父母被杀后,养成捕杀人类的习性。

如果有人被食肉动物杀死了,人们通常会问是老虎还是豹子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还没见过例外情况)是,白天杀人的都被认为是老虎,晚上杀人的都被认为是豹子。两者都是半夜行森林动物,有很多相同的习性,捕杀方法类似,而且都能把人类受害者拖行较长的距离。因此,人们自然以为它们会在相同的时间捕猎。实际上,两者捕猎时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胆量有别。老虎变成食人兽以后就再也不怕人了,而且白天人类活动得比晚上更自由,既然它能在白天捕获受害者,晚上就不用再到人类的住处去了。而豹子呢,就算它已经杀死过几十个人,也还是怕人的;而且,它不愿意在白天面对人类,于是趁人类在晚上活动的时候捕获受害者,或夜晚闯入人类家中。因为这两种动物具有这些特点,即不怕人的白天杀人,怕人的晚上杀人,所以食人虎比食人豹更容易被捕杀。

食人虎杀人的频率取决于:(1)活动范围内天然食物的多少;(2)导致它成为食人兽的伤残属性;(3)是雄虎还是带幼崽的雌虎。

通常,如果人们无法就某件事情形成自己的观点,就容易接受别人的看法,在这一点上,再没有什么是比谈到老虎时更为明显的了——我并不是特指食人兽,而是说普通的老虎。第一个使用“像老虎一样残忍”和“如老虎般血腥”这样的词来强调作品中反面人物性格邪恶的作家,实际上是在诋毁老虎。很遗憾,他对老虎一无所知,却创造出这样的短语。现在,除了极少数能形成自己观点的人以外,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这种对老虎的错误看法。

每当我看到“像老虎一样残忍”和“如老虎般血腥”这几个字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一幕: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支破旧的前装枪——右边的枪管裂开了六英寸,枪托和枪管上缠满了铜线防止它散架——白天在特莱和珀伯尔的丛林中游荡(这里老虎的数量是幸存人类的十倍)。夜晚来临时,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睡下,生一小团火用来做伴和取暖,间或被老虎的叫声吵醒,有时远,有时近;他往火上添把柴,翻个身,又继续睡去,一点都不会觉得不安。根据自己以往有限的经历,他知道,除非遭到骚扰,老虎是不会伤害他的;像他一样在丛林中待过几天的人们也这样告诉过他。但如果是白天,看见老虎就要躲起来,要是躲不掉,就站得直直的,等老虎离开走远了,再继续走路。我还想起,有一次他悄悄跟着在空地上进食的六只原鸡,蹑手蹑脚地钻进李子树丛。当他站起来张望时,树丛开始摇晃起伏,一只老虎从远处走了出来,经过树丛时转过身看着男孩,脸上的表情仿佛会说话一般:“嘿,小鬼,你在这里干吗呢?”没有得到回答,于是它又转过身去,慢悠悠地头也不回地走开了。之后,我又想到成千上万个男人、女人、孩子走进森林,割草或捡干树枝,日复一日地从老虎的栖息地附近经过,然后平安返回家中,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刚刚就处在这种所谓的“残忍”“血腥”动物的注视下。

从老虎走出李子树丛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在其中的后三十二年里,人们基本上都在寻找食人兽。老虎之所以杀人,更多的是为了饱腹或喂养幼崽。尽管我曾看到过石头都为之动容的场景,却一次都没有看见过老虎因生性残忍血腥而主动杀人。

从宏观角度看,老虎的作用是帮助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如果老虎偶尔杀了人或杀了牛,并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老虎都残忍血腥。要知道有时候实在是万不得已,有时候则是因为人类把它的天然食物都消灭了,真正被老虎吃掉的牛也不过只有人类宣称数量的百分之二而已。

猎人们的确是保守的,因为他们需要花几年的时间形成自己的判断;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一些小事上看法不同很正常,就算对一些大事持不同观点也无可厚非。因此,我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所表达的观点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但我相信有一点,是所有猎人都会同意的——无论他们是在树上、大象背上还是走路时得出这个观点的,那就是老虎是一位英勇且宽宏大量的绅士,当它被消灭时——它注定会被消灭,除非得到公众舆论对它的支持——印度将会因为失去了最美好的动物种群而变得更加贫穷。

与老虎不同,豹子在某种程度上是食腐动物,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屠杀猎物剥夺了它们的天然食物,它们才变成对人肉感兴趣的食人兽。

住在我们山区的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因此通常会火葬死者。火葬往往在小溪或河岸上进行,以便灰烬能被冲刷进恒河,最终流入大海。要知道,一场葬礼需要耗费小村庄很多人力。大多数村庄都在山顶附近,而小溪或河流基本上在几英里外的峡谷里。除了举行仪式外,还需要收集和运输火葬用的燃料。通常情况下,这些仪式举行起来都很快;但如果传染病横扫整个山区,居民们死得太快,人们处理不过来,便会在村子里举行简单的仪式,即在死者嘴里放一块燃烧的煤,然后把尸体运到山崖边,扔到下面的峡谷里。

如果豹子所在区域的自然食物非常少,而且它能很快发现这些尸体,便会对人肉产生兴趣。等到疾病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豹子发现自己的食物供给中断了,便会开始捕杀人类。

库蒙地区有两只食人豹,一共杀死了五百二十五个人,其中一次大规模捕杀人类是在一场格外严重的霍乱之后;另外一次是在1918年,一场被称作“战争热”的神秘疾病肆虐印度之后。

  1. 原文为“terai”,位于尼泊尔南部和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南部,又称“特莱低地”“特莱平原”或“特莱地区”。
  2. 原文为“bhabar”,指下喜马拉雅山脉和锡瓦利克山(Siwalik)以南的地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