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百年礼赞——写在敬爱的父亲百岁寿诞之日(代序)
百年——历史长河短暂的瞬间;
百岁——人类生命历程的巅峰。
秦华礼,我们最敬爱的老父亲,一个创造人生奇迹、铸就生命辉煌的人……
碧柔透秀的诺水河,日复一日地唱着古老的歌谣,轻轻流淌在承载着中华民族悠远文明历史的川陕大地上,绕过山梁,越过沟壑,滋润着沿河两岸富饶的原野。
清清的河水在那密林遍布的莽莽大巴山麓打了个弯,留下一座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中声名威扬的山区小城——通江。
公元1913年元月16日,我们敬爱的父亲就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深山密林之中一个叫作“秦家碥”的小山村里。
生于普通农户家的父亲,从小尝尽了生活的艰辛:1岁时爷爷去世,迫于生活压力,目不识丁的婆婆含泪把三个姑姑送给人家作童养媳,含辛茹苦拉扯着父亲艰难度日。
不满10岁,父亲就当了放牛娃、学徒工。儿时曾患上一种说不上名的疾病,高烧多日不退,无药医治,万般无奈,只得靠喝后山腰一口泉眼中流淌出来的清泉水充饥抗病,不料,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从那贫脊山沟里走出来的山娃子,竟由此一路走过百年春秋,登上了人类生命的巅峰。
公元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陕南翻越巴山入川,到达通江北部边陲场镇两河口,并在通江县建立起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苏维埃。
红军入川后的第三天,深明大义的婆婆就拉着父亲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红军通江游击大队大队部,送子参军。从此,我们敬爱的父亲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己为之整整奋斗了80个春秋的革命道路。
从1932年12月起至1934年10月工农红军长征开始时,当时不足23万人的通江县,就有近5万人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在艰苦的斗争中,先后有45000余名通江儿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中国革命书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投身革命后的父亲先后担任红31军排长、指导员、师部巡视员、军政治部干事等职,并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击敌人三路围攻、川陕苏区反击敌人六路围攻、空山坝战役、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攻克中坝和千佛山等著名战役,历经长征,三过草地。就在那漫漫长征路上,父亲作为人民军队一名光荣的通信战士,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中,完成了在红军通信学校的学习后,担任红四军军部电台台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奉命携带电台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战斗在太行山麓、晋冀鲁豫边区,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部电台台长、山西抗日决死一纵队电台中队长、太岳军区决一旅通信科长等职,分别参加了反敌人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大林渠战役、1941年秋季和1942年5月反日军大扫荡等著名战役,获得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师长颁发的一等物质奖。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先后参加过保卫延安、上党战役、吕梁战役、临浮战役、晋南战役等著名战役,多次立功并受到陈赓司令员的通令嘉奖。
1947年初夏时节,父亲奉命调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政治委员。在人民解放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父亲曾先后在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军委工程学校工作过,为人民军队的成长与发展、为人民革命的解放事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军事通信干部。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解放的战火刚刚停熄,我们的父亲就服从组织安排,脱下自己珍爱的军装,只身一人来到重庆北碚黄角垭,为刚刚诞生的红色政权组建了川东、川北邮电管理局,并出任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兼成都市邮电局长、党委书记。
两年后,父亲又赶赴云南,亲自率领新组建的通信建设队伍,在荒无人烟的茫茫西南边陲原始森林中,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奋战几个月,架设开通了我国西南边疆昆明——缅甸的第一条国防通信线路。
北京邮电大学(原北京邮电学院)是我国培养邮电通信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上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作为工农干部选调生离开工作多年的西南边陲,来到这里学习。不久,即调入学校担任院党委第二书记。
2002年1月10日,曾于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北京邮电学院学习和工作过的数十名师生自发相聚南京,为敬爱的父亲共庆九十寿辰。
当年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如今也已两鬓霜染。师生们相聚一处,深情地回顾着上世纪50年代那段美好岁月中发生的故事:师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共赴十三陵水库工地,一起列队行进在长安街国庆大阅兵的行列中……
事后,父亲曾以《杂句叙怀忆当年》为题,动情地回首起这段往事:“难忘十三陵,水库现真情,团队号‘八一’,榜样柯察金。日日挥汗雨,夜夜宿篝火,三餐陋菜蔬,四下歌嘹亮。男胜杨宗保,女赛穆桂英,师生齐上阵,威名震工地。”“欣逢金秋日,国庆大阅兵,列队过广场,赢得满堂彩。胸佩五尺枪,背负步话机,蓝裤衬白衣,行进步履坚。夕阳彩霞飞,风展红旗归,舞我学子情,扬我学子威。”
生日聚会临结束时,师生们击掌相约,十年后再相聚,共庆父亲百岁寿辰。
南京邮电大学。1958年11月,父亲来到刚刚组建的学校前身南京邮电学院,经周恩来总理任命,担任首任院长。自此,父亲再也没有变换过工作岗位,在这里整整工作了25个年头,直到离休。
初创时期的南邮,一纸宏图待描绘。父亲从建章立制着手,紧紧依靠教职员工,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并亲自兼任院科研所所长,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技术资料和器材缺乏的困难,连续奋战四个多月,成功研制出江苏省第一套黑白电视发射系统并投入使用。此后,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黑白可视电话,研制并生产了一批单路载波机送部队战备急用。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父亲,在南邮工作期间,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他在用自己所特有质朴的工作方式带领教职员工克服建院之初重重困难、开拓南邮工作新局面的同时,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与爱戴,与众多教职员工和学生建立起了情同手足的师生感情。
2013年壬辰春首,原南邮无线系六三级(一)班同学为父亲百岁华诞作词《浪淘沙——恭贺秦华礼老仙翁期颐洪寿》,表达了当年的学生们对父亲的敬重之情:“瑞雪丽钟山,岁数新元。像雕英彩溯华年。麟鹤松椿宾贵颂,绩业宏宣。闯万里征烟,翰海波澜。周公亲点帅南邮。兰桂李桃姣更艳,懿寿恒乾。”
关于父亲在南邮的工作,学校相关校史资料上有着这样的评价:从初创时期的学院到今天的综合性大学,父亲作出了“奠基性、开拓性”的贡献。
离休后的父亲,人虽退出工作岗位,但他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社会的进步,仍以自己的方式和所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家乡的发展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父亲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坚持并带动着身边的老年朋友们锻炼身体,安享晚年,先后担任过江苏省和南京市门球协会副主席,并被表彰为“全国老年体育先进工作者”和江苏省、全国“健康长寿之星”。
父亲持续关注并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倾心尽力。他多次把自己的生活费寄往家乡小学,用以维修通往学校的道路与桥梁,并长期资助家乡的贫困孩子上学读书。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消息传来后,父亲当即取出一万元人民币汇往灾区,不久,又向党组织缴纳了一万元特殊党费。一年后,父亲重返家乡,专程来到汶川、映秀两地探视,向家乡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
2010年盛夏时节,央视新闻报道: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当地群众损失严重。当晚,父亲彻夜不眠,寝食难安。他立刻给陈河乡人民政府写了一封慰问信,并随信寄去人民币一万元整,支持家乡人民重建家园。
公元2004年4-5月间,我们敬爱的父亲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四川省通江县。
面对年已92高龄却身体硬朗的父亲,接待我们的县委书记感慨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曾有2000余名通江籍的老红军分布在祖国各地,可是,近几年来已经没有一人能够再回故乡看看了。
阔别多年后的故乡之行,让年已92岁高龄的父亲格外欣喜。仿佛体内猛然间注入了青春的活力,连续数日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整个人都变得年轻了。
故地重游,父亲怀着久久无法逝去的眷恋之情,在这片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土地上深情地探访着。
坪溪坝,诺水河畔一条古旧街巷的房前屋后,至今遗存着许多红军时期雕刻的标语;修建于1934年的王坪烈士陵园是全中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数万名红军将士集体安葬于此。
怀着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父亲挥毫题词:“红军精神万岁!”并恭恭整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9团老战士秦华礼。
就要离开家乡了,乡亲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询问父亲,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看。银发飘然的老父亲把手一挥,豪然应道:“等我100岁的时候!”结果,就在2013年的金秋时节,年逾百岁的父亲竟然再一次重返故里,走进生育了自己的巴山蜀水之间……
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那些日子里,在江苏,在南京,各主要新闻媒体纷纷以《一个电台台长的长征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燃情岁月永远的青春》《马背上的红军学校》等为题,集中报道了我们敬爱的父亲和先辈们在70年前那场人类壮丽史诗中的经历和故事。
作为红军长征的亲历者,作为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人,父亲禁不住内心激动的情怀,奋笔疾书:
七律·过草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茫茫无际大草原,水毒泥污渺人烟;
战友跋涉陷沼泽,长眠大地铸丰碑。
缺盐断粮大半载,野菜牛皮是美餐;
千难万险何所惧,官兵齐心勇向前。
黑夜总有黎明时,严冬过后是春天;
三军主力大会师,迎接抗战新局面。
公元2012年元月6日,南京邮电大学在学校科学会堂报告厅隆重集会,热烈庆贺我们敬爱的父亲百岁寿辰。
当天上午,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专程登门看望父亲,并送上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专门制作的云锦百寿图和江苏省委书记恭送的生日贺卡。
祝寿大会上,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学校党委书记以及老同志、教师和学生代表们满怀着对百岁老父亲的真挚祝福之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面对着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和一声声深情的祝福,我们的百岁老父亲神采不减当年,腰背挺直地站立台前,不用讲稿,发表了近20分钟的百岁感言。
在回顾起自己在南邮的工作与生活经历时,父亲作了这样一席动情的讲话:
“我在南邮工作了25年,在这里生活了54年,我的大半生是在南邮、是在江苏度过的。所以,我热爱我们江苏,热爱南京,更热爱南邮,更热爱这个校园!
25年来,我在南邮做了一些工作。就好比我们南邮是一座大厦的话,我只是这座大厦下面最小最小的一块小砖头,如果说南邮70多年,是我们广大南邮人心血凝聚起来的话,我只能算作是这个群体中的普通工作人员。所以,我觉得做一个南邮人那是非常高兴、非常自豪、非常光荣的。”
百岁华诞,百年礼赞。
已经拥有百年生命历程的父亲,在许多人眼中,一生充满了艰辛、传奇和光彩。他拥有着许多同时代人所未曾拥有过的业绩与功勋:从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风火岁月,到八年抗战的枪林弹雨;从人民解放战争洪流中那传递胜利消息的电波,到共和国初创时期西南边陲第一条国防通讯线路的开通。南北邮苑,为民族的腾飞呕心沥血,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材,如今早已桃李遍布天下。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百年风雨之路,父亲满怀着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一路前行,经历了人世间多少坎坷,多少艰难困苦。但是,他从不抱怨,从不停步;不计名利,不贪不腐;公私分明,两袖清风。他始终坚信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持着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坚定不移地跟随着鲜红的镰刀斧头旗帜向前奋进着!
整整一个世纪过去,父亲往日的辉煌仍然在续写着……
其实,在儿女们的眼中,我们的父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慈爱老人,他最令儿女们引以为傲和自豪的是,我们的老父亲是一位已经整整穿越了100个春秋的健康而快乐的老人;他最令儿女们欣慰和幸福的是,多少年来,我们的老父亲一直引领、关注并陪伴着我们生活、学习与工作,带领子女们共同演绎着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精彩人生。
莫道桑榆晚,此刻日正红。
步入晚年后的父亲,曾以一首题为《老来乐》的打油诗,向子女们昭示着自己幸福晚年的内心情怀:“日出东山逢盛世,快乐今日,幸福明天;心情舒畅体康健,遇诸事,不钻牛角尖;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高兴,少也喜欢,不愁吃住穿;党的领导,子女孝敬,晚年生活乐翻天!”
每当回首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敬爱的父亲总是教导我们:“踏实做事,不搞‘假大空’;正派做人,不搞歪门斜道;坦诚交友,不搞拉帮结派”——这是父亲令儿女们终身受益的教诲。
今天,在这亲朋好友共同举杯欢聚,恭贺父亲百岁华诞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全体子女们手捧着一颗颗火热滚烫的感恩之心,用发自内心深处那最为浓烈、最为深切的情感,向生养哺育了我们的百岁老父亲说一声:父亲,生日快乐!恭祝您再造一个新的百年辉煌!
全体子女恭贺
2013年元月16日
注:本文摘录于《百岁华诞百年礼赞——献给敬爱的父亲百岁寿辰》电视专题片,本次发表时作了部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