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这首诗,能够入选《千家诗》,而且流传至今,一定是有其原因的!我这样说,其一,作者无名;其二,诗无华彩。为什么会流传下来?无他,意境高远,给人以心灵的退路。
之所以说意境高远,源于自然。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想说的事都不用说了,想做的事都在努力。可能人与人不同的是,有些人有些事实现了,有些人有些事还在努力。一切都归于自然,其中自有成败的缘由!
之所以说给人以心灵的退路,实际上就是在大千世界纷繁的诱惑中,如果走到“此路不通”时,别撞墙,踏步走调整节奏,等待峰回路转,抑或退后寻求新的道路。中国文化中有“不成功便成仁”的理念,那是用在特有的环境,阳刚的一面,在某种需要的环境下,需要这样的理念支持。但中国文化中偏偏也有阴阳之说、黄老之术,往往在不同的环境下,同样彰显着熠熠发光的智慧理念。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会做事,做好事。遇事别和自己过不去,也许路真的走错了。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非常物质的社会,似乎从前不是这样!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想来司马迁那个时代之前就已经是很物质了。同样,从《史记》记录的汉高祖刘邦到现在《百家讲坛》刚讲完的《大风歌》,历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总结过刘邦成功的经验,多少人乐此不疲地学习、借鉴,想成为像刘邦一样的人,但回首千年,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追求物质的时候,总是需要精神的支持。所谓积极的东西是在获得成功时,镶嵌在成果上的花环,但也会成为失败者的墓志铭。所谓消极的东西是失败者的醒脑剂,同时也是成功者的救心丸。高歌猛进的时候,读这首诗,清凉;停滞不前的时候,读这首诗,释然。
诗中没有世俗的牵绊,松下、高眠,你可以把它看成人生奋斗中的一次小憩,也可以当作更高境界的一种追求。是的,如果可以,何乐而不为呢?人生如梦,倏然而逝,顾盼的一瞬间,可能已经是千年。流光溢彩之后,时间会冲淡一切,现时的困惑,可能是过往后的笑谈。
当我读完这首诗,深感在如此意境下,说什么都是苍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