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怅怀

流年集:石恒济诗词 作者:石恒济


怅怀

今日清明,恰逢先妣五十六载忌辰。思之,念之,感之,叹之,作此“怅怀”以记之。

五十六载阴阳界,斗转星移弃置身1

几度怅怀明月夜,数番望断梦魂真2

山花烁烁桃源路,芳草萋萋灞柳春3

又是清明新雨后,人生无奈盼天伦4

1.先妣(bǐ):已故的母亲。

2.斗(dǒu)转星移:光阴荏苒,日月交替。

3.弃置身:到处漂泊;身心不宁。

4.桃源:世外桃源。

5.萋萋:草生长的茂盛貌。

6.灞柳:霸陵、灞桥的杨柳。霸陵,汉文帝的陵寝,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有时写作灞陵,因霸陵靠近灞河而得名。灞,即灞河,有桥,即灞桥。和隋堤一样,它们均是唐人折柳送别的所在。古人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隋堤”“霸陵”“灞桥”等。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的《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古人在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及朋友间的深情厚意。如柳丝、柳枝、柳荫、柳色、柳绵、柳絮、杨花、烟柳、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

在“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北宋年间,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京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几天后,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别情》,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是个爱词之人,读了这首《鹧鸪天》,见其语句清丽,非常高兴。她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为妾,成就了一段词林佳话。聂胜琼的《鹧鸪天·别情》:“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由此词不难看出,聂氏确是个才女,且才貌双全,只可惜误入烟花。不过最后得嫁相爱之人,结局还算不错。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7.天伦:旧指父母、子女、兄弟间的关系,这里指天伦之乐,骨肉亲情。

2014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六)清明节于京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