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唐诗风情 作者:闻一多 著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公姓杜氏,名甫,字子美。十三世祖晋当阳侯预,曾祖依艺,祖审言,祖母薛氏,父闲,母崔氏。预勋业学术,震耀千古,史载其言曰“德不可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其自负如此。依艺官监察御史,河南巩县令;审言修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外郎;闲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终奉天令。公《进雕赋表》曰“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良然。顾审言诗称初唐大家;审言从兄易简亦以文章有声于时,(按《旧唐书·文苑传》:“易简……善著述,撰《御史台杂注》五卷,《文集》二十卷,行于代”。)杜氏立言之风,固不替也。故公献《三大礼赋》后,赠崔于二学士诗曰“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

睿宗先天元年壬子(七一二)

即景云三年,正月改元太极,五月改元延和。七月,立皇太子隆基为皇帝,以听小事,自尊为太上皇。八月,玄宗即位,改元先天。是年,巩县大水,坏城邑,损居民数百家。(见《巩县志》)孟浩然二十二岁;李白、王维并十三岁。王湾登进士第。(见《唐诗纪事》及徐松《登科记考》)张九龄擢“道侔伊吕”科。(见《册府元龟》《唐会要》)玄宗即位,始置翰林院,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术数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按置翰林院,史不详何年,姑系于此。

公生于河南巩县。《河南府志》:“巩县东二里瑶湾,工部故里也。故巩城有康水,去瑶湾二十里,与逸事合。”(逸事详见后)又曰“康水,即康店南水。工部故里在瑶湾,去康店南二十里外”。考公族望,本出京兆杜陵,故每称“杜陵野老”,《进封西岳赋表》云“臣本杜陵诸生也”。自六世祖叔毗,已为襄阳人,(《周书·叔毗传》:“其先京兆人,徙居襄阳。”)曾祖依艺终河南巩县令,遂世居巩县。

玄宗开元元年癸丑(七一三)

即先天二年,十二月改元。十月,幸新丰,讲武于骊山下。

公二岁

开元二年甲寅(七一四)

正月,置教坊于蓬莱宫侧,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见《唐会要》《雍录》)七月,造兴庆宫。是年,王翰举“直言极谏”科,又举“超拔群类”科。(见《唐才子传》)

公三岁

开元三年乙卯(七一五)

西域八国请降。

公四岁

开元四年丙辰(七一六)

印度僧善无畏来华。

公五岁。《万年县君墓志》曰“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又病。问女巫,巫曰‘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用是存,而姑之子卒。后乃知之于走使”。卧病年次无可考。惟《志》云“后乃知之于走使”,知时尚童稚,未解记事。公七岁吟诗,六岁观舞,皆留记忆,卧病要当在六七岁前,则无惑矣。姑列此以俟考。《进封西岳赋表》曰“是臣无负于少小多病,贫穷好学者已”。少小多病,殆指此耶?

开元五年丁巳(七一七)

诏访逸书,选吏缮写,命尹知章等二十二人,于东都乾元殿前编校刊正,称“乾元院”。

公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曰“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钱笺:“‘三载’一作‘五载’,时公年六岁。公‘七岁思即壮’;六岁观剑,似无不可。诗云‘五十年间似反掌’,自开元五年,至是年(按大历二年),凡五十一年。”

开元六年戊午(七一八)

改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贾至生。

公七岁。始作诗文。《壮游》诗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奉赠鲜于京兆二十二韵》云:“学诗犹孺子。”《进雕赋表》云“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开元七年己未(七一九)

《华严论》成。

公八岁

开元八年庚申(七二〇)

李思训卒。(见李邕《云麾将军碑》)印度金刚智,不空金刚来华。(按合善无畏称“开元三大师”)

公九岁。始习大字。《壮游》诗云“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开元九年辛酉(七二一)

命僧一行造新历(即“大衍历”),梁令瓒造黄道游仪。

公十岁

开元十年壬戌(七二二)

公十一岁

开元十一年癸亥(七二三)

四月,张说为中书令。十月,置温泉宫于骊山。是年,元结生。崔颢登进士第。(见《唐才子传》)初制“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见《教坊记》)

公十二岁。广德元年,公五十二岁时,在梓州《送路六侍御入朝诗》曰“童稚情亲四十年”。路盖是公十二三时友伴。

开元十二年甲子(七二四)

祖咏登进士第。(见《唐才子传》)

公十三岁

开元十三年乙丑(七二五)

十月,作“水运浑天”成。十一月,封泰山;车驾还,幸孔子宅;过潞州金桥,御路萦转,上见数十里间,旗纛鲜洁,羽卫齐整,遂令吴道玄等三人合制“金桥图”。(见《开天传信记》)

公十四岁。《壮游》诗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江南逢李龟年》诗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原注“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按岐王范,崔涤,并卒于开元十四年,则公始逢李龟年,在是年以前,今亦附记于此。黄鹤以为是时未有梨园弟子,公不得与龟年同游,因谓诗云“岐王”当指嗣岐王珍,“崔九堂前”乃崔氏旧堂。按《唐会要》:“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雍录》“开元二年,置教坊于蓬莱宫侧,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公《剑器行》序亦云“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公观舞在开元五年,(或作三年)时亦已有梨园之称,乃谓开元十四年,无梨园弟子,何哉?考东都尚善坊有岐王范宅,(见《唐两京城坊考》)崔氏亦有宅在东都,(张说《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终于雒阳之遵化里”,郑氏即涤之母。)公天宝前,未尝至长安,其闻龟年歌,必在东都。(公姑万年君居东都仁风里,幼时尝卧病于其家,或疑公母早亡,寄养于姑,虽近附会,然以巩、洛咫尺之近,其常在东都留居姑家,则可信也。)若云范涤卒时,公才十五,前此龆龀之年,不得与于名公贵介之游;则不知十四五时,已出游翰墨场,与崔魏辈相周旋矣。且“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复有《壮游》诗句,可以覆案。必谓天宝后,始得与龟年相见,失之泥矣。

《诗话类编》“杜甫十余岁,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见峨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云诰已降,可于豆垅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有金字,文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热,声振扶桑享天国’。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入室有声曰‘邂逅秽,吾令汝文而不贵’。”事本不经,聊赘于此,用资谈助耳。

开元十四年丙寅(七二六)

四月,张说罢。是年,储光羲、崔国辅、綦毋潜登进士第。(俱见《唐才子传》)

公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

开元十五年丁卯(七二七)

王昌龄、常建登进士第。(并见《唐才子传》)徐坚等纂《初学记》成。(见《唐会要》)

公十六岁

开元十六年戊辰(七二八)

公十七岁

开元十七年己巳(七二九)

宋璟为尚书右丞相。

公十八岁

开元十八年庚午(七三〇)

十一月,张说薨。是年,释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实我国佛教经录之总汇。

公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哭韦之晋》诗曰“悽怆郇瑕地,差池弱冠年”。《酬寇侍御》诗曰“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朱鹤龄曰“郇瑕,晋地。公弱冠之时,尝游晋地;当是游晋后为吴越之游也”。按《酬寇侍御》诗鹤注曰“诗云‘故泊洞庭船’,当是大历五年潭州作,其云‘春深把臂前’,盖指去年之春”。大历五年,距开元十八年,适得四十年,知公游晋,实在十九岁时。前诗云“差池弱冠年”,非必实指二十也。

开元十九年辛未(七三一)

吐蕃求《毛诗》《礼记》《左传》《文选》,以经书赐与之。王维入公主第,唱“郁轮袍”,并呈诗卷,大获嘉赏,寻举进士,遂以状头及第。(事见《集异记》。《唐才子传》称维开元十九年进士,《旧唐书》作开元九年,《登科记考》曰“按‘九’上脱‘十’字”。)薛据同榜进士。(见《唐才子传》)王昌龄举“博学宏词”科。

公二十岁。游吴越。黄曰“公《进三大礼赋表》云‘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则其游吴越,乃在开元十九年”。尝至江宁,与许八、旻上人同游,约当是年。《送许八归江宁》诗题曰“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按《维摩诘图》晋顾恺之作)。《因许八寄旻上人》诗曰“不见旻公三十年”,又曰“旧来好事今能否?……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二诗当是乾元元年作,鹤注:“游吴越在开元十九年,公方二十岁,至乾元元年,相距二十七年。曰‘三十年’者,亦约略之词。”

开元二十年壬申(七三二)

三月,信安王袆大破奚契丹于豳州。六月,遣范安及于长安广花萼楼,筑夹城,至芙蓉园。(按《会要》作二十四年)

公二十一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七三三)

十一月,宋璟致仕。十二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年,上亲注《道德经》,令学者习之。(见《封演见闻记》)刘长卿登进士第。(见《唐才子传》)

公二十二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七三四)

五月,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同平章事。十二月,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其大臣虞可汗,传首东都。是年,刺史韦济荐方士张果,诏以果为光禄大夫。王昌龄选宏词超绝群类。(见《直斋书录解题》)

公二十三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七三五)

十二月,册寿王妃杨氏。是年,李适之为河南尹。(见公《皇甫淑妃碑》)韦应物生。贾至、李颀登进士第;(并见《唐才子传》)萧颖士、李华同榜进士。(见《旧唐书·文苑传》《韦述传》《摭言》及华《寄赵十七侍御》诗注)李白游太原。司马承祯化形于天台。(见刘大彬《茅山志》)玄宗注《老子》,并修《义疑》八卷,并制《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颁示公卿。(见《唐会要》)

公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黄曰“公本传‘尝举进士,不第’,故《壮游》诗云‘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兆常’。”按史:唐初考功郎掌贡举;至开元二十四年,考功郎李昴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徙礼部,以侍郎主之。则公下考功第,当在二十三年,盖唐制年年贡士也。《选举志》:“每年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上韦左丞》诗曰“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鹤注:“其时年方二十余岁,宜自谓少年也。”《旧唐书·韦述传》:“萧颖士者,聪img3过人,富词学,有名于时;贾曾、席豫、张垍、韦述皆引为谈客;开元二十三年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孙逖称之于朝。”则知是年孙逖知贡举。又是年试场在福唐观。《太平广记》引《定命录》:“崔圆微时,欲举进士于县,见市令李含章云‘君合武出身,官更不停,直至宰相’。开元二十三年,应将帅举科,又于河南府充乡贡进士,其日正于福唐观试,遇敕下,便于试场中唤将拜执戟,参谋河西军事。”按《唐两京城坊考》:福唐观,在崇业坊。李邕有《东都福唐观邓天师碣》。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七三六)

五月,名僧义福卒,赐号大智禅师,七月,葬于伊阙之北,送葬者数万人,严挺之为作碑。十一月,张九龄罢,李林甫兼中书令,牛仙客同平章事。是年,于西京大明宫置集贤殿书院。(《唐两京城坊考》:“按西京之有书院,仿东都之制也。开元二十四年,驾在东都,张九龄遣直官魏先禄先入京造之。”)吴道玄作“地狱变相图”。

公二十五岁。游齐赵。朱曰“按《壮游》诗‘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兆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是下第后即游齐赵之明证”。交苏源明。钱谦益曰“《壮游》诗云‘……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苏侯,注云‘监门胄曹苏预’,即源明也。开元中,源明客居徐兖,天宝初举进士。诗独举苏侯,知杜之游齐赵,在开元时,而高李不与也”。案《八哀诗》曰“结交三十载”。源明卒于广德二年,前二十八年,为开元二十四年,源明犹未至京师,公与订交,必在其时,诗曰“三十载”者,举成数也。《壮游》诗曰“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汉书》颜师古注:“……丛台,本六国时赵王故台,在邯郸城中。”《寰宇记》:“青丘,在青州千乘县。”蔡梦弼曰“皂枥林,云雪冈,皆齐地”。是所游之地甚广,疑非在一时。源明居山东亦甚久,直至上表自举时,犹自称“臣山东一布衣也”。公自开元二十四年,始游齐赵,至二十九年归东都,中更五载;其与源明同游,当在此数年间。《七月三日论壮年乐事》诗曰“歘思红颜日,霜露冻阶闼。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长img4逐狡兔,突羽当满月”;卢曰“此即《壮游》诗中‘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事也”。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七三七)

四月,张九龄贬荆州长史。十一月,宋璟薨。是年,上以几致措刑,推功元辅。王维为监察御史,在河西节度幕中。

公二十六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七三八)

三月,杜希望拔吐蕃新城.以其地为威武军。六月,张守珪大破契丹林胡,遣使献捷。是年,分左右羽林,置龙武军。崔曙举进士,以状元及第。(见《直斋书录解题》)

公二十七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七三九)

八月,追谥孔子为文宣王。盖嘉运大破突厥施于碎叶城,擒其王吐火仙送京师。是年,崔曙卒。

公二十八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七四〇)

是时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天下乂安,虽行万里,不持寸铁。张九龄、孟浩然并卒于是年。王昌龄游襄阳。(见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公二十九岁。游齐赵。公父闲为兖州司马时,公尝至兖省侍,当在是年,《登兖州城楼》诗所云“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者是也。考传志不言游兖,而集中多兖州诗,《登兖州城楼》,其一也。诸家或编于开元二十四年或以属开元二十八年。要以后说为近是。盖公诗散佚者多,天宝以前,尤罕存稿。观集中自开元二十四年以前,游晋,游吴越,间归东都,皆无诗;自开元二十四年以后,至二十八年,其间游齐赵,亦无诗。不宜独开元二十四年游兖所作,忽有存稿。揆之常理,《登兖州城楼》诗,其不作于开元二十四年,明矣。且今集中诸作,时次可考,万无疑义者,惟《假山诗》最早,实作于天宝元年。自是以后,存诗渐多。兹定趋庭于开元二十八年,则作《登兖州城楼》诗时,去《假山诗》,才前二年,庶几与开始存稿之期,亦较合符节矣。又按闲之卒年,于兖州趋庭事,为先决问题。旧说颇有异议,惟朱钱二氏持论最有据。天宝三载,公祖母范阳太君卒,公撰墓志;或以为时闲已故,志盖代登作也。钱谦益曰“代其父闲作也。薛氏所生子曰闲,曰升,曰专;太君所生曰登。《志》云:‘某等宿遭内艰,长自太君之手者’;知其代父作也。又曰‘升幼卒,专先是不禄’;则知闲尚无恙也。……《元志》云闲为奉天令。是时尚为兖州司马。闲之卒,盖在天宝间,而其年不可考矣”。朱注:“按《志》云‘故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犹《汉书·李广传》所云‘故李将军’,非谓已没也。……但闲时为兖州司马,而《传》《志》俱云‘终奉天令’。考奉天为次赤县,唐制京县令,正五品,上阶。闲自兖州司马授奉天令,盖从五品升正五品也,公东郡趋庭之后,闲即丁太君忧,必服阕补此官耳。”按闲卒必在天宝三载以后,尚别有证。公弟四人:颖,观,丰,占。公行二,集有寄丰诗,称第五弟,疑丰为闲第四子。又有《远怀舍弟颖观等》诗,颖次观前,观当系闲第三子。又有《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诗,约作于大历二年。若定观二十左右置室,则当生于天宝五载前后,丰占复幼于观,知天宝十载前,闲盖尚存,而其卒,则宜在天宝末,或且更后,亦属可能。旧说闲卒于天宝三载前,则开元二十八年或不宜有趋庭事。今既知闲卒远在天宝三载后,则定趋庭于开元二十八年,益有据矣。

《寄高常侍》诗曰“汶上相逢年颇多”;仇注:“汶上相逢,盖开元间相遇于齐鲁也”。考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序曰“乙亥岁,(按即开元二十五年)适征诣长安”;又《送族侄式颜》诗(按开元二十七年作,详见后)曰“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园里”。适以开元二十三年游京师,二十七年来梁宋,其间公虽在齐赵,不得遇适于汶上也。又适《奉酬北海李太守平阴亭》诗曰“谁谓整隼img5,翻然忆柴扃。书寄汶阳客,回首平阴亭”。李邕以天宝二年出为北海太守,六载杖死于郡。其间适尝客居汶阳,而公亦以天宝四载再游齐鲁,则相逢汶上,其即在天宝四载乎?然而天宝三载秋,二人实尝相从赋诗于梁宋,此云“汶上相逢年颇多”,明指订交之初,又不合也。盖游梁以后,寄诗以前,二公聚首者屡矣,诗何以独言天宝四载汶上之遇?是知以汶上相逢属于天宝四载,又不足信。窃谓开元二十七八年间,适尝至山东,因得与公相遇,诗所云,殆指此也。适《宋中送族侄式颜》诗注曰“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同时又作《送族侄式颜》诗曰“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按《旧唐书·玄宗纪》,张守珪贬括州,在开元二十七年六月。其时适方有山东之行。意其既至山东,与公相值,或在开元二十七八年之间;其时公方游齐赵,汶上地在齐南鲁北,二公邂逅于斯,正意中事耳。

《别张十三建封》诗曰“相逢长沙亭,乍问绪业余,乃吾故人子,童丱联居诸”。朱注:“公父闲为兖州司马,当是趋庭之日,与张玠(按即建封父,兖州人)同游,而建封相从也。故人指玠,童丱指建封。建封以贞元十六年终,年六十有六。公开元末游兖,是时建封才六七岁耳。”按与张玠同游,当亦在开元二十七八年,与趋庭及逢高适之年份皆合,可资互证也。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七四一)

正月,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以《老》《庄》《文》《列》为“四子”;令习业成者,准明经考试,谓之道举。八月,以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九月,上亲注《金刚经》及《修义诀》。(见《册府元龟》)

公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是年有《祭当阳君文》曰“小子筑室首阳之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庶刻丰石,树此大道,论次昭穆,载扬显号”。词意,当是因新居落成而昭告远祖。《寰宇记》:“首阳山,在偃师县西北二十五里。”公《寄河南韦尹》诗原注曰“甫有故庐在偃师”,当即指此。《忆弟二首》原注:“时归在河南陆浑庄。”浦起龙曰“公有旧庐在河南偃师县,曰陆浑庄;后又有土娄庄,宜即一处”。按公有《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诗曰“平居丧乱后,不到洛阳岑”;且此曰“旧庄”,前诗曰“故庐”,义亦正同,故知即一处也。惟浦以为庄名“土娄”,鹤注亦谓“土娄”为地名,非也。“土娄”,疑即《寄河南韦尹》诗“尸乡余土室”之“土室”。(《诗正义》:“河南偃师县西二十里有尸乡亭。”)鹤别注“土室谓依土以为室,如《宿赞公土室》诗云‘土室延白光’”者,得之。

天宝元年壬午(七四二)

二月,褒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其所著书悉号“真经”。十月,造长生殿。(见《唐会要》)是年,李白自会稽来京师。王维为左补阙,迁库部郎中。

公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志》曰“作配君子,实为好仇,河东裴君讳荣期,见任济王府录事参军”。又有“兄子甫”云云,则县君,公父之妹也。

天宝二年癸未(七四三)

正月,安禄山入朝。三月,广运潭成。是年,邱为登进士第。(见《唐才子传》)长安“饮中八仙”之游,约当此时。

公三十二岁。在东都。

天宝三载甲申(七四四)

正月,遣左右相以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李白供奉翰林院。三月,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寿王妃杨氏号“太真”召入宫。李白赐金放还。是年,岑参登进士第。(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才子传》)芮挺章选自开元初迄天宝三载诗称《国秀集》。

公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范阳太君,公祖审言继室,卢氏。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顾宸曰 “公与白相从赋诗,始于天宝三四载间,前此未闻相善也。白生于武后圣历二年,公生于睿宗先天元年,白长公十三岁,公于开元九年游剡溪,而白与吴筠同隐剡溪,则在天宝二年,相去十三载,断未相值也。后公下第游齐赵,在开元二十三年;考白谱,时又不在齐赵。及白因贺知章荐,召入金銮,则在天宝三载正月,时公在东都,葬范阳太君(按葬太君事在八月,此误。)未尝晤白于长安也。是载八月,白放还,客游梁宋,始见公于东都,(按三月放还,五月已至梁宋;见公于东都,当在三五月之间),遂相从如弟兄耳。观公后寄白二十二韵有云‘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是知乞归后始遇也”。按《赠李白》诗,当是本年初遇白时作。诗曰“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卢世img6曰“天宝三载,诏白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帝赐金放还,白托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白从高天师授箓,是‘事幽讨’也”。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遣怀》诗曰“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君壮藻思,得我色敷膄。气酣登吹台,怀占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昔游》诗曰“昔者与高李(按原注曰“高适李白”),晚登单父台(按即琴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桑柘叶如雨,飞藿去徘徊。清霜大泽冻,禽兽有余哀”。《赠李白》诗曰“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盖在东都时,与白预为之约也。《唐书·李白传》:“与高适同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公传:“从高适李白过汴州,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王琦《太白年谱》曰“《赠蔡舍人》诗云‘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梁园吟》曰‘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按即吹台)间’,是去长安之后,即为梁宋之游也”。(按《梁园吟》又曰“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是白以三月放还,五月已至梁宋,至其与高杜同游,则在深秋耳)。适《东征赋》曰“岁在甲申,秋穷季月,高子游梁既久,方适楚以超忽”;《宓公琴台》诗序曰“甲申岁,适登子贱琴台”。适又有《宋中别周梁李三子》诗曰“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似谓白也。适集中多宋中诗,所言时序,多与公诗合,其间必有是时所作者。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忆昔行》曰“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幺么。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弟子谁依白茅屋,卢老独启青铜锁。巾拂香余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玄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落日初霞闪余映,倏忽东西无不可。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仇注:“此初访华盖君而伤其逝世,是游梁宋时事。”《昔游》诗曰:“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弟子四五人,入来泪俱落。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按此言梦寐恍惚,如见道士跨鹤降于天坛也。旧注非是)。晨溪响虚img7,归径行已昨。”朱鹤龄曰“华盖君,犹《太白集》之丹邱子,盖开元天宝间道士隐于王屋者,不必求华盖所在以实之也。诗云‘深求洞宫脚’,洞宫即《忆昔行》所云‘北寻小有洞’也。……洞在王屋艮岑,即王屋山东北之岑也。天坛亦在王屋;《地志》‘王屋山绝顶曰天坛,济水发源处’是也。王屋在大河之北,故《忆昔行》曰‘洪河怒涛过轻舸’也”。按二诗追述谒华盖君事至详尽,因悉录之,以存故实,是时诗中屡言学仙,一若真有志于此者。今则渡大河,走王屋,将求华盖君而师事之,至而其人适亡。诗云“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沮丧之情可知;宜其历久不忘,一再追念而不厌也。又按李阳冰《草堂集序》:白放还后,即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陈留,宋地:白之来游,为访彦允;公之来游,为谒华盖。前此公《赠李白》诗曰“亦有梁宋游,相期拾瑶草”,殆谓此也。公师事华盖之志,竟不就;而白后果得受箓于高天师,(白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诗)故公明年又有《赠李白》诗曰“未就丹砂愧葛洪”。

天宝四载乙酉(七四五)

八月,册太真为贵妃,三姊皆赐第京师。是年,李白在山东,冬日,去之江东。九月,诏改两京波斯寺为“大秦寺”。(见《册府元龟》。按此中土最古之天主教堂也。)

公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鹊山湖亭。《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原注“时邑人蹇处士辈在坐”。按卢象有诗题曰“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一本题上有“同李北海”四字。公诗云“济南名士多”。象,汶水人,或尝与斯游乎?俟考。旋暂如临邑。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亦归东鲁,兖州,天宝元年改名鲁郡。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白家本在鲁郡。公《送白二十韵》曰“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知白游梁之次年春,已至兖州。(天宝三载三月,诸郡玄元庙已改称紫极宫。白至齐州,于紫极宫从高天师受道箓,疑在归兖以前,天宝三载秋冬之际)。公诗曰“余亦东蒙客”,白《寄东鲁二稚子》诗曰“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忆旧游寄元参军》诗曰“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曰东蒙,曰龟阴,曰东山,实即一处。《续山东考古录》:“《元和志》以蒙与东蒙为二山。余谓蒙在鲁东,故曰东蒙。……今天又分东蒙,云蒙,龟蒙三山;惟《齐乘》以为龟蒙二山,最当。……合言之曰东山,分言之曰龟蒙”。俄而公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钱曰“《单父东楼送族弟沈之秦》则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东海’,《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则云‘醉别复几日,登临偏池台,何言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此知李游单父后,于鲁郡石门与杜别也。单父至兖州二百七十里,盖公辈游梁宋后,复至鲁郡,始言别也”。

在兖州时,白尝偕公同访城北范十隐居,公有诗曰“落景闻寒杵”,白集亦有寻范诗曰“雁度秋色远”,二诗所纪时序正同。又公诗曰“更相幽期处,还寻北郭生”;白诗曰“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辞”;公诗曰“入门高兴发”;白诗曰“入门且一笑”;公诗曰“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白诗曰“远为千载期,风流自簸荡”,辞意亦相仿佛,当是同时所作。且兖州天宝元年改鲁郡,白自天宝元年自会稽来京师,三载放归,客游梁宋,直至四载,始来兖州,寻范诗题曰“鲁城”,知为其时所作。盖此后浪游南中,不闻复归鲁也。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云“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仇注“历下早通,记初交之地,关西晚接,记再遇之缘”。按公是年夏在历下,而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间亦尝游齐地,初遇张彪,不知究在何时。《题张氏隐居》二首,或以为即指彪,然诗曰“石门斜日到林丘”,石门在兖州,而历下在齐州,不可混为一谈。黄鹤谓张氏乃张叔明(“明”或作“卿”),较有据。

公初遇元逸人及董炼师,盖皆在此时。《昔游》诗曰“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伏事董先生,于今独萧索”。朱鹤龄曰“东蒙旧隐,即《玄都坛歌》‘故人昔隐东蒙峰’者也。公客东蒙,与太白诸人同游好,所谓同志乐也。其时之伏事者,则董先生,即‘衡阳董炼师’也。”仇注“华盖君已殁,而转寻董炼师,是游齐鲁时事”。案元逸人,卢世img8以为即与李白同游之元丹丘;董炼师,据《舆地纪胜》,名奉先。

天宝五载丙戌(七四六)

四月,左相李适之罢,陈希烈同平章事。(希烈以讲《老》《庄》得进)是年,灵彻生。

公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壮游》:“放荡齐赵间……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壮游》诗于“西归到咸阳”下,曰“赏游实贤王,曳裾置醴地”。仇注:“贤王置醴,指汝阳王琎也。”《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鹤注:“《旧史》,天宝初,琎终父丧,加特进;九载卒。考宁王宪以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薨。天宝三载,琏丧服初终,必其年二月,封琎以嗣宁,所弁加特进也。公于开元二十四年下考功第,去游齐赵八九载,其归长安,当在天宝四五载间。《壮游》诗云‘赏游实贤王,曳裾置醴地’,正其时也”。多案:云四五载间,误;当云五六载间也。《赠汝阳王二十韵》:“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樽罍临极浦,凫雁宿张灯。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仇注“初宴在秋,故见凫宿灯张;后宴在夏,故见井水壶冰;中间花月之游,当属春时”。此所叙节候实跨两载。此言初宴在秋,而客岁(天宝四载)秋日,公方在兖州。则是从琎游,至早当自五载秋始,所云春夏,乃六载之春夏也。集中有《皇甫淑妃碑》,淑妃,郑潜耀妻临晋公主之母也。黄鹤定碑撰于天宝四载,曰“《碑》云‘自我之西,岁阳载纪’。按《尔雅》,自甲至癸,为岁之阳。妃以开元二十三年乙亥薨,至天宝四载乙酉,为岁阳载纪矣。碑当立于是年也”。多按:此说非也。《碑》云“甫忝郑庄之宾客,游窦主之山林”,是撰碑之前,已从郑游。公五载始至长安,焉得四载为郑庄宾客,且为撰碑哉?《碑》述潜耀之言曰“自我之西”,(仇注云“自东京至西京”,是也)故知所云“郑庄”及“窦主之山林”必在长安。《长安志》:“莲花洞,在神禾原,即郑驸马之居”,是其地矣。公又有《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其地亦在长安,诗云“俱过阮宅来”,知池台即郑宅中之池台。又有《郑驸马宅宴洞中》诗,即莲花洞也。或以为东都亦有郑宅,至以新安东亭,亦属潜耀,皆臆说无据,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云:“雒阳第宅,多是武后中宗居东都时所立,中叶以后,不得有公主宅”,亦可证公未来长安前,不得游窦主之山林,即不得为郑庄之宾客矣。至“岁阳载纪”之语,乃约略言之,文家修词,此类甚多,不得以为适当乙酉之岁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