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问 林黛玉家比贾家穷吗

红楼五百问 作者:王家惠


第十四问 林黛玉家比贾家穷吗

一般读者印象中,林黛玉到了贾家,就是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一切仰仗人家的供给,因为林家穷而贾家富。这一半对一半不对,林黛玉在贾家孤独,这是真的,可是她并不穷,甚至她家比贾家还富。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从她父亲担任的职务来看一看。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这样介绍林黛玉的父亲:“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人,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别的先且不说,单这一个巡盐御史就不可小看。

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它又不像五谷那样人人皆可种植,必须去买。因此,在农耕社会必须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中,盐是占第一位的东西,因之它的利润就很惊人。在我国历朝历代,盐的税收往往占到全国总税收的一半以上,是国家财政的最重要来源。正因为盐在民生和国计中的位置这样重要,所以自秦汉以来,盐一直由国家专卖,一般的人不得插足。两汉时期是彻底的国家专卖,国家由盐户那里收了盐,加了价,再卖给人们。到了唐中叶实行部分的专卖制,即国家由盐场买了盐,加价卖给商人,再由商人卖给消费者。稍后又有了专商引岸制,即由专门指定的商人花钱向政府买“引”,“引”是贩盐的执照,取得这个“引”之后,到盐场收盐,然后在政府指定的区域出售,越出了指定区域,就是犯法,和卖私盐同样处理。这个制度出现以后就相对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甚至民国初年。在清代,专门的盐商花钱买“引”,取得一定地区的专卖权,然后向政府交税,谓之“盐课”。国家在长芦(天津沿海,包括河北唐山一带)、两淮(江苏苏北沿海产盐区)等地方派驻官员管理监察盐务,称为“盐政”。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是以御史的身份来到扬州主持盐政的。御史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都察院”的官员,专管一省或数省的监察事务,权力很大,这个盐政却是临时性的差委,因此不叫“授”而叫“点”。两淮盐政衙门设在扬州,是全国盐政衙门中最大的,这里可说就是林黛玉的故居了,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如今是一所中学。这个两淮盐政专管监督盐的生产和销售,向盐商们收税,还要缉拿贩私盐的不法之徒。在清康熙时期,全国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就是两三千万两白银,两淮盐政衙门每年的收入就达三百万两,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在清朝,盐商始终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群,是“大款”中的极品。关于他们的生活豪奢情况,清人有不少记载,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们宴会时喝一碗普通的“酸辣鱼血醒酒汤”,就是用上好鲜活的运河大鲤鱼,吊在锅的上方,用铁勺敲破鱼唇,滴出血来,只取其头三滴血,鱼便弃置不要,一小碗汤便要几十条大鲤鱼。在扬州,目前所存最大的园林何园,就是盐商的园子。林如海这个盐政每日就是和这些盐商打交道,他得的银子简直难以计算,据清代有人估计,一个盐政做下一年,弄几十万两白银不在话下。那个时候物价很贱,这几十万两银子是一笔极可观的大钱。因此我们说,林黛玉不但不穷,反而比书中的贾家更阔。我们看第七十二回,贾琏因为小太监来借银子,叹道“这会子再发个三五万的财就好了。”开口只是三五万,比起盐政一年几十万两银子,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提不起来。

曹家和盐政有很大关联。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这是一个驻在江宁(今南京)专门为皇室织造绸缎的官员,是内务府人家的专差,也是一个可以大笔捞钱的特肥之缺。可是这个职位要为皇上捞钱,还要尽心尽意地打点皇上,因此也总是入不敷出。康熙皇帝特意命他和苏州织造李煦轮年兼任两淮盐政,让他们在盐政任上弄些钱,弥补织造任上的亏空。这个李煦的妹妹是曹寅的妻子,他是曹寅的舅爷,而他可能和林黛玉有某些关联,这个我们下回再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