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问 林黛玉是否太早熟了
林黛玉初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在顶多半日的时间里,她见了贾母,邢、王二夫人,李纨,熙凤,迎、探、惜三姊妹以及贾宝玉,拜望了贾赦、贾政。确实应对得体,一丝不苟,那一种大家闺秀的谨慎、矜持、机敏写得真是追魂摄魄,让人叹为观止。可是当时黛玉几岁?答曰六岁。这可能吗?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子能够把这一切做得如此熟练老到?我们的黛玉是不是过于早熟了?
说她六岁,有前一回为证。在第二回介绍林如海时说他“生得一女,名黛玉,年方五岁”,贾雨村是在黛玉五岁这年做了她的老师。他做黛玉的老师“堪堪一年”,也就是将要一年,黛玉的母亲死了,这才引出贾府派人派船来接,贾雨村跟了进京。由这里看,黛玉初入贾府是六岁,可说确定无疑。这一回里还有一个佐证,就是黛玉比宝玉小一岁,冷子兴介绍宝玉时,说他“如今长了七八岁”,那么黛玉六岁也正相宜。
黛玉六岁既可确定,我们就可以看一看她初入贾府之时的行动心态是不是一个小女孩儿可能有的。她的应对礼数,因原文太长,这里不便引用,读者朋友自己看一下就可知道。我这里只举一个小例子,黛玉去拜望贾政,王夫人在炕的西边坐着,黛玉进来,王夫人把她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的位子,便不坐,坐在地下的椅子上,后来是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才挨王夫人坐了。东边是上首,平素贾政夫妇对坐,肯定是贾政坐上首,王夫人坐下首,林黛玉作为晚辈,不能坐贾政的位子,这是规矩。即使贾政当时没在场,王夫人已然坐在下首,如果林黛玉坐在上首,眼面前儿的规矩也说不过去,没有长辈坐下首而晚辈坐上首的。林黛玉一个六岁的孩子,在见面让坐这一瞬间就能迅速反应过来,是不是有些让人难以思议?即使黛玉素常秉承家教,对这一套很熟悉了,可是王夫人能这样做吗?她把黛玉往上首让,是虚让,原意也是以为她定不肯坐的,如果她坐了,这个孩子就太不懂规矩了,可是为了表示尊敬,又不能不把她往上首让一让。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是不是显得太苛刻?用得着这样考验吗?按常礼,王夫人应直接拉她坐在自己身边才对。
王夫人所做的一切分明是对待一个成年女孩儿的礼数儿。
我们再看黛玉进贾府,下了轿,是“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见熙凤,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谅了一回”。这一个“扶着”,她的身量就应该和婆子差不多才对,而王熙凤“携”着她的手,“上下”地打谅,也不像在打量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好像个头儿和熙凤差不许多。
最让人难懂的是她和宝玉见面,宝玉打量她,书中是这样写黛玉容貌的:“两湾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在写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吗?比干是一个成年男人,西施是一个成年美人,别说曹雪芹先生这样伟大的文学家,就是我们这些凡庸之辈,平时称赞一个六岁的小孩子聪明,能用比干来比方?称赞一个六岁女孩面容姣好,能用西施来形容?是不是有些不伦不类?
但是原文就是这样写的,又不容你不信。那么也许有人要问,《红楼梦》那么多的本子,关于黛玉的年龄就没有一种让人信服的说法?我说是有的,目前发现的脂批抄本总有十一二个,这些本子中只有己卯本和梦稿本与别的本子不同。己卯本在熙凤问黛玉几岁了之后,黛玉答道:“十三岁了。”梦稿本则是“黛玉答道十三岁了”。如果是十三岁,则黛玉的种种行为做法都能够为我们所理解,这应该是最好的回答。可是这样一来,又与前面第二回说她只有六岁相矛盾,她不可能在由扬州到北京的路上就猛长七岁,同时也与以后书中关于黛玉年龄的描写相矛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曹雪芹先生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始终对于黛玉的年龄拿捏不定?或者与作者所描写的原始生活有关联?读者朋友如有兴趣,不妨探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