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问 “多早晚”是什么意思
宝玉在宝钗处,林黛玉来了,听说外面下了雪珠,宝玉问取了他的斗篷来没有。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道:“我多早晚说去了?不过是拿来预备着。”这个“多早晚”是什么意思?用现代口语来说,就是“什么时候”。
先说“早晚”。这个词使用甚早,唐代李商隐有诗曰:“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这个“早晚”就是“多早晚”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时候”。除了这个义项,还有许多义项,比如做“随时”、“时时”解,做“若干时候”解,还可以作为估量时间之词,比如我们常说的:“喝凉酒,使赃钱,早晚是病”,就是一种时间的估量之词,意思是说如若做这些事情,将来不定哪一天会惹出麻烦。亦可以单独作为“时候”来使用,比如我们上引贾宝玉的话说完后,他的奶妈李嬷嬷就说:“天又下雪,也好早晚的了,就在这里同姐姐妹妹一处顽顽罢。”这个“早晚”就当时候解,意思是有个时候了,不早了。
齐如山《北京土话》收有这个词,他是这样解释:“‘多早晚’者,何时也,几时也。用时都是问话,且永念‘多怎晚’。晚〈小言前辙〉。”这个解释与上引贾宝玉说的话正相合,但是他说“用时都是问话”,就与河北丰润一带的用法不符了,这个下面我们再说。在这里我想先说明一点,这个词是北京土话,毫无疑问,其历史很长,也毫无疑问,我关心的是这个词在丰润的应用。
古时为汉字注音,有“反切”之法,那是用两个字发挥如今字母的作用,上一个字取声母,下一个字取韵母和声调,切出一个音来。如果我们把“早晚”两个字反切,恰好切出“咱”这个字来,实际上这两个字在口语流传中,也早就合为“咱(阴平)”这个读音。在《金瓶梅》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五回,吴月娘说:“那咱原是你手里十六两银子买的,你如今拿十六两银子来就是了。”这个“那咱”,就是“那早晚”,也就是“那时候”。这个读法往往加以儿化,读为“那咱儿”,再加以声转,则为“那前(阴平)儿”。目前这两种读音在丰润和唐山老市区都很通行,不过丰润多读为“那咱儿”,唐山老市区多读为“那前儿”。
但是这个词在唐山、丰润一带应用又比之当年北京更复杂一些,不仅用于问话,也可用于肯定语句,比如:“你多咱儿(多前儿)把烟戒了,身体就好了。”也可用于表达愿望,比如:“多咱儿(多前儿)我有了钱,每天早起喝豆浆,想加白糖加白糖,想加红糖加红糖。”在这里“多咱儿(多前儿)”都做“什么时候”使用。如今这个词在北京人口中不常听到,在丰润和唐山却根深柢固,使用频率颇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元曲中也时常会遇到“多咱”这个词,但那含义与我们所用完全不同,是做“八成儿”、“大概”这个估计性的含义使用。张相著《诗词曲语词汇释》中收有这个词条,他是这样解释:“多咱,犹云大概也;总之也。《隔江斗智》剧二:‘他今屯军在柴桑渡口,还不能舍此荆州之地。军师升帐,多咱议这事来,某须索见军师走一遭去。’又四:‘那周瑜一口气气得撇然倒地,扶得回营去了,这早晚多咱死也……”这里两个例子都是做“大概”来使用,最有意思的是第二个意思,“早晚”与“多咱”同时使用,“早晚”指“时候”,“多咱”指“大概”,两不相混。这个语义在丰润和唐山也有应用,不过是说成“多半”。
丰润在明初饱经战乱,永乐二年(1403)以后,不仅从山东移入大批迁民,而且有江浙江西一带迁民移入,这些移民都为丰润方言注入异地因素。而且它素为京畿之地,一条“大御路”(即今102国道)横贯全境,在明清两代都是沟通关内关外的唯一通道,北京方言和东北方言甚至满洲语言在这里都有反映,因之形成一种异常丰富的土语。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仔细辨认它里面的方言成分,理出线索,也是一个很有兴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