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临朐冯氏年谱

临朐冯氏年谱 作者:张秉国


临朐冯氏年谱

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 裕一岁

七月,冯裕生于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

欧阳德《欧阳南野文集》卷二六《副使闾山冯公墓碑》(以下简称《闾山冯公墓碑》):“(裕)母赠宜人李也,成化己亥七月十五日生公于广宁。”车本《冯氏世录·奉祀神主》:“显考……府君讳裕,字伯顺,行一,神主生于成化十五年己亥七月十五日酉时……孝子惟敏奉祀。”

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 裕五岁

二月,裕祖母张氏卒。

车本《世录》载冯裕《冯氏世系》:“祖妣张氏讳妙果……卒于成化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弘治三年庚戌(1490) 裕十二岁

二月二十四日,裕父冯振卒。

《闾山冯公墓碑》:“年十二失父,寻又失母。”冯裕《冯氏世系》:“父讳振,字文举,生于景泰元年岁庚午(1450)七月十四日辰时,不仕。年四十一,卒于弘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申时。”

弘治五年壬子(1492) 裕十四岁

四月初九,裕母李氏卒,从祖母池氏育之。

冯裕《冯氏世系》:“母李氏讳妙明,……年三十九。卒于弘治五年四月初九日未时,并父葬于广宁城东北。”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六五《冯氏家传》:“裕少孤,父之叔母池育之。池卒,为三年丧。”亦见《(光绪)临朐县志》卷十四《人物》。

弘治八年乙卯(1495) 裕十七岁

裕选广宁卫诸生。

《闾山冯公墓碑》:“年十七,选充卫学生。”青州本《冯氏世录》载张之象《贵州按察副使闾山冯公传》(下简称《闾山冯公传》):“年十七,补学宫弟子。”

弘治九年丙辰(1496) 裕十八岁

约是年,或明年,往义州师事贺钦,学理学。

《闾山冯公墓碑》:“时诸生务涉猎为词章,独往谒义州贺医闾先生,事身心之学。”

是年,裕成亲,妻伏氏。

青州本《世录》载王崇庆《明贵州按察司副使闾山冯公暨配宜人伏氏合葬墓志铭》(下简称《闾山冯公暨配伏氏墓志铭》):“宜人伏氏,辽东广宁人,生于成化己亥十月十二日。闾山公幼在襁褓,伏翁见而奇之,遂许聘。年十八,归公。公时已游庠校,然孤贫独立,宜人躬操井臼,力佐卒业。”按,裕妻伏氏(1479—1552),辽东广宁人。

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 裕二十三岁,惟健一岁

二月二十六日,冯惟健生于广宁。

车本《世录·奉祀神主》:“显考乡进士冯公讳惟健,……生于弘治十四年辛酉二月二十六日未时……孝子子益奉祀。”

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 裕二十五岁,惟健三岁

裕叔祖母池氏卒。

冯裕《冯氏世系》:“三叔祖妣池氏,……年八十三。卒于弘治十六年五月十四日丑时。”《闾山冯公墓碑》:“叔祖母卒,持丧三年,当道敦迫应举,不赴。”徐阶《世经堂集》卷十六《贵州按察副使闾山冯公墓志铭》(下省称《闾山冯公墓志铭》):“少孤,育于叔祖母池氏。及为诸生,池卒,为持三年丧,有司就辟之。”《闾山冯公小传》:“少失父母,叔祖母池媪养之……池媪卒,为持丧三年,郡县交辟之,不赴。”按,冯裕于下年中举,则持丧三年、不赴应举等记载失实。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 裕二十六岁,惟健四岁,惟重一岁

正月初七日,冯惟重出生。

余继登《淡然轩集》卷六《明行人司行人赠承德朗兵部主事芹泉冯公暨配蒋太安人墓志铭》(下简称《芹泉冯公暨配蒋太安人墓志铭》):“公生于弘治十七年正月七日。”车本《世录·奉祀神主》:“显祖考……冯公惟重,……生于弘治十七年甲子正月初七日酉时。……孝孙琦奉祀。”按:李维桢《冯氏家传》云:“惟重少伯兄一岁”,误。

秋,裕中举人。

《闾山冯公墓碑》:“弘治甲子,山东乡荐。”《(光绪)山东通志》卷九二《举人表》:“弘治十七年甲子科:冯裕,益都人。”按:裕以广宁卫籍应试。

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 裕二十七岁,惟健五岁,惟重两岁

春,裕会试下第。

正德三年戊辰(1508) 裕三十岁,惟健八岁,惟重五岁

春,裕举进士。

《嘉靖临朐县志·科贡》,欧阳德《闾山冯公墓碑》,徐阶《闾山冯公墓志铭》。

青州刘澄甫、黄卿亦中进士。

按: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裕中三甲第151名,刘澄甫中三甲第64名,黄卿三甲第216名。

正德四年己巳(1509) 裕三十一岁,惟健九岁,惟重六岁

裕授华亭令。

《闾山冯公墓碑》:“己巳,令华亭。邑剧,不事严察,用廉平为理。”《闾山冯公传》:“年三十登正德戊辰进士,明年出为华亭令。政尚宽平,必听民所便,不以鸷击为治。”

《(崇祯)松江府志》卷二六《守令题名·知县》:“冯裕,伯顺,临朐人,进士。正德四年任,七年调萧县。”

《光绪华亭县志》卷十一《职官》:“冯裕,正德四年任,有传。”

约是年,裕三子徐哥生。

按:冯裕三子乳字“徐哥”,在惟敏之前,当较惟敏年长两三岁。惟敏生时裕仍在华亭,则徐哥之生,极可能在本年裕南下履任途经徐州时。冯惟健《哭六弟晋哥于凤台门蒿里》云“昔徐哥葬于晋上,尔今复埋于凤台”,据此可推,徐哥当生于冯裕赴任途中,而夭于晋州。

正德五年庚午(1510) 裕三十二岁,惟健十岁,惟重七岁

裕在华亭,颇多惠政。以豪右讹言加赋,待理。寓居鹤城书院。

《(崇祯)松江府志》卷三二《国朝名宦绩二》:“冯裕,号闾山,山东临朐人,正德戊辰进士。令华亭,性笃实,薄于自奉,廉于取民,好执法,不肯毫发少假人。刘瑾更张旧法,内差添设私员,民间大有诛求,他令皆通融,而裕独坚挺不应。邑大水,西田多渰没,东田稍收,顾岁租不能全蠲,尚征其半。适部使者至,又加以租外新派,民哗言裕加赋于民,抚台张公惑之,下裕于狱。既而察裕无他,改知萧县。待理时,寓居鹤城书院岁余,空囊不充朝夕,士大夫往往有馈遗相周者。裕日惟赋诗,吟咏自得,无怨尤不平之气,人尤贤之。”方贡岳等论曰:“闾山冯公裕治华亭有惠政,其去也,民为歌曰:‘大水横发高树低,人死为鱼公凄悲,谁使公去伤哉离!’公去华亭几四十年,其子少洲公名惟讷,复来治松,请祀公于学宫。徐献忠《记略》曰:昔在正德己巳,公来治民,任真履平,不事绩饰,事有利者即力任之。方是中官操窃名器,郡长吏有出其门者,颇事敛括。公不承其意旨,遂为所不乐。是岁秋大水,自邑以西漭为巨壑,民饥饿死者甚众,而粮额不蠲减,监司者又适去任,乃不待报请,移其税于高乡。继而监司者至,郡长吏乃从中搆之,几中于祸。民相率声其冤,仅得调萧县去。”

《(乾隆)华亭县志》卷九《职官志下·名宦传》:“冯裕,……正德戊辰进士,任县事,执法不假,刘瑾专横,长吏有出其门者,大肆敛括,裕不应。会邑大水,西田多渰没,岁租不能全蠲,请移其税于高乡。或讹言裕加赋,郡邑府吏构之,巡抚下裕狱,既而民声其冤,改知萧县。去当待理时,寓鹤城书院,岁余不谋朝夕。裕赋诗自得,无几微不平意,人尤贤之。”亦见《(嘉庆)松江府志》卷四一《名宦二》。

八月,刘瑾败,张文冕伏诛。

《明史·武宗纪》:“(五年)八月甲午,刘瑾以谋反下狱……戊戌,治刘瑾党,吏部尚书张彩下狱。己亥,曹元罢。丁未,革宁王护卫。戊申,刘瑾伏诛。己酉,释谪戍诸臣。”

《(嘉靖)临朐县志·乡贤·冯裕》:“除宜兴令,时瑾竖扇祸,邑人张文冕为刘瑾心腹,以家托公,不答。计日祸及而逆党伏诛。历萧县、晋州,所至多惠政,民多去后之思。”

《(嘉靖)青州府志》卷十四《人物·冯裕》:“时瑾竖扇祸,邑人张文冕任近侍,为瑾腹心,以家托之。裕至邑,一无所私庇,冕怒,诉于瑾,将逮系之。裕知祸在旦夕,略不为动。已而逆党伏诛。历萧县令,知晋州,所至多惠政,民怀去后之思。”

《(光绪)益都县图志》下册卷七《外传·冯裕传》:“县大水,下田多逋赋,裕令上田代输其什之一。大吏坐裕加赋,百姓争奔走言其状,乃得白,犹改知萧县。”

是年,惟重就学于广宁。

青州本《冯氏世录》载宋伯华《赠承德郎兵部主事芹泉冯公暨配太安人蒋氏行状》(下省称《芹泉冯公暨蒋氏行状》):“公生七年,就外傅,十岁能属文。”按,惟重就学于广宁,惟健就学当更早。

正德六年辛未(1511) 裕三十三岁,惟健十一岁,惟重八岁,惟敏一岁

裕携家寓居华亭鹤城书院。

九月初一(1511年9月22日),冯惟敏生于华亭。

车本《世录·奉祀神主》:“显考……府君冯公讳惟敏,……生于正德六年辛未九月初一日子时,……孝子子升奉祀。”

青州本《世录》载石茂华《明故保定府通判海浮冯公行状》(下省称《海浮冯公行状》):“闾山公筮仕吴松,公生于吴松。”

《海浮山堂文稿》卷五《祀灶告文》:“主人生于吴松,长于建业,游于楚粤燕赵之区,而归耕于海岱之隩,殆非诚齐人也。”《海浮山堂词稿》(下简称《词稿》)卷一《庚午春试笔序》:“余生于正德辛未。”

正德七年壬申(1512) 裕三十四岁,惟健十二岁,惟重九岁,惟敏两岁

裕赴萧县任,携家至萧。

《(崇祯)松江府志》卷二六《守令题名·知县》:“冯裕……七年调萧县。”

徐阶《闾山冯公墓志铭》:“事竟白,犹改知萧县。萧,故丰砀之区,俗犷悍,尚豪侠,又新被兵。公厚抚之,其强者得不去为盗贼,弱者以不饥死。”

欧阳德《闾山冯公墓碑》:“(萧)县新被兵,加意附循,民用安集”。

《(嘉庆)萧县志》卷十一《名宦》:“冯裕,山东临朐人,正德三年知萧县,岁饥,发廪以赈□,日煮豆粥三百釜食之,又抚流移垦芜莱,补助不给,邑人依若慈母焉。裕起家进士,知萧县,敷政慈惠,操守端洁,修葺黉序,振兴文教,在任八年,民歌其德。子惟讷、惟贤皆登甲第,为当时名臣。”按,此记载多有讹误:“正德三年”当为“七年”;“在任八年”亦误;“子惟讷、惟贤”亦误。

正德八年癸酉(1513) 裕三十五岁,惟健十三岁,惟重十岁,惟敏三岁,惟讷一岁

六月十九日(1513年7月21日),冯惟讷生于萧县官舍。

车本《世录·奉祀神主》:“显考……府君冯公讳惟讷……生于正德八年癸酉六月十九日未时……孝子子临奉祀。”

青州本《世录》载惟敏《明通奉大夫光禄寺卿少洲冯公行状》(下简称《少洲冯公行状》):“正德癸酉,先大夫自华亭令调萧县,弟生于萧。”

余继登《淡然轩集》卷六《明通奉大夫光禄寺卿少洲冯公墓志铭》(下简称《少洲冯公墓志铭》):“正德癸酉宪副公为萧令,生公于萧。”

是年,裕迁知晋州。

《闾山冯公墓碑》:“擢知晋州,滹沱河……徙城南而赋犹踵旧,公立排众言,视地腴瘠益损之,流民相继来复。”

《闾山冯公墓志铭》:“迁晋州知州,黄河自城北徙而南,北地日瘠而赋乃视南高,公更其额,民大悦。”按:“黄河”当为“滹沱河”之讹。

《(康熙)晋州志·名宦》:“公字伯顺,正德中由进士知晋州,资禀英迈,识见博洽。比知晋,剔蠹刮陋,振刷无遗。尝见晋民凋耗状,愀然不悦曰:‘贫非惰业也,第长吏弗良,徭坐不均,豪胥得缘此为奸以致之耳。’即亲校版图,度田入租,量口收庸,凡力役挽运之佥,无不协舆论者……及升任,晋人多德公而吏胥尤畏其威云。”

按:《(康熙)晋州志》卷五:“冯裕,山东临朐人,由进士正德六年任,见《名宦》。”又《(乾隆)正定府志》卷二六《职官》:“冯裕,临朐人,进士。正德六年任。有传,见《名宦》。”卷三〇《名宦》:“冯裕,临朐人,进士。资禀英迈,识见博洽。正德六年知晋州,剔蠹刮陋,振刷无遗。”二志皆载冯裕正德六年(1511)知晋州,与其它记载相迕。裕正德七年始调萧县,而惟讷本年又生于萧县(见上冯惟敏撰《行状》、余继登撰《墓志铭》),则裕升晋州知州当在本年秋冬。

约是年,裕三子徐哥夭,葬于晋州。

按:冯惟健《陂门山人集》卷八《哭六弟晋哥于凤台门蒿里》:“昔徐哥葬于晋上,尔今复埋于凤台。骨肉散于异域,孤魂沉于蒿莱。”徐哥生于冯裕携眷赴华亭任时,夭时约六岁左右。

正德十年乙亥(1515) 裕三十七岁,惟健十五岁,惟重十二岁,惟敏五岁,惟讷三岁

约是年,裕六子晋哥生。

岁末,裕离开晋州,进京述职。擢南户部员外郎。

按:裕六子“晋哥”在惟讷后,当生于本年或上年(1514)岁末。郑骞《冯惟敏及其著述》考定此年裕自晋州迁南京户部员外郎,“《晋州志》,裕后任知州尚继美正德十年任”。考《乾隆正定府志》卷二六《职官》:“尚继美,东平人,举人,正德十年任。”可知冯裕本年调离,进京述职后即返回广宁。回广宁安顿后,再启程赴任。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 裕三十八岁,惟健十六岁,惟重十三岁,惟敏六岁,惟讷四岁

是年,裕由广宁携家赴凤阳。惟健、惟重就学于广宁卫学。

按:惟健、惟重早已就学于广宁,并相继成为广宁卫诸生。余继登《芹泉冯公暨配蒋太安人墓志铭》:“方居辽时,已为广宁卫诸生”,惟健显然更早于惟重入学。冯裕携妻伏氏、四子惟敏、五子惟讷赴任。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 裕三十九岁,惟健十七岁,惟重十四岁,惟敏七岁,惟讷五岁

裕督储于中都(凤阳)。

《闾山冯公墓碑》:“丁丑,擢南京户部员外郎,督储中都,居守中官骄甚,秉礼不为下。其人怒,阴侦所间,欲中之,逾年竟无所得,乃叹服。”《闾山冯公墓志铭》:“迁南京户部员外郎,督储中都,留守中贵人素骄,公不为下,中贵人怒,阴伺公,逾年无所得,乃已。”

四月,惟直生。

车本《世录·奉祀神主》:“显叔考……府君冯公讳惟直……生于正德十二年丁丑四月二十九日□时……侄子益奉祀。”

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 裕四十岁,惟健十八岁,惟重十五岁,惟敏八岁,惟讷六岁

惟健护侍外祖母刘氏归广宁,并与高氏完婚。秋,携妻南下。

《闾山冯公暨伏氏墓志铭》:“伏翁亦早逝,每闾山宦处,辄奉母刘以行。在留都时,刘年高,念乡土,遂归广宁。后公移家青州,山海阻越,宜人岁时怀望,涕泗不绝。及刘卒,讣至,哀毁执丧如礼。”

惟健《哭六弟晋哥于凤台门蒿里》:“昔在凤阳,吾归故园。汝同诸昆,送我于门……既谐婚媾,遽欲南还。”

按:惟健上年随父到凤阳,本年北上完婚,兼送还外祖母刘氏。完婚后即携妻南下,途中因逢宁王宸濠之乱,至南京已在次年秋。

惟敏、惟讷进学。

《海浮山堂诗稿》卷一《舍弟留滞陇西屡岁不迁,山居驰念怅然有作》其三:“少小同笔札,出入学雁行。一时诵古文,三岁不成章。七岁娴礼仪,洒扫辟中堂。八岁问奇字,十岁谐宫商。”

李维桢《冯氏家传》:“冯惟讷,字汝言,六龄就外傅,诵书声朗朗如成人。”惟敏《少洲冯公行状》:“甫六龄就外傅,同余受句读,余呐呐不能读,弟朗诵佔毕如成人。质问敢言,先大夫命名之义,实教之也。”本年惟敏八岁,惟讷六岁,正是“少小同笔札,出入学雁行”也。

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 裕四十一岁,惟健十九岁,惟重十六岁,惟敏九岁,惟讷七岁

春初,裕六子晋哥夭折。秋,惟健携妻抵南京。

惟健《陂门山人集》卷八《哭六弟晋哥于凤台门蒿里》:“昔在凤阳,吾归故园。汝同诸昆,送我于门。谓斯别之不久,声欲失而复吞。遥遥万里,行路实难。眷彼故国,孰云同欢。既谐婚媾,遽欲南还。中途阻绝,雨水茫然。江右乱起,势焰烁天。望消息而不可见,欲赴难而不敢前。心死寒灰,泪如奔川。日月奄逝,遂及一年。今春西来,尚愁风烟。载行载止,屡避屡迁。舟抵国门,音信始传……己卯抆泪书于金陵客舍。”

按:本年惟健南还,途中适逢宁王之乱起,东西走避,因而至秋方回南京。《明史·武宗本纪》:“(十四年)六月丙子,宁王宸濠反。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孙燧、南昌兵备副使许逵死之。戊寅,陷南康。己卯,陷九江。秋七月甲辰,帝自将讨宸濠,安边伯朱泰为威武副将军,帅师为先锋。丙午,宸濠犯安庆,都指挥杨锐、知府张文锦御却之。辛亥,提督南赣汀漳军务副都御史王守仁帅兵复南昌。丁巳,守仁败宸濠于樵舍,擒之。”宁王之乱结束后惟健方抵南京,时间约在八月。晋哥生于晋州,夭于南京,年约五六岁。

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 裕四十二岁,惟健二十岁,惟重十七岁,惟敏十岁,惟讷八岁

秋,裕诣京师考绩,上表请封父母,得旨如所请;乞归广宁省墓,不许。迁南京户部郎中。冬,由京师南返,道经临朐,祭先祖之墓。

车本《世录》载冯裕《冯氏先陇表》:“庚辰秋,裕以考绩诣京师,始得诰赠先君及太宜人如例。是冬,裕南还,道临朐,求远祖之墓而祭之。”

《陂门山人集》卷八《广宁先陇建华表告文》:“及除郎中,得赠吾祖奉直大夫,乃遂上疏乞归省。当宁谓膂力有可以奔走国事者,不许。自咎累日,乃遂抆泪撰文,布写衷曲,寓金俾表章墓道,不图付托不效,徒用悼悔,其事遂寝。”

《陂门山人集》卷六《游冶泉记》:“家居(君)官南都,以事至京师,道临朐,省坟墓,还语健曰:‘吾将复矣。’余应曰‘诺’,退而号冶泉,成父志也。”

按,临朐七贤梨花埠本《冯氏世录·诰命敕表》(下简称梨本《世录》)存“南京户部湖广清吏司署郎中事员外郎冯裕父母诰命”及“南京户部湖广清吏司署郎中事员外郎冯裕并妻伏氏诰命”残文,后者开列冯裕履历:“初任直隶松江府华亭县知县,二任徐州萧县知县,三任真定府晋州知州,四任南京户部福建清吏司员外郎,五任今职。”时间均为“正德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本年岁暮,冯裕在归南途中转道临朐祭远祖之墓,遂生返籍之念。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裕四十三岁,惟健二十一岁,惟重十八岁,惟敏十一岁,惟讷九岁

裕携全家在南京。

惟健作《冶泉说》,遂以“冶泉”自号。

按:《冶泉说》注“辛巳岁作”,而《游冶泉记》称其首次游冶泉在戊子(1528)冬,则作此文时惟健尚未到过冶泉,或父裕在去年考绩时惟健曾随行,道经青州而未及访游也。

惟健、惟重参加南京士人陈凤、许穀等人的清溪诗社。

陈凤《陂门集叙》云:“(汝强)随宦南北,游学金陵。先闾山翁时为南户部郎也。方弱冠,文名崭崭起,声闻士林,乃都人士无不知有冯汝强者……汝强偕其仲氏大行君汝威因马子原明以交予,汝言兄弟尚幼也。予方与所善诸文学缔为文社,修业清溪之上。若今杨参知全卿、卢冏伯国贤,则又与予同栖郊坛之野,汝强最先识二君。亡友金方山子有、令弟子坤适归自大召,又因识两金子。乃后为马竹山承道、陈淄川孟锡、许奉常仲贻诸君亦无不愿交冯氏者。”青州本《世录》载王家屏《明行人司行人赠承德郎兵部车驾司主事芹泉冯公暨配封太安人蒋氏墓志铭》:“闾山公宦留都,公从而南,讲业清溪,一时名公如许石城、邢雉山辈与公游者,皆逊以为不及,名益日起。”

按:青溪结社事在何年俟考,惟健、惟重参与其活动暂系于本年。陈凤,字羽伯,一字元举,号玉泉,镇江人。嘉靖十四年进士,累官陕西参议。许穀(1504—1586),字仲贻,号石城,上元人。嘉靖十四年会元。历官户部主事、吏部郎中、南太常少卿、江西提学佥事、南尚宝司卿,遭谗言罢归。有《省中稿》、《归田稿》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