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篇)
话说“范进中举”
有许多古人被后人敬佩,有许多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被人们当作学习的榜样,可是我却从来没有想到有人会要学习范进。
然而,最近一位中学生却打破了我的孤陋寡闻。他说:“我若考不取大学也决不下乡劳动,我要学习范进中举的精神。”他的话使我感到有些惊讶,为什么我竟没有发现这位在吴敬梓笔下被讽刺的人物,有什么伟大的值得学习之处呢?
于是我去找了《儒林外史》来重读一遍。可惜,这仍没有能使我的印象有什么改变。看来看去,范进也不过是个利禄熏心的疯子,从二十岁起考秀才,一直考了三十四年,家里连饭也没得吃,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举人,却又喜欢得痰迷心窍发了疯。从范进身上,我实在是找不出半点高明的地方。发疯,我想是不会有人愿学的;没有饭吃,也不是什么愉快的事。连考三十四年的毅力貌似可嘉,却正说明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悲哀。
大概是怕“秀才造反”吧,皇帝们看准了一些知识分子热衷名利的弱点,摆下“科举”的钓饵,用“功名”的锁链,把历史上多少聪明才智之士的毕生精力消磨在百无一用的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之中。侥幸如“范进中举”,也不过为统治集团多一名分享残羹的奴才;更多的读书人却只能白白地度过十年寒窗的生涯,带着满腹经纶,冻馁老死于牖下,到头来还只能埋怨自己的命运不济。
但锁链也有不济事的时候,即使在封建社会,范进之流也并没有被一切知识分子奉为楷模,每一个朝代都不乏像吴敬梓这样的鄙视范进的人物。人民的斗争不仅使皇帝的龙廷不能千秋万代地坐下去,也为知识分子解除了头上的“功名”的锁链。解放了的知识分子完全可以自由地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改造思想,得到使用自己知识的广阔天地。只剩那些硬要钻在功名的锁链中舍不得出来的人,才会想到要走范进的老路。
范进的道路,今天“此路不通”,是明摆着的。今天要学习范进的人,还不如三百年前的吴敬梓有见识,根本算不得有知识。如果是懂得这道理,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使人有点费解了。
范进的疯病,是被他的丈人胡屠户一个耳光打好的。愿我们这位同学能更清醒地看到时代的变化,丢掉一些过了时的思想。
(上海《青年报》,1958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