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宋德尔特村一个新教牧师之家,二十四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并求爱失败。这使他积蓄的感情受到打击和压抑,产生一种为了拯救自己也为了拯救一切痛苦灵魂的信念和寻求神灵的愿望,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怀抱,决心做一个牧师。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凡·高之所以成为画家乃是为了解决撕裂他灵魂的内心冲突,是为了对生活中遭受的挫折进行自我解脱。
1880年以后,二十七岁的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表现世界。在1886年三十三岁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他在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影响下创作的风景画如《塞纳河滨》、《带烟斗的人》等,是转折时期的作品。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1888年10月,高更应邀来阿尔勒与凡·高同住,可是,由于性格不和与艺术追求不同,他们之间很快出现矛盾,甚至相互不能容忍,合作不欢而散。
这一时期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凡·高创作的成熟时期是1888年三十五岁到阿尔勒以后,他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版画的启发,大胆地探索、自由地反悔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阿尔勒时期的名作有《向日葵》、《邮递员鲁兰》、《椅子和烟斗》、《咖啡馆夜市》等。
凡·高走进绘画,严肃而狂热地研究一切画理画法。生活就靠弟弟资助。他害怕疾病再次发作,一种无言的悲伤浸入他的心,逝世于1890年7月27日,当时他走进一片成熟的麦田,面向太阳,向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两天后即去世,时年三十七岁。凡·高死后,弟弟德奥特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德奥特去世了。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凡·高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凡·高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这些作品中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正因为他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难以为当时的世人接受。但是,他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深远影响力。充分认识作者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地反悔内心的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相对的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的因素——这是凡·高的艺术对后人的启示。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经受益于凡·高的艺术。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一幅画。
作者
2008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