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儒家十三经精选

中国古典诗文阅读 作者:黄民强,贺晓茜 编


第二章 儒家十三经精选

一、尚书(节选)※

二、诗经(节选)

三、左传(节选)

四、《论语》十则

五、孟子(节选)※

六、孝经※

本章导语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精深,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可以说,儒学是中国文化之根,国人必读之书。本章精选其中部分经典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本章,宜对照注释,理解文意,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

一、尚书(节选)※

正文

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1]非台小子[2],敢行称乱[3]!有夏[4]多罪,天命殛[5]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6]?’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7]。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8]?’夏王率遏[9]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10],曰:‘时日曷丧[11]?予及汝皆亡。’夏德若[12]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13]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4]。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15]。”

注释

[1]王,指商汤。格:来到、到达。

[2]台(yí):我。小子:对自己的谦称。

[3]称乱:发难。因为当时夏桀为天子,商汤为诸侯,以诸侯伐天子,是犯上作乱。

[4]有:名词词头,无实义。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

[5]殛(jí):诛,杀死。

[6]后:君王,指商汤。舍:舍弃、废弃。穑(sè):农事。割:通“害”,危害。正:通“征”,出兵征讨。

[7]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我听到了你们这些人的话,但夏桀有罪,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

[8]如台(yí):如何。台,疑问代词。

[9]率:急速。遏:断绝。

[10]协:和睦、融洽。

[11]曷(hé):代词,相当于“何”,表示疑问之意。丧:(sàng)更亡。

[12]若:如此、这样。

[13]赉(lài):赏赐。

[14]食言:指不讲信用。食,吞没。

赏析

为了一举消灭夏桀,临战之前,商汤发出了隆重的动员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选文第一段说明兴师征伐的原因,第二段申明赏罚的办法。篇中“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真实反映了夏国人民痛恨暴君暴政的心情,有巨大的穿透力,是个千古名句。

知识链接

夏桀在历史上以残暴著称,由此导致了夏王朝覆灭。他自比为太阳,以为可以光照万里,这是何等自高自大的人啊!但是他忘了一点,当太阳最耀眼的时候,便预示着它即将西下殒落,辉煌难再。这世上从古至今,没有永不陨落的太阳,而只有陨落之后才会有新的太阳升起。果然,夏桀的残暴激起了天怨人怒,众叛亲离。从此,夏王朝的太阳便永远陨落了。

正文

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1],金曰从革[2],土爰[3]稼穑。润下作[4]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5],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6]。恭作肃[7],从作乂[8],明作晰,聪作谋,睿作圣。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9]。平康[10]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11]柔克。沈潜刚克[12],高明[13]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14]。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15]

注释

[1]曲直:可曲可直。[2]从:顺从。革:变革。[3]爰:曰,助词,没有实义。[4]作:生。[5]从:正当合理。[6]睿(ruì):通达。[7]作:则,就。肃:恭敬。[8]乂(yì):治。[9]克;胜过。刚克:过于强硬。柔克:过于软弱。[10]平康:中止平和。[11]燮友:柔和可亲。燮(xiè):和,柔和。友:亲近。[12]沈潜:沉潜、抑制、压制。[13]高明:推崇,高扬。[14]玉食:美食。[15]僭(jiàn):越轨。忒(tè):作恶。

赏析

洪范是《尚书》中的主要篇目,洪,即大;范,即法。洪范即治理天下的大法。纵观历史,凡是开明的君主都是尊重规则,按规则办事的。国君只有把国家治理得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欢乐,才会受到百姓的拥戴。

选文中的五行,讲的是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有其内在发展规律的。五事,讲的是为人处世态度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聪敏,思考要通达。态度恭敬臣民就严肃,言论正当,天下就大治,观察明白就不会受蒙蔽,听闻聪敏就能判断正确,思考通达就能成为圣明的人。三德是讲做人要刚正直率,以刚取胜,以柔取胜。中正平和就是正直,强硬不可亲近就是以刚取胜,和蔼可亲就是以柔取胜。这些规则在现今社会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知识链接

洪范的来历

相传大禹得到“洛书”,并据此演绎成“九畴”,历代均以此为治国大法。到殷商时,传至箕子。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纣王荒淫无度,箕子屡谏不听。为避祸患,箕子装疯为奴。周灭掉殷后,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治国之道,箕子依据“洛书”阐述了9种治国大法,史官记录下来,即成《洪范》。

二、诗经(节选)

正文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窈窕淑女,寤寐[4]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5]。悠哉悠哉,辗转反侧[6]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7]

参差荇菜,左右芼[8]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9]

注释

[1]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jū)鸠(jiù):一种水鸟,即“王雎”。洲:水中的陆地。

[2]窈(yǎo):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tiǎo):幽美,喻女子仪表美。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好逑:好的配偶。逑(qiú),配偶之意。

[3]参差:长短不齐。荇菜:水生植物。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4]寤(wù)寐(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

[5]思服:思念。服,想。

[6]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7]琴瑟友之:用琴瑟来亲近“淑女”。琴,瑟:弦乐器。友,此处有亲近之意。

[8]芼(mào):择取,挑选。

[9]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

赏析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因此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诗歌描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这首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伴君子的联想。以下三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执着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窈窕”“辗转”“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知识链接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诗经》共305首,取为儒家经典、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cháng)曾为《诗经》作注,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里的作品在表现周人感情的丰富性,在展现周人个性的历史性内涵,在表现当时人们对生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取得了极其可贵的成就,是古人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值得引以为荣的文学艺术精品。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3]。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4]。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1]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灼灼(zhuó):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2]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宜:使……和顺,使……和善。室家:指夫妇。

[3]蕡(fén):果实多而大的样子。

[4]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欢送新娘出嫁时的祝福之歌。它简单朴实地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同桌的你》《睡我上铺的兄弟》一类的歌。魅力恰恰就在这里。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简单的往往是最好的。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知识链接

同桌的你

高晓松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啦……

正文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溯洄从[3]之,道阻[4]且长。溯游[5]从之,宛在水中央[6]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7]。所谓伊人,在水之湄[8]。溯洄从之,道阻且跻[9]。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0]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

注释

[1]蒹葭(jiānjiā):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对自己爱的女子的尊称。一方:另一边。

[3]溯洄(sùhuí):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

[4]阻:险阻,道路难走。

[5]游:指直流的水道。

[6]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宛:仿佛,好像。

[7]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

[8]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9]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10]坻(chí):水中小洲或高地。

[11]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12]涘(sì)水边。

[13]右:迂回曲折。

[14]沚(zhǐ):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赏析

《蒹葭》一般被认为是一首情歌,描写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求而不得之后的失望、怅惘。其意境之优美、神韵之飘逸、意蕴之深刻,都堪称为《诗经》中的抒情杰作。诗歌一开始便渲染了一种极为凄清优美的境界:深秋清晨,秋水茫茫,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剔透。在这样一片景致中出现的少女必是一位纯洁孤傲、气质非凡的美人,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虽然追寻女子的道路艰险而又漫长,但诗人却执著地前行,毫不退缩。

这首诗的情和景融合得十分完美,使诗歌在感情上形成了一种整体的意蕴,似乎已经脱离了追求爱情的具体行迹,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象征着人类生命旅程中的苦苦追寻。苍茫孤傲的意境和执著坚定的心绪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唤起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知识链接

蒹葭之思

“蒹葭之思”这个成语,是从《诗经·秦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中衍生出来的。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这个成语多用来表示恋人的思念之情。

正文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1]。行迈靡靡,中心摇摇[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3]。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俗称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稷:高梁。

[2]行迈:远行;靡靡:迟迟,行走缓慢;摇摇:忧苦不安。

[3]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要求。

[4]“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意思是:渺茫的苍天啊,造成这个后果的到底是谁呢?

[5]噎(yē):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压抑不能喘息。

赏析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依次描写的景物是高粱的青苗、谷穗和果实。而这些茂盛的农作物生长的地方曾是西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使诗人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生发出沉痛之情,并依次通过词语“摇摇”“如醉”“如噎”来表示其程度的不断加深。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知识链接

黍离之悲

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把凝聚了国仇家恨和遗民沉郁悲怆的情志与血泪斑斑的控诉称之为“黍离情结”。“黍离”被赋予了“亡国之痛”的特定美学内涵。

正文

国风·鄘风·相鼠

相 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4]?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5]死?

注释

[1]相(xiàng):察看。[2]仪:礼仪。[3]止:节制。[4]俟(sì):等待。[5]遄(chuán):迅速。

赏析

鼠辈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国人想出了众多词语来表达对鼠辈的厌恶感,例如,贼眉鼠眼、鼠头鼠脑、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老鼠是为人所不齿的。

用老鼠来说明讲礼仪守规矩的重要,强烈的反差可以形成使人震惊的效果,而且还有一层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诉人们:你看看,连老鼠这么丑陋的东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样,形容虽然猥琐,可也是皮毛俱全!于是,鼠辈就成了一面镜子,让不讲礼貌、不守礼仪的人从老鼠身上照见自己。本诗强调:礼仪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也正是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立国立家做人的根本。

知识链接

“谢谢”是最好的礼仪

一位教授正在给一群留学生上礼仪课,由于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大家听得都很认真。

“礼仪要从细小的地方开始做起。比如说我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轻轻地敲了门。”教授告诉他的学生“敲门是有讲究的:敲一声,代表试探;敲二声,代表等待对方应答;敲三声,代表询问。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八成以上的人却不知道如何敲门。”

接着,教授在课堂上做了一次互动,一个学生扮演餐厅的服务员,送外卖到教授家。服务员”咚咚咚地敲了三下门,进门后把外卖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教授当场指出了“服务员”的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自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弄脏了主人家的地板。于是,那名学生按照教授的指点又表演了一次。

可完成后,那名学生仍站在讲台上看着教授。教授提醒他可以下台了。这时,他认真地对教授说:“老师,如果有人给我送外卖,我不会让他换鞋,我宁可自己再拖一次地板,因为那样会伤害那个人的自尊心。还有,对方离开的时候,我会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教授愣了一会儿,继而真诚地说了一句:“你说得对,谢谢你。”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要求对方怎么样,而应该退一步想一想自己为对方做了什么。尊重对方就应该体现在你的一举一动中,哪怕一句话,只要是诚挚的,也就是最人性的。

正文

小雅·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行道迟迟[3],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2]思:语助词。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的样子。[3]迟迟:迟缓的样子。载:语气助词。

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征战归来的边防士兵所写的诗。诗中反映了士兵的征战生活和内心感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其中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大雪纷纷的冬天。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的样子。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大雪纷飞。诗歌充满着人性的美,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知识链接

采薇

择荇

雪欲来的时候,又烫一壶酒,将寂寞,绵长入口。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小炉边,那首歌谣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恰是初秋,约临走,将柴扉轻叩。岭上霜红也浸透了眼眸,那首歌,哽在喉,沉默不忍回头。

“卿尚小,共采薇,风欲暖,初成蕊,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卿初嫁,独采薇,露尚稀,叶已翠,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雨未停的时节,煎茶试新叶,让光阴,杯中交叠。茅檐下,水如泻,沾衣未觉,研开墨,芒种刚过,歌写至下半阕。

春分后,花未谢,尚可采撷,却低首,问是耶非耶?枝上残香也覆盖了眼睫,谁和着那首歌,刚吟罢的第一节。

“卿尚小,共采薇,风欲暖,初成蕊,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露尚稀,叶已翠,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卿已老,忆采薇,草未凋,又抽穗,问斯人,等到野火燃尽胡不归?

昔我往,杨柳垂,今我来,雪霏霏,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三、左传(节选)

战国·左秋明

正文

介之推不言禄[1]

晋侯赏从亡者[2],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3]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4]矣。惠、怀[5]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6]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7]?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8]?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9]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10];上下相蒙,难与处矣[11]。”

其母曰:“盍亦求之[12]?以死,谁怼[13]?”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14]。且出怨言,不食其食[1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