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见并蒂莲花开 作者:迟焕彩男


通读焕彩先生这部近四十万字的《又见并蒂莲花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特殊的人生记录,是一部诗与史的长卷,更是一部色彩斑斓的胶东生活图谱。

我熟悉书中记述的自然与社会场景,所以阅读中更能心领神会,多出一份指认辨析之快。我惊叹于作者对岁月的热情和专注,他的认真和淳朴,以及永不懈怠的进取心。一个长期在市镇任职的人,其人生轨迹联结起诸多方面,其回述和记录必将是一件极为烦琐和艰巨的任务。焕彩有勇气将这一切诉诸笔端,留下了斧子都砍不去的绵绵文字,经历了一番极其沉入和深刻的思索。这些思绪既留在了他的后记文字当中,也留在了内文的层层墨迹之间。

我们认识历史和风俗变迁,研究城乡区邑文化,追溯社会与个人的成长史,往往需要拥有具体而逼真的标本。而我们面前的这部大书,就是最为理想的一个参照。这就是它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

在我个人的阅读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切近而注目不移,因为熟知而心潮难平,因为质朴而感触愈深,因为具体而直面真实。书中有憧憬和想象,有烂漫的追忆,但更多的还是直书往事,直击现场。这样的文字少藻饰,多朴拙,反而具备了更强的表现力。从书里到书外,读者可以流连忘返,举一反三,思远求近,印证不同的人生,获得非凡的教益。

书中最能使人感动的是关于母亲的记述。这是一个有信仰的、辛苦一生充实一生的老人,是中华乡村大地上既多见又罕见的母亲形象。我们熟悉的是她的善良温厚和刻苦耐劳,我们稍稍陌生的是她矢志不移的个人信仰。作者对母亲的描述文字感人至深,同时又连接起中国东部一段重要的文化史和基督教发展史,成为极其难得的历史资料。我相信这是全书别具价值的部分之一。

她是这样一位母亲:分担了一个贫苦家庭的沉重营生,养儿育女终日劳碌,却能一生信教。她为了荣耀和传播,竟然在七十多岁的高龄之期,脚蹬一辆三轮车穿行于乡间城镇,爬山路过沙原,风雨无阻,日行几十公里。这样的纯粹无私不仅放射出伟大的人格力量,还处处彰示了信仰的力量。

在伟大母亲的形象之下,反衬出的则是其他的琐屑和渺小。这也由此令人想起作者的成长之源,想到不同的渴求与人生归属。这就是我在阅读中收获最巨大、感动最多的方面。

至诚的能量,纯洁的能量,这一切都是无法计测的。

作者在全部漫延的文字和时而急切、时而和缓的诉说中行进,也许无意间围绕了母亲这个中心。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卷长长的母亲之书、大地之书,它因为挚爱和忠诚而冲淡了尘埃琐俗,多少变得光华闪烁了。

作者用深情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伴侣深情,风雨同舟,携手相伴,甘苦与共。这些个人情愫全部融入了时代,化进了历史屏幕之中。

在这里,我向热爱生活、专于记忆,能够总结的朋友们推荐这部长卷。这是公民写作的一鳞一粒,它汇入了网络时代衍生文字的恒河沙数,却又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存证。就此而言,这既是作者自己的留以备考,也是他人或可一顾的这边风景。

时间真是飞轮急转,几乎一眨眼就过去了多半个世纪。这几本书记下的还远不止这多半个世纪。在胶东半岛上,我们共同走过了多么遥远的道路,歌哭难抑,不堪回首。这里汇聚的是他人的心语,也是交集的纷纷足痕。这些纷乱的印迹纵横交织,也就构成了所谓的往昔。

将往昔轻轻扔掉,是人间最大的浪费。

焕彩于是做了一件最诚实最有意义的工作:收拾往昔。

他奉献了,他付出了;他工作了,他幸福了。让我们给予他更多的期待吧,期待他新的文字。

@rk张炜

@zk张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龙口国际徐福研究会会长,龙口万松浦书院院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