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动画片的小影迷

动画王国的追梦人:严定宪传 作者:秦海伦 著


1.乱世离歌

1947年,上海。

静安寺路与戈登路的交汇处,有一座古雅的半圆形建筑,宽敞的拱门上镶嵌着古铜色的五个大字,既朴素又时髦,它就是著名的平安大戏院。资深影迷张爱玲对这里的描写颇具画面感:“灰红暗黄二色砖砌的门面,有一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地朝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敞。”

这一天,在平安大戏院的观影人群中,有个长相清秀的小男孩,正紧盯着银幕,生怕错过一个镜头,他已被剧情深深地吸引住了。

戏院里正在放映的是迪士尼动画片《米奇与魔豆》(Fun&Fancy Free)。影片讲述了两个故事,其中一个尤为动人:有个叫欢乐谷的美丽地方,某天突然闯入一个巨人,抢走了会唱歌的金制竖琴,从此欢乐谷寸草不生,米奇、唐老鸭和高飞也因此忍受着饥饿的痛苦。有一天,米奇用奶牛换来了三颗魔豆。夜里,魔豆忽然发芽长大,插入云霄,把米奇、唐老鸭他们送入了巨人的城堡,最终把竖琴带回了欢乐谷。

这部动画片真叫精彩,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开始放映片尾字幕了,周围的观众纷纷起身离开,那个男孩犹自沉浸在动画情节中,一个人坐在座椅上,久久不愿起身。

散场后,男孩缓缓穿过戏院的狭窄过道,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剧情,手指轻轻划过两侧的玻璃宣传窗。忽然,他看到一部新卡通片的预告海报,不禁满心欢喜。小男孩对着窗内的米奇宣传画做了个鬼脸,然后冲出了戏院。

这个沉迷于卡通片的小男孩,正是日后名满中外的动画大师严定宪。

严定宪1936年9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是家中的次子,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

父亲严浩然,无锡东湖塘人,毕业于有“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美誉的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学的是经济学,后从事会计工作。母亲唐醉芬,无锡前洲人,与严浩然是大学同学,读的是教育专业,毕业后终身执教。

这对夫妻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严定宪的祖父来自无锡东湖塘的一个富足家庭,自己还办了个麦芽糖作坊,经常有小商贩在院内出入,生活比较节俭;外公则凭自身才干和祖上余荫,成为无锡前洲的社会贤达。

除了家庭背景的差异,严定宪的父母均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受到百般宠爱。严定宪的父亲是独生子,并兼祧两房。母亲也是独生女,巧得不得了。严定宪有个哥哥,还有一个解放后出生的妹妹,所以不算孤单。

严定宪的父母突破重重阻力自由恋爱了,这在民国时期是很时髦的。可惜这对小夫妻聚少离多,中间曾分开了很长一段时间。

严定宪一家合影

起初,父亲严浩然在南京工作,母亲唐醉芳在无锡教书。后来因为抗战,父亲随着机关西迁,到内地去了。很长一段时间,沦陷区与后方的联系都被切断了。严定宪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见到他,这也是时代造成的南北分离。本来严定宪的母亲想随丈夫同去,外婆、外公却说什么也不肯放她走。二老也有他们的苦衷——外公本身是独生子,他也只有这一个女儿,自然舍不得她去外面。再说了,他们也不知道严父去内地后,交通就被切断,后面会有八年的分离啊!

像严定宪父母这样,因抗战造成家人分隔两地的例子,当时实在太多。本以为是暂时的别离,却因战火阻隔而一别经年。裹挟于时代洪流的个体,是那么无奈与伤感……

2.长于前洲

无锡西北部有个面积仅次于太湖的湖泊,名曰芙蓉湖。北宋前,那里曾“湖面广袤、碧浪滔天、南北相望百余里”。关于芙蓉湖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搜神记》曾载:“无锡芙蓉湖有个叫丁初的小官,他在一个阴雨天的晚上经过湖畔,遇一少妇,穿青衣,撑青伞,招呼丁初。他惊慌逃走,那少妇紧追不及,就投入水中。丁初俯身察看,已无影踪,只见一只青色的水獭,而青伞化为荷叶了。”此传说表明,芙蓉湖在古代就满是荷花(水芙蓉)了。清初,为治理芙蓉湖区水患,开始围堤筑圩,形成圩乡之地。前洲镇在明代以前因地处芙蓉湖洲地“浮舟”以南,被称为“前舟”,后演变为“前洲”。

前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吴楚文化融汇的纽带。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封吴之后,曾“治无锡湖,立无锡塘”,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作为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1973年在前洲高渎湾曾出土了包括鉴、豆、匜、洗等在内的七件楚国青铜器。经前洲名人、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鉴定,认定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鹅陵君王子申。

严定宪和母亲

小时候,严定宪生活在前洲,基本上是跟母亲在一起,在外婆家被带大的。外婆特别疼爱严定宪,她没有儿子,后来领养了一个孩子,却也因生病早逝了,所以对严定宪特别疼爱。

严定宪很少去祖父那里,只是每年暑假去一次。严定宪的祖父整天忙于生计,毕竟他要努力经营,节省资金来致富。每次去看祖父,前一两天祖父还会很热情地说,“啊,我孙子回来了”,给严定宪做好吃的,不过两天后又是爱理不理的了。不过严定宪也没放在心上,他对外婆家更有感情。

严定宪祖父家里的麦芽糖作坊倒是对他很有吸引力。暑假时,母亲常带他来祖父家小住。后院过了小木桥就是作坊,那里是他常去玩的地方。一排小平房里放着数口大缸,里面盛满了麦芽糖。三五个伙计正忙着劳作,他们从大缸里捞出晶莹剔透的麦芽糖,加一些粉末,用力甩向木桩。他们不停地甩呀、拉呀,直到麦芽糖从透明变成白色。伙计们见小主人来了,就会热情地用一双竹筷,从大缸里捞出一团糖浆递过去给他尝尝,一股散发着甜味的清香扑鼻而来。严定宪接过筷子,不停地搅动,透明的糖浆就会变成白色,可以拉出丝来,放到嘴里无比香甜。再搅动、再拉丝,又放进嘴里,很快就把糖全部吃光了。

严定宪的外祖上是做官的,家里有个特别大的厅堂,名为“嘉会堂”。说起无锡前洲唐氏家族,可谓人才辈出:唐麟祥,乃闻名于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地的著名西医;唐光明,曾组织“青城导社”,长期负责《五·七月刊》的编辑工作;唐德熊,从事桥梁勘测设计,曾主持并参与设计了诸多大型桥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唐国忠,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等研发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唐原道,著名画家,历任江苏省立无锡师范、淮阴师范教师,无锡美专西洋画系主任。前洲唐氏中似此等才俊,真是不胜枚举。

严定宪的外公唐怡斋在家族中相当有影响力。据史料记载,他世居无锡前洲,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唐怡斋本来在上海做电气工程师挺开心的,因为学的就是电机专业。可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作为独生子,唐怡斋不得不回家承继家业——唐家是当地很富有的乡绅。

回到前洲,唐怡斋把目光投向迂缓的教育。据无锡前洲中学校史记载:

1937年11月,苏州、无锡、常州相继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学校停办,学生失学。1938年春,前洲知名人士唐怡斋、唐凤曾鉴于子女不可不学,地方不可无校,民族不可无教,慨然聚众相议,立志兴学。在郁秉刚、郁秉坚兄弟的鼎力赞助下,前洲工商界、知识界名流竭诚响应,1939年9月正式办学,定名为“青城中学”。

唐怡斋热衷于家乡教育事业,他出资创办了当地学堂,是青城中小学的创始人、主席校董。青城中学校园30亩地的费用都是外公出的。学校的操场要全部平掉,这笔费用也是由他个人出资的。

前洲那时没通电,用电很难。唐怡斋就去外面引来电线。他又是花钱,又是托关系,把木头电线杆一根一根地拉到前洲镇。抗战时,日本人轰炸发电厂,把电线线路全部炸断,令唐怡斋痛心不已。严定宪小时候还看到过仍在街头竖立的木头电线杆,但已经没有电了。

唐怡斋热心公益、慷慨助学、关爱下一代。在外公的影响下,严定宪逐渐成长为一个正直且富有爱心的人。后来,严定宪慷慨地捐出了大批珍贵的原画初稿,正是受到外公高尚人格感召的结果。

可惜外公英年早逝,57岁就离世了。出丧时,按照当地的规矩,哭丧棒要由嫡系亲属来拿。领养的舅舅不能拿,女儿也不行,是由严定宪这个外孙来拿的。

对于唐怡斋去世这件事,前洲镇相当重视,当地百姓为唐怡斋举行了葬礼。前洲镇的中小学生全部出来送葬,送别的人群挤满了三里长街。唐家为感谢乡邻们的深情厚谊,出殡那天,凡是前来送葬的学生,每人都发两个包子。

2009年,前洲青城中学70年校庆之际,校方特意制作了一期纪念专刊,内有严定宪外公唐怡斋、母亲唐醉芬和他本人的照片。校方还把这本专刊送至上海严定宪住处。看到校刊中外公与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严定宪唏嘘不已。

3.节日记事

前洲三面环水,东临锡澄运河,南傍万寿河、印桥港,北依北塘河,是一个清幽秀美的江南古镇。乌瓦白墙的东林古寺被绿树掩映,透出十足的古韵。远望三五村落,四周皆良田桑竹,星星点点的水塘、乡道散落其间。灿黄的菜花,清澄的池水,一处又一处迷人的景色叫人目不暇接。

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严定宪在外婆家住得很开心。外婆家的房子极大,房间也多。严定宪最喜欢外公的书房,古老的楠木书橱散发着清香,素雅而不失书卷气。外公的藏书很多,排列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一幅残碑拓片,凝固着历史的某个瞬间。宽大的紫檀写字台精雕细刻,门扇上刻有浮雕蝙蝠、磬和双鱼图案,抽屉的铜拉手上也錾刻着精美的蕉叶纹,特别气派。不过,外婆也告诉过他:外公的写字台不能动,家里的账本、钥匙都在里面。平时有个账房先生专门负责唐家的账簿。

外婆要小外孙每天睡个午觉,而严定宪总是趁外婆睡着偷跑出去。初夏的午后,微热天里,屋前的青砖围墙上爬满了盛开的蔷薇花,远远望去如瀑布一般。后院的绿树修竹在微风中摇曳,几块浑穆古朴的太湖石旁埋着两个大水缸,里面娇嫩的睡莲静静开放,狸猫在树荫下蜷成一团,正睡得香甜。严定宪轻手轻脚地推开半掩的院门,溜出老宅,与等在外面早就不耐烦的玩伴汇合。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捉迷藏、拍篮球、吹树叶、滚铁环,快活极了。

等严定宪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时,外婆也舍不得责备他,而且早就做好香喷喷的红烧肉等着他了。这肉取的是太湖边吃螺蛳和草长大的猪,再把自家酿的母油与冰糖一起熬制,浇在用柴火慢慢烧至酥软的肉块上,味道极其肥嫩鲜美,尝过的人都念念不忘,严定宪更是百吃不厌。

有时外婆也会亲自下厨,给外孙做他最爱吃的“扎腻头”,同时把这道菜的传说讲了一遍又一遍。据传清乾隆年间,江阴有个家境贫寒却一心向学的书生。有一天傍晚突降大雨,书生把白天邻居送来的一碗虾米冬瓜块、一碗丝瓜鸡毛菜烧血汤,还有前一天剩下的油豆腐、百叶丝、毛豆放在一块煮,顺手抓了一点后街阿婆用豆渣打成的饼,加上调料胡乱炖了一锅,味道却也十分鲜美。这时门外进来一位避雨的老者,书生看他又冷又累,就端了碗菜汤给老者驱寒。老者喝后赞不绝口,再三询问汤名。书生看了眼碗里的豆渣饼和带腻的汤水,顺口应了句“扎腻头”。一个月后的乡试之日,书生发现主试大人江苏学政刘墉竟是那天避雨的老人。从此,“扎腻头”名声大噪。外婆的做法则更为讲究,又多了几道工序:把螃蟹加料酒舂成泥,下水滑成小块,另加几片螺蛳肉。汤羹嫩腻香滑,滋味绝佳。

这些散发着外婆特有味道的美食,承载的都是爱,陪伴着严定宪的成长,他从这些香甜的食物中获得了最初的力量与温暖。那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奇幽远的传说,又让年幼的他感到特别亲切,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

外公曾带严定宪去太湖吃过船菜,其中鲜香四溢的爆鳝面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谓船菜,就是在船上烹炙的美味佳肴。船菜的原料是太湖的特色时鲜,如鱼虾蟹鳗、菱藕瓜果等,以八大碗、八小碗为正宗。太湖船菜的历史有2500年之久,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常在太湖上举行船宴,开启船菜之风。抗战期间,无锡的画舫为躲避日军强行征船派差,全部自沉,船菜自此停业,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新营业。

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外公经常带严定宪外出游玩、欣赏美景、品尝美食,让他获得了各种新鲜的感受,并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严定宪不但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也提高了审美意识,生发出独特的见解。

1946年4月4日,恰逢民国儿童节。当时严定宪还在上海读小学,母亲特意带他回家,外公已经提前订好灯船,要领外孙吃船菜。上了船,严定宪好奇地四下望去。这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大概有15米长、3米宽。船身用青桐油油漆过,亮亮的,船舱内的梁柱板壁雕刻着各种图案花纹。船的四周挂着一圈风灯,湖风吹来,风灯飘来荡去,煞是好看。

看到有小客人上船,船娘端过几盘点心,居然是用米粉捏成的小动物,或蒸或炸,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严定宪放在手里仔细端详,舍不得送入口中。

握着点心,严定宪远眺对岸:湖水澄明,万里清荡,绿树交错,群山叠嶂,在蓝天白云下恍若图画一般。忽然,一叶小舟闯入他的视线。船头蹲着一只威风凛凛的水鸟,长了一身黑得发光的羽毛,大大的绿眼睛骨碌转动着,神气极了。严定宪兴奋地喊道:“舅公,快看,那个船上有只野鸭子!”

外公探头望去,不由得失笑道:“乖囝,这可不是野鸭子,它叫水老乌。你看它的喙,像老鹰嘴一般带钩的,绝不是温顺的野鸭可比的。等着瞧吧,一会儿它还要抓鱼呢!”

听说水老乌抓鱼,严定宪立时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船。果然,身披绿蓑衣的渔夫撑起了细长的竹篙,嘴里吆喝着,脚还“嘭嘭”地跺了几下船板。水老乌听到号令,一个猛子钻入水底。不一会儿,湖面上露出个黑头,一条大鱼被得意洋洋的水老乌衔在嘴里,鱼尾巴还在不停地甩动。

“水老乌抓到鱼啦!”严定宪开心地拍手喊道。

这一幕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此时落日上下,渔火明灭,更添无穷雅趣。看到湖面上闪烁着的点点星光,严定宪突然想起晚上还要参观儿童节提灯大会。

当时举办儿童节提灯之会,取其光明之意。参加提灯大会的学生每人持灯一盏,全部自备,式样不拘。有三道铁箍玻璃罩的马提灯,有用弯曲的竹枝做骨架、外糊洒金宣纸的纸灯笼,也有在小泥碗里放上灯芯倒点油、用木棍提着的小泥灯。

牵着外公的手,严定宪羡慕地看着提灯游行的小学生,恨不得加入其中。他想象着提着自己画的灯笼走在他们中间,心里痒痒得很。

当天,队伍前面的军乐队一边打着“小孩要立志,小时做小事,大时做大事”的牌灯,一边奏着《春景》。所到之处,让无锡的大街小巷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孩子们明亮的眼睛在灯火的映衬下熠熠闪光,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微笑。

这些生活中的边角小景,有一股温暖的气息,成为严定宪童年中一抹美好的回忆。

4.为画排戏

两岁左右时,严定宪迷上了绘画。其实,那时叫涂鸦更为确切。他握着外公的毛笔,歪歪扭扭地在纸上留下点点、圈圈之类的印迹。当时外公并没制止他的行为,反而特别温和地摸摸外孙的头,拿出了更多的宣纸让他继续“糟蹋”。

无锡多出画家,古代十大画家无锡就占了三位。前洲也是书画人才辈出,唐氏家族就曾出过画家。但对于外孙将来是否从事与绘画有关的工作,严定宪的外公倒没想那么多,他只是尽量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外孙能够快乐地成长。

早在1906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在中国要以美育取代宗教的缺位。鲁迅先生也在之后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与《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极力推崇美育,希望通过艺术提倡美育、传播宗教,美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可。外公受过高等教育,颇有见识。他也认同美术能够“启发儿童艺术的本性,陶冶美的发现和创造能力,并涵养感情,引起乐趣”。

发现外孙喜欢绘画,外公特意为他买来“飞机”牌铅笔和几本铅画纸,并有意识地引导他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和花草虫鸟的形状、色彩,吃饭时还与外孙一起给外婆和母亲的服饰打分。

外婆和母亲总是夸奖严定宪的涂鸦作品,耐心倾听他讲述画中的故事,有时还会多问一些画里没有出现的故事情节,这也激发了他绘画的欲望和热情。

有一次,一位来探访外公的客人撕开一包香烟,顺手把里面的香烟牌子递给一旁的严定宪。所谓香烟牌子,又称洋画儿、烟画片等,是一种内置于烟盒内的、用于促销香烟的广告小画片,19世纪末由美国阿伦金特公司首创。香烟牌子的规格很多:一种面积为60毫米×35毫米,夹在10支装香烟盒里;另一种面积为65毫米×50毫米,夹在20支装香烟盒里。都用上等白卡纸套色精印。自从西方的烟画传入华夏,本土画家便融合中西画优点、兼收并蓄,创作出大量为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烟草宣传画。有以京剧为题材的绘有百丑图、京剧脸谱、名伶剧照、滑稽戏等图案的香烟片;也有表现抗日爱国题材的香烟片,画面是东北义勇军用重炮轰击日军,反面印着“吸国货金字塔香烟,即表示抗日的决心”等字样。

为打开销路,烟草商行绞尽脑汁,推出了多枚成套的香烟牌子,激发了当时的集藏者收集全套的欲望,也鼓励人们持续购买。如果凑齐了《水浒传》的108将,还可以兑换奖品。例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大联珠”牌香烟,其中有个香烟牌子叫“封神榜”,集全128片全套者,可换得一辆美国“三枪”牌自行车。不过大人一般没有这个耐心,常常丢掉。小孩就拿来玩,争取凑成全套。

严定宪手中的这张香烟牌子,出自民生烟厂推出的“水浒108将”,画的是黑旋风李逵,背面是对李逵的介绍,还按照梁山座位次序排列。这套烟画片印工精美,人物栩栩如生,线条也特别清晰,严定宪非常喜欢,央求外公帮他找齐其他107将,可外公却怎么也凑不齐,后来一打听,原来是烟草公司没有印全。

尽管不成整套,这套水浒香烟牌子还是让严定宪爱不释手,每天兴致勃勃地照着去画。后来,他又收集了《聊斋志异》《封神榜》等烟画儿,临摹对象也更加丰富。

临摹是儿童绘画的基础。通过大量临摹香烟牌子,严定宪比较快地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有利于后来过渡到画写生、命题和创作画,也对结构、线条、构图有了初步印象。他发现,当画中人出现喜、怒、哀、乐的表情时,眉毛、眼睛、嘴巴会发生变化。欢喜时,人的眉毛弯弯,嘴巴咧开或嘴角上翘;生气时,咬牙切齿,眉毛竖起;悲伤时,嘴角下垂,眉毛皱起。这个发现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只要稍微运用一下这个技巧,他笔下的人物就生动了许多。

严定宪将自己画的古装英雄人物、帝王将相剪下来,剪成一套一套的。严定宪画画用的是外公特意为他准备的高档重磅铅画纸,挺括平整,在铅画纸的后面做一个撑脚,画就站了起来。接着,他又为这些画的人物做了几套衣服,可以经常换装。他把所画的人物排起来,中间是将军,边上是卫士,放在桌子上搭成一台戏,像模像样的,看过的人无不叫好。

1943年,严定宪入读无锡前洲树德小学。当他这手“绝技”被交好的几位同学得知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以后每逢礼拜天休息,小同学们都跑来唐家,围着严定宪,让他用画的人物给大家演戏。严定宪也很得意,为大家奉上了相当精彩的表演。他绞尽脑汁推陈出新,每次都能排出点新意来,在场的大人看到后也都啧啧称奇。

5.九江探父

1945年8月15日中午,一直守候在收音机旁的外公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晚上,外公打开珍藏多年的好酒,还给外孙倒上一口,唐家上下一片喜气洋洋。镇子里庆祝的鞭炮声几乎彻夜未停,比过年都热闹。

不久,邮差送来一封信。母亲打开一看,是父亲从九江寄来的,不禁喜极而泣。他们南北隔绝,只能用书信联系。由于战火不断,信笺时断时续。父亲在家书中诉说着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让妻子去九江与他团聚。

母亲立即给父亲回信,说要带严定宪去九江,还附上一张家人合影。外公、外婆听到这个消息也特别高兴,一边为他们收拾行李,一边托朋友找车——那个时候找车也很难。

不知经过多长时间的颠簸,几经周折,母子俩终于辗转抵达九江。久别重逢的那一刻,夫妻俩悲喜交集。父亲当年离开的时候,严定宪还小,早就忘了父亲的模样。望着儿子看着自己的那好奇又小心翼翼的眼神,父亲很心痛,一下子就把儿子抱在怀中。

没过多久,生活的焦虑冲淡了团圆的喜悦。母亲怎么也没想到在九江生存竟如此艰难。

九江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贸重镇。明朝中后期,九江成为丝织业和鱼花买卖的重地,商贾云集,往来货船川流不息。民国初年,九江生产的丝绸、米酒和酱油远销海外,弹丸之地上竟有“九市十三墟”,酒楼、金铺、银号、戏院鳞次栉比,生意兴隆。

同时,九江北临长江,南倚庐山,东临鄱阳湖,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飞机经常对江西实施狂轰滥炸,还残忍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九江人口由8.5万锐降至两万多人,经济发展也遭受重创。在此期间,九江伤4795人,亡2353人,损失房屋13213栋,直接财产损失203亿元(按1945年9月货币及物价计算)。工厂倒闭、轮船停航、铁路拆毁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在日军的蹂躏之下,九江生灵涂炭、百业凋零,几乎沦为废墟。母亲去市场买菜,触目所及,尽是荒凉。位于金贵地段的商铺荒芜不堪,疮痍满目,昔日的繁昌情形早已荡然无存。市场更是萧条,根本买不到菜,最后母亲拎着一把小葱失望地回了家。

孩子可没有这些烦恼。刚到一个新地方,严定宪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很快结识了邻居家的细伢子。细伢子对新朋友特别热心,每天带着严定宪去废墟瓦砾里寻找炮弹、子弹壳,玩得不亦乐乎。

一天,细伢子神秘兮兮地告诉严定宪,要领他去个好玩的地方看热闹。那是一个围着铁丝网的集中营,里面有成排用木头和竹子临时搭起的棚房。一些面无表情的男人用铁锹弄平院子里的场地,外面站着几个荷枪实弹的国军士兵。

严定宪奇怪地问:“这里都是什么人啊?是犯人吗?”

细伢子摇摇头:“不是,这些萝卜头比犯人还坏哩,他们是投降的鬼子。”说着,气愤地向那边吐了一口口水。

学着细伢子的样子,严定宪也吐了一口。两个孩子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严定宪从父亲那里得知:日本天皇下诏投降,所有日本兵把枪都放下了。中国成立了15个受降点,九江也成立了日俘管理处,隶属第五受降区。

他和细伢子看到的正是刚刚集中起来的日本俘虏,那些人都要被送去船码头,等着乘船回日本。可是中国哪有那么多船送他们回国啊?所以才会有大批日俘滞留在集中营,等待战俘运输船。

母亲不禁感慨:“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作为战胜国,中国政府把这些日本战俘遣送回日本,对日本战后复兴肯定大有帮助,中国人真是以德报怨。”

这番话,严定宪当时还不太明白。他每天跟着细伢子到处“寻宝”,早把上学丢在了脑后,父母为此很是忧心。

日本侵略期间,九江中学迁至铅山县杨村,九江城区多数居民去外地逃难,就学儿童相当少,当地仅余一所小学与一所中学。日军还经常派人巡视,向学生灌输“中日亲善”等谬论,并强令中小学把日语列为必修课。抗战刚胜利时,九江政府财政枯竭,百废待举,因为尚未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取得联系,所以当地的学校都停办了,严定宪因此无学可上。

当时,在九江不认识人就找不到工作,失业在家的母亲特别痛苦。她曾受过高等教育,那时能上大学的是少数人,接受的都是真正的精英教育,女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大学教育使她获得了学识和能力,她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断奋斗,以实现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与自由。虽出身富家,又是独生女,但她却自力更生,想尽办法工作,不甘心做家庭妇女。

陷入困境的母亲向同学求助。因为她是在上海读的大学,所以认识的上海同学也多。有个姓俞的同学创办了弘毅中学,这位同学就写信给严定宪的母亲,语极恳切:“上海缺老师,你快来吧!”

和丈夫商议后,母亲带着严定宪前去上海,在弘毅中学教书,严定宪同时入读上海私立弘毅小学,那一年是1946年。

6.沪上观影

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输入,中西文化相遇,上海的思潮和文化不断融入世界文化,上海电影业迅速发展繁荣。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迪士尼旋风席卷整个上海,沪上各大影院迎来动画卡通热潮,很多知名人士都是卡通片的拥趸。

张爱玲17岁时在圣玛莉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了一篇《论卡通画之前途》的文章。文中说:“卡通是20世纪女神新赐予文艺的另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妹妹。我们应当用全力去培植她。”她与好友炎樱“冒死上城去看电影——看的是五彩卡通”,张爱玲对卡通片的痴迷可见一斑。林语堂曾撰文写道:“动画影片给人类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幸福,让我们的精神得以解脱,送我们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鲁迅原来不太喜欢看电影,后听朋友们说,“和孩子一块看电影既是一种娱乐,又可教育孩子”,于是,不论写作多忙,他都会陪儿子海婴看电影。在他去世前13天,还带海婴观看了米奇系列等10余部影片。鲁迅也喜欢看动画片,许广平说他“随时都保存着天真的童心”。

严定宪在上海读小学的两年时间里,只要有空就去看电影。当时的上海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有资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国内共有233家影院14万个座位,上海一地拥有53家影院3.7万个座位,约占25%,市民看电影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严定宪和母亲住在静安寺路的重华新村。这里曾经是上海大亨虞洽卿的私宅,上海“孤岛”时期,私立大夏大学沪校在此坚持上课六年有余,弘毅中学将教师宿舍也设在此处。这里也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弄堂附近就有三家影院——一家是西班牙人雷玛斯投资建设的大华大戏院,一家是专门放映美国大片的美琪大戏院,朝南走几步就到了本书开头提到的平安大戏院。

那时看电影是很时尚的,前来观影的打扮入时的男男女女或乘轿车、或坐黄包车鱼贯而来,真叫气派。严定宪就读的弘毅小学位于平安与美琪大戏院的中间,他家马路对面也是电影院。每次看电影用不着坐车,走几步就到了,特别方便。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上海,迪士尼动画片几乎垄断了整个影院动画。各大戏院通常都会在故事片前面放映美国卡通短片,周末还有专为学生准备的卡通片专场。当时的票价也不贵,几分钱、几毛钱就可以去看场电影。

严定宪那时看了很多优秀的动画片,比如迪士尼的《小人国》《七个矮人和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大力水手》等,他被屏幕上的奇幻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电影院门口的小摊子还售卖彩色漫画小册子,比如《大力水手》《米老鼠》的连环漫画。虽然是英文的,不过一看图画就能明白意思。这些漫画为他打开了新的视野,引发了他仍显幼稚的幻想,使他感到快乐。恐怕这就是他后来喜欢美术、喜欢看漫画的原因。

严定宪的母亲也是个电影迷。她在上海读大学时,从来不看越剧、沪剧,只喜欢看电影,对王人美、胡蝶这些电影明星如数家珍。她是知识分子,又是新时代的时髦女性,生活独立、经济独立,给严定宪很多自由,儿子向她要钱买电影票,她从不犹豫。

母亲还带着严定宪去东湖电影院看《斩龙夺美》(也叫《三头凶龙》)。那是一家俄国人投资的电影院,专门放苏联片。严母知道儿子喜欢看什么电影,每当上映神话片,就带他去。严定宪在那里看了很多苏联神话片,而且都是原版。当时的电影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观众可以租一个音译风,插在耳朵上,有中文的同声翻译。

《斩龙夺美》是苏联在1939年拍摄的童话故事片。故事讲述王老汉的三个儿子按照传统的选新娘习俗,以射箭来选媳妇。王老大娶了官小姐,王老二娶了阔小姐,只有王老三的箭射到一个莲花池塘,带回一只青蛙。后来他才知道,美丽的华喜丽莎因为拒绝嫁给三头恶龙而被变成了青蛙。王老三千辛万苦取得劈龙宝剑,杀死三头凶龙,救出华喜丽莎,最后二人幸福地返回家乡。英俊的俄罗斯小伙勇救青蛙公主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严定宪。

银幕上那些精彩或离奇的故事让严定宪体验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他被带入到一个如诗如画的梦幻世界。那些可爱的人物、充满想象力的情节与精美的画工,让他的孩童时代充满了乐趣和憧憬。他的天性被拓宽,精神的翅膀得以展开。

以后的日子,动画片一直令他着迷,让他困惑。他最想知道的是这些漂亮的画是怎么动起来的。不知不觉中,严定宪对动画制作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促使他后来走上了探索动画奥秘的道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