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鸟也喜欢低矮的地方

新世纪诗典·第五季 作者:伊沙 著


二、鸟也喜欢低矮的地方

正如我相信飞

我也相信我们更了解低处的事情

飞行之外

鸟也喜欢低矮的地方

——阎安

高歌

在微信里

过着

说真话的瘾

刚敲完一串

得罪人的字

手机没电了

不知道存没存住

没存住也好

少得罪一个人

如果存住了

那就发出来

2015年5月12日

高歌的职业是电台DJ,我请他为同行服务,做《新世纪诗典》有声版,有一段赠言忘发了,那就发在这里: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约科维奇现在已是八个大满贯冠军得主,我注意到从第一个到第二个之间花的时间最长(三年),当他帮助自己的祖国——塞尔维亚拿下戴维斯杯(团体赛)冠军后,他的好运被疏通了。

锯木厂

祁国

大夫

我经常听到一种哭声

尖尖的弯弯的长长的

你这是耳鸣

慢性的

先开点安眠药吧

大夫

我的身体好像被分割了

一半麻木一半疼得要命

你这是半身不遂

慢性的

先开点安眠药吧

大夫

我总觉得全身布满了裂纹

而且已被虫子蛀空

你这是精神病

慢性的

先开点安眠药吧

去年,我用另一台显微镜《中国口语诗选》测出了祁国的重要性,甚至觉得他是被遮蔽最深的优秀诗人,到底是如何被遮蔽的呢?照理说,他是很入世的一个人,不该被遮蔽。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他自己,老将“荒诞派”的旗号打出来,而其诗比这个旗号复杂、微妙、多向,如本诗。

鸟也喜欢低矮的地方

阎安

我见的飞行中的鸟

我相信飞行的本性是向下的

作为一种命运飞行更能说明

事物向下的本性并不可耻

鸟们也是上帝的孩子

我曾注意观察鸟在低矮处的情景

在低处就着半浑半清的一处水潭

鸟们随意地洗濯洗濯凌乱的羽毛

随意地喝上几口润润嗓门

之后

一只鸟和另一只鸟

在几根乱草之下随意地捉捉虫儿

或者连虫儿也不捉

只是无声地挤在一起

挤了又挤表达同类间的情意

包括那些性格孤僻的鸟

它们离群索居形影相吊的样子

就像人类自己的孩子

同样惹人爱怜

正如我相信飞

我也相信我们更了解低处的事情

飞行之外

鸟也喜欢低矮的地方

“阎安是中国最有胆识的诗歌编辑,从《延安文学》到《延河》始终如一——这是由人所决定的,我很喜欢、欣赏、钦佩他这个人,挺二,挺狠,敢干,他作为一个陕北人倒更像关中人说的‘冷娃’。他一直在追求一种宏大、冷峻、哲学的诗歌,并且在自己的追求上越写越好……”——引近期访谈录做推荐语。

孤独小孩

瑞箫

鱼子不要都吃完

留点给姐姐好吗?

不——

你个自私鬼

将来有一天

妈妈老了

舅舅老了

你要和姐姐相依为命

你们现在也是好朋友

“我一个人好了——”

2013年8月9日

瑞箫在上海办了一台母亲节诗歌朗诵会,她即兴写了一首诗,引起在场或不在场的译者的追捧,纷纷将其译成多种外文……我在微信里注意到这则信息,但我有意不点那首诗,因为我正面对她的一组来稿,待到选定,我才点开,英雄所见略同,正是本诗。我欣赏最后一句,有“上普”的语感,写透了“独一代”。

乌兰巴托的夜

左小祖咒贾樟柯

穿越旷野的风啊

慢些走

我用沉默告诉你

我醉了酒

飘向远方的云啊

慢些走

我用奔跑告诉你

我不回头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风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云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游荡异乡的人啊

在哪里

我的肚子开始痛

你可知道

穿越火焰的鸟儿啊

不要走

你知今夜疯掉的

不止一个人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风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云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乌兰巴托的夜》是我最喜欢的华语歌曲之一,两个版本我都爱,我听说原版词作者是老资格的蒙古族女诗人韩霞,但那版歌词却构不成诗——或者说现代诗,左小祖咒改编版被我称作“难听版”,但他的歌词却是一首现代诗:“穿越火焰的鸟儿”是漂亮的意象,“我的肚子开始痛”是反抒情的口语。

我决定让自己等一个人

楚尘

我决定让自己等一个人

一个熟人

我一定要把他或者她等到

否则不再回家

一辈子等不到就一辈子

不回家。我等啊等啊等啊等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我在一分一秒地等待

我看着那些三三两两

从身边和我擦肩而过的人

我多想中间

冒出一个熟人

我没有任何目的

我那时的心情就想见到一个熟人

坊间已称楚尘为“中国第一诗歌出版家”——在我心中,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至高美誉!西方出版界有句行话:没有出过诗集的出版人再成功也不能算作伟大的出版家。中国人有种特别糟糕的集体心态:好事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占全喽!所以,他们加速了对诗人楚尘的遗忘,但《新世纪诗典》不会忘记。

雨伞

王渝

我喜欢哲思。总想到人的价值:从群体到个体,最后落到自身。

正这么想着,到了餐馆。

外面竟然下起雨来,不大不小。

我问老公有伞吗?他说有。从车后拿出一把递给我,自己戴上帽子。

我正要打开伞。他说,跑一下就到了,不要打开伞。

我问为什么。

他说,不要把伞弄湿了。

我与王渝大姐相识颇早缘分颇深:想当年,我们都是严力主编的《一行》同人,她在《今天》担任散文编辑期间还发表过我的两篇散文——那也是我作为诗人与这份以诗驰名的文学刊物仅有的缘分,所以说,所谓缘分不过是人与人的缘分。本诗来自严力推荐(又是缘分),我一读果然了得,大呼一声“好”。

点灯女人

万达

土司家的房子很大

庭院很大

院子里的灯塔很大

地牢很大

牢里盛着油的锅很大

一百二十一盏灯很大

她在每个黄昏降临的

时刻点灯

把灯点到广场上

点到石头发光的缝里

点到油锅老粗的麻绳上

点到关押她男人的牢房里

点到只剩下土司屋里的一盏灯

然后她发着光躺在那里

想象的诗意,即事实的诗意,那是头脑中发生的事实。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越是外行的读者(也包括外行的同行),越爱说,为什么不写成散文或小说?越是外行,禁忌越多,他们不希望诗是开阔、包容、综合的,他们以为诗就是标准化抒情。对于95后诗人的老辣,我已见惯不惊了,这让学生腔没的活。

记忆中的县城电影院

雪潇

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我们排队走进电影院

地狱的守门员,一五一十地

把城关三小的所有师生

数核桃一样,数进了他的黑色瓦罐

这是老县城最大的一间房子,现在

拉上了老县城最大的几挂窗帘

师生们正襟危坐,等待一束光从头顶飞过

等待银幕上开放黑暗中的花朵

电影开始了,工农兵放射光芒

我们双目炯炯,朝比远山更远的地方

极力地望去,异域风光

把我们渐渐

引入他乡

本诗题材并不新鲜,似乎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个人发现,但感染力很强,因为这是上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我由此想说:在某些题材上,连“重复”都是有价值的,在某些只有用心才会写出的题材上。这个行当里眼高手低的人太多了,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人太多了,他们声称怕“重复”,却永无创新。

家有考生

君儿

暮色降临

等儿放学回家

饭菜半已上桌

半在锅里

他吃得不多

口味较刁

每天的剩饭剩菜一大堆

转天只有倒掉

我对自己发誓

这样的行为

只能持续到高考

侯马近期有个口头理论非常好:诗人的形象——在君儿这一组来稿中,置于第一首的本诗中,她的形象是:母亲、女人、大地的女儿;从第二首到最后,她的形象是:少女(情怀)、才女、女诗人、知识女性——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选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在树与树之间

潘洗尘

四十年前我在国家的北边

种下过一大片杨树

如今她们茂密得我已爬不上去

问村里的大人或孩子

已没有人能记得当年

那个种树的少年

四十年间树已无声地参天

我也走过轰轰烈烈的青春和壮年

写下的诗赚过的钱浪得的虚名

恐怕没有哪一样再过四十年

依然能像小时候种下的树一样

即便是烟消了云也不曾散

于是四十年后

我决定躲到国家的南边儿继续种树

一棵一棵地种种各种各样的树

现在她们有的又和我一般高了

有时坐在湿润的土地上想想自己的一生

能够从树开始再到树结束

中间荒废的那些岁月

也就无所谓了

这是一首活出来的诗,而不是写出来的;这是一首思考发生在写作之先的诗,更多时候我们“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是一首具有中年智慧的诗——而这是装不出来的,高喊“青春无悔”的人一定是个年轻人(与岁数无关),真正的中年,知道“中间荒废的那些岁月”。

晒花生的妈妈

湘莲子

初中时

我去她家

她妈妈在晒花生

一边翻动

一边说

你们别吃啊

这是给你哥哥结婚的

她大学毕业

她妈妈还在晒花生

她结婚了

她妈妈还在晒花生

都说那花生是给她哥哥结婚的

如今她儿子都结婚了

她妈妈还在晒花生

2015年5月

《中国口语诗选》毫不含糊地严格编选,引发了部分口语化诗人甚至非口语诗人今后“何去何从”的思想斗争,湘莲子是其中最坚定的“革命派”(革自己诗的命),这让她经历着阵痛,也赢来了收获。拿本诗来说,从思维到叙述到语言到滋味,已经是一首完全的口语诗,并深得其妙。

放鞭炮的

刘川

放鞭炮的

是个男人

还是女人

是个大人

还是小孩子

是个局长

还是下岗工人

是个汉族

还是朝鲜族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他放的

这几只鞭炮

又清脆又响亮

把死气沉沉的夜晚

震翻了

我头顶上

豁然开阔

放鞭炮的

管你是谁

你是我的亲人

透露一点选刘川稿子的心得:他每次来稿,有一半诗(有时还超过这个比例)我首先放弃,是那种开头很随意(伴有真口水),语境很开放,软议论到底的诗。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部分是刘诗中的下品。另一半与之相反,一看就是纯文学——是的,在这一点上我很保守,纯文学的语境必须是封闭的。

乌鸦

图雅

乌鸦在我们这里被视为不祥之鸟

在蒋涛的奶奶家那儿是好鸟

2015年3月29日

江油诗会现场订货作品,我个人很喜欢。它从写作到阅读都值得说道:图雅写的时候,当然知道蒋涛的奶奶家在日本,但她没有写明,说明她很会写。绝大部分读者不知道蒋涛的奶奶家在日本甚至不知道蒋涛是谁,但没关系,所指变成了能指:爱在哪儿在哪儿,反正在那儿,乌鸦是好鸟。

失眠

马海轶

如果深夜还不能入眠

我就不再努力。我就醒着

保持某种姿态。朝黑暗那边张望

一直把黑暗看透。黑暗尽头

闪现光影,只不过

没有那么清晰。另一些时候

我会按亮台灯,翻一遍字典

从仓库的底层,找出安神药丸

然后聚精会神,支起耳朵

倾听世界。狗声在夜色上绣花

风的火车顶上,云在歌唱

而在北方,鬼魂正在哀嚎

如果正好是春天。花朵

都会把香味变成珍珠

大珠小珠,清脆落在耳廓里

或者部分融化,部分蒸腾

作者是我的老朋友,他给我的感觉是:多年以来,他住在青藏高原上不肯下来,顽固地坚守其高原抒情诗,他也试图将现代的因素尽量多地纳入其探索,但终归是有限的。每一首的趋近完美似乎都在告诉我抒情诗的背时。海轶兄风趣幽默、怪话连篇、忒有喜感,为什么一写诗就变成了另一个人?望兄深思。

深情

张小波

不要在意我们将成为尸骸

不要在意尸骸将沉入泥土

不要在意泥土会填满眼眶

不要在意眼泪还会渗出

多余的头发,婴儿的头发

还会

在泥土里生长

不要在意被穿短袜的儿童

踢出我们的骷髅

他和她,一排排摆正

这深沉的军队

这露出神秘笑意的军队

这撕掉臂章的军队

不要在意他们抠出眼眶里的泥土

只是,只是泥土坚持自身的视觉

转向孩子们的上空

骷髅调整站姿,使之更适合思考

不要在意一队重型卡车辗过

孩童奔逃,鸟群高飞

不要在意一把巨斧收集的海水

供祭奠之用

在更深更深的深渊

那枚紧咬手指的戒指

悄然松开了。哦,鸟群高飞

哦,孩童奔逃

微博上初读本诗小吃一惊,拿到电子文档细读之后这个吃惊加大了,为什么会吃惊?众所周知,对于诗歌这个行当来说,张小波属于公开挂牌的“下岗工”,并且年过半百——这把年纪又不常写,却写得这么深情这么好,让我着实吃了一惊。我昨天才说过抒情诗的坏话,本诗又让我看到了它的前途。

广场舞

孙家勋

世界上本来没有广场

跳舞的人多了

就有了广场

咦!——近日微信流行切口,用轻佻的语气表现讶异之意,我发此“咦”有两个意思:一、它出现在孙家勋笔下让我感到惊讶,似乎是诗找到他,而非他找到诗;二、前天马海轶、今日孙家勋,都是《葵》与徐江的死忠之士,但似乎并不死忠现代诗,不光他们二人……那么,你们的死忠价值何在?

蚯蚓之舞

凸凹

鸟的舞

排开雾

鱼的舞

排开水

人的舞

排开人

没有比蚯蚓

更困难的了

蚯蚓的舞

排开土、排开大地

蚯蚓的舞

排开地狱,和亡灵

为了这天塌地陷的柔柔的一舞

蚯蚓把体内的骨头也排了出去

2015年6月

有人喜欢揣度我的口味并加以总结——干脆我自己来总结吧:《新世纪诗典》第一喜推“有话要说”“事实诗意”的口语诗;第二喜推短小精干、美轮美奂的意象诗;第三喜推现代性强、以小见大的抒情诗;杜绝不入流的新诗,不喜十三不靠的杂语诗。本诗当属第二种,我欣赏它隐秘地表达出了表达的艰难。

规则

吴猛

最爱捉迷藏的小胖

也许是藏得太真

至今

还没有出现

曾经在游戏中寻找的小伙伴们

还没找到小胖

就在母亲的吆喝声中

回家吃饭了

小胖在他们酒足饭饱的印象里

早已瘦得没有了人样

当初没有参与游戏的小胖的父母

却苦苦寻觅了二十多年

只有他们还在陪着小胖

认真地做游戏

就是“小胖丢了”这么点事儿,却被作者叙述得千回百转牵肠挂肚——这就是叙述的魅力,形式的作用——只把形式当作表达内容工具的人是玩不出这种效果的,形式即内容,我早说过:“形式与内容不是皮和肉的关系,是血肉难分。”作者吴猛是书法专业的硕士生,顺便展出他的字。

纪念

于贵锋

为了那唯一看好我的人,也要不停地开采我自己——

开采是我

如同钻头那样的纪念

在旷野

在风中

在街道深深的黑暗和生活的霜里

不是金子

而是有毒的铅

吃进嘴里

又渗入文字的内脏

——这还是我的

独自的纪念

我和他所爱的人相携着给予人间

白发的信任

2014年6月

本诗作者此次来稿未署名(不知是否有意要考一下我的眼光),我从中选中了本诗,回话“要照片、简介”,回信说他是于贵锋(1.0作者),忘记署名了——于是,一个佳话构成了,就像梅西可以把一个人过两次。作者与我分享了佳话的荣光,也需要承受我选稿时的心理:本诗有点语焉不详,但新作者可以鼓励。

蓝孩子

懒懒

洗澡脱下来的

蓝布衬衣

牛仔

短裙

青花瓷图案的胸罩

和内裤

皱褶地

被扔在

潮湿的

洗手间的

地上

像一群犯了错误的

蓝孩子

又是《新世纪诗典》式佳话:庄生推荐过她一次,未遂;她自己投来稿子,入选。其实,我没那么闭塞,在庄生推荐她之前,我已经注意到她:一些我讨厌的人在抬她——这不会影响我对其诗作的判断,感觉在“事实的诗意”上做得不够,语言也比较糙。本诗是精品,出自一颗明显的诗心,生趣盎然,跃然纸上。

风景

蒲小林

两个瘸子下完棋,彼此搀扶着

走了

两根拐杖开出鲜花,让桌子

春光明媚

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此时此刻真实的编辑心情: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已经习惯了著名诗人专写臭诗,即使在《新世纪诗典》内,我对推荐次数多的诗人还能写出好诗每每感到惊讶,我已经习惯了更多更好的诗是由无名诗人或新人带来的强大事实。譬如本诗,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说都是经典,完美成了它的缺点。

篮球

李壮

一个篮球

它不明白

人们为什么要拍打它

还要争夺它

到手后

却又被投出

它不明白

有时人们为什么欢呼

有时又为什么愤怒

它不明白

什么也不明白

分明就像一个四肢发达的傻瓜

但在不经意地被一次次抛打间

孤独却被抛走了

因此感觉不到孤独

留下的只是自己的

欢乐、骄傲、自满

它又蹦又跳

但它并没有发现

在空虚欢乐的背后

自己慢慢变成了一张

空虚的皮

2015年1月2日

又来一个00后。我刚从一项诗歌活动中抽出身来,又听到了知识分子那种棺材里发出的声音,他们好虚弱呀,永远要强调,我比你有知识、我比你深刻……可是他们的诗,特有痕迹地幼稚着肤浅着干瘪着丑陋着。按照中国知识分子的诗歌理论,孩子根本无权写诗——仅此一项,足以证明其反动性。

那个年代

王琪

下午多么散淡

涌来大地上的空茫

南山下来的风是温暖的

叶子的低语,碰上我发梢

仿佛与一个季节的临近

可以同日而语

那时,我还保持着童真

青涩一点点在延续

那时,我还想到花开

父亲栽种的园子里

土豆、黄瓜、包菜收了一茬又一茬

这至今离不开的菜蔬

是我一生的喜欢

对吹过山岭的风不着迷

而对罗敷河上空浓浓的月色着迷

在三十年前坐过的土塬下

背对高低起伏的蒿草

与父亲冰冷的墓碑

一个渐渐接近中年的人

他的生活,被什么悄然撕成碎片?

一个名词决定了本诗是一首好诗——这个名词是:“罗敷河”——读到这里我心怦然一动,这就是陕西之于诗歌的天然优势,随便一个地名就有可能是《诗经》、唐诗的典故,我所追求的写作试图消解符号的力量——说明这力量确实存在。在陕西应该有人这么写,关键在于如何写得更好。

与舌共舞

李勋阳

我有时会拿妻子的手机

登录自己的微信和微博

看看新诗典和朋友圈

在转发和写评论时

发现

妻子的手机默认词汇

和我手机上的默认词汇

迥乎不同

比如我刚刚输入

haoshig不完全拼音

我的手机会跳出

“好诗歌”

字样

而她的

则蹦出

“好事噶”

三个字

内容不同

还带有

云南口音

太有意思了!这才是当代诗、现代诗、21世纪的诗!这才是语言诗——电脑时代的语言诗的升级版!一诗同时写出了人的存在、语言的奥妙——是一首值得研究为之写大论文的诗,朱剑说:“你的弟子不能同时好。”我说:“摁下葫芦起了瓢,勋阳这回好大发了,怪怂一跃而成实力派!”

好消息

摆丢

上周听儿子说

某某、某某同学

总是妈妈去

参加学校活动

这次“六一”也是

因为没有爸爸

清晨,车里的收音机

传来一个消息——

本市某网站

可以淘租爸爸

陪小孩过节

按小时收费

听后我有些激动

想把这个消息

告诉儿子

让他同学租爸爸

或者把我租去

2015年

没有幽默感和智性的干屎橛喜欢将后现代口语诗攻击为“段子”,说明他们还是中国特色的又土又硬的干屎橛。这种干屎橛是决然写不出这种“段子”的,它不但需要幽默与智性,还需要人性与心灵!想想看,第一季行将结束时,摆丢还是重点培养的“苗子”,现在已经成长为《新世纪诗典》主力军,什么叫“成长”?

母亲没有什么不一样

三个A

她经历过文化大革命

经历过大饥荒

经历过单干

经历过村庄的寂寞

经历过临产的疼痛

经历过贫穷的艰辛

经历过背着生病的儿子

走到二十公里以外就诊

经历过沉默的年代

经历过大火烧过的岁月

母亲一生没有什么不同

她和那个年代的同龄人

在最好的日子老去

在最富裕的梦里瘦下来

她生下五个儿女

五个儿女又生下了

十个孙儿孙女

她一生都在忙碌中

经历胃痛和耳鸣

经历感冒和发烧

经历失眠和头疼

经历水土不服

经历月圆月缺

当她累了睡着了

她将经历一场大火

变成我每天都要

呼吸的空气

我出道甚早,所以第三代在我面前装不成B,当年的默默可以说出这番话:“诗歌是最大的意识形态。”我当场欣表赞同。对于诗人,三观何等重要,我亲眼看见:

三个A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克服自身的不足(短诗),硬是把自己变成广西诗歌的先锋符号,面前这一首是要一跃成为大诗人的节奏!

我的诗

张甫秋

我怀孕了

我生产了

我有了好多孩子

好多丑孩子

好多丑到我不忍心

再看他们一眼

任他们在角落孤寂地哭

撒泼地哭,无声地哭

哭到心软

好的诗人,总是在一般俗诗人不敢想的地方朝前想去。把诗比喻成自己孩子都能想到,说成是丑孩子已经甩掉了百分之九十,沿着丑向前想就甩掉了剩下人中的百分之九十,再往后发生的就独属于好诗人自己了。张甫秋整体创作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或者说到了一个岔路口:除了新鲜,还有什么?何去何从,自己领悟。

谎言

阿文

二十多年未见的

中学时的好友

想方设法找我

并保持电话联系

每次我都会说

和诗人在吃饭

与诗人在聊天

陪诗人在医院

与诗人在外地的外地

等等,来结束

无话可谈的谈话

每次都心有愧疚

时间一长

他们便不再电话与我

偶尔打来电话

先问:和诗人在一起吗

我抬头看看妻子

“和诗人刚刚到家”

让人无言以对的生活!让人无言以对的好诗!我个人认为此为近期最好的一首,可与我刚在北京仲夏诗歌节上朗诵过的《酒桌上的谎言》相媲美,且各有千秋。还是那句话:中国真正的最好的农民诗人在《新世纪诗典》:莫渡与叶子;中国在岗的最好的打工诗人在《新世纪诗典》:正是阿文。最好的不会把题材当课题写。

焦虑

刘斌

一间屋子

太阳常年在无人的午后

晒着玻璃下的灰尘

散发出味道

我走进来

要找一样东西

却突然忘了要找什么

我站着吸进这间屋子的味道

我到底忘了什么

2015年6月9日

《新世纪诗典》不是一本糊涂账:刘斌上一次被推荐是在2013年1月28日,距今快两年半,他干吗去了?也许自己最清楚。他离开时以2.0并列90后男诗人第一,他回来时以3.0单列90后男诗人第一,对于成长缓慢的90后男诗人来说,2.0似乎是很难越过的一道坎儿。本诗我虽推荐了,但还是觉得新鲜度不够。

羊年头炷香

如也

羊年正月初一,腰痛

站不住,坐不住,卧也难受

足不出户,不去姐姐家拜年

羊年正月初二,腰痛

站也痛,坐也痛,趴着也痛

连屁股大腿都痛开了

过年七天乐,这样往高潮去

可不是个事儿

初三开始吃药,筋骨贴像补丁

Bia在腰上屁股上大腿上

初四,说不清楚好点儿没有,足不出户

初五,还是说不清楚好点儿没有,足不出户

初六,躺床上在手机截图上

研究人的脊椎骨

庙里的钟声在敲,春天来了

脊椎骨正一节一节烧成灰

2015年2月24日正月初六

《新世纪诗典》选诗也选人,貌似“无底线”的微信帮助我选人,我很难相信一个三观混乱、把诗歌当作向上爬的手段者会是好诗人。在微信中,如也是我看着顺眼的少数之一,恰恰他“骂人”——其实是说真话。一个好诗人生活在广东会感到孤独,我不明白在那个省为什么坏诗人都很自信,并且嚣张。

迷失的药香

阿樱

太阳下沉,群山渐渐露出它的

驼背

谁从黑暗中走回来

麻布的衣衫窸窣作响

灯一闪人字草立在门边

像说谎者交叉着双手

又似剪刀……光影倏忽

我打开第一重咒语

巴戟在前面引路

打开第二重咒语

蝉蜕不见了

打开第三重咒语

你的头发纠结着那么多那么多

黄果仔

碰疼我。现在

从前载你而去的漂浮木

已清除出光秃秃的岸边

童年的天井

桔梗开花扁豆发芽

现在只有我眼含悲伤

听见你喊着这些宝贝和我的名字

喊累了

你就伏在我的膝上睡吧祖母

这是一首好的抒情诗——《新世纪诗典》从来不排斥抒情诗,我们排斥的是泛泛而抒的庸常之作。不论哪种风格,诗的好坏之间,是三观的差异,是智慧的差距。

本诗之抒情,曲径通幽处,不是为抒情而抒情,它呈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关照世界看待生死的方式,南方的气息也颇为浓郁。

罗马人的后代

吴雨伦

路边

那个老外在打电话

语速很快,不是英语

我想起了那个叫维吉尔的人

两千年前

他站在罗马

在某个不知名的大街

用一种奇怪的语言

朗诵诗歌

赞美宫殿浩瀚

惊叹繁华盛景

幻想宙斯之庇护

以为城垣永驻

两千年后

他的后人拿着电话

或许是他的后人

在中国的街边

打电话

用自己的语言

但不会太久的

2015年

不瞒您说,他是我这半年来所观察到的写作上升最快、状态也最稳定的诗人,这个范围绝不局限于90后。他写每首诗,有着与其19岁的年龄不相称的多思与审慎,生怕分量轻了、生怕写单薄了,每一首都像是要“写尽”,不留余地,成活率高。本诗最令我震撼,不是知识的渊博(他是历史控),而是幻灭感。

高速公路

石薇拉

高速公路上

两辆名牌车

你争我夺

正当他们

放慢速度

准备和解时

一辆普通轿车

超过了他们

孩子眼中的世界太有意思了!是我们注意不到的那一部分,如果本诗是大人写的,我会觉得他(她)目光敏锐、感受细腻、感觉新奇。我永远忘不了,这是一个读布考斯基(伊沙、老G译本)开始写诗的孩子,当然与盯着《诗刊》《星星》寻求发表的孩子不同。在某年校园诗歌节,那种孩子读了我一身鸡皮疙瘩。

如果有来生

高晓松

以前人们在四月开始收获

躺在高高的谷堆上面笑着

我穿过金黄的麦田

去给稻草人唱歌

等着落山风吹过

你从一座叫“我”的小镇经过

刚好屋顶的雪化成雨飘落

你穿着透明的衣服

给我一个人唱歌

全都是我喜欢的歌

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

等候鸟飞回来

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

他会自己长大远去

我们也各自远去

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

就这样吧

以往提及高晓松,我绝无好话,白纸黑字,有据可查。我见不得其形象和谈吐,在电视上看见,是我的换台信号……所以,此刻我挺佩服他,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闯进我的《新世纪诗典》,凭借一首歌词——只因它是我眼中的一首好诗。一句“就这样吧”,说明其语言意识高于所有写词的,也高于百分之八十的诗人。

仙鹤

蒋一谈

纽约中餐馆的窗玻璃上

画有一个彩色仙鹤

我看见一个东方男人

走过去又退回来

站在窗前细细端详

他的肩膀斜了一下,接着

右腿微微向上抬了一下

仿佛想骑上去飞回故乡

作为出版人,他间接助攻了《新世纪诗典》,他策划的《被一代》(未出版)成了《新诗典(第一季)》的蓝本;作为小说家,他专攻短篇小说,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作为诗人,他当年在北师大就读时就是一位校园诗人,近年恢复写诗,在海外旅行途中写出一连串闪光之作;作为师弟,他无疑会加强“北帮”的力量。

浑蛋

靳日波

一个长发女孩朝楼上

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声

“浑蛋”

我正从她跟前走过

十几个窗户打开来

像翅膀,要带动整座楼

起飞

然后,所有人出奇地安静

似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

浑蛋

还有我

昨日长安诗歌节第154场,是一场好诗盛宴(与上月北京仲夏诗歌节形成巨大反差),我不断欣赏到诗人们对于“微妙”的深刻表现——可以这样说,你是否能抵达“微妙”,是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诗人的标志——这不,“微妙”又来了,一个迟到的80后,《新世纪诗典》四年,完成了对于80后的全面追踪。

深夜的秘密

李华阳

隔壁的女主人

嘎吱嘎吱地

嚼着水果

说让我玩一玩

你的玩具嘛

我从未见过

他们家的孩子

男主人是个

夜夜晚归的胖子

我也翻出自己的

那些旧玩具

每一件都像父亲

再也不好玩

从“微妙”到“秘密”,从80后到90后,让“微妙”写得微妙一点,让“秘密”写得秘密一点……我乐见中文诗歌朝向人性的深处、生活的背面写去,我乐见我儿子辈的年轻人占领纯文学的高地,我乐见新诗百年走向成熟的黄金时代,我乐见中国诗人的家族内部四世同堂。

华南的狮子

沈雨涵

华南有一头狮子,

它不会跑也不会跳。

华南有一头狮子,

它看不见也扑不了。

华南是一个残疾人,

他的狮子也是一头残疾狮。

2013年5月3日

此为《新世纪诗典》推荐的第七位00后小诗人,年方11岁。这七位无一例外都是“诗二代”,沈雨涵是女诗人楚雨之女,有趣的是,我也同时约了其母之诗,审稿的结果是女儿入选、母亲落选。《新世纪诗典》发生过妻子入选,丈夫落选而大吃其醋大骂《新世纪诗典》的事,我想母亲是不会的,母亲只会为女儿骄傲。

放生

姚风

周末,我去池塘

钓鱼

去年放生的鱼

已经长大了

姚风,“NPC李白诗歌奖”最高奖——成就奖新科得主,他便承担着与中文诗歌各种年度奖项得主,尤其是偷了我们创意却又抢在我们后面颁发的绵阳市政府“李白诗歌奖”得主一比高下的任务,以我观察,姚兄赢面甚大。因为那些奖,正派者奖的是名而非诗,邪派者奖的是蝇营狗苟。

诗歌这五年

南人

在这五年间

我第一次参加公开的诗歌朗诵会

稀疏的台下

我只认得浩波、朵渔、伊沙

其余的是观众

后来参加朗诵会

我能认出浩波、伊沙、朵渔、徐江、小尹、巫昂

其余的是观众

五年过去了

在最近一次的诗歌朗诵会上我发现

我能从台下的观众里认出伊沙、浩波、朵渔、徐江、小尹、巫昂、中岛、

春树、木桦、土豆、溜溜、鬼鬼

剩下的少数几个

可能是还没被我认识的诗人

或者观众

2005年

真好!被我在不久前长安诗歌节某场中当场订货。十年前的诗,内容让人感慨,如果续到现在,其中有些名字要被另一些名字覆盖了,而有些名字是不变的。形式上也值得称赞,换个俗手写,一定直抒意义,即使保留叙述——也像是在转述,而南人只写他目击到的、具体的,极具现场感。是一手而非二手货。

课间的发现

韩敬源

我注意到

学生们留出了

中间前三排

把课堂现场

搞成了凹字形

我在课间

和一个学生聊天

得知真相

来自高年级的同学

告诉他们

坐在前三排

遇到兴奋时

我的唾沫

会打在他们脸上

以各种标点符号的形状

2015年

初获大奖,对青年诗人是个考验,我的门生韩敬源没有经受住考验,不要把原因全都归咎于客观因素,主要是主观上有一种社会人的心理在作怪:觉得可以歇一歇了——这一歇,状态找不回来了。本诗是低潮中的一次雄起,来自深厚的职业积淀,作为同行我可做证,貌似写得狠,实则写得准,师道尊严不复存在。

米饭

起子

她从饭店出来

端着一个托盘

上面是几个菜

两碗米饭

看样子

是要送到路对面去

这可能是

她亲手做的饭

但这不是她要吃的饭

她自己应该

还没吃饭

没办法

她就是吃这碗饭的

中午的阳光

直落在这两碗米饭上

白得耀眼

2015年6月26日

启蒙的时代早已不再,我也不能完全忘记读者。如果你读本诗,读第二段非常饶舌的诗行,你觉得很有语言的魅力,你就可以读诗;如果你读本诗,会感受到一种朴素的天然的生活的美,你就可以写诗。读者与诗的关系,就是缘分的碰撞,有则留下,无则走人。起子也是诗人画家,顺便展出他的画。

小红

宋雨

丫鬟小红端给太太一碗刚熬好的参汤

她知道这汤是如何滋补

太太和老爷的

床笫之欢

有一次在花园里

老爷赏花之际

摘朵绽放的牡丹对着太太说

这花哪有你开得好

开得妙呢

小红端回参汤碗

发现碗底还有一小勺剩余

她不知道这是她的太太故意留给她的

2015年

在宋雨近期的这一组来稿中,我欣喜地看到求变的努力,甚至有口语方向的努力,但最终选定的却是一首“后退”的诗——我想,这才是一个编辑与作者之间最健康的关系。她被广泛赞扬的诗都写于几年前,那部分诗的光彩在其目前的写作中已经难以再现,此时不变,更待何时?但也不一定是朝着口语。

父子俩

刘天雨

周末晚上回家

父亲正在看电视

此时电影频道

正放映着《雨果》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

虽然之前看过

我还是坐下来

陪着他看

(也许是他陪我看

我很确定

他不会喜欢

这样的电影)

我们说了几句闲话

他从我的烟盒里

拿了支烟抽

后来就沉默着

在雨果

修好他的机器人之前

他就睡着了

我坚持看完

叫醒他

告诉他

那个孩子

找到了

开启机器人的钥匙

他嗯了一声

并未在意

起身关掉电视

回卧室睡觉去了

父子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是严肃成熟的文学必须面对的主题——这样的诗,不会出现在几年前的刘天雨笔下,非得等到他30岁以后,也从创作个体上体现出这一点。前两天的长安诗歌节某场中,美国诗人苏大伟说:他喜欢语言朴实、意义复杂的诗——于我心有戚戚焉,这也是成熟文学成熟的诗的表征。

夜行兽

第广龙

光线在哪里?

黑暗中,光线

断指一样,光线

扳断了自己

消失不见,无迹可寻

踩着碎叶,穿过茅草的隧道

光线收集者,各自活动

经过一棵树,停留了片刻

还仰起了头,星星也已经熄灭了

一定有发现,一定会得到

从心际掠过的,那一瞬光照

偶尔相遇,看见的眼球

布满了纹路

那是断指的指纹,在显现

黑暗和黑暗,混淆在一起

需要分拣,甄别,筛选

才能把断指找出来

才能把断指接上

并不是擦亮一根火柴

并不是打开萤火的门

那是漫漫长夜,向内的挖掘

食肉动物,食草动物

都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光线

灵敏的听觉,听见了伤口的新鲜

转移到老虎身上,老虎一声咳嗽

挖地三尺,能挖出琥珀状的固体物

有些光线在呼吸,还会飞行

抽搐鼻子,在更黑里

才有更亮

有的光线,有奇怪的味道

似乎来自,甲虫的腋下

眼镜猴拿着眼镜

眼镜蛇是个瞎子,鳞片却在反光

光线,那游走的指尖

在沙沙响

指爪锋利的,似乎不是在寻找光线

而是在寻找金属

光线,也需要敲打

溪水流过的地方,石头

已经顶破了膝盖

2015年

《新世纪诗典》编到第五年,并未有太多的人质疑我的选诗,但遇到合适的机会,我还是会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第广龙最近的来稿中,至少有两首达到及格线的口语诗,我都未选而选了本诗,因为本诗可以在意象诗中达到90分以上……也就是说,不是诗人伊沙而是编选家伊沙,在选、在编、在推荐《新世纪诗典》。

无题

张明宇

因为发诗

发现代诗

教高中语文的老婆

把我的微信

给屏蔽了

本诗的入选,对于作者本人非常重要。在经历了去年一个高速进步期之后,作者在今年两次大型活动的现场表现非常暗淡,我因此而建议他:别出来参加活动了。本诗算是刹住了颓势。有些诗人,一生中偶出好诗,却难以成为真正的好诗人,那些好诗甚至无法给自己提供营养,他(她)们拒绝生长。我们都该警惕。

盛夏日记

周鸣

中午路过教堂门前

看见一个光着膀子

面目慈祥的乞丐

坐在石阶上数硬币

恍惚中

仿佛看到了

走下神坛的上帝

我注意到作者加入了“新诗典互动”,这是一种高强度的自我训练,肯定是会带来好处的,但我也注意到周鸣目前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互动”给定元素,并不是叫你写同题诗,不能就元素而切题,亦不能写成咏物诗——咏物诗的思维简单而僵化,这正是现代诗比新诗、古诗高的地方。当然,本诗没有上述毛病。

如此的蓝,让我坐立不安

李宏伟

天空如此的蓝,醉汉戴一草帽风出门,让我坐立不安

土地如此的蓝,向导双手抹满野蜂蜜,让我坐立不安

房屋如此的蓝,三万尺水井围住院墙,让我坐立不安

河流如此的蓝,过河的人成为第三条岸,让我坐立不安

山坡如此的蓝,撕开衣服露出玉米颗粒,让我坐立不安

输电塔如此的蓝,高压线度不过几只寒鸦,让我坐立不安

车辆如此的蓝,柴火的根烧成灰烬的图,让我坐立不安

马匹如此的蓝,展开翅膀向火取暖,让我坐立不安

沥青如此的蓝,停下道路听取树的誓言,让我坐立不安

果实如此的蓝,头发向内深长,让我坐立不安

红色如此的蓝,拍一下转身大喊,让我坐立不安

北方如此的蓝,种下教堂只露出尖顶,让我坐立不安

疯狂如此的蓝,走过来唤醒,让我坐立不安

战栗如此的蓝,掌声失去层次地回响,让我坐立不安

收获如此的蓝,有嘴者一起咀嚼,让我坐立不安

妻子如此的蓝,望向方言外面,让我坐立不安

女儿如此的蓝,用沙滩创造海洋,让我坐立不安

九月如此的蓝,倒下的会再站起来,让我坐立不安

《新世纪诗典》里有几个玩排比句的高手:李岩、秦巴子,现在又来一位。排比属于修辞,以排比句撑起来的诗属于修辞写作,从理论上说,我并不看好,所以看稿时更加苛求。我想,既然你们用一个固定的句式,后退一步;那我就要求你在每句变化的新奇上,前进一步——本诗做到了,我预感它会成为业内名作。

月亮、窗户、我

无用

这一生

我和月亮

和窗户

结下了不解之缘

吃饭的时候

睡觉的时候

搭车的时候

我已经习惯靠着它们

我已经不习惯

有月亮有窗户

而没有我在的时候

或者

有我在

有月亮

而没有窗户的时候

或者

有我在

有窗户

而没有月亮的时候

其实有没有它们都无关紧要

我可以哄自己说

月亮正躲在云朵背后睡大觉呢

外边刮大风窗户不能来

你就乖乖地待在这里马上就会好

什么也没有的时候

我就在墙壁上画一扇窗

一个月亮

再虚构一个我

更多的我

更多更多的我

满屋子的我

满屋子的我

在屋子里吵架

2015年

如果你问我在《新世纪诗典》的漫漫晋级路上,第几关最难?那么我的回答是,关关都难,第二关为最——因为,有数据可查。倒在第二关面前的人是最多的,这也应验了:得一首好诗易,总出好诗难,二是最小的多,是质变的节点。恭喜无用2.0,他再一次证明了:用《新世纪诗典》的营养武装自己是最聪明的选择。

他讲述自己遇到的一件趣事

蔡喜印

他讲起以前

自己当城管时

遇到的一件趣事

一个星期天早上

他去买菜

在市场入口

看到很新鲜的白菜

走上前去

问白菜如何卖

那个菜农

撇下两个买菜的人

挑起菜筐

头也不回地跑了

他说他出门时

不穿制服就好了

那么好的菜

没买到

有点可惜

2015年

我受惊了,刚看了本诗作者的小档案——我第一遍看错时觉得正常:我将作者大学毕业的1989年看成了作者的出生年——我第二遍看对时大吃一惊:作者生于1966年,我的同龄人!《新世纪诗典》最忠诚的追随者,追随了不知多少年,中间连名字都换了,跟好多《新世纪诗典》诗人都成了朋友,今天他终于修成了正果!

假想敌

沙凯歌

我一点也不想

成为那个人

回到家,她还给我打电话

说她误会了我

她希望

我能听她说说话

我说,我得边做饭边听

因为老公要回家了

然后,我按了免提

她说呀说

我洗菜、切菜、拍蒜瓣儿

剁下鱼头,比画着菜谱,做一份烧带鱼

偶尔也会,不知所云地

回应两句

比如鱼很新鲜,姜不够了之类的

最后我说

我老公回来了,要开饭了

她说你去吃饭吧

并谢谢我

听她说那么多

2015年

我估计正在转型成口语诗人者如今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我的话:口语化不等于口语诗(见《口语诗论语》)。周伦佑当年说我:伊沙的诗弯弯儿多——口语诗就是弯弯儿多,直肠子一根筋玩不了。拿本诗来说,这种表现太有意思了,“假想敌”或许仅仅是自己的两面,抒情诗会怎么写?一定干巴巴说出,索然无味。

熊家大院

华子

我没见过当大地主的爷爷,

我见过熊家大院带铜狮环的大木门就行了。

我没见过万里挑一的奶奶,

我见过熊家大院的百步厅堂就行了。

我没见过爷爷的一群小妾,

我见过熊家大院一排排厢房就行了。

我没见过爷爷的兄弟姐妹,

我见过熊家大院一个天井套一个天井就行了。

我没见过爷爷的邻居乡民,

我见过熊家大院四周破败的小青瓦房就行了。

我没见过爷爷的脾气和为人,

我见过熊家大院的太师椅和小香堂就行了。

我没见过爷爷的家产和遗嘱,

我见过熊家大院剥落的朱漆和模糊的画像就行了。

崆峒山诗会召开在即,是《新世纪诗典》在这个夏天的重头活动,如白立推荐诗中所写,“订货”又将成为诗会上的最大热词。什么样的诗会被我当场拿下?本诗就是一个例子,它来自春天的江油诗会——“李白诗歌奖”颁奖礼朗诵会的现场,“我没见过爷爷的一群小妾”把我逗乐了,川中多鬼才,现代诗写族谱。

水扶州的下午

白林

风中裹挟着黄沙,像尘埃最终是要随风飘散

盘山的小路,让那些来去的步履踩着,终日地面朝黄土

一只叫帕拉沟的蜥蜴,折断了肢爪

被一场祸事埋藏,迄今风雨飘摇

那个号称帕拉皇帝的刚让笑娃造过反

后来又被清兵们手中的刀剑斩杀得很惨

灭掉了的水扶州,废墟们的下午

在这个三月悬崖畔的甘肃桃绽放的时候

从爬拉沟眺望,水扶州的左边

是一处叫安乐的雨水,正在淋湿着关于一场洪水的记忆

兵灾之后,洪水接踵而至水扶州的城池便轰然倒塌

扶之南有处坪地,雍正三年开始了筑城,至七年

扶州城就这样消亡,南坪城在破旧立新的声息中诞生

黄沙飞扬,绵密而硌人黄沙很轻

轻到落地生根,铺展着一层又一层时间的累积,如丘

板结成疙瘩般的质地坚硬,就像那些只能在光影的恍惚之间

还能瞅见的捧着大海碗蹴在坎上的身影们

那些纵横的沟壑,很像一张老脸

要以山岗之下的白水河作为流淌的见证

至今喘息不已,就像拿起一杆兰花烟

被南坪城老街道屋檐边晒太阳的人们

从闲汉嘬成老汉,口沫乱溅说着那年

汪一伦县长率保安队在上桥禁烟的传奇……

在他们的眼中,罂粟花带着血的鲜艳

浸透了水扶州的前生

依然是春天江油诗会的现场订货,听到这一句时我笑了:“后来又被清兵们手中的刀剑斩杀得很惨”——此次是对语言的会心一笑。我生于成都,四川话说不地道了,但听无问题:这是方言写作,四川相当多的诗人都是方言写作,他们仗着四川话属于北方语系,书写出来照样看得懂。从理论上说,最高的语言是方言。

下辈子

蒋彩云

多打了几个喷嚏

摔跤受伤的地方还疼着

要是就这样死了怎么办

妈妈真会像她说的

没有我她也不活了吗

爸爸会不会

一遍又一遍

翻着我写的日记

然后精神失常

姐姐也会梦着我

然后哭着醒来

骚仔还会告诉别人说

我小姨在睡觉做梦

好朋友烧着纸骂道

彩云你个短命鬼

去那边做个有钱人

买衣服再也不要看价格

讨厌我的人

担心着我会吓他们

有人哭有人笑

我都看不见了

我在乎的是

他们给我穿的衣服好不好看

想着下辈子

是个大美女

“诗人助攻”是《新世纪诗典》的传统,从第二季兴起,到第三、四季走向高潮,从本季开始有衰落迹象——可见做一件好事易,总是做好诗难,这时候,广西诗人三个A挺身而出,推荐了多位优秀的广西诗人。蒋彩云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我喜欢这种诗:语言天然,内蕴深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