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离亭燕

宋词三百首 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凌枫 等 注


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译文】

这一带的山川本来就如图画一样,到了秋天,风景更加清朗。蓝天浸落在碧水中,看不到穷尽的迹象,但只见天光与水色互相映照着对方。水中的小岛小洲上,蓼草丛生,芦花摇荡,或隐或现着一道道竹篱,一座座草房。云边帆影片片高张,烟外酒旗低低垂放。六朝在这里几度兴亡,如今都成了渔夫樵子闲谈的对象。我在高楼上惆怅地远望,西边的地平线上,无言地沉落下昏黄的夕阳。

【注释】

⑴风物:景物。潇洒:清丽的样子。

⑵霁色:雨后初晴的天色。

⑶蓼(liǎo)屿:长满蓼花的水边高地。蓼,水边植物名。荻花洲:荻花丛生的小洲。荻,水草名。

⑷低亚:低垂。

⑸六朝:建都于金陵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品赏】

词为作者客游金陵之作。上片纵览江山。首句着笔地点,次句着笔时令,起手即下“如画”、“潇洒”两则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一锤定音,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如画”是美不胜收的景观,“潇洒”是超尘脱俗的风致,从而凸显出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接下来是具体的点染。“水浸”两句为江景。天水相接,浑然莫辨,一个“浸”字写出了浩渺的江势,而“霁色冷光”在“水浸碧天”后加写,更是不苟之笔。这里的“霁色”并非实指雨后天晴,而是在江水映衬下的色泽效果;同样“冷光”也含有江波向秋空借寒的意味,从而使“相射”的用语确切不可更易。“蓼屿”二句为江中洲景。前两句明丽,这两句清疏,确使人有“如画”、“潇洒”之感。下片怀古抒感。词人先宕开一笔远眺,从远远的“客帆”、“酒旗”隐现出人影的活动,于是思绪从自然转至人事,由空间导向时间。“多少六朝兴废事”,点明了金陵在三百多年间连续经历六个朝代兴亡替代的史实。词人并不具体回溯和发挥,仅用“尽入渔樵闲话”一笔收束。这六字冷隽精警,而“渔樵”又与上片“竹篱茅舍”隐相照应,足见词人并非无根之想。江山如画,人世无凭,词人的万般感触,无限怅惘,尽被此六字一网打尽。至此再言已成多余,于是词人独倚高楼,再度以“寒日无言西下”的景语结束了全篇。近人况周颐曾将这一结尾同秦观《满庭芳》“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比较,指出:“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历代词人考略》)通过层层的景物勾勒与语言提炼,一步步导入“苍凉萧远之致”,确是本词的匠心独运之处。

【作者素描】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致仕。今存词2首。

(史良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