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德树人 为人师表

立德树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研讨会30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韩景阳 李淑红 主编


立德树人 为人师表(1)

胡和平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清华大学教书育人研讨会3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师德论坛。本次论坛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万明东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北京教育工会主席史利国主席也来参加我们的论坛。刚才的几个发言都非常精彩,王孙禺老师作了主题报告,对什么是师德怎样进行师德建设作了理论探讨,施一公、尤政、聂建国、吴霞、马春生等五位老师结合自己在教书育人中的体会,分别从责任、爱心、学术、梦想等多个方面,谈了自己加强师德建设、做好教书育人的感悟和工作中一些具体的做法。他们的发言让我们很受启发、非常感动,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之所以为国家培养了那么多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与我们这支教师队伍分不开的,与他们高尚的师德分不开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这里我也谈一些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基础

师德,就是为师从教者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作用极为重要,古今中外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居于社会各行业之首。

我国具有悠久的教育历史,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传统,从文化传统和历史上对教师是比较尊重的。《周礼》认为,“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大家耳熟能详的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论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可见,思想品德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首先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春秋时期晋国执政者范宣子问鲁国大夫叔孙豹何谓“死而不朽”,叔孙豹回答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就是说,比建立功勋、著书立说更为不朽的是立德,即树立德业。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但建有书院,在书院中也非常重视道德的教育。如嵩阳书院有一副对联“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刚才王孙禺老师的发言中也提到,孔子说“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我们古代供奉“天、地、君、亲、师”等。这些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教师的重视和对于教师品德的重视。

在国外,师德或者说教师伦理也受到高度重视。加拿大要求教师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品质:关爱、尊重、信任、正直。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不要帮助学生,不歧视学生,公正对待学生。日本的《伦理纲领》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习惯和教养,意志坚强,性格坚韧,有责任心,有进取心,尊重他人,敬畏自然。当然,由于国情、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各国的师德规范并不能互相照搬,但各国对师德都很重视,也都有较高的要求。

我们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份视察我校时强调,高校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希望大家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不仅为学生作学习传播知识的表率与楷模,还要作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表率与楷模,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要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并于2011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广大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最近,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刚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推进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师德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师德之所以受到古今中外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是因为人才培养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具有高尚师德是前提,教师会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调整产生直接、持久、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关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我们重视师德建设是出于人才培养的战略考虑。师德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教师来说遵守职业道德是安身立业之本,如果背离师德,我们就不能承担起教师这个光荣的职责。

因此,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是我们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的基础,是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的核心任务。

二、坚持和发扬清华大学师德建设的优良传统

清华建校至今102年了。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清华大学的教师在师德方面形成了光荣的传统,如爱国奉献、集体主义、淡泊名利、严谨求实、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等等,将每位老师的力量汇聚起来,日益积聚成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清华精神。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对清华师德的生动写照——在自身提高方面自强不息、在教书育人方面诲人不倦、在助人成长方面甘为人梯、在尽职尽责方面厚德载物,这些也是一个世纪以来清华教师不变的情怀。

正是因为认识到师德和师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清华大学历来重视和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形成了加强师德建设的优良传统。老校长梅贻琦,有著名的“大师之谓”也;蒋南翔校长提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两支队伍会师”、“双肩挑”等。从1984年开始,教书育人研讨会已经举办了30年,每年一次,每次有一个新的主题,我们今天的师德论坛,就是教书育人研讨会的活动之一。另外,学校从1953年开始召开教育工作讨论会,最初称教学研究会,至今已持续了50年,目前学校正在筹备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无论是教育工作讨论会,还是教书育人研讨会,都要讨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师德和师德建设经常是会议的主要内容。

在1997年的教代会上,在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将师德凝练整理,形成了清华32字师德,即“敬业报国,育人爱岗,务实求真,进取自强,克己奉公,团结协畅,为人师表,仪态端庄”。我们一直大力倡导32字清华师德,加强师德和师德建设。“敬业报国,育人爱岗”,概括了清华教师应有的政治方向和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务实求真,进取自强”,概括了清华教师在本职工作中应有的精神和追求,是清华的优秀传统之一,也是清华人的风格。“克己奉公,团结协畅”,表达了清华教师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关系方面应有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仪态端庄”,对教师日常道德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在32字师德规范提出以后,全校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的优良师德基本要求,对于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发挥了积极的动员和引导作用。

在长期的师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师德建设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赋予师德新的时代内涵,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师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注意挖掘和宣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刚才我听到了五位教师的交流发言真的很受感动,吴霞老师描述的故事,班级的25位同学一同发生日祝福短信,回头看到25张笑脸为她唱生日祝福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这些老师之所以受到学生的爱戴,与他们倾心教书育人,具有高尚的师德分不开。师德建设要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各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合力。这些做法和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以坚持和发展。

三、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当前,我校正处于新百年的起步阶段,也进入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师德建设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教师队伍不断进行的新老交替,对中青年教师如何继承发扬优良师德传统提出了新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强调提高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同时,如何相应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如何用完善的制度保证师德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深化。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也要求我们在新的办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大力推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全力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教师队伍是办学的根本保证,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广大教师要坚持和弘扬清华长期形成的优良师德传统,高度重视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水平。

一是要热爱教育,严谨治学。清华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在教学、科研等各类不同的岗位上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自觉把引导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业务又红又专,成长为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要发扬清华教师不图虚名、崇尚实干、从严治学、从严执教,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勇攀高峰、不断创新。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我们更要力戒急功近利、夸夸其谈,要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范。

二是要为人师表,提高素养。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而只有恪守师德的言行,才能产生正向的育人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学高身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学不高者,没有能力教好学生;而身不正者,学生是不会听他教导的。因此,清华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要举止文明、清廉从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实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模范。

三是要关爱学生,倾心育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生的需要是学校这类机构和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依据,只有热爱学生,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第一责任,全身心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去,我们才能让教育这个行业、让学校和自己的事业有更好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认为四个字非常重要,就是“乐之”“得法”。所谓“乐之”,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以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至乐;所谓“得法”,就是要不断提高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培养学生过程当中要处理好“道与术”、“教与研”、“教与学”等三个关系,在育人方面要从教知识和技艺层次提升到教能力和方法的层次,最后到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境界的层次。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份高尚的职业,一个神圣的事业。教师的工作,不仅关乎自己和学生的前途命运,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盛衰荣辱。因此,师者之位,非德才兼备、正己树人者不能居之。我们做教师的,要修身立德,增益才能,燃尽自己,点亮学生的梦想,照亮学生的前程,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塑造希望、实现梦想。

作者简介

胡和平: 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

 

——————————————

(1) (2013年5月30日)在清华大学教书育人研讨会30周年——师德论坛上的讲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