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一部分 叛逆者(1893—1927)
序
沁园春·长沙
(1925年秋)[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
1921年6月29日18时,一艘小型蒸汽轮船离开湖南长沙的码头往北驶去。季风带来的降雨笼罩着这片灰蒙蒙的大地。船上有一个50多岁的中国人,留着小胡子,穿着和神态都像个学者,从西边门走来。他有一个年轻的同伴,那人走路时稳健的步子像一个农民,身高近6英尺(1英尺约0.3米),比人群中的其他乘客高了一头。他似乎不知道用他白皙修长的手做些什么。这双手和他的粗布衣服以及打着补丁的布鞋相比,令人感觉惊讶。这两名男子,何叔衡(原文为He Shusheng,有误。)和毛泽东是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湖南代表。在他们离开之际,没有人在码头上为他们送行。毛泽东(他的朋友们更熟悉他的字:润之)上船后就和何叔衡分开了,他在一间船舱里遇到一位穿着西服,爱做友善手势的年轻人。于是,两个年轻人开始了长时间的政治辩论。在这个淫雨霏霏的季节,洞庭湖看起来像茫茫无际的大海。船开始驶入浩瀚的洞庭湖,毛泽东回到甲板上,口袋里装有一本名为<资本主义简介>的小册子。衣冠楚楚的青年男子再次碰到他的朋友,取笑他阅读的书籍,于是争论又开始了。这位年轻人名叫萧瑜(字子昇),第二天他在武汉上岸。
当时的毛泽东可能不知道这促成了他的命运。[4]少年时他就是个叛逆的孩子,他拒绝和先祖们一样当一辈子农民,后来去了一所小学任教。从1919年夏天开始,他作为接受了新的!启蒙思想的小学教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投身于当地的政治活动。借助这次旅程,他迈开毕生从事的革命道路的第一步。至少,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是这样的。这几乎神圣的关于未来的认知经常使得历史学家在研究伟人的一生时屈从于目的论的看法。事实上,从1910年(那一年,他离开家)到1927年12月(彼时他带领数百个起义失败者流落山林),毛泽东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路,屡遭挫折:先后对他的父亲和最初的老师感到失望,当他认为自己在北京终于找到值得探索的梦想时,却发现他作为知识分子永远不会得到大家的接纳。
在工农运动风生水起的时候,他退而组织地方运动,却受困于这样的改变太过渺小。
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战士,他发现自己希望组织的革命阶级几乎算不上一个阶级,甚至还不如在国民党左翼感觉更舒适。
作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干部,他看到悲苦的农民阶级的愿望和政客们以农民的名义提出的政治纲领之间有一道日益扩大的鸿沟。
注释:
[1]我引用的毛泽东诗词部分来自博肃礼(Guy Brossolet)的《毛泽东诗词全集》(Paris,L.Herne,1969),一部分选自聂华苓夫妇翻译、让·比亚尔校对的《毛泽东诗词全集》(Paris,Seghers,1973),以及斯图尔特·施拉姆在《毛泽东的权力之路》中的英文翻译。在巴黎第七大学的讲师王晓苓的帮助下,我也参考了1957年1月发表在中文《诗刊》上的文章。王晓苓在2008年《中国研究》第28期上介绍了《诗歌构思的条件》,它的发表引起了反响。
[2]1924年12月,毛泽东向国民党请了病假,住在韶山。1925年9月下旬,他在回广东继续开展国民党活动的途中经过长沙。在寒冷的秋风中,他坐在河中心的橘子洲头,面对着古老的城市,引起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也是在这样美丽的季节,他和意气风发的同学们乘船到橘子洲上聚会游赏,在江心搏击风浪。萧瑜觉得岛上的果实成熟时,这个长长的小岛看着像“浮在水面上的红色和金色的云”,长沙的名字就得自橘子洲——“长的沙洲”。
[3]Stuart Schram,Mao.s Road,2,pp.225-300.他认为毛泽东此时不是老朋友萧瑜在《我和毛泽东行乞记》中描述的野心勃勃又粗俗的样子(Collier Books,New York,1959,pp.159-164)。毛泽东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一个投身于危险的政治活动的英雄形象。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沁园春,它所描述的情况、引用的“同学少年”这四个字,都让我们想起杜甫的名诗《秋兴八首》。年老的诗人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思索自己一生坎坷,年轻时的朋友们大都获得了世俗中的成功——“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此时的毛泽东年轻许多,但当他回到曾经求学的城市,将要重新开始军旅生涯的时候,也许会自问这样做是否明智。他本可以和萧瑜等朋友一样,成为一个湖南的乡绅。但他选择了更危险的命运,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也许也会有某种挫败感。面对刚刚萌生的这种担忧,毛泽东的回答显得非常隐晦。答案在“挥斥方遒”这句诗中,尤其是最后两个字,让人想起道家经典《庄子》第二十一章《田子方》:战国时魏国的一位智者邀请近乎完美的弓箭手登上高山,踏着险石,对着百仞深渊射箭。弓箭手惊惧拒绝。道家圣人说:“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4]毛泽东和他的两个弟弟泽民(1896年出生)、泽覃(1905年出生)以及收养的妹妹泽建(1905年出生)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泽”字,它的意思是“润滑有光”、“带来益处”,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八卦,指“喜悦,温柔和快乐,天人合一的时候”(《利玛窦词典》)。这个名是由一个风水先生在毛泽东出生三天后起的。当时,几乎每个读书人在青春期结束时会获得一个“字”,它通常是老师起的,意思或写法与出生时的名字密切相关。毛泽东曾经用过一个字叫咏芝(Jin,p.1),后改为润之,“用善行施惠”。因此,他的长沙朋友们一辈子都这样称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