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似飞鸿踏雪泥·考取功名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欧阳修的慧眼识珠和热切力捧,奠定了苏轼发展的高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飞冲天也在情理之中。
慧眼识珠,方平引路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明者引路,慧者推荐,智者提携。一位成功者的背后,缺不了慧眼识珠的领航导师,他们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指引着一叶小舟乘风破浪去远航。
因此,讲究尊师重道的华夏儿女,总将师生情谊看得重如泰山,并一生铭记。特别是文人学者,多用文字以表铭记师恩和情感永续。
苏轼在《祭张文定文》中说:“轼于天下,未尝志墓。独铭五人,皆盛德故。”
“独铭五人”,即富弼、司马光、赵抃、范镇、张方平,此五人乃苏轼一生崇敬与仰慕之人。
从《苏轼文集》中收录的十三篇墓志铭与十二通“碑”可见,苏轼所记之人主要以宋代元老重臣、妻妾、门生、保姆、朋友等为主,在其“平生不作行状、碑志”的原则下,这些“破例而撰”的人物就尤显与众不同了。
张文定公便是其中之一。张文定公,名方平,字安道,号“乐全居士”,谥号“文定”。中茂才异等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曾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担任地方长官,官至参知政事(宰相),反对任用王安石,反对王安石新法。政治上多受非议,是处在政治风暴中心的“敏感”人物。
那么,苏轼为何不避讳而要为其撰写墓志铭呢?
因为张方平对于“三苏”有引荐之恩、提携之情。正是由于他的极力推荐,“三苏”才在朝堂上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荣登“唐宋八大家”之列。而苏轼还独领宋代文坛,继欧阳修之后荣登了新文坛领袖,引导宋代文学走向更为辉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