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一轩潇洒正东偏—一场风花雪月的朦胧往事

闲品《断肠集》:朱淑真诗词传 作者:孟斜阳 著


五、一轩潇洒正东偏—一场风花雪月的朦胧往事

一轩潇洒正东偏,屏弃嚣尘聚简编。

美璞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

谢班难继予惭甚,颜孟堪晞子勉旃。

鸿鹄羽仪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

——《贺人移学东轩》

这首诗是朱淑真写给一位求学书生的诗。

中国香港学者黄嫣梨在她的《朱淑真研究》一书中认为:朱淑真在少女时代,在娘家认识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书生,并且相互爱慕,暗生情笃。其根据之一,就是这首《贺人移学东轩》诗。

在这首诗里,朱淑真写了这座叫做“东轩”的学舍:“一轩潇洒正东偏,屏弃嚣尘聚简编。”“东轩”坐落在朱宅东边,很是空敞洒脱,不拘一格。这里远离世俗尘嚣,远离人间浮华,显得清静自在。屋子里只有书籍典册为伴,翰墨书香,清幽绝尘,可见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美璞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美璞”是指具有良好质地、但未经雕琢的玉石。美好的璞玉就不要放过被雕琢成精致玉器的机会,涓涓细流积少成多终会形成渊深的大川。这两句诗说得十分恳切,正透出朱淑真热情、善良的性情,其中也不免有几丝对这位书生的钦羡与爱慕。

“谢班难继予惭甚,颜孟堪晞子勉旃。”这两句诗连用了四个典故。“谢班”中的“谢”指东晋时以咏雪著称的才女谢道韫。她的叔父谢安雪天合家聚谈,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勃地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班”应是指班昭。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完成了《汉书》。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是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这里,朱淑真是说谢、班两位才女之后无人能继,我已经非常惭愧。“颜孟”分别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和亚圣孟子。这一句意思是你要多加努力,成为颜回、孟轲那样的人物还是有希望的。“鸿鹄羽仪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说是那鸿鹄的翅膀一旦生成,你冲天飞腾之日迟早会到来。这最后一句就是很热切地鼓励和期勉了。

朱淑真的这首诗显然是写给一位欲赴京应试科举的书生。从全诗的口吻来看,“东轩”是那位书生刚搬进的一间靠东边的书屋。朱淑真写了这首诗相贺,行文典雅,中规中矩,语句中有些客气。只是“谢班难继予惭甚,颜孟堪晞子勉旃”一句,倒有些“卿卿我我”的意味了:我这女儿身恐怕是赶不上谢、班那样的才女了,但你还是有希望成为颜、孟那样的人物。客气的嘉许之中,难免有一番暗暗的情愫,有一种不分彼此的亲切与友善。

从诗里透出的几分客气,又有几分诚挚和热情。我倾向于认为,朱淑真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因家贫借住在朱家的书生。那位在东轩读书的男子可能是一位远亲或是朱淑真父亲的故交之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借住在朱淑真家刻苦攻读,以求仕进。从此,朱淑真因家中住进一位通晓诗书的异性朋友,进而能够经常相互接触和了解。

在少年时代,遇到像朱淑真这样的事,多半是会有故事要发生的。

《红楼梦》里,也正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姊妹们先后进入荣国府,入住大观园,和贾宝玉等朝夕相处,耳鬓厮磨,所以才发生了那么多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朱淑真家住进了这样一位读书应试的书生少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这一点,限于史料,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知道,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子如果在情感上发生剧烈变化,会对她的生活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当然,更不用说直接反映心声的诗词创作了。

在朱淑真的诗词里,婚前婚后的作品在风格情调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写春夏秋冬四时景物。据多数学者专家研判,这些描写风花雪月等季节景物的诗词多半是朱淑真婚前所作,是深闺里表现清欢闲情之作。所以,这一类诗词中,我们可以寻找到她此时的心境和情感脉络。

我们来看看这首《春日即事》:

轻寒噤瘁花期晚,

皱绿差鳞接远波。

跃藻白鱼翻玉尺,

穿林黄鸟度金梭。

闲将诗草临轩读,

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

眼前无事奈春何。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位姿色秀丽的少女手拈一张诗笺,独倚窗前,托腮凝眉,细细地吟咏着诗句。不时抬起头静静去听那江里渔船上远远传来的歌声,眼里掠过一丝忧郁。她感到眼前的春色又将逝去,不禁神伤。

我们不禁要问,朱淑真手里的诗稿(诗草)是谁写的?她“临轩”而读,这个“轩”字一意为“窗”,一意为“轩阁”,所以可以解为“临窗”而读,也未尝不能解为“临东轩而读”。同时,诗稿可能是她自己创作的,但也可能正是东轩里的那个书生所写。她和他住得近,一开窗也许就能看见。所以“尽日倚窗情脉脉”一句顿时显得并非虚托,而是实写自己的情愫和心事。“眼前无事奈春何”,她对这段感情还是感到有些虚幻和渺茫。

春天过去,到了夏天。我们再读一读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夏日游水阁》:

淡红衫子透肌肤,

夏日初长水阁虚。

独自凭栏无个事,

水风凉处读文书。

淡红衫子透肌肤,如此轻薄飘逸的夏日红衫,能看见雪白的肌肤,任谁见了也会动心。这让我们想起了李清照《丑奴儿》里的那一句:“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夏日里,女孩子打扮成这般漂亮,还独自到水阁凭栏吹风,不时还在“水风凉处读文书”。这“文书”在古时一般作“书信”之意。那么,我们要问这是谁写的“文书”,为什么不在闺房里读,而是独自一人跑到水边的阁子边来读?

我们有理由问,凭什么说这“文书”就不是东轩那位书生所写呢?或许这时,朱淑真刚接到了“他”的书信,所以一个人趁大家都在午睡躲到这僻静的水阁边,读了一遍又一遍,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一首《探梅》:

温温天气似春和,

试探寒梅已满坡。

笑折一枝插云鬓,

问人潇洒似谁么?

正是冬去春来、乍暖还寒的天气,天气变得温暖了许多。朱淑真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郊外,只见那梅花已经开遍了山坡。于是,她笑着折了一枝寒梅斜插云鬓,然后问同行的人:“看,我漂亮吗?”诗中的语言欢快活泼,色彩亮丽,有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快乐。这个折花插云鬓的动作,这笑问别人自己是否漂亮的语气,都让我们想起了李清照的那一首《减字木兰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买了一朵花插在云鬓上,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情郎欣赏一下,看是花美还是人美。这里朱淑真插花入鬓,显然也是想让人看到她的美丽娇颜。

这一插花,一笑问,都是有所寓意。女为悦己者容,也为己悦者容。

可见,朱淑真的兴奋和快乐既是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也肯定与同来的人有关。我们不妨大胆假设,这同行探梅的人就是那位东轩的书生。只有他的存在,少女朱淑真才会感到“温温天气似春和”,才会忍不住“笑折一枝插云鬓”,才会笑着“问人潇洒似谁么?”就像有些性情温和文静的女孩子忽然话多起来,有些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忽然沉静下来,不用说是因为有了心事。朱淑真满眼春意,折花插鬓,还笑问旁人,这样一位性情洒脱开放的少女形象在诗词中是少见的,正如她后来所写的那一首首惊世骇俗的诗词一样。

朱淑真心境的明朗和亮丽,还可以从一首《下湖即事》中感受得到:

晴波碧漾浸春空,

邃馆清寒柳曳风。

隔岸谁家修竹外,

杏花斜袅一枝红。

潋滟水光,晴空万里,在深闺里只觉春寒料峭,柳条在风中摇曳。朱淑真隔江而望,只见那一片竹林深处,忽而斜斜地探出一枝红杏来。让人想起那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绿中点红,色泽明艳,反映出朱淑真心头的一丝欣喜,想来她远望风景的眼中,满是一派融融春意。

《礼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红杏”这个美丽意象,总会让我们想起很多美好的情形。在晚唐五代的花间词人韦庄那里,我们读到过一首《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是的,杏花吹满头的春天就要到了,朱淑真也遇到了一位青春年少的书生。我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朱淑真心中正在潜滋暗长的那种脉脉情愫,心头的那团温暖的火苗正在蓬勃地燃烧。

我们不禁要问:是这样吗?淑真姑娘,那位宋朝的纯情少女,隔着八百多年的时空,我好像听到了你的心声:“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山上的花儿到了春天就会开,姑娘长大了心里就有爱。

那么,她的那位心上人后来又如何呢?

春闱报罢已三年,又向西风促去鞭。

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

贾生少达终何遇,马援才高老更坚。

大抵功名无早晚,平津今见起菑川。

——《送人赴试礼部》

《送人赴试礼部》中的“人”,应该就是朱淑真那位有些才气、有些潇洒、又有些贫困的意中人了。所以,这是朱淑真赠送给那位即将远行赴京应试书生的第二首诗。

春闱,指唐宋礼部试士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在这首诗里,朱淑真鼓励他屡次落第后不要灰心丧气:“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并且以西汉贾谊、东汉马援境况相勉励。贾谊虽才华横溢、少年得志,但自从被汉文帝贬往长沙后一生坎坷;马援到老方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却功成名就,青史扬名。她希望书生此去赴试,不计从前的挫折,定能金榜题名。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朱淑真不仅感情丰富细腻,对失意之人也善作安慰和鼓励。这也说明,她是多么渴望这位书生能够一展才华,金榜题名,使自己终身有托。

此外,她还写有一首《春日亭上观鱼》:

春暖长江水正清,

洋洋得意漾波生。

非无欲透龙门志,

只待新雷震一声。

鱼儿漾上水面带起水波,一点点,一圈圈,荡漾开去犹如江面水纹。它并非没有一跃龙门化龙而去的志向,只是在等待那一声新雷。

有个典故叫做“鲤鱼跳龙门”。《淮南子·修务训》中说:“江本有水门,鱼游其中,上行得过者便成龙,故曰龙门。”我感觉,朱淑真的这首诗也是鼓励心上人的。她以鱼化龙的非凡理想追求来激励书生奋力一搏,赢取功名。“只待新雷震一声。”新雷起处,自是大地苏醒、万物争春的一派新气象。那时,也将是她和书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刻。朱淑真对他一再鼓励,希望他能够金榜题名,一飞冲天,然后风风光光地抬着花轿来迎娶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