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习惯就好

我想给你一个家 作者:文昊天


习惯就好

儿时的我内向而倔强,首次表现该特点是出生后一周内从未哭过。据母亲说,当时全家人着急地抱着我回到医院,央求医生无论如何也要把这聋哑婴儿治好,而经验丰富的医生端详了我一阵,猛然抬手狠狠打了一下我的脚心,我顿时啼哭不止。

出生后不哭的孩子不多,而我长大后哭泣的次数也少之又少。即便因为不乖被父母揍,即便他们在我8岁那年离了婚,即便在继母家里因偷偷给母亲打电话而反复被她数落,敏感的我也都是悄悄地找个地方躲起来,不去和谁诉说,自己消化并习惯一切。

似乎这种性格与生俱来,从童年开始,我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就是遵从习惯,但习惯是什么呢?我想,习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存在的意义也值得思考。

小时候我极度挑食,即使川菜在全国菜系里雄踞榜首百年,即使外祖母烧的饭菜满街飘香,但芹菜、苦瓜、西红柿、胡萝卜、肥肉等上百种食物,想进我的嘴难度也堪比登天。而我的拿手绝活儿是可以将丸子里的姜粒精准地挑出来,此招练得炉火纯青,方圆百里无人可及。家人的各种规劝都难以奏效,除非母亲或舅舅在场,我才可能乖巧地吃下一些。他俩见外祖母的苦口婆心对我无效,时常会“爆发小宇宙”,母亲用“星云锁链”,舅舅用“庐山升龙霸”,二人一张一弛,出手默契,时常揍得我脑壳嗡嗡,“武功”尽失。由于对舅舅“爆发小宇宙”的时机难以把控,我不得不渐渐把一口不吃改为吃“汤泡饭”——用此方式吞咽较快,能迅速完成吃饭任务。但很快,这种没有营养并且伤胃的饮食方式就被舅舅的“天马彗星拳”消灭了,而那一天我正好看到《圣斗士星矢之海皇篇》中的星矢对海马将军使用这一招。

我也是自作孽啊,谁叫我时常邀请舅舅一起看《圣斗士星矢》呢,再加上他悟性高,修炼快,除力道把控不稳外无懈可击,所以在舅舅的各种功力压迫下,我挑食的习惯得以改变。

成长伴随着质变。习惯也在被迫形成后带来了益处,若从小的行为习惯未被打破,或许会为长大后的自己设限许多。长大后渐渐发现,芹菜炒香干好香,芹菜的粗纤维也好性感,有助于降血压和治便秘;苦瓜也没想象中那么苦,它降血糖、去火、去毒,对治疗小痘痘异常有效;我曾最抵触的生姜,驱寒暖胃,也成为我若干年后留学法国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煮火锅的必备佳品;而番茄炒蛋更成为我长久一人居住时为数不多会做的菜。

其实所有的习惯都是形成你今时今日模样的细胞,它们本就良好,与他人在出生时并没有什么不同。而那些你看到的功成名就或者成绩斐然的人,在起步之初或许也有挑食的习惯,甚至还有委屈的过往与各种人生的悲剧,但他们的细胞里载满了与命运角逐的抗体,可能是从早晚刷牙的习惯开始,从一天看三部电影开始,从一周写一万字开始,从起床出门便谨遵当日的十七条计划必须完成开始。那么遇到态度不好的出租司机、坑你钱的停车场管理员、排队加塞的无良青年,基本也会一笑置之。所谓心中充实,才有底气快乐。而不好的习惯是“癌”,大多数人与此“癌”斗争一生,忙碌不堪却又碌碌无为,吹牛散漫终也默默无闻。

在父亲和继母家住到12岁时,我被搬到了母亲和继父家里。继父给我的感觉很好,温和有礼,成熟得体,但我那青春期莫名的敏感始终作祟,看到有外人靠近他,我会躲在角落里毫无理由地生闷气,好似担心刚建立的和平关系又将被打破。记得有一次,在继父开的“轻松驿站”咖啡店里看到他和一个阿姨聊天,我当着他们的面冲出店门,一路狂奔,不知所措的继父在我身后紧紧追赶,直到我摔倒在铁路桥上,继父才追到双膝全是血的我。他抱着我回到店里,给我母亲打了电话。我也不知道自己因何生气,但就是想哭,内心酸楚。

我也是长大后才理解当时的自己,总会把不安和敏感逐渐放大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地步,这应该是很多离异家庭的小孩常会出现的状况吧。少不更事的我们时常会把秘密藏起来,自以为是委屈埋在心里,在面对一个陌生人以及他所带来的未知即将进入我的人生时,我做不到理解,更难以接受。

不恋旧,但念旧,不变初衷才是最大的独立。

正如在父亲和继母家生活时那样,在母亲和继父家里住时,我仍然异常谨慎,在搬来之前我对如何扮演一个乖孩子还是有一些聪明伎俩的,可我发现我低估了母亲的实力。母亲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对于我的成绩、礼节及为人处世,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尤其是在继父面前,她不允许我有丝毫不懂事与不上进的表现。而我也始终不能像大多数孩子在自己家一样完全放松下来,我习惯性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我在这个家里的位置,我怕父母会因为我犯的错再次争吵,怕他们会因为我的成绩下降而埋怨对方,更怕我的敏感会让母亲和继父的关系出现裂痕,似乎我在两个家里都是客人,有些累赘的客人。

继父唯一一次揍我是在我第一次撒谎被发现的时候,我将试卷上80分的批改痕迹用涂改液涂去,然后用复印机复印好,再重新写上100分。现在看来,真是机智又拙劣,但当时的我只是害怕母亲看到80分后会大失所望,才不得已而为之。我将真实的试卷藏于学校旁卖牛奶的冰柜里,这个弱智的计谋没过多久便被母亲识破。当母亲领着我回到牛奶店找出我藏着的试卷时,牛奶店的阿姨嘴巴张大得几乎可以吞下一头牛。回到家,不知是不忍心还是无奈,也许是母亲从未想过我会欺骗她,她并没有揍我,而是让继父动手。继父让我先跪在小房间里,我听见外面电视机嗡嗡作响,有那么两三秒我甚至有种什么都没发生过的错觉,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叫暴风雨前的宁静。而最后的结局是事后一周我的屁股都疼得让我难以入睡。所以啊,撒谎这种习惯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但当时面对只有80分的鲜红色试卷时,我认为这样的伎俩就可以维持表面的和平,而不至于招继父嫌弃、令母亲没面子。殊不知,我总是习惯从小大人的角度思考,却从没有以他们孩子的角度表达内心的想法,或许从一开始我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当成了两个家庭的“借宿者”,而当时的我只能理所当然地选择撒谎这种方式去讨好“房东”。

习惯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在我认真地、逐一地、发狠地改变了很多习惯后才有了今日这点小成绩——我把它们称为“物理习惯”。如果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先改变自己,这不是一种洒脱,更不是一种自嘲。改变自己不该是以迎合别人为前提,而是通过改变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成长的路上,更多难以面对的是“化学习惯”,它像莎翁笔下的戏剧演员,充满情感、爱恨分明、沉静如海却暗涌连连。直到多年以后我离开成都才把自己生闷气的习惯改掉,这或许是环境的多变和视野的拓宽带来的改变吧。上次出差到了陌生城市,意外地在酒店大堂碰到了我的继父,这种巧合实在让我们俩大吃一惊,签好彼此的工作合同后,我们约好去喝一杯。也正是因为只有我们两个人,反而更加轻松自在,一整晚都大聊特聊,喝了很多酒,像哥们儿一样。对了,我们还自拍了很多张照片,想想那次不期而遇也真是有够惊喜。

父母的婚姻并不是我们能强加维系的,陌生人选择走近我们,与我们为伴,也是不需要莫名抗拒的。现在的我反倒是主动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和每位家人的关系,更选择接受和理解他们对自己人生做出的抉择。只有当我们试图把接受和理解当作一种习惯时,我们才会明白,当初那个撒谎的自己有多渺小。所谓习惯,习惯就好。

成长不但意味着我们慢慢学会掌控生活的节奏,还在于我们能够以“不需要被任何人理解,但可以理解任何人”的心态活着。

我曾有个怨愤型的朋友,她的生活里处处都是磕绊——跟家人相处不好,莫名其妙被老板辞退,买个水果也被缺斤短两……她对这个社会和她的人生极其不满,每次见面,她都要说几十遍“这都什么人啊”“这什么社会啊”“太让人伤心了”这类话。跟她在一起,你会不自觉地被浓烈的负面情绪笼罩,感觉整个天地都是昏暗的,这让人很不舒服。后来我就尽量减少和她的接触,而在这之前,她的朋友其实就已经少得可怜了。前段时间她发来短信,我才知道她和男友分手了。她男友选择了她的另一个朋友,她气不过,去闹了好几次,在他们面前当场割腕,不承想男友不但不管,还报了警,警察强行把她带到医院去包扎。她哭着说:“我是真的想死在他们面前,这样的社会,活着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社会……”,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把罪过推给社会。没错,这样的社会确实问题一大堆,但如果你只能靠指责它来自我救赎,就注定越陷越深。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激烈抢位,人人自危,钩心斗角,复杂艰辛,但我们逃不过它。每个人都命中注定要在这样的社会上奔跑,而且很可能有人起点比你高,有人跑得比你早,有人装备比你好;在跑的过程中,你可能还会被人撞一下、绊一下,甚至被人故意推倒了踩两脚,但是不管怎样,你必须迅速调整好自己,寻找到最适合你的方式,继续全力以赴地奔跑。如果你非要停下来哭闹咒骂,或者拉住撞你的人吵架算账,结果只有一个:你被越来越多的人甩在后面。挫折和不幸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当你恋爱遇挫,当你工作不顺,当你承受了天大的委屈,你完全有理由哭泣、抱怨、指责,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哭也是耗时间的,如果你把太多时间用来哭,那么生活一定会对你哭。你面对不幸的态度,便是你对人生的态度。

别自我怜悯,往往越是觉得自己可怜的人越容易用自身的痛苦去伤害别人。每个人都会经历失去,但失去的同时也意味着得到,只是有人计较失去,所以不快乐,有人享受得到,所以更洒脱。

所以,要么放弃抱怨,试着从改变一个习惯开始;要么继续抱怨这一切,在荒诞不堪中度过自己贫瘠无聊的几十年。我曾经是一个试图改变他人的热心肠,后来却发现,那些被我摒弃的不良习惯,却在他们的身体里根深蒂固,坚韧到无懈可击,我的苦口婆心倒不如一句“干杯”来得实际。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道理似乎最容易被曲解,于是话到嘴边,多数又咽了回去,最值钱的经验都得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费再多口舌也是徒劳。

其实在你抱怨命运不公、生活尴尬的时候,不妨去想想你的习惯:熬夜而无所作为的习惯、做事拖沓的习惯、心口不一的习惯、总在做决定却始终迈不出第一步的习惯、暴饮暴食却羡慕他人身材苗条的习惯、看不到他人闪光点只会历数其不足的习惯。你可以抱怨,但是除了一时发泄以外,这只会让你在未来面临更多难题。你本已落后于人,却又因抱怨浪费了更多时间,之后你还得花费几倍于别人的精力才能追赶上去,甚至你不知不觉中用无形的负能量将自己的生活圈子与别人分隔开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我们的生活充斥着永不停歇的更新换代,殊不知,那些帮助我们成长,最终被我们保留下来的习惯是多么珍贵。

比如写日记。对文字有洁癖的人不太适合网络,因为网络文章拼的是速度,而反复地推敲文字太慢,赶不上节奏;临时状况下没人能全对,为几个字懊悔或厌烦承受完全未知的压力,倒不如不讲。而记日记是最好的方式,与自己和解的方式。最初我是在小学老师的强迫下拿起笔,当时班上每个同学写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和自家的后院。到后来,我除了完成这些规定的作业外,也开始另辟天地。我买了一个带锁的小日记本,日记本随我见证每一个我居住过的城市、过往的旧友、叛逆时的遗书和不能倾诉的小秘密。

越活越自在的前提是你越来越爱自己。

比如做计划。虽说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但当你始终朝着某个方向前进,总不会迷失在半路。时常会看到因意外而焦虑不安的人,他们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盲目地前进却忘了最初是为何开始。但如果每件事都提前设定好,给自己留出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执行另一套备案,结果也不会太坏。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计划等同于呆板或是形同虚设,失去了意外的惊喜,但那也需要你能承担得起惊喜之外的意外之事。假如你将自己的每一天、每一件事稍做计划,那得到的便是惊喜,而没能实现的事儿也不会让你挫败不堪。

比如睡前留一盏灯。母亲说,家里无论多晚,都要留一盏灯。很多年后我看到《一代宗师》那段“留一盏灯,多一个人”时,会想起母亲当年的话,而与这盏灯配合着的是唱片机上播放着的《伤痕》:“夜已深,还有什么人,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为何临睡前会想要留一盏灯,你若不肯说,我就不问。”

这首歌和留一盏灯的习惯,直到现在还在我的家里存在着,一直不曾变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