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脱窠臼

彩图全解闲情偶寄(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李渔 著


脱窠臼

【原文】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

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非特前人所作,于今为旧,即出我一人之手,今之视昨,亦有间焉。昨已见而今未见也,知未见之为新,即知已见之为旧矣。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欲为此剧,先问古今院本中,曾有此等情节与否,如其未有,则急急传之,否则枉费辛勤,徒作效颦之妇。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使当日逆料至此,即劝之捧心,知不屑矣。

吾谓填词之难,莫难于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于盗袭窠臼。吾观近日之新剧,非新剧也,皆老僧碎补之衲衣,医士合成之汤药。即众剧之所有,彼割一段,此割一段,合而成之,即是一种“传奇”。但有耳所未闻之姓名,从无目不经见之事实。语云“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以此赞时人新剧,可谓定评。但不知前人所作,又从何处集来?岂《西厢》以前,别有跳墙之张珙?《琵琶》以上,另有剪发之赵五娘乎?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注释】

①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腋指狐腋下皮毛,裘衣用成千上万的狐腋集合而成。这里比喻做事情要通过点滴积累。

【译文】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是天下万物的美称。而文章相比其他事物,求新更要加倍。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必须除去,说的就是求新。

至于填词作曲,与诗赋古文相比,求新的程度更要加倍。不但前人的东西在今天已经过时,即使是出自我一人之手,今天看昨天的,也会发现问题。因为昨天已经看见而今天还没有看见,知道没有见过的是新的,就知道已经见过的是旧的了。古人称剧本为“传奇”,是因为里面的故事非常奇特,写的都是人们没有见过的事情,因此得名。可见不奇特就不能流传。“新”就是“奇”的别名。倘若这类情节已经在舞台上演过,成千上万的人都见过了,就一点都不奇特了,哪里还用得着去传扬?所以戏曲作者,务必要懂得“传奇”二字的含义。想写这个剧作,先了解从古至今的剧作中是否有过此类情节,如果没有,就赶快写出来,否则就会徒劳无功,白白做了效颦东施。东施的容貌未必比西施难看,只因为效仿了他人,便成了千古的笑话。假如当初预料到会这样,即使别人劝她捂住心口装病,也不屑这样去做。

2823

《四声猿》插图

我认为填词最难的莫过于摆脱前人成法;而填词最鄙陋的也莫过于抄袭前人成果。我看近来的新剧,并非是新剧,都是老和尚用碎布头缝补成的衲衣、医生合成的汤药一样的东西。将以前的各种剧本,那边抄一段,这里摘一段,拼凑起来,就成了一出戏。里面只有没听过的人名,没有没见过的情节。古语说:“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以此来称赞当今的新剧本,可说是非常准确的评论。却不知前人的作品又是从哪里搜集来的?难道《西厢记》之前,就已经有另一个跳墙的张珙?《琵琶记》之前,另有一个剪发的赵五娘?如果是,那为何原本没有流传,而流传抄袭的本子呢?不摆脱前人成法,就很难说填词,凡是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