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宰予为何被骂为垃圾

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作者:石毓智 著


宰予为何被骂为垃圾

被名人夸过的,可以万古流芳;被名人骂过的,则可以遗臭万年。

颜回是孔子树立的好榜样,道德标兵,学习模范,则美名传万古;宰予是孔子认定的坏典型,反面教材,则成了后世学生的反面教材。即使今天八九岁的小孩很多都能背诵下面一段: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孔子骂得太精彩了,太痛快淋漓了,几乎每句话都是名句格言,都是成语。孔子心中的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宰予,你是个垃圾,我都找不到更难听的话来骂你了(于予与何诛)!

《论语》的安排,关于宰予的上段话,前后的内容都是其他方面的,与宰予无关。只看到宰予白天睡觉“昼寝”,就会想到我们的圣人自己酷爱学习,对懒惰的学生极为反感。其实,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只要稍微琢磨一下,就会觉得问题不那么单纯。我们做老师的,看到学生白天睡觉,首先应该调查一下,学生是不是生病了,晚上是不是开夜车了,或者去做好人好事了,而不是破口大骂。

孔子的激烈反应,让后世不解。汉代王充都认为孔子对宰予太刻薄了,睡了一个懒觉,不算太大的罪过,何至于被骂成“粪土”?今人鲍鹏山认为,可能孔子对宰予有成见(2)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给我们揭开了这背后之谜。司马迁是位史圣,但是他的价值观念、道德评论,往往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事件的顺序编排、剪裁而体现出来的。其中关于宰予的事迹,前两段是这样的: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司马迁把孔子骂宰予那段话大大缩减了,前面则是详细的一段宰予与老师之间的一场辩论。这样,读者很容易在这两件事之间产生联想,觉察出其间的因果联系。《论语》也有宰予与老师辩论的记载,不仅在文字上有所出入,而且放在《阳货》一章,使人们不容易在两件事中产生联想。孔子的弟子编写《论语》,看似编排没有章法,内容编排上有些乱,实质上也经过精心剪裁,有明显的为老师讳的味道。

这下答案就明确了。宰予天性好辩,连老师的主张都怀疑,就属于老师不待见的那类。孔子很反感这类人,短短的一部《论语》,就有两次出现“巧言令色,鲜矣仁!”第一章的第三句话就是这个,第十七章的《阳货》中同一句话又出现了一次。学生编排老师的言论时出现这种重复编排的现象的原因,大概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留给学生的印象太深刻了。孔子还有很多批评“巧言”者,诸如“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啦,“利口之覆邦家(《论语·阳货》)”啦,不一而足。在孔子看来,会说话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不管你说的内容如何。我们还会在其他部分谈到,孔子自己拙于言辞,所以他特别讨厌善辩者,他的很多有关评论值得反思。

这下问题就严重了,孔子骂宰予实际是在报复。

宰予对老师的父母去世服丧三年的主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对精神文明建设不利,君子三年不习礼,不练乐,必然导致礼坏乐崩。

第二、对物质生产有害,春种秋收,三年不从事农业生产,吃什么呀?

所以,宰予认为服丧一年就够了(期可已矣)。

孔子反对的理由也有两条:

第一、小孩出生后,在父母怀抱三年才离开,大概是指母亲喂奶要喂三年。

第二、服丧三年是天下共同执行的准则。

如果我们把这看作一场大学生辩论赛,主题是“父母去世要不要服丧三年”。甲方是宰予,乙方是孔子。任何一个读者,让你做裁判,你如何判定。我给宰予的分数是100分,孔子的则是30分。

宰予的理由充分、有力,孔子的两条都站不住。小孩三岁不吃奶后,还要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关爱孩子那是一辈子的事,难道一个人就要给父母服丧一辈子吗?孔子的第二条是典型辩论中的逻辑错误,以权威作为证据,拿“天下之通义”来压人。其实这也是不符合当时的事实的,很多诸侯国都没采纳这一制度。

事实上,关于守丧三年的礼制,那时候持反对意见的就不少,比如,据说也是孔子学生的墨子,就对这三年之丧深恶痛绝,大加挞伐。并且真正实行的人也不多,据《孟子》载,连孔子的父母之国、礼乐文化最昌盛的鲁国也没有实行(《孟子·滕文公上》)。

宰予是我见到的孔子弟子中最可爱的一个学生。当老师反问他“这样做于你心安吗(于汝安乎)?”显然,老师来情绪了,很多学生则可能见机行事,连忙改口,安抚老师。宰予则是干干脆脆回答一个字:“安!”然后就走了。我们见到孔子的其他学生,哪一个敢这样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子张甚至听了老师的一番教诲,把老师说的话赶快写在雪白的腰带上。宰予敢这样,那真是大逆不道!也难怪夫子发那么大火,宰予这个学生也太另类啦!

我读《论语》,发现夫子有一个习惯,很多时候都是人走之后,背后再嘀咕、再骂人。这次跟宰予的对话也是这样,宰予走了以后,孔子才把自己的理由咕哝出来,大概孔子也觉得自己的理由不那么过得硬。

背后说人不好,这个习惯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圣人。

孔子这次骂宰予,显然是出于成见。不要说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就是今天要评“模范教师”,都不是那么完全过硬。

那么,宰予到底是一个什么学生,他为什么提出这个让老师不高兴的问题,孔子最终原谅宰予了没有,请看下章《宰予是垃圾学生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